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部分预应力混凝异形板无粘结筋极限应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6块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异形板桥的静载试验,建立了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异形桥中无粘结筋应力计算公式,并将所建立经验公式的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异形板桥无粘结筋极限应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6块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异形板桥的静载试验,建立了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异形板桥中无粘结筋应力计算公式,并将所建立经验公式的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体外预应力桥梁关键构造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民元 《公路工程》2008,33(3):49-52
体外预应力作为预应力体系的重要分支,是当代结构工程建设的流行趋势之一。主要介绍了体外预应力结构的关键部位,包括体外预应力筋和普通钢筋、体外预应力转向块、体外预应力锚固系统等,并指出了体外预应力在工程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体外预应力桥梁构造细节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预应力作为后线法预应力体系的重要分支之一,在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介绍了体外预应力桥梁铁构造细节,包括转向块,锚块,预应力束等。  相似文献   

5.
针对两款前部结构完全不同的车型,在实车正面碰撞试验基础上,分析了转向机构对驾驶员的伤害程度.建立了针对转向机构的台车试验模型和人体胸块、头型撞击试验模型,对不同试验形式下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进行了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带假人的台车试验能更好地再现事故伤害和考核转向机构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铸造空淬钢冲模镶块的工艺试验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铸造空淬钢镶块的工艺试验及应用,并着重介绍了试验的材料,镶块的铸造工艺以及模具镶块的火焰淬火工艺,为铸造空淬钢镶块广泛应用于汽车修边模,整形模探索了新路。  相似文献   

7.
汽车转向系统的电子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电子技术在汽车转向系统中的应用,在分别介绍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的自动转向系统的基础上,比较了这两个系统的作用,结构和控制特点。最后本文还指出了电子控制的汽车转向系统有广泛的使用前景,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8.
罗弟亚 《汽车技术》1994,(1):1-7,51
对汽车稳态转向特性的三种试验方法进行详细的论述,从试验的简单,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和重复性较好方面考虑,认为定转向盘转角连续加速法是一种较好的试验方法。同时对转向半径比R/R0和稳定性因数K等汽车稳态转向特性的评价参数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9.
转向块是体外预应力桥梁中一种传力构件,由于转向块形状不规则,且要承受预应力筋对转向块中预留孔道的巨大作用力,所以转向块会出现受力集中的情况,其预留孔道周围应力分布复杂,是控制设计的关键部位。转向结构的可靠程度直接关系到大桥的安全和稳定。该文应用Ansys软件对一横隔板式转向块进行仿真分析,揭示了转向块的应力传递路线和受力特性。应力分析结果表明:横隔板式转向块在抵抗预应力筋转向力的过程中,形成了预应力筋孔道上部受压、下部受拉的应力分布,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分别发生在预留孔道的下缘和上缘处。提出了在设计中应优先选用整体加厚的转向块,能改善转向块的受力特性,保证大桥的安全和稳定。  相似文献   

10.
独立悬架汽车转向系统刚度测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剑  管迪华 《汽车工程》2001,23(5):337-339
汽车转向系统刚度是影响汽车操纵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介绍了一种实用的测量独立悬架汽车转向系统刚度的试验方法,分析了汽车转向系统的受力状况,推导了转向系统中各环节刚度的计算公式,对一辆实车进行的试验测量得到了可靠的数据结果,对进一步探讨转向系统刚度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汽车转向系减振器原理及其阻尼特性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介绍了汽车转向系减振器的原理及其发展概况,提出了应用高频电液伺振器进行转向系减振器阻尼特性测试的试验技术及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并给出了一种轿转转向系减振器阻尼特性的试验分析结果,建立了其非线性阻尼参数模型。  相似文献   

12.
电动转向系统开发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合作开发了新型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该产品已经进行了整车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动转向的原理、电动转向的关键技术、电动转向的特点,并对电动转向的发展作了一些简单的预测。  相似文献   

13.
文中分析了在极限状态下,依据体外筋应力增量和梁体的整体变形之间的几何关系,同时考虑体外预应力筋在转向块处可能产生滑移,根据发生滑动的体外预应力索段的无应力索长不变,对索力进行二次分配,推导出以构件的挠度和转角为参数的体外筋极限应力增量的计算公式,并将公式与国内学者做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为设计体外预应力结构在计算梁体破坏时预应力筋应力提供了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徐霖  茅纪庄  曹建永 《北京汽车》2010,(4):35-37,44
简述了国内外转向系统缓冲性能的各种试验指标,详细介绍了转向系统缓冲性能的试验方法,并对转向系统的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的发展动态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唐炳光 《汽车技术》1993,(10):5-7,4
本文详细介绍了CA6630红旗高级旅游客车的整体式动力转向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给出了该装置的装车试验结果。动力转向器良好的转向性能可使汽车获得理想的转向灵敏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用于转向轴式电动助力转向器的试验装置,并讨论了电动助力转向器有关的一些试验项目,对各种类型电动助力转向器的试验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波形钢腹板PC箱梁桥横隔板式转向块结构参数对其受力的影响,以某波形钢腹板PC箱梁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转向块节段实体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转向块在体外预应力作用下的受力行为,分析了波形钢腹板厚度、转向块横隔板厚度、预应力孔道距底板的距离等参数的变化对该类转向块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横隔板式转向块受力合理,传力明确,传力路径短;转向块的厚度对其受力影响较大;波形钢腹板厚度在大于一定值之后对转向块受力影响很小;转向孔位置对局部应力分布影响较大,建议转向孔距底板间距应大于1倍孔径,转向孔间距应大于3倍孔径。  相似文献   

18.
根据半挂牵引车的特点,引入并修改了国外广泛应用的中间位置转向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介绍了对试验结果的评价方法,并结合某国产牵引车和Scania360型牵引车进行了试验验证。通过试验发现,国产牵引车在路感、转向响应等方面都需进行改进;该试验方法在半挂牵引车操纵稳定性试验中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的空间运动学分析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计算了某轻型货车的前轴内、外轮转角关系,计算结果与实测的该车前轴内、外轮转角关系曲线吻合较好。应用不同的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的平面分析方法对同一辆货车进行了分析,对所得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我国目前采用较多的汽车设计教材中介绍的转向梯形分析方法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介绍转向系统相关标准体系,标准中对汽车转向系统的基本要求,阐述了转向试验方法,探讨了响应时间和转向力是转向系统试验时两个重要的指标,可供试验人员在试验过程中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