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柴油机涡轮增压技术的发展及小型涡轮增压器在性能和结构可靠性方面的改进和提高,使车用柴油机增压获得迅速发展。本文着重论述了6102QA型车用柴油机进行高原增压的技术要求;增压系统的设计和改装,与柴油机匹配的J80型涡轮增压器的选型和设计原则;在不同海拔地区(海拔1060m和海拔2300m)增压配机的试验研究结果及其分析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1台2.0L涡轮增压进气道喷射汽油机和1台对比用的2.0L涡轮增压缸内直接喷射汽油机进行了台架试验研究,这2台汽油机都采用全机械式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技术的无节气门负荷控制策略。对比中使用的基础发动机是不带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的缸内直接喷射涡轮增压汽油机。运行试验重点是研究部分负荷时的燃油耗及全负荷时的低速最大扭矩。在这...  相似文献   

3.
《汽车与配件》2006,(32):45-45
符合未来汽油发动机最高要求的新型涡轮增压器涡轮增压器越来越多地被使用于汽油发动机车辆上。现代汽油发动机对性能、油耗、污染排放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就对涡轮增压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未来的涡轮增压汽油发动机尾气温度会更高,涡轮增压器将来必须能够承受更高的热负荷。过高的尾气温度  相似文献   

4.
电控可调涡轮增压天然气发动机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一台CA488汽油机改造为电控可调涡轮增压天然气发动机。该发动机采用了电控多点燃气顺序喷射技术、电控高能点火技术、可调喷嘴涡轮增压技术及中冷技术。试验研究表明,采用可调喷嘴涡轮增压技术可提高发动机的进气量,优化增压器在全工况范围内与发动机的匹配,大幅度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与经济性:增压后天然气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与原汽油机相当,低速转矩特性明显改善,同时发动机使用经济性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正博格华纳公司正在将其先进的废气涡轮增压技术提供给比亚迪汽车实业有限公司量产的混合动力电动车辆(HEVs),该涡轮增压器提升了比亚迪在其秦、宋、和元HEV中的1.5升直喷汽油发动机以及在唐和宋HEV中的2.0升直喷汽油发动机。该当地生产的涡轮增压解决方案在整个发动机转速范围内提供优异的扭矩特性,同时提高混合动力动力总成的燃油经济性。此外,博格华纳还为比亚迪量产的汽油动力车辆提供其技术。博格华纳提供一种涡轮增压技术的组合,其KP39和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采用废气涡轮增压的绅宝轿车汽油发动机独特的燃烧技术,对提高汽车的经济性和环保性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过去汽油机增压主要是用于高原汽车和竞赛汽车上,近年来许多国家对城市废气污染和噪音公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促使车用汽油机增压的发展。在我国为了解决高原行车动力不足的问题,对汽油机增压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随着废气涡轮增压器的设计、制造以及材料等问题的解决,使增压柴油机达到较高的性能指标,并成功地应用到载重汽车和小客车上。经过国内外的大量试验研究表明,废气涡轮增压应用在汽油机  相似文献   

8.
电子增压器     
正电子增压器既不同于由发动机动力驱动的机械增压器,也不同于由发动机废气驱动的涡轮增压器,电子增压器是直接由电机驱动,随时介入,不会带来丝毫的迟滞感之前我们了解了机械增压、涡轮增压,以及机械增压+涡轮增压的双增压等技术,对于柴油发动机来说采用涡轮增压器增加效率是再正常不过的事,随着排放法规越来越严格,汽油发动机采用涡轮增压也成为了普  相似文献   

9.
涡轮增压器越来越多地被使用于汽油发动机车辆上。现代汽油发动机对性能,油耗,污染排放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就对涡轮增压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宝马公司的涡轮增压汽油机已具有悠久的历史。1974年推出的BMW 2002 Turbo型轿车是世界上第一辆装用涡轮增压汽油机的量产汽车(图1)。1980年搭载3.2L-6缸涡轮增压汽油机的745i轿车成为当时车型型谱中的顶级车型。1983年公司又通过废气涡轮增压使1.5L排量的汽油机的功率高达735kW以上,搭载于一级方程式世界冠军赛车上。但是,当时的涡轮增压汽油机却存在燃油耗高和加速响应性能不良的致命弱点,这是宝马公司自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放弃继续开发涡轮增压汽油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忻文 《汽车与配件》2011,(45):22-23
TSI涡轮增压直喷汽油发动机是一款技术领先、性能优越、节能环保的发动机,它采用先进的涡轮增压和缸内直喷技术,显著地提高了发动机效率,不仅为车辆提供出众的动力性能,还为使用者带来更佳的燃油经济性。作为大众汽车先进汽油发动机技术的代表,TSI发动机正引领着未来发动机小型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论述车用汽油机涡轮增压技术的新进展,其中包括增压器本身以及DOHC,电控汽油喷射和增压系统等方面的一些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3.
没有增压,只有直喷,这样的发动机给力吗?还是让全新搭载了2.4L SIDI智能直喷发动机的上海通用别克"双君"给出答案吧!在中国,汽油发动机的涡轮增压与缸内直喷技术似乎是一对亲兄弟,形影不离。实际上,他们在国外可没这么"难舍难分"。特别是在欧洲,没有采用涡轮增压技术的中等排量直喷发动机屡见不鲜。因为无论是可靠程度,还是成本控制,乃至动力输出,它都要优于同级别的小排量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小型计算机控制的模拟试验装置和车用废气涡轮增压发动机瞬时反应试验结果,并分析和研究了车用废气涡轮增压发动机起步加速时的反应特性以及改善瞬时特性的可能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奥迪A6L2.0T轿车采用了2.0L4缸涡轮增压式FSI发动机,可以说这是一款技术非常先进的新型发动机,它将汽油直接喷射燃烧方法的优点与废气涡轮增压技术的动力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种发动机结构紧凑,动力性极佳,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驾  相似文献   

16.
内燃机涡轮增压多工况匹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提出以车用循环工况总油耗最小为目标的内燃机涡轮增压多工况匹配方法,基于NEDC驾驶循环,采用该方法对某车用1.8 L涡轮增压汽油机进行了涡轮增压多工况匹配的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涡轮增压多工况匹配可使该发动机最大扭矩提高3%,NEDC驾驶循环平均有效燃油消耗率降低2%。  相似文献   

17.
路远 《世界汽车》2006,(2):86-89
涡轮增压是发动机领域一项具有里程碑般重要意义的技术。正是有了该项技术以后,工程师们才可以用很小的排量实现较大的输出功率和输出转矩,并大大提高发动机效率。最近,保时捷又推出了一项世界首创的汽油发动机可变涡轮叶增压系统(variableturbinegeometry,VTG)。  相似文献   

18.
正一、4缸机替代6缸机宝马公司轿车所搭载发动机的功率范围为130~200kW,迄今为止,在汽油发动机方面,该功率范围已被6缸自然吸气发动机所覆盖。此款6缸自然吸气汽油机型在宝马公司内已具有多年历史,因此,也是宝马公司发动机品种中销售量最多的机型。宝马公司在6缸机及小型4缸直喷式汽油机上都应用了全可变气门机构和双蜗道涡轮增压器,这是涡轮增压汽油机提高效率和提升功率的必由之路。目前,这种新型2.0L增压直喷式汽油发动机也将这些技术扩展到该公司产量最大的功率区间,并继承了6缸增压汽油机的结构特点,例如双涡道增压燃烧过程(可变气门机  相似文献   

19.
新研制了一种涡轮增压器,其涡轮箱内装有四对固定的和可移动的导向叶片。配有这种涡轮增压器的1.2升试验性汽油机装在一辆轿车上。这种可变几何形状的机构不需要放气系统。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在6000r/min时的增压压力为93.3KPa(700mmHg)。本文介绍了这种可变几何形状涡轮增压器的结构、工作情况、性能数据以及1.2升试验性发动机和该种轿车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增压技术和缩小排量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功率发动机在城市行驶工况中因负荷率太低而使其燃油经济性极差。于是,如何通过转移发动机工况点以求降低发动机的比油耗,成了世界汽车行业近年来关注的焦点之一。特别是大功率汽油轿车,在不放弃汽车动力性的前提下,通过增压来缩小排量有着巨大的节能潜力。因此,增压技术在国外轿车汽油机上的应用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增压技术和缩小排量策略》一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写成的。 众所周知,增压技术用于柴油机首先是为了提高升功率,同时也为了解决碳烟和碳氢化合物排放的问题。但是,汽油机增压至今尚属罕见。其原因之一就是增压会给汽油机带来更大的爆震倾向。在少数采用了增压技术的汽油机中,它们的爆震控制比自然吸气式汽油机中更加复杂,而且单单依靠调低增压压力和推迟点火往往还不能完全控制住爆震,以致人们不得不适当降低增压汽油机的压缩比。很自然地把人们的思路带到了可变压缩比电子控制。这是国外目前汽油机的发展方向之一。本刊接下来将介绍国外的可变压缩比电子控制技术。 在柴油机中已广泛采用废气涡轮增压器,在汽油机中遇到了新问题。首先是涡轮增压器本身固有的低速响应特性比较差的问题,在汽油机中更为突出,因为汽油机采用量调节,它的废气流量跨度范围太大,低速、低负荷时废气流量太低。其次,在汽油机暖机阶段中需要利用废气的热量加热三效催化转化器,而废气涡轮增压器正是从废气中吸取热量的装置,因此对暖机排放控制会产生不利影响。本刊将专门介绍采用涡轮增压器的汽油机如何满足ULEV的排放要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