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旧路改建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旧路改建的模式和特点,参考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针对性地阐述了在旧路改建设计过程中的路线平面设计、纵面设计、路面加铺层设计、路面基层加铺前的预处理方法;在平面设计中,提出根据地形及旧路实际情况运用曲线型定线法,灵活运用回旋曲线及圆曲线拟合贴近实际地形的路线方案,达到降低土石方工程数量的目的,并简要介绍其定线步骤及确定回旋曲线参数A的计算方法;在路面加铺层设计中,介绍了美国的经验做法——AASHTO法的计算方法及路面加铺层的建议厚度和推荐的几种加铺层结构形式和路面基层的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沥青路面厚度是根据多层弹性理论、层间接触是紧密而不产生层间滑移的完全连接体系为原则设计的,以在双圆均匀荷载作用下轮隙中心处实测路表弯沉值作为设计依据。层间结合完好程度对路面弯沉值的大小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层间结合牢固可提高道路的整体强度,减小弯沉值,增大轴载次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我们以本地某一级公路实例探讨加强路面层间结合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3.
目前,世界上共有两类路面结构:柔性路面设计和半刚性基层路面设计。沥青混凝土半刚性基层路面一直是我国二级公路典型的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相对较为成熟。我国二级道路大中修的做法通常是:先对旧路面进行铣刨处理,待去除结构层后对剩余半刚性层进行加铺沥青混凝土。本文根据国内外再生层路面设计的研究进展,首先阐述了二级公路再生层路面设计指标:路基竖向压应变、沥青层底拉应变、再生层层底拉应变的计算方法,并给出路面结构设计的控制标准。同时借鉴国外的设计方法,提出一种二级公路再生层路面结构计算方法,并分析不同混凝土厚度、不同作用次数下的拉应变变化情况。并按照此方法对工程实例进行计算,得出最优的二级公路大中修路面典型结构。希望为今后二级公路再生层大中修路面结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理论的基础上,引入断裂力学原理和方法,基于水泥混凝土路面"过渡层"的全新概念,深入分析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过程,提出了设置隔离层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新结构的设计理论,达到提高路面实际承载力、延长路面实际使用寿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沈大高速公路路面下面层的施工监理,对施工中原材料、配合比设计及施工工艺等质量控制要点等作了详细阐述,对今后同类型路面下面层的施工及监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和超载车辆的破坏,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将会逐年下降,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考虑对这些路面进行修复处理,铺设加铺层是较为常用的一种处治方法。加铺层设计工作重点在于加铺层方案选取、结构设计以及相应的厚度计算等。同时.要根据旧水泥路的具体情况.采用有效措施,拟定合理方案,配套解决好路面排水问题。  相似文献   

7.
路面层间水的处治重点在于减少路面水的下渗, 做好路表水的封堵, 及时排除沥青路表水。 改扩建项目需加强路面和基层的拼接缝粘结, 避免雨水从接缝渗入, 对可能渗入的层间水, 留有排水通道。 总结部分省份高速改扩建工程路面拼接技术的研究, 结合 G60 沪昆高速公路金华互通至浙赣界段改扩建工程实际, 推荐出路面层间水处治措施, 并设置试验段, 进一步研究高速公路改扩建层间水处治的设计和施工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8.
王锐 《北方交通》2012,(6):13-15
通过对复合式路面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沥青层温度场对比研究,可为复合式路面或"白改黑"路面(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沥青层的设计及施工提供技术支持。将沥青层看作是厚度和材料不全相同的2~3层,然后逐层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路面结构沥青层的温度场非常相似,认为温度作用下复合式路面沥青层的设计及施工经验可借鉴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  相似文献   

9.
介绍块石路面的评价及处理,并从加铺层厚度的确定、反射裂缝的延缓措施及加铺层材料的选取等方面来分析加铺层的设计方法。最后结合具体工程,分析在方整块石路面上直接加铺沥青路面的改造实例。  相似文献   

10.
叶丹  韩样 《江苏交通》2003,(2):31-33
连续配筋路面(CRCP)以其良好的整体性、耐久性和行车舒适性,在道路铺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有钢筋和连续配筋路面中特有的横向裂缝的存在,使得对这种路面结构的应力计算困难重重。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连续配筋路面加沥青加铺层这种形式的路面结构简化成平面应变情况进行分析,用等参八结点四边形单元作为基本的单元对路面结构进行离散化,用组合单元法模拟钢筋的加劲单向作用,用裂缝单元模拟裂缝的传荷作用。通过计算,分析了裂缝间距和配筋率对路面结构应力和面层弯沉的影响。这些结果对连续配筋路面的设计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路面进行组合设计时,应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主要考虑因素为沥青路面的混凝土性能和路基的设计参数。土基回弹模量能够反映土基性能,但该指标的测定影响因素较多,如:土类型、土基的压实度和土基的含水量等。针对该现象通过对土基回弹模量进行分析得到路面各项指标的性能。主要研究内容为:土基强度影响因素、土基模量对弯沉值的影响、土基模量对层厚、层底弯拉应力的影响。通过以上研究内容可对土基模量的值进行优化,为路面设计提供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2.
结合对G325国道高等级公路的旧路改造,对比以往新建高速公路的沥青磨耗层配合比设计,对此路面磨耗层配合比进行了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沥青加铺层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公路养护技术规范,研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状况调查的内容和方法,提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的更实用、更全面的评价指标和评定标准,分析实用的加铺层厚度计算方法,提出防止产生反射裂缝的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是改善其路面路用性能较为有效的方法。结合原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况的调查和处理、原路面也沥青加铺层之间夹层的粘结、沥青加铺层的厚度设计以及施工讲述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15.
对于二级公路来说,目前采用的结构只有上面层和下面层,但对于某个特殊的地段,由于沥青层较薄且重载车辆多,而导致长坡、大坡地段在路面大修一段时间后就出现车辙、裂纹等现象,结合多年的路面大修经验和碰到的一些问题,认为在特殊地段按照普通的设计方法大修,其性价比不高,所以采用10cm厚的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来缓解由于重车带来的这种压力。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地区,高速公路路面的设计因条件不同而不一样,对施工的要求也有所不同。笔者在山西晋侯(现称翼侯)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工作期间,有幸参与了路面施工管理工作,就高速公路路面施工的均匀性和层间结合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路面材料剪切试验仪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沥青路面层间推移问题,设计开发了路面材料剪切仪用于层间抗剪强度测试。介绍了仪器的设计原理与构造及使用方法,通过具体试验验证了其测试性能的可靠性,证明其可以用于对路面结构层、桥面铺装层的层间抗剪切的试验,为评价路面层间处理工艺措施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修建了大量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早期破坏泛油、车辙、拥包、裂缝、翻浆等,很容易发现这些早期病害均与路面的层间结合的质量有关。重视层间结合层的设计、施工,可以有效地降低路面的早期病害.从而提高道路的服务质量和寿命。  相似文献   

19.
寒区高速公路路面层间处理主要是提高路面结构承载力和耐久性;使路面设计更加符合路面实际受力状况;良好的层间处理措施能有效地防止半刚性基层干缩裂缝反射,并阻止地表水下渗和路基水上升。  相似文献   

20.
结合对某高速公路路面车辙近十年的跟踪检测和试验,从新的角度认识路面结构因素对路面车辙的影响,提出了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原则和联结层设计理念及结构抗车辙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