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杰超 《珠江水运》2005,(11):47-47
目前内河运泥船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一种是在货舱底部开设非水密门的运泥船,另外一种就是对开泥驳.对开泥驳倾泻泥沙、碎石的效率高,能大幅缩短运输周期.对开泥驳的结构也比较特殊,船体和装置能纵向开启.现结合一艘钢质内河自航对开泥驳的建造检验,谈谈这类船舶的结构特点、强度计算依据及建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开体泥驳是辅助大型挖泥船疏浚施工关键设施之一。针对国内研发的4 000 m3大型自航艏吹开体泥驳,分析泥驳通过左右两个半体开启快速卸泥、在浅水区域卸泥、通过溢流筒装置实现不同装舱高度溢流、通过艏吹装置进行吹岸作业等功能特点,提出此类型船设计的关键技术,解决了船舶开体状态稳性、液压缸及泥舱密封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掌握了大型自航艏吹开体泥驳核心技术,为同类型船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泥驳是挖泥船的配套船只,在港口或航道的疏浚工作中,配合链斗式或抓斗式挖泥船作运泥及卸泥之用。我国过去使用的开底式泥驳的泥门启闭机构,均为机械传动。该种形式泥驳的缺点是机构复杂、操作时的劳动强度大;消耗钢材多、造价高;卸泥时,特别是卸粘质泥时,总有相当一部分放不干净,不得不以人力清除;同  相似文献   

4.
开体泥驳甲板铰链构件尺寸由直接计算确定,常规的开体泥驳甲板铰链设计中,存在载荷取值主观性大、海况影响考虑不准确、应力衡准困难等问题,采用基于波浪载荷直接计算的开体泥驳甲板铰链设计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使用该方法对1艘1800 m3沿海自航开体泥驳的甲板铰链进行计算分析,根据计算结果进行甲板铰链疲劳寿命估算。结果表明,甲板铰链的高应力区出现在眼板与轴承支座的过渡处和铰链眼板自由边的中间部分,斜浪状态下波浪载荷对甲板铰链的影响最大,在开体泥驳甲板铰链的结构设计中应重视这类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1 800 m3沿海自航开体泥驳为例,提出动载荷的3种计算方法,从受力角度对甲板铰链与液压缸支座的设计进行研究,最后利用有限元软件对舱段强度进行直接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开体泥驳的甲板铰链和液压缸支座是实现开体泥驳“抛得出”的关键部件,设计结构满足强度衡准要求。  相似文献   

6.
李小军  谢承利 《船舶工程》2012,(Z2):63-66,186
船用下翻式尾门具有快速运送人员、装卸物资以及收放小艇等优点,在某些船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绞车-钢丝绳、摆动式液压缸以及导轨-滑块式开闭装置是下翻式尾门的三种开闭形式。文章详细介绍了上述三种开闭装置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通过建立各开闭装置的数学模型,以典型的尾门设计参数为例,利用Matlab软件对其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根据三种开闭装置的性能对比,提出了各自的适用范围及其在设计与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天鲲号”绞吸挖泥船是我国首艘具备旁吹装驳功能和实际装驳施工经验的重型绞吸挖泥船。针对“天鲲号”在国外某工程装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施工综合效率不高的问题,分析研究“天鲲号”装驳过程试验数据,优化舱容7 000 m3泥驳靠离“天鲲号”与船的操作关键参数,提高了“天鲲号”的综合产能,为类似工程总结了经验;通过小型泥驳配合“天鲲号”试装驳的试验,发现针对舱容2 000 m3小型泥驳船配合“天鲲号”出现的问题,对“天鲲号”的护舷、系泊装置、装驳管等设备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为小型泥驳船配合“天鲲号”施工时“天鲲号”的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金峰  秦亮  田桂平 《水运工程》2023,(12):159-164
《疏浚与吹填工程施工规范》中泥驳数量计算公式具有局限性,疏浚工程中性能参数不同的泥驳采用不同配置和装驳顺序,会对主船的时间利用率和泥驳等待时间产生不同影响。通过引入泥驳系统运行网络线路图和横道图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泥驳系统运行数学模型,引入主船累积停滞时间和泥驳累积停滞时间评价指标,提出主船单面或双面靠驳的泥驳配置及装驳方案优化方法,通过实例对模型和优化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对既定泥驳船队实现了泥驳装驳顺序优化;对拟组建的泥驳系统,实现泥驳最佳配置方案和初始装驳顺序优化。  相似文献   

9.
董恩春 《上海造船》2017,33(3):31-34
结合开体泥驳的船型特点,对动稳性力臂(GZ)和排水量变化的数据进行对比,详细分析开体泥驳的稳性与其他普通货船稳性的区别。针对开体泥驳稳性的特点给出相应的理论计算方法,为开体泥驳的安全运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大勇 《中国水运》2014,(5):125-126
船舶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在不断的提高,目前,我国大多数船舶设备运用的是液压传动技术,比如泥门开闭油缸及甲板机械。如锚机,绞车马达等。船舶中的大多数设备都在船舶的上层甲板上,经受着自然环境的侵蚀,比如风吹、日晒、雨淋、雪侵等。为了使这些设备的稳定性能够得到保证,对这些设备就要予以重视,在日常生活当中对其要加强保养以及维护。  相似文献   

11.
我厂受南京港务处委托,设计建造的“20米~3钢质自航自卸泥驳”是国内一种新型泥驳。该船具有自航自卸能力,其泥舱启闭机构比较简单。卸泥时,操纵杆用10公斤力,在五秒钟内就能把一船泥一卸而尽;卸完后,泥门借助浮力能自行关闭。该船已由南京市港航监理检验,认为符合技术要求,于一九八二年十月交付使用,使用效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例举的泥门形式多运用在耙吸式挖泥船及开底泥驳中,此类泥门的安装方式大同小异,安装需要关注的控制要点也十分相近,通过工艺策划和实施,泥门系统顺利验收,运行效果良好泥门是指具有装舱功能的自航和非自航挖泥船或疏浚物运载船排卸疏浚物的专用设施。泥门是相对于泥舱而言的,是疏浚物专用装载舱的自卸设备。  相似文献   

13.
开体泥驳开体与合体动作是依靠安装于船体上的2套大型铸钢铰链作为支点来实现的,其制造与装配技术是泥驳能否成功建造的关键。以3000m~3自航开体泥驳为例,主要介绍用于开体的大型铸钢铰链眼板的焊接工艺和在船上的装配工艺,合理安排和仔细把控工艺流程,使整个安装得以成功实施,并为以后同类型开体泥驳的建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世明 《船舶工程》2012,(Z2):30-34
目前大型船舶及受船厂能力限制的船舶做倾斜试验时,常常使用调驳压载水进行试验。而由于自由液面等原因的影响,试验记录数据与报告的计算与常规移动固定重物方法有很大的不同。文中介绍了船舶使用压载舱调驳压载水进行倾斜试验的方法和相关理论计算分析,总结了计算表格,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与注意事项。可供今后使用压载水做船舶倾斜试验和计算报告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管好、用好分节驳,根据分节驳的特点及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等价距离计算法和改进分节驳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金海丰  邹雯  单铁兵  赵柯翔 《船舶》2018,29(2):60-64
泥驳配合挖泥船进行装驳作业,可以大大提高疏浚施工效率,降低作业成本。文中针对挖泥船在装驳作业时,泥驳的旁靠系泊系统进行研究。应用ARIANE软件分析计算了该系统在不同环境力作用下,系泊缆绳张力的变化,并介绍了适用于该系统的靠驳设备的配置及原理,为今后类似系统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车辆转驳装置是海上转运车辆和物资的重要海洋装备,其结构的安全性十分重要.车辆转驳装置结构断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应力集中,主要发生在跳板的铰链处.通过结构的理论计算及有限元分析相辅相成,对30 m车辆转驳装置的分部件及整机结构进行强度校核,并进行结构优化及轻量化设计,跳板主体结构通过肋板或筋板配合使用避免过度出现应力集中区...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提高坞门开闭效率,延长其使用寿命,对基于传统卧倒式坞门的铰点与止水装置进行优化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种新型的卧倒式坞门用铰点与止水装置。研究表明:新型的卧倒式坞门铰点及止水装置设计安装可靠、使用方便、开闭及拆装简便,止水效果显著。研究成果可为卧倒式坞门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宁波渔轮修造厂建造的我国最大的280米~3对开型泥驳其主要尺度如下: 总长44.7米水线长42米型宽7.6米型深2.8米满载吃水2.65米排水体积750米~3 泥舱容积280米~3 船体总段变形的控制,对船体建造质量的保证是非常重要的,泥驳泥舱总段的变形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泥驳作业是利用泥舱装泥前后重浮力差值,依靠油缸——撑杆——座架组成的控制机构使左右两个半体闭合。在沿着26米长的泥舱总段的底部设有带半圆形的密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 1975年冬,宜昌葛州坝工程局提出装载量为180立方米砂驳及输砂趸船的设计任务,并根据多年来使用砂驳所存在的实际问题,着重提出了有关砂驳三项改进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