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初步分析了214国道多年冻土段使用聚氨酯板保温措施的工作效果,实践证明聚氨酯板保温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降低冻土温度、提升冻土上限;保温路基通过大幅度减小保温板下的土体温度年较差也可以提高冻土上限,减缓冻土退化速率.  相似文献   

2.
刘磊 《青海交通科技》2015,(2):36-39,49
结合国内修筑在多年冻土区的G214线的通风管路基现场试验段测试结果,分析了通风管路基典型部位的温度随深度、宽度和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天然土体和路基中心处的温度在四季中随着深度的增加呈现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但是路基中心处的活动层厚度较天然土体更深;路基下表面年温度变化幅度较上表面小,降温幅度较明显;路基不同位置处的地温年变化近似呈正弦状分布,且地温周期大致相同,但阴阳坡土体温度场呈现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冻土地区公路路基设计和施工的特点,分析了冻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形成原因。从冻土地区路基结构一般性设计原则出发,探讨了热棒路基、隔热层路基、通风管路基、片块石路基、遮阳板路基、宽幅通风路基等特殊路基处理方法的适应性与优缺点,并提出冻土地区特殊路基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总结分析了现有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处置措施,对热棒、保温法、碎石路基、碎石护坡等处置措施的原理、效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片石保温护坡是保护多年冻土的一种有效工程措施。本文结合国道214线病害整治工程和共和至玉树高速公路及青藏铁路试验工程的测试资料,通过片石护坡路基与普通路基的对比分析,研究在路基边坡上铺设了片石层后,片石层对路基及基底多年冻土降温效果特征。  相似文献   

6.
基于青藏高原北麓河地区热棒与保温材料复合试验路基的地温数据分析,发现热棒连续的工作时间从10月上、中旬开始到次年2月底、3月初结束,在此之后的适当条件下热棒也会进行二次工作或多次工作;如果以-2℃等温线到热棒的距离来评价热棒(群)的降温效果,则保温材料路基和热棒群共同作用的影响半径为1.92m(阳坡)和2.12m(阴坡)。热棒保温材料复合路基在夏季保持了较低的地温,对冻土区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冷却路基形式。  相似文献   

7.
由于全球升温致使多年冻土呈退化趋势,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的热稳定性受到了广泛关注。文章以试验路为模型,通过建立路基非稳态温度场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多年冻土区通风管管径对路基温度场的影响变化特征,为保证路基热稳定性及保护冻土区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大气-热管-土体耦合传热模型进行分析简化,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系统建立了热管路基三维传热模型,并以青藏铁路北麓河地区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为背景,对普通路基和热管路基进行了模拟计算与对比分析,得到了两种冻土路基不同时刻的路基温度场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青藏铁路冻土路基稳定性面临严峻挑战,主要表现为路基出现沉降、开裂等病害。本文通过分析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K1496+沉降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通过分析长周期的变形监测数据,讨论了路基采取块石护坡和热棒等防护措施的作用效果,为多年冻土区路基病害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冻土地区路基冻胀融沉现象,解决存在于路基的冻胀问题,提高路基整体安全性,文章结合实体工程,对其结构特点和防冻设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冻结率会随着含水量增加而增加;表层级配碎石层是冻胀变形的主要集中部位;根据冻胀观测结果分析可知,增强路基排水能力、设置纤维混凝土防水层和选用不易风化、细颗粒含量较少的路基填料可以提高路基抗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结合国道214线姜路岭~清水河改建工程,在姜路岭和多钦安科朗修筑了铺设聚氨酯板(PU)试验路1160m,并布设温度观测设备,进行保温效果的对比性试验,研究聚氨酯板的实际保温效果,为高温冻土区路基工程的设计、施工和养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参数.就聚氨酯保温板上下面温度现场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研究了聚氨酯保温板的实际保温效果.  相似文献   

12.
论文针对G214线共和至玉树公路K440+100碎石路基在多年冻土区路基中应用的适宜性展开研究,分析了碎石路基形式的温度随深度、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各个测点的地温年变化近似均呈现正弦分布形式,且地温周期大致相同;各个测点的全年温差随深度增加均减小,可推断出活动层厚度;路基横断面对称位置处呈现不对称性,可能导致路基的不均匀变形。研究成果可进一步为类似工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供路面结构设计时确定加筋土路基动回弹模量的依据,促进加筋土技术在道路工程中的推广应用,文章利用动三轴仪对土工格栅加筋碎石土进行动回弹模量试验,并对比分析了含水率和加筋方式对动回弹模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含水率的提高会降低加筋土体的动回弹模量,确定加筋土路堤动回弹模量时应考虑平衡含水率的影响;土体加筋之后可以提高其动回弹模量,在土体中水平剪切变形层位布设土工格栅,增加加筋层数或减少加筋层间距,对提高动回弹模量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省道308线公路是连接玉树地震灾区和国道109线的主要交通枢纽,项目的实施对完善青海省青南地区公路网建设、促进藏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多年冻土地温普遍较高,高含冰量冻土发育。在极差工程地质条件地段,增设热棒路基,保护多年冻土路基的稳定。热棒路基首次在省道308线多年冻土公路工程中应用,因此,有必要在运营阶段对多年冻土区热棒路基效果进行监测。本文总结了该区的地质条件区划和多年冻土特征,结合热棒工作原理,通过地温和变形等试验、监测方法,来实现对热棒路基效果的评价,为以后多年冻土区热棒路基的建设以及运营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公路实体温度场观测是分析冻土路基温度场的基础,是温度场分析中必须履行的研究程序。本文为分析多年冻土区水泥混凝土路面下冻土路基的温度场情况,在G214国道重点选取了一个典型冻土断面(属连续多年冻土地区湿润型亚区),并布设温度观测装置,定期观测路基下冻土的温度场,最后进行数值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控制和评价寒区路基、路面由于冻胀和盐胀产生横纵开裂、隆起、断板等现象,影响路面使用,降低路面寿命,增加养护费用,通过开发一种温控路基填料变形测试仪可以分别模拟温度梯度和单一温度作用下寒区路基填料产生的冻胀与盐胀值。测试结果能够准确的掌握寒区土体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变形规律,从而可以对寒区路基填料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变形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某地区抛石挤淤处理路基为例,采用有限元软件PLAXIS建立模型,对抛石挤淤处理路基效果进行了数值分析,并对路基处理厚度、路基处理宽度、土体的弹性模量和土体的粘聚力等常见的参数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采用抛石挤淤处理后,最大沉降值为80.2mm,相比于不作处理时沉降减小了41.0%,各监测点沉降减小百分比基本维持在40%左右,这说明采用抛石挤淤处理能起到较好的控制效果;增加路基处理厚度和处理宽度可以有效减小路基沉降,且增大处理厚度时效果更佳,而改变土体的弹性模量和粘聚力对抛石挤淤处理效果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8.
冻融指数反映了路基热能和冷能蓄积的大小,是评价多年冻土分布、了解冻土变形的重要指标。本文针对沥青路面下高温高含冰量地区片块石路基的地温、冻融指数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沥青路面吸收了较多的热量传送给路基下部土体,下伏多年冻土仍处于融化状态。从路基融化指数、融冻比及温度比来看,路基阴阳坡效应严重,路基中心和阳坡年平均融化指数大于冻结指数,阴坡则相反。而不论阳坡还是阴坡,块石层层顶冻结指数均要小于融化指数,年积温为正值,表现为吸热状态。  相似文献   

19.
在高地温地区修建特长隧道存在较高的风险,给隧道施工及运营带来极大挑战。文章以我国在建的最长交通隧道——大理至瑞丽铁路高黎贡山隧道为工程背景,开展特长隧道热害综合防治成套关键技术研究。通过研究确定了高地温隧道热环境控制标准及施工热害控制的合理区域,形成了热害隧道通风降温、制冷降温、地下热水治理相结合的成套降温设计方法,提出了高地温条件下的隧道衬砌结构支护体系及防开裂措施;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研发了适用于高温热害环境下的成套新型建筑材料;根据传热学理论,建立三维非稳态传热模型,模拟研究了隧道运营环境温度场,并制定了隧道运营期间采用通风井分段进行纵向通风的降温对策。  相似文献   

20.
多年冻土区修筑公路等建筑物后,改变了多年冻土地表的冻土水热条件,造成多年冻土融化,路基失稳,导致一系列的公路病害。片、块石利用多孔介质自然对流传热和热屏蔽特性,有利于保护冻土,保持路基稳定性。片、块石路基有效改善了多年冻土区路基下热状况,是一种有效保护多年冻土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