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得到有效的体积型腐蚀缺陷管道的评价方法,通过对多种腐蚀管道评价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到ASME B31G-1991标准与DNV RP-F101标准计算的鼓胀系数M3和M4比较适中,ASME B31G-1991标准与API 579-2000标准计算的流变应力介于AGA-NG 18标准与ASME B31G-1984标准、DNV RP-F101标准与PCORRC方法之间。同时,通过将试验爆破压力与上述评价方法的预测压力进行比较,得到对于中低强度等级管道可采用ASME B31G-1991标准,对于中高强度等级管道可采用PCORRC方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文中在调研含腐蚀缺陷X80管道全尺寸压力爆破试验数据基础上,对ASME B31G-2012、ASME B31G-1991、PCORRC、LPC-1、SHELL 92评价方法的失效压力评价结果进行验证,并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各评价方法用于X80管道腐蚀缺陷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管道腐蚀缺陷深度或长度较大时,各评价方法的预测失效压力差异更明显,其中流动应力、腐蚀面积参数、鼓胀因子等因素共同影响了评价结果的保守性;LPC-1方法预测的准确性最高,SHELL 92方法最保守。  相似文献   

3.
在其他条件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钢制管件的壁厚是保证其在压力管道中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对于承压管道使用的管件应进行壁厚补强。针对管件的壁厚即等同于所连接钢管的壁厚这一认识上的问题,对比和分析了国内外主要使用的管件标准对管件壁厚的规定,提出了管件壁厚的几种确定方法,对管件制造商确定管件壁厚提供参考;并建议在修订管件标准时对壁厚给予明确规定,以提高标准的适用性,给管件制造商和检验人员提供制造和检验的标准依据。  相似文献   

4.
运用试验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铝合金管道的极限承载能力。对铝合金电力管道进行爆破试验,采用动态应变分析系统对电力管道在打压过程中的应变进行监测。在考虑材料非线性和几何大变形的前提下,利用有限元技术中的Newton-Raphson法和Arc-length法对爆破压力进行预测。对试验和模拟结果对比表明,Newton-Raphson法和Arc-length法都可以预测铝合金管道的爆破压力,所得爆破压力与实际爆破压力误差为9%,与Faupel公式误差(12.3%)相比,有限元方法预测结果更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5.
某奥氏体不锈钢有缝弯头在进行爆破试验中,未达到标准规定压力提前发生爆破开裂。文中主要通过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弯头断口处和远离断口处的金相显微组织和断口形貌进行观察,通过光谱分析和材料拉伸试验对弯头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进行检测评估,结合弯头加工成型的实际工艺情况,对弯头提前失效的原因进行综合的分析。材料本身存在缺陷及夹杂物导致了弯头的失效。  相似文献   

6.
伊拉克某油田外输高压大口径原油管道项目因计划新建站场而需要开展带压开孔作业,因此,需要对带压开孔封堵方案的施工可行性进行研究.根据ASME B31.4及壳牌标准DEP 31.38.60.10,从三通在线焊接可施焊压力、三通补强计算等方面,对带压开孔施工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热开孔三通补强可以满足要求,同时提出...  相似文献   

7.
文中介绍了正拱形爆破片的3种型式:LP正拱普通型爆破片、LF正拱开缝型爆破片和LC正拱带槽型爆破片,介绍了这3种正拱形爆破片的爆破方式和特点。对LC正拱带槽型爆破片平刀压痕和弧形刀压痕这两种生产工艺及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试验分析对比表明,对于中低压爆破压力来说,这两种爆破片均可满足需求。对于高压爆破压力或者实际操作条件下工作压力较高的情况下,优先选用弧形刀压痕的LC正拱带槽型爆破片。弧形刀压痕可控性强,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金属波纹管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微机控制液压伺服动静试验机和稳压压力系统等进行金属波纹管压力及位移条件下的疲劳寿命试验,并通过试验结果与软件分析结果的对比,不断改进和提高软件分析的准确度.另外,通过对3种不同材料的真实应力-应变的试验,为软件分析用的材料数据库提供了真实的材料性能参数,为金属波纹管的设计、研究提供了数据和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9.
文中对大口径爆破片设计方案的论证、结构尺寸的确定作以简单的介绍,并通过拉伸开孔型大口径爆破片的爆破试验与分析,得出平板开孔型爆破片爆破压力的估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晶粒度对X80管件调质热处理后组织性能的影响,对X80管件试样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化学成分符合标准要求,然后按照标准工艺流程对试样进行调质热处理,再进行拉伸试验、硬度试验和冲击试验。拉伸和硬度试验结果合格,不受晶粒度影响。冲击试验部分试验结果不合格,并且试验数据随晶粒度等级增大基本上呈上升趋势。晶粒度等级对X80管件调质热处理后的韧性存在较大影响,X80管件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晶粒度,以确保管件的组织性能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1.
管道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缺陷,主要以腐蚀造成的体积型缺陷为主。采用有限元弹塑性分析方法,基于Von—Mise屈服准则,对含体积型缺陷的压力管道进行非线性分析,研究腐蚀缺陷的长度、宽度和深度对压力管道极限载荷的影响。与含腐蚀缺陷管道的水压试验结果及ASME B31G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证明有限元方法在分析腐蚀缺陷管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笔者通过网络调研了稀有金属钛,镍,锆管件的国内外标准,文章介绍了这些标准的现状及我国钛管件新标准HG/T 3651。还介绍了稀有金属管件标准与钢管件标准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国标准之间的主要差异,这些对稀有金属管件的设计,生产,营销,安装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依据TSG D2001-2006《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规则》和TSG D7002-2006《压力管道元件形式试验规则》中特种设备压力管道元件典型产品的分类,对8类压力管道元件分别从标准级别、标龄、标准类别和归口单位角度对国内相关产品标准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出压力管道元件行业产品标准存在的标准级别低、部分标准标龄过长,标准归口单位过多,造成生产企业在生产制造检验中无统一标准的现状,结合现状提出了应加强压力管道元件行业标准化建设和整合冗余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中总结了国内外标准对普通凹坑尺寸的规定及存在的问题。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管道上不同深度普通凹坑生成过程,以及在内压作用下普通凹坑中心点的应力变化过程。研究了无约束和受约束普通凹坑对管道爆破压力的影响,得出无约束普通凹坑对管道爆破压力没有影响,凹坑深度超过20%OD的受约束普通凹坑对管道爆破压力影响较大的结论,并对普通凹坑的处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集油管道跨越段需要考虑的载荷与一般线路段相比较复杂,主要是增加了因风载、雪载、检修活载等引起的位移载荷,以及考虑地震的影响。在姬十联外输管道千井沟跨越段应用了CAESARⅡ软件,分别开展了水压试验应力、持续应力、热胀应力、固定推力支墩约束受力及位移分析及核算,并以ASME B31.3-2012、ASME B31.4-2010作为计算结果的判定依据,实践表明该软件计算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16.
凹坑是埋地管道中常见的体积型缺陷,是一种破坏性较大的局部缺陷,而弯管是埋地管道中的重要管件。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含球型凹坑缺陷的燃气管道弯管在内压载荷作用下进行有限元分析,分析中考虑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根据腐蚀区的载荷-应变图,对模型的塑性极限压力进行了预测,并得出了缺陷尺寸对塑性极限载荷的影响及变化规律,得到了一些对含缺陷弯管的安全评定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压力管道设计中选择标准系列号SCH(Schedule Numbers)是经常遇到的问题。综述了钢管系列号SCH的产生过程,指出系列号SCH只是用于编排钢管壁厚顺序的简便标志系统,修正过的计算管壁厚度的巴洛(Barlow)公式的计算值与现在通常使用的钢管壁厚偏差较大,没有达到早期的意图。指出管件许用压力额定值应按相同材料的直无缝钢管计算。  相似文献   

18.
由于近年对承压设备安全及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爆破片的性能和可靠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产品质量考核的重要手段,型式试验被人们广泛采用和接受.在对爆破片型式试验方法、项目、装置的研究和试验过程中,对爆破片型式试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公路工程材料试验检测是检验工程材料是否符合建设标准,从而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举措,本文就公路工程材料试验检测的重要性、内容以及注意事项、检测方法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0.
爆炸应力波在洞室围岩中的分布及洞库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爆破应力波在下部已有洞库围岩内的传播及洞室的安全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爆炸波在洞室围岩体内的分布规律及拱顶的位移曲线。结果表明:压力峰值随着距爆点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通过爆心竖直测量线上的垂直压力峰值大于通过洞室形心水平线上对应位置处的压力峰值,水平测量线上测点的垂直压力峰值基本上大于水平压力峰值;正拱顶部位爆炸压力峰值小于衬砌材料的抗压强度,且拱顶没有产生不可恢复的永久位移,洞室是安全稳定的;交通隧道爆破施工时,应重点监测其下方洞室正拱顶及拱脚与侧墙顶部交接部位衬砌的动态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