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对车辆装备保障的影响 (一)车辆装备"平台"作用日益凸显.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要求部队作战行动速度加快,作战节奏加快,作战方式转换加快,为适应信息化作战的趋势要求,摩托化机动仍然是信息化条件下作战部队机动和作战保障的主要方式,车辆装备作为部队行动的主要载体,其重要性不降反升,这就要求车辆装备必须提供及时高效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正>未来信息化战争中,作战部队机动灵活、反应机敏,对装备保障力量的部队化、战斗化要求更加迫切,装备保障是在多维一体的数字化战争环境下实施的,保障对象是具有全纵深、全立体、全时空作战能力的信息作战部队和以网络为平台的一体化C4ISR系统。因此,加强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是提高装备综合保障能力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3.
建立合理的保障部署一是实现“积木编组”方式。传统的运输保障是按运输、修理等单项职能编组的,这种编组方式不利于发挥后勤部队的综合保障能力,保障效率低,保障效果不好。未来跨区机动作战,要建立多功能的综合保障营和综合保障大队,同时,保障部队编组要采取“积木编组”原则,即可根据被保障部队的情况,灵活地增、减后勤保障部队,灵活“拆卸”,按需“组装”,以提高保障的效率和效能。二是建立小、快、零的运输保障分队。机动作战,汽车运输保障要跟上部队作战的快节奏,应尽可能采取伴随保障方式。为此,应多建立以汽车排、班、组为单位的小巧灵活的运输组织,始终跟随作战部队,快走、快打、快收、快撤,在紧跟作战部队的同时,也能得到作战部队的保护。除此以外,还应建立足够的预备运力,当跟随作战部队进行保障的小分队遭受损失和物资用完时,保证能够及时补上去。  相似文献   

4.
一、着眼实战需要,科学确立训练指导(一)紧贴实战任务。车辆装备修理分队实战化训练是提高战时维修保障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内容,必须紧密结合战时将要执行的防卫作战、火力支援、疏散转移等任务,充分考虑作战样式的特点规律,围绕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需求,了解掌握部队作战指导、兵力运用、装备配属、指挥方式等流程,努力实现车辆装备保障由平时训练向战时任务需要转变,由营区维修向野战抢修转变。以遂行作战保障预案为"脚本",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选择训练课题,尽量缩短训练与实战的差距。(二)符合实战要求。未来高技术战争中,军事行动的突  相似文献   

5.
沈阳军区所属某集团军是1998年全军首批实行军旅营体制的部队,担负着两个方向的应急作战任务。近年来,他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作战任务为牵引,着眼军旅营体制的特点和规律,探索了“按纲施训打基础、科学组训练技能、紧贴实战强素质、建立机制促规范”的车辆装备保障训练  相似文献   

6.
完善车辆装备战备体系建设车辆装备要切实实现“两个不经,一个遂行”,做到一声令下,部队即刻能够出动、参战,必须在现有战备建设基础上,以满足作战需求为目标,紧贴部队实际,合理区分单位、区分任务,分类完善战备体系标准建设。一是人员素质区分岗位、衔职定标准。不同工作岗位人员,要明确职责、能力标准。军官虽一直要求着指技合一,但关键是要严格考评任用,能者上、庸者下,切实让考评任用机制落到实处。修理技术人员成长周期相对较长,要在按岗位明确职责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7.
张中  胡正 《汽车运用》2010,(1):17-17
高寒山地地形复杂,道路稀少,交通不便,空气稀薄,气候多变。山地攻防战斗中,部队为有效使用兵力,最大限度地发挥部队作战效能,必须沿重要河谷、通道部署兵力,并展开主要作战行动。  相似文献   

8.
<正>一、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必须实施机动保障信息化作战是非线式、非对称状态下的全立体、大纵深、高强度的联合机动作战,作战独立性强,行动高度分散,战争流动性大,部队机动频繁,单一的装备保障方式难以满足部队作战  相似文献   

9.
拟制部队快速输送方案,提高运输保障部(分)队的紧急出动能力方案的拟制要完全切合所担负的保障任务性质。一方面,要依据新的军事战略方针、预定作战任务、作战方案、部队战备计划、上级指示、部队编制实力、敌人可能的行动等拟定;另一方面,要根据作战地域的经济、地形、道路、气候、水文等情况拟定,做到切实可行。与此同时,要预测到情况发展的种种可能,拟制多种应急作战预备输送方案等,方案的内容既要全面,又要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石勇  叶东 《汽车运用》2009,(11):24-24
加强针对性储备,提高车辆装备战备水平。一是科学确定储备品种。在器材储备上,按作战地域内现有部队携运行标准,在建制旅、团以上单位建立车辆器材专储,以满足部队紧急出动需要。应根据所属部队通用车辆及特种车辆的车型、数量,决定储备比重。要根据高寒山地车辆器材消耗规律和标准,加大储备量,多储易损、专用的持需装备和器材零配件,以保证主战车辆保障装备、器材的完好率、配套率。  相似文献   

11.
73311部队运输部门始终坚持以战备训练为中心,以作战任务为牵引,以“两个规定”为依据,坚持紧贴实际、针对实战,突出抓好山区、沙滩及针对性训练,大力开展岗位练精兵活动。多年来圆满完成了部队作战运输、战备训练等多种任务,多次受到上级首长和业务部门好评,近日被南京军区联勤部评为“军交运输专业比武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2.
(一)体系制胜。信息化条件下一体化联合作战,不再是各个作战要素、作战单元、作战系统的单独对抗,而是体系与体系之间的整体对抗。因此,必须牢固树立体系制胜的理念,把车辆装备保障能力作为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的重要方面,加快建立完善军兵种联合、军民融合的一体化车辆装备保障体系,实现有机衔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整体高效,以体系效能的最大化牵动车辆装备保障能力生成。  相似文献   

13.
摸索规律。增强车辆器材保障计划的科学性制定车辆器材保障计划,要围绕本级的作战任务,结合边境防空作战的特点,充分体现首长的保障意图和决心。增强科学性首先要从实际出发,按器材消耗规律办事。战时车材消耗情况虽然千变万化,但总有规律可循。要针对不同车型在演习训练中车材消耗的特点,正确使用现代分析法,提高战场消耗预见性,用科学的方法去发现、归纳和总结车材的消耗规律,并在实践中加以利用,争取车材供应上的主动性。增强科学性还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在制定车材计划时,既要掌握战时各种客观因素,又要充分估计人的创造力量,把车辆器材的筹措、储备、管理、供应及使用过程中各方面的积极性结合起来。把计划建立在既稳妥可靠又积极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4.
新型车辆装备是我军武器装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牵载多种武器装备,构成武器装备系统、发挥作战能力的重要平台,是运输物资、输送人员,构成部队机动能力和保障能力的基础支撑;是保障部队遂行作战、训练和非战争军事行动等各项任务的基本条件;是未来形成战斗力和保障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贯彻落实习主席一系列重要指示.牢牢把握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坚持“思想向实战转化、训练向打仗转变、保障向打赢聚焦、成果用实战检验”的训练指导方针,2014年以来,62216部队着眼青藏线特点,结合可能担负的作战任务和地处甘、青、藏三地的实际,立足实战拓展优化训练内容,创新改革组训模式。  相似文献   

16.
潭定勋  万强  陶瑞 《汽车运用》2013,(11):20-20
一、完善指挥机构 山林地作战。运输保障对象多,既要保障建制内部队.又要保障配属作战的诸兵种部(分)队;运输保障力量构成多元,既有本身建制的,又有上级后勤加强的,还有诸兵种部队配属及地方支援的运输保障力量。因此.相互之间临时构成配属关系和指挥关系,组织协调困难。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兰州军区所属68310部队积极适应形势任务需要,坚持以作战任务为牵引,以保障打赢为目标,以新大纲和《关于加强汽车兵战场针对性训练意见》为依据,认真研究新形势下驾驶员专业训练的特点和规律,严格按纲施训,科学组训,使驾驶员队伍的  相似文献   

18.
高艺 《汽车运用》2004,(2):53-55
~~外军战术攻击车及特种作战部队车辆扫描(一)@高艺  相似文献   

19.
符杰  郑世闩 《汽车运用》2009,(12):20-20
科学构建装备保障指挥体系。一是建立灵活、精干、高效、稳定的装备保障机构。应对边境突发事件威胁,防区装备保障机构的建立,应当根据防区作战体系和保障任务的需要,遵循统一指挥、高效稳定的原则,建立部队、公安、武警、民兵、地方“五位一体”的装备保障指挥机构,对装备保障行动实施统一指挥,做到装备保障行动与完成任务高度协调。二是建立装备保障指挥网络。  相似文献   

20.
雷达部队特种车驾驶员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专业岗位,是雷达机动分队遂行作战保障的骨干力量,其执勤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和制约着雷达部队战斗力的形成和发挥。近年来,随着军事斗争准备的不断深入,陆续配发的雷达配套车辆,具有超长、超宽、超高、超重的特点,驾驶技术要求高,难以掌握,这对军交运输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也对特种车驾驶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