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探讨OUR XGD旋转式伽玛刀对颅脑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从1 999年 6月至 2 0 0 0年 7月应用OUR XGD旋转式伽玛刀治疗颅脑疾病 2 5 3例的临床疗效。结果 临床随访 1 6 7例 ,影像学随访 1 0 5例 ,随访时间为 1~ 1 2个月。治疗有效率在 1 5 5例颅内占位性疾病为 93 % ,1 2例功能性疾病达 83 3 %。结论 旋转式伽玛刀是治疗颅内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外科治疗老年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探讨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6年9月手术治疗的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年龄≥60岁)共24例,均在全麻、深低温停循环加双侧顺行脑灌注下行外科手术。根据病情采用相应术式,其中Bentall术3例;David术1例;部分弓置换+Bentall术3例;全主动脉弓置换+象鼻支架术+Bentall术12例;全主动脉弓置换+象鼻支架术+升主动脉置换5例;同期行冠脉搭桥术3例。结果 24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全组体外循环时间(192.9±37.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20±28.72)min,脑灌注时间(36.2.±11.3)min,手术时间(544.8±91.2)min,术后近期死亡2例,1例死于肾功能不全、感染,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并发脑神经功能障碍2例,肾功能不全行CRRT治疗4例,3例术后脱离呼吸机困难,同时合并肺部感染需行气管切开,术后下肢功能障碍1例,低氧血症3例,切口感染2例。随访2~38个月,其中因心包积液再次入院治疗1例,不明原因猝死1例。结论手术治疗老年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可以明显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全主动脉弓置换+象鼻支架置入是治疗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的经典术式;根据病情选择恰当的外科处理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氧液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高氧液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疾病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采用比色法、血气分析检测 2 0例用高氧液患儿血浆SOD、MDA及血气变化 ,同时以 2 0例未用高氧液患儿作对照 ,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改变。结果 用高氧液组PaO2 、SaO2 明显升高 (P <0 .0 1) ,PaCO2 明显下降 (P <0 .0 1) ,同时有pH、HCO3 -、BE下降 ;血浆SOD升高、MDA下降 (P <0 .0 1) ;用高氧液临床症状体征迅速改善 ,有效率 95 % (P <0 .0 5 )。结论 高氧液对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疾病尤其是低氧血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喉气管淀粉样变性是呼吸道少见疾病 ,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明确 ,发展缓慢 ,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本文回顾分析了 1 987~ 2 0 0 1年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 6例喉气管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 ,旨在探讨对该病的治疗方法 ,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6例患者 ,男性 2例 ,女性4例 ;年龄 2 0~ 5 5岁 ,平均 40 .3岁 ;病程 0 .5~ 5年 ,平均 2 .1年 ;主要症状 :声音嘶哑 6例 ,劳累后呼吸困难 5例 ,局部不适感 (隐痛 ,痒、局部胀满感、异物感 ) 4例 ,干咳 3例 ,吞咽困难 0例 ;发病部位 :假声带及喉室 1例 ,杓会厌皱襞…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和评价分子吸附循环系统 (MARS)人工肝支持治疗对重症肝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应用MARS人工肝支持治疗重症肝炎 16例共 36次作为治疗组 ,对照组为 2 0例重症肝炎 ,采用综合治疗 ,两组年龄、性别及肝功能相匹配 ;观察单次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变化及与主要生化指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治疗组存活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存活率分别为 6 2 .5 %和 37.5 % (P <0 .0 1) ,单次人工肝治疗前后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明显下降 ,分别由 (5 36± 175 )和 (35 2± 113)下降为 (30 1± 10 5 )和 (16 2± 6 3) μmol·L-1,平均动脉压由 (72± 8)mmHg上升为 (81± 7)mmHg(P <0 .0 1) ,心率由 (10 6± 18)下降为 (86± 12 )次·min-1。结论 MARS人工肝能有效的清除有毒代谢物 ,改善血流动力学状况 ,预防或减轻肝肾综合征及肝性脑病  相似文献   

6.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疗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对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例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综合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用CRRT,12-24 h/d,隔天使用。结果成功救治5例,死亡3例;疗程结束后7例体温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呼吸困难减轻;外周血白细胞(WBC)和中性(N)百分比显著下降(P<0.01),淋巴细胞(L)和单核细胞(M)百分比显著上升(P<0.01);血气各项指标SaO2、PaO2、pH、BE、HCO3-均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CRRT对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肯定,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泼尼松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泼尼松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thyroideyedisease,TED)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方法  4 0例活动性TED病人 ,甲状腺功能维持正常至少 2个月。给予泼尼松口服 12周或 2 0周 ( 6 0mg·d-1× 2周 ,4 0mg·d-1× 2周 ,30mg·d-1× 4周 ,2 0mg·d-1× 4周 ,以后每周减 2 .5mg)。疗效评定依据NOSPECS分级分度变化及临床活动性评分变化综合评定。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 2 4h、2周及以后每 4周进行快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刺激试验至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 (血清皮质醇水平≥ 2 0 0 μg·L-1)。于 12周评定疗效时有效病例服用泼尼松 2 0周 ,无效病例改用放疗或手术治疗加用其他免疫抑制剂。结果  2 5例有效 ,有效率为 70 % ,无效 13例 ,恶化 2例 ,所有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治疗前均正常 ,治疗结束后 2 4h明显受抑制 ;服药 2 0周者于治疗结束后 2周、4周、8周、16周、2 0周、2 4周各有 1例、3例、6例、4例、5例和 6例恢复正常 ,中位数为 16周 ;服药 12周者于治疗结束后 2周、4周、8周和 16周各有 1例、2例、2例、4例和 3例恢复正常 ,3例退出观察。结论 泼尼松治疗甲状腺活动性眼病有一定疗效 ,但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包括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抑制。  相似文献   

8.
目前 ,巯甲丙脯酸 (CPT)在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AGN)中的应用已较为普遍。本文在 95例小儿 AGN患者治疗中 ,对比观察了 CPT和传统应用的利血平对患者的高血压、蛋白尿和血尿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AGN患儿共 95例。诊断按照《关于小儿肾小球疾病分类和治疗的建议》和第 4版《实用儿科学》的标准确定。1.2 方法  (1)全部病例分为两组 : 组 45例 ,用 CPT治疗 ,其中男性 2 0例 ,占 44 .5 % ,女性 2 5例 ,占 5 5 .5 % ;年龄 3~ 13岁 ,平均 8.2岁。 组 5 0例 ,用传统的利血平治疗 ,其中男性2 8例 ,占 5 6 …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前化疗对中晚期食管癌原发病灶和转移淋巴结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1 996年 5月~ 2 0 0 0年 1 0月间收治且资料完整的 1 3 3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3 3例中术前化疗 6 8例 ,单纯手术 6 5例。术前化疗组纵隔淋巴结转移比例和转移度分别为 1 6 2 %和 4 9% ,单纯手术组为 6 6 2 %和 3 2 3 % ;术前化疗组腹腔淋巴结转移比例和转移度分别为 2 6 5 %和 6 9% ,单纯手术组为 47 7%和 1 2 1 % (P <0 0 5 )。术前化疗组 3年生存率为 45 8% ,单纯手术组为 44 4% ((P >0 0 5 ) )。术前化疗组出现复发和转移 1 6例 ,单纯手术组 7例 (P <0 0 5 )。结论 术前化疗不仅对原发灶有治疗作用 ,对转移淋巴结也有作用 ,术前化疗后原发病灶和转移淋巴结完全缓解率低是食管癌远期效果不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白细胞介素4(IL-4)是由活化的Th。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IL-4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病机理[1]。为了解IL-4在小地某些疾病时的水平变化,1995年11月~1996年4月,我们对40例不同种类疾病患儿进行了血清IL-4水平检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40例均为住院患儿,其中支气管肺炎28例,年龄1月~5岁,男20例,女8例.过敏性紫癜(HSP)6例,年龄3~12岁,男5例,女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6例,年龄名~6岁,男5例,女1例.对照组为某幼儿园健康小儿20例,年龄1~3岁,男11例,女9例.其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38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血管再通率(mTICI分级≥2b)、围手术期并发症、出院时NIHSS评分变化及90 d良好预后率(mRS评分≤2)。结果 3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2.89±12.41)岁,其中男性21例(55.3%),术后血管成功再通率为100%,血栓逃逸3例(7.9%),术后24 h症状性颅内出血1例(2.6%)。出院时NIHSS评分平均1分(0~1分)较术前NIHSS评分平均4分(4~5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90 d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率89.47%,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比例为91.2%,影像学随访评估病变血管通畅性良好,支架置入患者未发生支架内再狭窄,临床随访期间无新发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结论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接受血管内治疗可能是安全及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小儿急性病毒性肝炎 (简称急肝 )的病原类型及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分别应用ELISA和PCR法对 30 6例急肝患儿的血清学标志及核酸进行测定。结果 甲、乙、丙、戊和未定型分别占 88 2 %、3 3%、2 9%、0 9%、2 9%。重叠感染率为 1 9 6 % ,重叠感染组与单独感染组相比较 ,两组ALT、AST、血清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元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临床类型以黄疸型多见 (88 2 % ) ,重症型及淤胆型发生率较低 ,甲型中 31 1 %有不洁饮食史 ,乙型中均有与肝炎病人密切接触史 ,丙型中均有手术输血史。结论 菏泽地区小儿急肝仍以甲型最多 ,戊型最少 ,住院者多有黄疸 ,但重症肝炎发生率较低 ,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早期评估指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NSE)、内源性一氧化碳 (CO)、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NBNA)、临床分度法和CT分度法等方法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预后判断早期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对 30例HIE患儿在生后第 2天检测血清NSE浓度和血浆CO水平 ,生后 7d内进行临床分度、CT分度和NBNA评分 ,于生后 6月 - 1岁进行神经发育随访 ,以 10例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结果 HIE组血清NSE、血浆CO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0 1) ;血清NSE、血浆CO浓度之间 ,及它们分别与HIE临床分度、CT分度呈正相关 ,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 ;临床分度法、CT分度法、NBNA、血清NSE及血浆CO浓度检测预测预后的敏感性分别为 10 0 %、10 0 %、85 .71%、10 0 %和 83.33% ,特异性分别为 4 5 .4 5 %、4 5 .4 5 %、5 1.6 6 %、5 8.33%和 5 8.33%。结论 临床分度法是预测HIE预后的基础指标 ,血清NSE浓度变化对早期预测HIE预后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观察急性脊髓损伤 (Acutespinalinjury ,ASI)后脊髓组织的细胞内钙含量和血浆内皮素 (Endothelin ,ET)含量的变化 ,探讨ET与Ca2 +在ASI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选用Wistar雄性大鼠 2 8只 ,应用改良Allen s方法 ,制成脊髓损伤模型 ,造成T1 2 脊椎节段脊髓 5g×1 0cm中度损伤的ASI后 ,分别应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ASI后 1、4、8、2 4、72和 1 68h脊髓组织中钙离子含量和血浆中ET浓度。结果 损伤节段组织细胞内钙离子含量及血浆中ET浓度均随病程而改变 ,于 8~ 72h达高峰 ,与正常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ASI后脊髓组织中细胞内Ca2 +含量及血浆中ET浓度迅速升高 ,提示ET受体阻滞剂与钙离子拮抗剂联合使用为治疗ASI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浆内血栓调节蛋白 (TM)含量变化与 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及其在 2型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意义 ,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法 ,同时测定 6 9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 12例正常人 (NC组 )血浆TM ;并根据 2 4h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将 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 (SDM组 ) ,微量白蛋白尿组 (即早期糖尿病肾病组 ,EDN组 ) ,大量白蛋白尿组 (即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组 ,CDN组 )。结果 ①与NC组 (1.4 6 11± 0 .392 6 ) μg·L-1比较 ,血浆TM水平在SDM组 (2 .0 2 81± 0 .5 813) μg·L-1、EDN组 (2 .6 6 32± 1.0 0 3) μg·L-1、CDN组 (4 .5 86 1±2 .5 2 91) μg·L-1,均显著升高 (P <0 .0 0 5 ,P <0 .0 0 5 ,P <0 .0 0 1) ;与SDM组比较 ,EDN组和CDN组血浆TM显著升高 (P<0 .0 5 ,P <0 .0 0 1) ,CDN组血浆TM水平显著高于EDN组 (P <0 .0 0 1)。②血浆TM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 (r值为 0 .5 74 ,P <0 .0 0 1)。③血浆TM分别与病程、FPG、GHbAc、BUN、Cr、TC、LDL、SBP、DBP呈显著正相关 (r值分别为 0 .4 33、0 .2 2 7、0 .315、0 .2 2 8、0 .2 2 6、0 .2 0 7、0 .2 96、0 .4 77、0 .372 ,P均小于 0 .0 5 )。结论 血浆TM水平的测定有助于 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白藜芦醇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黏膜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试验性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黏膜细胞凋亡及凋亡调控基因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5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 group,SO)、模型组(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治疗组(resveratrol-treated group,RES)。假手术组于开腹翻动十二指肠后关腹,模型组以40 g/L牛磺胆酸钠1 mL/kg胰胆管逆行注射制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治疗组制模后立即于阴茎背静脉注射等剂量白藜芦醇(5 mg/mL1、0 mg/kg)。于3、61、2 h 3个时间点各剖杀6只大鼠。TUNEL法检测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肠组织中Bax蛋白的表达。结果治疗组3、6、12 h肠黏膜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治疗组各时间点Bax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白藜芦醇可通过抑制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维持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从而防止了急性重症胰腺炎细菌和毒素的移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垂体促甲状腺激素 (TSH)分泌瘤引起中枢性甲亢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 2 0 0 1年 7月至 2 0 0 2年 11月间 ,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治疗的 7例垂体TSH分泌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辅助检查和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7例垂体TSH分泌瘤占我院同期诊断的垂体腺瘤的 2 .5 6 % ( 7/ 2 70 ) ,功能性垂体腺瘤 3.95 % ( 7/ 177)。其中男性 6例 ,女性 1例 ,平均年龄 4 2 .7± 17.3( 2 4~ 70 )岁 ,平均病程为 38.7± 31.4 ( 1~ 84 )月。首发症状以甲状腺毒症为突出表现的占 5 6 % ( 4 / 7) ,其他表现的占 14 % ( 1/ 7) ,意外发现的占 18% ( 2 / 7)。确诊之前接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 5 6 % ( 4例 ) ,平均治疗时间 14± 12 ( 3~ 37)月 ,接受13 1I治疗的 14 % ( 1/ 7)。查体 :确诊时 7例患者中存在甲状腺肿大者占 85 % ( 6 /7) ,均无突眼。化验 :确诊时血清FT4和FT3水平高于正常的 10 0 % ( 7/ 7) ,平均血清TSH水平在 6 .2 5 2± 3.199( 3.6 3~12 .86 ) μIU·mL-1,抗甲状腺抗体均阴性 ,甲状腺13 1I摄取率正常范围 85 % ( 6 / 7) ,降低 14 % ( 1/ 7) ,TRH兴奋试验无反应或反应正常 ( 3/ 3)。血清GH、PRL、ACTH、FSH和LH水平均在正常范围。鞍区MRI检查为大腺瘤 (直径在 2~ 10cm)?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抵抗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2年~2010年诊治的10例甲状腺激素抵抗症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治经过及预后。结果 10例患者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升高者9例,游离甲状腺素(FT4)升高者3例;超敏促甲状腺激素(uTSH)水平正常者2例,升高者8例。3例患者属于垂体抵抗型(PRTH),临床表现为甲亢;其余7例属于全身抵抗型(GRTH),其中5例无任何临床症状,1例表现为轻微的甲减,另外1例甲亢和甲减的症状同时存在。3例患者曾给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2例患者给予L-T4替代治疗,疗效均欠佳。结论甲状腺激素抵抗症临床表现复杂,治疗上不宜采用抗甲状腺药物。大多数GRTH患者不需要特殊治疗,对有严重甲减表现的GRTH患者、PRTH患者和周围型抵抗患者,L-T3是最佳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9.
新型疫苗治疗急性白血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新型疫苗主动治疗急性白血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应用基因工程生产的细胞因子和急性白血病及多发性骨髓瘤肿瘤细胞制备的疫苗 ,主动免疫治疗急性白血病 7例、多发性骨髓瘤37例。结果  3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化疗未缓解或化疗不能耐受者 2 9例 ,经疫苗治疗达到完全缓解者 5例占17.3% ,部分缓解者 6例占 2 0 .7% ,微效者 4例占 13.8%。总有效率 5 1.8%。化疗缓解组 8例疫苗治疗后维持缓解达 8~ 13个月复发。多发性骨髓瘤 7例 ,其中 1例完全缓解 ,5例部分缓解。治疗中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 应用新型疫苗治疗化疗无效或化疗不能耐受的急性白血病及多发性骨髓瘤具有肯定疗效。且经济简便 ,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洛欣 (国产尿激酶 )对肾病综合征患者及高血凝状态的疗效 ,其中包括对 2 4h尿蛋白总量、水肿消退时间、血浆纤维蛋白的浓度、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确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患者 ,常规使用尿激酶 5万U或 1 0万U加 1 5 4mmol·L- 1 氯化钠 2 5 0mL或 5 0 0mL ,每日静脉滴注一次 ,疗程 2周并在 2月后与常规治疗组相对照。结果 尿激酶能有效的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浓度 ,缩短水肿时间 ,升高抗凝血酶Ⅲ的水平。降低 2 4h尿蛋白总量 ,升高血浆白蛋白 ,对血脂含量则无明显的影响。结论 尿激酶可以改善肾病综合征时高凝状态和减轻肾病综合征的症状 ,对降低肾病综合征时并发血栓的危险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