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轨道结构选型、轨道减振降噪等相关技术的应用和改进,是轨道工程设计的重点。针对广佛线后通段轨道工程特点,选择合理的轨道结构型式,对梯形轨枕道床设计进行优化,并引入高铁和建筑行业新技术,提高轨道平顺性和稳定性。目前轨道结构状态良好,轨道减振措施可满足沿线敏感建筑的振动防护要求。  相似文献   

2.
从线路专业的角度,对于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特点及其对线下的要求进行识别,结合工程设计经验教训,对于客运专线铁路线路设计中尤其是平剖面、超高设置、排水等环节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在铁路轨道行业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性,在轨道设计原始数据和图形数据库的基础上,针对轨道综合设计的具体特点,介绍了“铁路轨道综合设计管理系统”的主要模块及程序计算轨道工程量、程序绘制轨道综合布置图的功能实现。  相似文献   

4.
目前轨道交通各专业设计过程及最终的设计成果交付大部分使用的是平面图纸的形式,而数据的彼此交付多采用表格来完成。若没有标准化的分类描述处理方式,会给不同专业、不同部门之间协同合作带来极大不便。为解决该问题,通过对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数据资源进行整合梳理,根据元数据标准规范设计数据的语义、格式、结构、描述,建立一个轨道交通行业统一的元数据分类及描述结构标准;按此标准建立一个设计者习惯填报的数据格式,并通过对各专业填报的元数据文件按照统一格式进行结构化格式转换、IFD编码、校验,形成一个标准化数据文件,既可以达到铁路各专业人员协同设计交互文件的目的,又可以达到直接交付工管中心的要求。该研究实现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元数据准确、便捷的填报、维护、交付和利用,使轨道交通设计成果元数据贯穿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整个铁路生命周期,提升设计精细化管理能力,同时实现设计成果的无纸化交付和管理。  相似文献   

5.
结合新丰镇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SAM)设计,阐述铁路信息系统工程设计应坚持先进性、实用性、可扩充性、可维护性、可靠性、安全保密性、经济性的设计原则,满足设计目标的要求,建立经济合理、资源优化的系统设计方案,确保铁路信息系统工程设计方案和工程投资的合理性,并有效控制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6.
张高扬 《铁道勘察》2022,(3):118-122
目前,BIM技术在建筑领域已有较多研究和应用,并开发出相应的专业设计软件,而在高速铁路轨道专业尚缺少相应的专用软件.基于Bentley平台的MicroStation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根据正线及站线各类常用轨道结构的设计流程,结合中国铁路BIM联盟相关标准,实现各类线下基础上有砟轨道及CRTS双块式无砟轨道的BIM设计、...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速铁路大规模开通运营,铁路无砟轨道经历了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运营检验的阶段。高速铁路敷设无砟轨道其设计理念梳理后,结合目前无砟轨道结构局部出现的一些病害,对于无砟轨道设计方法及参数、无砟轨道结构选型、无砟轨道结构耐久性及维修应该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铁路工程专业间协同设计难度大、专业内构件关系复杂多样、信息模型难以跨阶段应用等诸多问题,阐述了BIM技术在轨道工程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通过构建专业接口实现模型、线路计算模型、轨道结构参照关系模型,将轨道结构设计流程进行数字化表达,依托Bentley平台OpenRail Designer基础软件,研发了“以模型为载体、以数据来驱动”的铁路轨道正向设计系统,系统包含项目设置、数据管理、接口设计、轨道设计、轨道建模、模型应用和拓展应用等七大模块。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上下序专业间的模型级协同设计及轨道结构的参数化建模,软件使用流程契合轨道设计工作流程,轨道信息模型为设计、施工、运维等项目阶段的应用提供信息载体,大幅提高了轨道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轨道交通昌平线具有建设周期短、设计速度高、建设要求高、对周边环境影响小等特点,轨道工程设计应尽量采用被工程证明是成熟、稳定的技术,并采用较先进的技术和标准,轨道减振设计应寻求突破,不能照搬以往的减振方案。为此,本线轨道设计采用了部分较先进的技术:曲线尖轨轨道减振器及伸缩调节器,地下线聚酯弹性体垫板,北京市轨道交通首次采用梯形轨枕在高架线上首次大批使用,跨京包铁路大跨连续梁的铺轨、以及采用抗波磨的研究成果避免钢轨波磨的措施等创新,优化了轨道工程设计,消除了以往地铁设计中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结合鲁南铁路试点项目,探索Bentley平台实现轨道设计的流程。阐述鲁南铁路的工程概况,针对项目特点选择平台,并进行简要的分析,提出由源文件、构件库、轨道设计与应用4部分组成的设计流程。Bentley平台在鲁南铁路试点项目中的应用,验证了Bentley平台及软件在轨道专业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提出轨道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系统的构想,为实现轨道BIM的正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993年全路桥隧优秀工程设计初评项目介绍铁道部专业设计院技术处1993年9月29日至10月3日全路桥隧优秀设计初评委员会在杭州召开了1993年度桥隧优秀设计初评会议。本次评审的申报项目共五项。虽然申报项目较少,但各有特色,特别是在方案构思上,反映了...  相似文献   

12.
TDI型复合橡胶垫板的设计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DI型复合橡胶垫板是一种技术创新型的轨道减振部件,不仅在材质上提高了橡胶的性能指标,而且在结构上采用橡胶和金属的复合结构。经试验室及线路铺设使用证实,它的减振性能优良、稳定,疲劳寿命长,完全能满足今后一定时期内铁路发展需求。建议在全路各主要干线和新建线路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李欣 《铁道知识》2006,(5):36-37
在京津铁路上,飞驰着一列红白相问的双层内燃动车组,在往来的众多铁路客车中显得分外醒目,这就是由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制造的“神州号”。这列动车组的主任设计师,就是第七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青年奖获得者、中国北车集团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铁路客车主任设计师郭杨同志。她1990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机制工艺与设备专业,十多年来,一直从事铁路客车方面的研究,始终以铁路装备现代化为己任,以提高铁路客车科技水平为目标,兢兢业业,孜孜不倦,在铁路客车研发的道路上一路前行,成为铁路客车设计领域的奇葩。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衡阳铁路东洲水源工程设计取水方式,净水工艺选择原则,主要设计特点及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15.
秦沈客运专线牵引供电的运营维修采取对外委托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公司管理的模式,开创全路先例。这种模式有利于转变铁路经营方式,有利于精干运输主业和降低成本,有利于专业管理。  相似文献   

16.
动车段承担动车组高级修作业,是保障动车组安全可靠运行、有效延长动车组续航里程的重要设施,动车段工程设计是高速铁路设计技术的重要课题。在成都动车段工程设计中,基于既有路网规划,测算全路动车组检修数据,发现存在检修能力缺口,大胆提出需补强路网检修能力,增设成都动车段;根据成都枢纽布局特点,首次提出"两站一段"的段址选择模式,有效实现资源共享;总图布置充分考虑地形条件、工艺技术因素,避免与市政道路干扰;创新采用大量工程技术,比如转向架流水修采用"直线型径路流水修,关键工序双工位补强"方式,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库内地基方案等。成都动车段工程技术创新,完善了工程设计,积累了动车组检修技术经验,继承发展,为其他动车段工程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梳理线路、站场、轨道专业设计标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客货共线时速160 km及以下铁路的线路、站场、轨道设计规范的重大修改及主要编制内容,突出介绍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设计指南、测量暂规、铺设评估条件、施工指南、验收暂规的主要技术要求和规定。  相似文献   

18.
阐述北京轨道交通大兴线轨道工程设计标准,充分体现了"人文地铁、绿色地铁、科技地铁"的三大设计理念。系统描述工程设计的设计程序,强调按程序设计的重要性。本工程包含有地下线、高架线及车辆段,针对其进行了钢轨、扣件、道岔、道床、各种减振轨道形式、车场检修轨道结构、轨道附属设备等设计。着重介绍各种扣件防腐处理技术,并将多元共渗防腐技术作为本工程的新技术、新工艺加以采用;此外,还介绍高等减振地段轨道结构设计方案,并采用梯形轨枕轨道结构作为新型轨道结构应用到本工程。最后,简述本工程采用的护轮设备、钢轨伸缩调节器、列车止挡设备等必要的安全设备,以确保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9.
介绍衡阳铁路东洲水源工程设计取水方式、净水工艺选择、主要设计特点及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20.
张锐 《中国铁路》2007,(11):28-32
根据我国铁路主要技术政策,在铁路信号工程设计中,针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不同阶段的要求,编制信号工程设计文件,并依据运输调度指挥系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计算机联锁系统、信号计算机监测系统、铁路综合接地系统以及信号房屋的设计原则,提出优化设计方案,以此准确判断工程设计方案和工程投资的合理性,有效控制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