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重型设备运载车转向机构的设计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康 《汽车技术》2000,(12):7-9
介绍了重型设备运载车的转向机构型式和5种转向模式,要实现这5种转向模式,必须将轮轴设计成机械上相互独立的形式,独立和多轮转向机构只能采用电传操纵方式。文中分析了其电传动力转向系统的要求和特征,对其驱动连杆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取得了良好的设计结果,为该车转向系统的控制与操作提供了必要的数据。  相似文献   

2.
李庆欢  张蔚 《客车技术》2006,(1):20-22,25
利用某公司提供的实车数据建立了基于ADAMS的双前桥重型汽车的转向机构和悬架机构模型,运用该模型进行转向运动学关系虚拟仿真.并与理论数据进行比较。同时并对该车的悬架干涉情况进行仿真分析。其分析结果为该车转向系的改进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的空间运动学分析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计算了某轻型货车的前轴内、外轮转角关系,计算结果与实测的该车前轴内、外轮转角关系曲线吻合较好。应用不同的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的平面分析方法对同一辆货车进行了分析,对所得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我国目前采用较多的汽车设计教材中介绍的转向梯形分析方法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自行式可拼接模块化低平板重型运输车独立转向机构的优化设计过程,通过建立优化目标函数及满足转向要求的约束函数,运用MATLAB优化工具箱对转向六杆机构进行优化计算,并对优化结果应用Pro/ENGINEER软件建立三维模型进行机构仿真,仿真结果证明此机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全地形越野车前双横臂独立悬架与转向系统的设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一全地形越野车使用中前轮磨损严重、转向横拉杆易断裂、悬架与转向系统球头磨损严重等问题,建立了该车前双横臂独立悬架和断开式转向系统的运动学分析模型,以前轮定位参数的变化、轮胎的横向滑移和两个前轮的转角关系与由阿克曼定理确定的转角关系之差最小为优化目标,对其悬架系统和转向系统进行了优化计算,根据优化结果试制的新车,解决了原车悬架与转向系统存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某重卡的离合系统操纵机构为研究对象,计算分析该机构匹配的合理性,并对该车离合操纵机构进行优化,使其满足踏板行程及踏板力要求.  相似文献   

7.
利用新的设计方法,对开发的某型双前桥载货汽车的转向机构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分别就转向梯形机构和转向摇臂机构进行了理论计算和ADAMS仿真,并对转向特性进行了优化。随后的道路试验证明,新设计的转向机构性能符合要求,新的设计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新的设计方法,对开发的某型双前桥载货汽车的转向机构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分别就转向梯形机构和转向摇臂机构进行了理论计算和ADAMS仿真,并对转向特性进行了优化。随后的道路试验证明,新设计的转向机构性能符合要求,新的设计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汽车转向传动机构的数学模型及其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最优化理论研究解决了汽车转向传动机构的优化设计方法。其基本内容分三部分:1.推导转向传动机构的数学模型;2.建立转向传动机构优化设计的目标函数;3.提供一种寻优计算的方法及其计算机计算程序。试验验证表明本文提供的方法是有效的且适用于任何型式转向传动机构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0.
为设计出合理的行星齿轮式转向机构,首先分析了转向机构的工作原理和设计参数的影响;然后根据车辆动力学和四轮转向技术等相关理论,以零质心侧偏角控制策略为目标,分析了车辆在不同转向情况下前后轮的转角关系,确定了转向机构的设计参数;最后以某车辆为例,设计出合理的转向机构,建立了该车的虚拟样机模型并进行了操纵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行星齿轮式转向机构能大大提高车辆低速时的机动性和高速下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运用一种精度较高、计算较简单的平面分析方法去优化某小型货车的转向梯形机构,该方法对内、外侧转向轮转角差的评价更贴合实际情况。并区分实际梯形转角差与Ackerman转角差的大小,利用MATLAB优化工具箱对该小型货车的转向系统进行了优化。通过优化,转向梯形机构得到了改进,并证明了优化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广州本田雅阁轿车采用常流式流压助力转向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动力转向装置、转向操纵机构和转向传动机构3部分组成,其动力转向系统的故障有一般故障、转向噪声和油液渗漏等。一般故障主要包括转向沉重、转向冲击、转向不灵及转向回跳等。对该车动力转向系统的故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了得到整体式梯形转向机构尺寸的最优值,结合其工作特性进行了数学模型建立与优化分析。在以往以外侧车轮实际转角与理论转角误差为目标函数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汽车实际瞬心位置与阿克曼瞬心位置的误差为目标函数,使实际瞬心位置在理论瞬心位置附近波动的最大值最小,从而优化转向梯形机构的相关尺寸参数,进一步得到更接近理想的阿克曼转向机构。通过数值方法,模拟了瞬心位置曲线,以梯形杆长作为优化目标,并以位置误差最小化作为目标函数,得到了机构杆长最优区域值。在得到的计算区域里选取数值计算与理论数学模型计算进行结果对比,认为最优区域是存在的。通过引入已有计算参数,在得到的最优区域里选配合适的机构杆长尺寸,进一步绘制出理想的优化后转向机构外侧车轮转角误差和瞬心位置误差的偏差曲线,对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最优区域内选取转向机构的杆长进行数值计算是合理的;外侧车轮转角误差最大值不超过0. 45°,误差在2%以内,同时,瞬心位置误差最大值不超过40 mm。整体式梯形转向机构最优区域值计算方法为该类优化问题提供了一种全局最优解,并为梯形转向机构的设计提供了规范性的指导与依据。  相似文献   

14.
故障现象:该车助力系统失效,转向沉重。 故障诊断:广本飞度在转向机构上更新了技术,采用电动转向EPS系统,拥有一套独立的电子控制装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对某SUV车建立了刚柔耦合整车系统虚拟样机模型,进行了稳态转向特性仿真分析,发现该车具有先不足转向后过多转向的问题,并且中性转向点的侧向加速度值an偏小.通过对悬架刚度、稳定杆刚度的优化设计,解决了该车的过多转向问题,使之具有了适度的不足转向特性,并且使an达到了设计要求.最后对改进前后的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及试验验证,说明优化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相似文献   

16.
麦弗逊悬架转向机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多刚体系统动力学中 R- W方法进行机构运动计算 ,编制了汽车麦弗逊悬架转向机构优化设计通用程序。优化模型中把麦弗逊悬架系统和转向机构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运动分析 ,考虑了车轮跳动对转向误差的影响 ,并根据转向过程中的实际要求计入两个权重函数 ,使转向误差分布更合理  相似文献   

17.
基于Adams/car建立了前悬架模型,仿真悬架获得车轮转向角评价,评价是否会跑偏并优化。建立整车模型,仿真获得主销后倾角不对称的直线制动工况下的制动跑偏量,分析并优化悬架和转向系结构,解决该车制动跑偏问题。  相似文献   

18.
汽车双横臂悬架转向机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多刚体系动力学中R-W方法进行机构动行计算,编制了汽车双横壁悬架转向机构优化设计通用程序。优化模型中考虑了车轮跳动转向误差的影响,并根据转向过程中的实际要求计入两个权重函数,使转向误差分布更合理。  相似文献   

19.
铰接式车辆转向机构的多刚体系统运动学分析与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发展了基于Kane方程的Huston方法的多刚体系统运动学理论,利用这一方法对铰接车辆的转向机构进行了运动学特性分析和解算,同时结合优化理论对转向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计算实例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富康轿车底盘故障一般不外乎转向沉重、前轮发飘、制动发硬且不灵、制动跑偏、轮胎不平衡以及转向助力故障等几种情况,结合笔者的维修实践,对这些故障的检修要点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转向沉重的检修 某富康ZX轿车,行驶中发现转向沉重、不能自动回正。由于该车的转向机构为齿轮齿条式,转向管柱分为上、下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