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起打假,人们往往就联想到假币、假药、假配件等等,但现实生活中,还存在一个危及他人生命安全的"三假":假证、假牌、假章……  相似文献   

2.
我宣布: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工业园开工!8月1日,在柳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郑俊康的宣布下,柳工大型装载机研发制造基地和柳工国际配件中心建设项目正式开工,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1万台以大型装载机为主的各种工程机械、10万套工程机  相似文献   

3.
事故汽车修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过对事故汽车损伤特征、形态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事故汽车修复的工艺、配件修换、质量保证等要求。实践证明,该规范能指导维修企业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的修复方案,有效控制事故汽车修复质量,提高维修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4.
考虑与跟驰模型结合的自由换道模型及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跟驰过程与换道过程的结合,在车辆换道过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引入跟驰模型,以全速度差模型为基础,对换道过程中的换道加速度进行确定,并通过对天津市视频录像换道时间的统计分析,建立了换道距离与换道时车头偏角之间的关系.最后利用Netlogo平台对模型进行了实现与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很好地体现了实际换道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海瑞克φ6280mm复合式土压盾构机的施工作业,分析盾构机配件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配件计划、采购、验收、仓库管理、使用维修和配件国产化等几方面出发,阐述根据现有市场情况所提出的盾构机配件管理理念,以达到盾构机配件更好地服务于生产、提高施工效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基于S-BOM的汽车配件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开发了基于S-BOM的汽车配件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了对BOM项目数据与配件数据的精确区分和对S-BOM中的配件状态管理、结构化数据管理、配件数据查询等功能,从而满足了东风汽车公司集中采购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微观交通仿真工具在智能交通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换道模型则是微观交通仿真工具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将换道模型按其应用分为自动巡航控制模型与计算机仿真模型.系统回顾了计算机仿真模型中的换道决策模型与换道执行模型.换道决策模型主要包括:规则模型、离散选择模型、人工智能模型、马尔可夫模型、生理—心理模型及生存模型;换道执行模型主要包括:运动波混合模型和元胞自动机模型.针对各个模型分别阐述了其研究对象、模型结构、参数标定及其模型的应用.最后,展望了换道行为建模未来的研究方向,为建立适合中国的换道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临近交叉口的车辆往往呈现出复杂多样的跟驰换道行为.基于二维最优速度(OV)交通流模型,本文构建了一个改进的双车道车辆跟驰换道模型,以刻画交叉口前路段上的车辆跟驰换道机制及车流宏观特征.借助模型分析了换道车辆比例、换道期望参数和跟驰安全距离等对交通流宏观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换道车辆比例对通过停车线的进口道流量有负面影响,换道行为越多,进口道流量越小.换道期望参数越大,换道成功率越大;当道路拥堵时,增大换道期望会减少进口道流量.增大安全距离,容易提升换道成功率但会减小进口道流量,同时促使拥堵发生.  相似文献   

9.
换道作为车辆的基本驾驶行为之一,对道路上车辆的运行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针对高速公路上换道行为导致事故频发的现状,通过对换道车辆及其相邻车辆在换道过程中的运行特征及位置、速度关系进行分析,构建车辆安全换道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不同换道特征的换道行为进行MATLAB仿真,可确定车辆之间的不同速度、加速度情况及驾驶员反应时间下的动态安全距离,以此来确定换道安全和风险的动态临界阈值,为自动驾驶换道预警系统提供理论上的支撑.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传统换道模型存在的两个缺陷:一是忽略了换道过程中前轮转向角为0的情况;二是存在侧向加速度过大、产生跃变或轨迹曲率不连续等问题。通过对其它车辆换道模型的比较,并结合等速偏移轨迹函数其侧向加速度恒为0的优点和正弦函数换道轨迹具有优异平滑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换道模型,该模型能够较好的解决已有的一些车道变换模型存在的不足。并用MATLAB仿真实验对几个换道模型进行比较,证实所提出的换道规则的可行性和优势。  相似文献   

11.
汽车配件产业(制造、销售)由于厂多、面广和装备能力、技术水平差异,使配件的价格质量有很大差异.一些低质、伪劣的配件会使得一些修理厂及车辆用户轻则返工复修,蒙受经济损失,重则危及安全,造成事故.为将不合格配件产品拒之门外,特提出对汽配采购、使用环节中的配件质量监控的看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车辆换道行为是微观交通流中的典型驾驶行为之一。车辆换道决策模型研究可以为自动驾驶汽车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提供理论基础,也能有效减少车辆危险换道行为引发的交通事故。为使换道模型更加适应动态道路交通环境,以美国交通部联邦公路管理局NGSIM项目实测试验数据为依据,分析车辆换道决策时自身车辆速度、加速度及其与交互车辆相对时距等相关特征参数,并运用贝叶斯网络人工智能理论,建立车辆换道决策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并与NGSIM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换道决策模型的平均决策准确度和识别率可达到89%以上,具有良好的换道决策效果,可为智能车辆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及自动驾驶深度学习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杨艳 《家用汽车》2013,(7):166-167
如果不是这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我不会相信这是真实发生在中国豪华车主身上的故事,这些在现实生活中风生水起的车主,也想不到自己也会遭遇如此的不公与无奈。期软怕事——发动机故障不断,屡修无果"我201 0年1 2月从北京惠通陆华4S店购买了神行者2,购车的第二天在跑高速时发现仪表盘的警告灯显示发动机故障,随即联系购车时的销售,该销售让观察数日后,给联系了进店修理并换了相关配件。数日后此故障再次出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保证物资的及时供应,公交企业或其他运输企业的维修厂免不了会储存及运输一些特殊物资配件,这些物资配件,特别是涉及安全的危化物品,尤其要注意加强管理,现就如何管好这类物资作如下探讨.1 金属配件(1)储存汽车配件大部分为金属配件,金属配件储存的主要问题是防锈蚀及碰伤.因此要求库房干燥通风,远离有害气体(如充电房有硫酸雾气).库内应设有干湿温度计和湿度调节设施或带除湿功能的空调,货架与墙壁之间应有安全距离,不能紧靠墙堆放.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更加简单的换道决策模型和考虑换道车辆和目标车道车辆间的相互作用,在换道效用和安全间隙选择的传统方法基础上,将社会力跟驰模型与换道模型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社会力的驾驶员主动换道决策行为模型.首先,以社会力模型中跟驰力作为各车道运行效用函数,构建换道目标车道选择效用模型;其次,考虑换道过程车辆纵向安全性,利用跟驰力搭建换道车辆和目标车道车辆间相互作用效用模型以对安全间隙选择进行约束;最后,对所建立的模型利用NGSIM(next generation simulation)数据和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中genetic algorithm函数对多车道下驾驶员换道决策行为(不换道、向右换道、向左换道)进行标定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社会力的主动换道决策模型能够很好地识别出驾驶员的换道决策行为,最优参数在标定数据中对不换道、向右换道、向左换道的识别率分别达到了93.44%、93.14%和90.77%,验证数据中换道决策行为识别率分别达到了86.16%、80.00%和80.27%;标定和验证的单个识别率都在80.00%以上,整体识别率分别达到92.66%和83.28%.   相似文献   

16.
最近新换了工作,加班更是家常便饭,所以决定买辆车,方便出行,也节省时间。而且游玩、逛街再也不用看男朋友的“脸色”要他接送啦!可是,我是个汽车“小白”,但很喜欢接受新鲜、可爱的事物。  相似文献   

17.
超级读者     
《家用汽车》的编辑们:你们好!首先在这我要郑重地感谢你们,因为你们我和老婆化解了一次“兵戈相见”。我们打算换第二辆车,但意见未能达成一致,矛盾也就越积越厉害。直到一天晚饭后,她主动和我探讨起一些车型,并且说得头头是道,她说的一些对车的感受让我这个“老江湖”都感到惊讶。于是(?)从背后拿出了一本《家用汽车》,我也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高速公路运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改进了传统的MOBIL自主性换道决策模型.在网联自动驾驶的环境中考虑车辆换道后对原车道与目标车道多辆后随车制动影响程度的不同,构建权重因子表达式.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值仿真实验,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将提出的加权MOBIL自主性换道决策模型与传统模型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换道模型相比,加权MOBIL换道决策模型能提高交通流的平均速度,减少延误以及减少整体的制动幅度.因此,提出的改进加权MOBIL自主性换道决策模型能提高交通流的运行效率以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车辆纵横向动力学耦合模型,研究了自动化公路系统车辆换道纵横向耦合控制.假定换道过程中车辆横向加速度满足梯形约束,根据期望换道轨迹计算车辆换道时的期望横摆角和横摆角速度,依靠车载传感器获得车辆横摆角速度信息.采用有限时间滑模趋近律,设计了车辆换道纵横向耦合变结构控制规律.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对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系统渐进稳定的充分条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控制规律,车辆在纵向速度变化的情况下能够良好地跟踪期望换道轨迹,跟踪误差小于0.06 m.  相似文献   

20.
增建铁路复线施工过程中,区间线路平面常会出现绕行地段,在这些地段中新建线与既有线间往往会出现交叉和换边,给施工带来诸多不便,尤其给此地段新建线运架T梁施工和新建线开通前大机整养施工造成极大困难,同时也给铁路运输生产带来很大的干扰.工程实践中,在绕行地段设置假道岔(即利用标准轨、木岔枕及配件,通过局部拆铺钢轨的方法,形成便于快速拨接、开通不同线路进路的轨道结构),利用封锁点反复拨接线路,满足架桥机、大机等工程列车通行条件,配合运架T梁施工和大机整养施工,是一种切实可行、安全高效的施工方法.这一施工方法必将在增建铁路复线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结合工程实例,对假道岔的应用技术进行全面阐述,希望对今后类似工程施工起到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