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2 毫秒
1.
粉喷桩与土工格栅联合加固技术的数值模拟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快速拉格朗日分析方法(FLAC 3D)对粉喷桩与土工格栅联合加固地基进行数值模拟,探讨联合加固后地基的位移场、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并与实际监测分析结果相对比,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开行方案编制不合理导致的乘客出行舒适度差、企业运营成本高、碳排放量大等问题,研究了1种考虑碳排放效果的城轨列车开行方案编制方法。在目标函数中增加了对乘客舒适度及碳排放效果的考虑,同时限定了能力、服务频率及交路起讫站设置等约束,进而建立了多交路、多编组的城轨列车开行方案模型。考虑到模型变量维度高、求解复杂等特点,对经典人工蜂群算法中蜜源更新策略进行改进并应用于模型求解。利用大量数据实验对参数进行标定,计算分析目标函数权重设定对求解结果的影响,与单一交路、单一编组的模式进行结果对比分析,并与传统人工蜂群算法展开求解质量及收敛速度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目标函数值与其权重系数呈现负相关,由于解空间的限制,目标函数值变化范围有限;(2)较之单一交路运营模式,大小交路多编组模式下企业运营成本降低了18.22%,碳排放量减少了18.17%,二者降幅都比较显著;(3)较之单一编组运营模式,大小交路多编组模式下乘客出行成本降低了3.37%,企业运营成本下降了3.12%,碳排放量减少了3.32%,所有目标函数值均得到了改善;(4)较之传统人工蜂群算法,改进后算法求得的总目标值下降了2.49%,...  相似文献   

3.
在计算机实现用户平衡和随机用户平衡交通分配中应用较多的几种算法,如方向搜索法和相继平均法等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阻抗函数条件和多OD点对间流量分配问题中运用这几种算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目标函数值、检验数和迭代次数3者之间变化关系.结果显示,各种算法中目标函数值并不完全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而严格递减,检验数的变化也不完全与目标函数值的变化同步,且不同条件下这种目标函数值、检验数与迭代次数的关系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加精确、全面地表征沥青混合料的动态黏弹性力学特性,基于四参数分数阶导数Zener模型(FDZ)分配微分算子后,分别得到修改五参数分数阶导数模型(MFPFD)和改进五参数分数阶导数模型(IFPFD)的本构方程,并进一步得到了模型的复数模量解析表达式。将复数模量分离实部和虚部得到存储模量、损失模量及损耗因子的系数解析表达式。采用LARE目标函数,基于时温等效原理,构造了3个模型的黏弹函数主曲线,通过拟合优度和目标函数最优值评价模型拟合的效果,并对2种分数阶导数模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FDZ模型和MFPFD模型黏弹函数呈现相似的性质,说明FDZ模型分配微分算子后黏弹函数的特性未发生变化;IFPFD模型采用1套参数即可较好地表征沥青混合料的所有动态黏弹函数,如存储模量、损失模量、相位角、动态模量、损耗因子及Cole-cole曲线,满足Kramers-Kronig关系;与FDZ模型相比,IFPFD模型增加模型参数β,能够更好地描述损失模量的峰宽和其他黏弹函数的非对称特征。最后,IFPFD模型的参数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而根据数值优化所得的模型参数,能确定参考温度下动态黏弹性分数阶导数的微分方程,且分数阶微分本构方程较为简单,研究结果可为沥青混合料设计和路面动力学分析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灵敏度分析相关概念,分析了复模态和实模态系统的一阶特征灵敏度方程的建立和实现过程,以及特征值灵敏度和特征矢量灵敏度的影响因素,并且得出了灵敏度分析的相关结论,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了灵敏度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冯阳飞 《公路工程》2008,33(1):138-141
提出了运用最优化理论与方法进行缓和复曲线设计参数优化组合的全新思想,并据此建立了相应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并通过构建增广目标函数求其极小值。通过算例说明其寻找缓和复曲线设计参数最佳组合的良好效果,使缓和复曲线的设计更趋于合理、简化。  相似文献   

7.
张新  王群峰  吴志强  姜陵 《汽车工程》2004,26(3):306-310
对自主开发的汽车液压防抱制动系统 (ABS)按国家标准进行了实车道路试验研究工作 ,并与德国BOSCH公司的ABS5 3系统进行了性能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8.
通过深入研究饱和土体中自由水运动机制,以湖南省长张高速公路K254右边坡断面为依托工程,基于Midas/GTS数值分析平台,对无渗流情况的顺层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二者对比,定量地分析了渗流对顺层边坡体的位移与应变的影响,得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并引入强度折减法对两种情况下边坡的稳定性安全系数进行了比较,以期为实际工程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大跨度悬索桥扁平钢箱梁温度和温度梯度特征,以南溪长江大桥正交异性钢箱梁为研究对象,基于健康监测系统中温度传感器的长期实测数据,采用分段函数描述环境温度和日照辐射共同作用下钢箱梁日温度变化曲线。在此基础上,采用高斯混合模型描述钢箱梁年温度多峰概率分布,并引入赤池信息判别准则(AIC)和贝叶斯信息判别准则(BIC)确定最优高斯分量数。统计钢箱梁一年日温差极值并进行参数评估,得到钢箱梁年温差极值分布模型。对年温差极值分布函数进行外推,得到设计基准期温差的极值分布函数并计算温差标准值。引入相关系数分析法对各温差组进行相关性分析,剔除实际不存在的温差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正弦函数,分段函数能更准确地描述太阳辐射作用下箱梁截面日温度变化特征;当高斯分量数为3时,混合高斯模型拟合钢箱梁年温度概率分布最优;外推设计基准期模型能够较好地计算设计基准期温差标准值;通过相关性分析剔除了4组不存在的温差模式;得到顶板和腹板各8组温差模式;最后与《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中钢混结构竖向正温差设计值进行对比,一、二级温度梯度与设计规范分别相差4.2℃和2.3℃。  相似文献   

10.
基于原型轿车结构的概念轿车侧面碰撞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包括车身结构、发动机和底盘结构的用于侧面碰撞的原型轿车有限元模型,在其基础上通过加长轴距构建了概念轿车的有限元模型,并对二者进行了侧面碰撞仿真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概念轿车车身结构进行了局部更改,对改进后概念轿车重新进行了侧面碰撞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车身更改后的概念轿车与原型轿车侧面碰撞结果一致,验证了该概念轿车车身也具有优良的侧面碰撞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运用最优化理论与方法进行缓和复曲线设计参数优化组合的全新思想,并据此建立了相应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并通过构建增广目标函数求其极小值.通过算例说明其寻找缓和复曲线设计参数最佳组合的良好效果,使缓和复曲线的设计更趋于合理、简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灵敏度分析相关概念,分析了复模态和实模态系统的一阶特征灵敏度方程的建立和实现过程,以及特征值灵敏度和特征矢量灵敏度的影响因素,并且得出了灵敏度分析的相关结论,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了灵敏度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汽车知识》2013,(6):82-83
奥迪推出一款算是终极性能版的TT概念车型TT ultra quattroconcept。新车虽然仍延续使用TT的2.0升排量缸内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但经过重新调校后功率输出达到了310hp,峰值扭矩则达到了400Nm。奥迪的工程师除了对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大幅度增强外,对车身也大施狠手。发动机舱盖、车顶、后备箱盖、空气动力学套件等均采用了CFRP(carbon-fiber reinforced polymer)材料进行制造,而车内地板、车门铰链等一些金属部件则被强度更高而重量更轻的铝镁合金取代。座椅来自于R8 GT版车型,并采用FRP(fiberglass-reinforced plastic)复  相似文献   

14.
对自主开发的汽车液压防抱制动系统(ABS)按国家标准进行了实车道路试验研究工作,并与德国BOSCH公司的ABS5.3系统进行了性能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5.
宣道光 《公路》2005,(6):64-69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及《公路设计手册(路线)》是公路路线线形设计的规范性文件,依据缓和复曲线(卵型曲线)的基本原理,导出了与其特性直接相关的公式,并与规范对比提出了分析意见,可供设计、测量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跨度桥梁结构抖振响应的预测主要通过全桥气弹模型抖振响应试验和基于节段模型试验识别气动参数的理论计算2种方法。但由于试验中大气边界层湍流特性的模拟与实际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无法准确估计实际桥梁结构的抖振响应。为解决实际大跨度桥梁结构抖振响应预测的精度问题,在片条假设成立的条件下,通过数学推导提出了综合传递函数的概念。该函数是气动导纳函数和考虑了自激力的机械导纳函数的组合,其将湍流的脉动特性与由湍流引起的桥梁结构的抖振响应直接联系在一起,并基于此提出了一种预测大跨度桥梁抖振响应的直接计算方法。以坝陵河大跨度悬索桥为例,在两不同风场中分别进行全桥气弹模型风洞试验,通过模型抖振响应及模拟风场测量的试验结果识别两不同风场中的综合传递函数,发现二者结果几乎一致。理论及试验分析表明:对于展宽比较大的大跨度桥梁结构,综合传递函数仅与结构固有特性及参数有关,与风场特性无关;基于综合传递函数获得抖振响应的方法省略了传统分析方法中气动参数的识别及抖振力的计算,可通过测得实桥桥址处的湍流特性,利用风洞试验中识别的综合传递函数直接计算获得实桥准确的抖振响应。最后通过算例给出了综合传递函数的应用方法,为大跨度桥梁抖振响应的准确预测提供了方法,并可为节段模型试验直接预测实桥抖振响应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对互通式立交设计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笔者通过近几年来参加国内数百处互通式立交设计的审核、咨询.对互通式立交设计经常遇见的一些问题(如概念不清、方法不当、运用标准不灵活等)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与相关技术人员共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是对纵断面接坡计算的几种方法,按接坡计算点距离取值大小,分流点主线切线坡等计算对比分析,并与实际变速车道中心线的高程(按主线横坡推出)比较,分别在直线坡段和竖曲线坡度不同情况对比计算、分析,并得出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通过白车身模态分析、Trimbody车身模态分析、声腔模态分析、噪声传递函数分析等CAE分析改进越野车车内噪声的方法,与实车试验结果对比,二者在低频范围内问题频率点基本一致。通过仿真方法确定了噪声产生的原因,找到问题频率下车身板件振动较大的部位,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达到降低车内噪声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中针对单向通信拓扑的非线性车辆队列协同式自适应巡航(CACC)控制问题,提出一种保证队列稳定且满足队列各车跟随性、安全性和乘员舒适性的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DMPC)策略。首先建立了车辆队列的动力学模型和通信拓扑结构模型,并基于队列系统的多项优化性能设计代价函数和系统约束,使队列中每一辆跟随车基于其接收到的有限信息求解一个开环局部最优问题,计算出当前时刻的最优控制量作为输入并不断重复这个过程,达到滚动优化的目的,实现车辆队列的协同式自适应巡航控制。其次通过CACC系统局部代价函数之和构建Lyapunov候选函数,证明了车辆队列系统渐进稳定性的充分条件。最后通过CarSim和Simulink联合仿真,分析了算法在理想状态下对不同形式单向通信拓扑车辆队列的控制性能;通过实车试验,验证了算法在实车条件下感知层存在抖动、底层控制存在延迟和误差时的控制性能。仿真和实车试验的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控制策略能使队列车辆实现各项优化性能,同时对外部干扰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