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厉旭东 《铁道勘察》2007,33(5):34-36
采用常规解析法,地形变化地段(含倾斜地段)路基边桩的测设,需要采用逐渐趋近法,多次才可完成测设。提出一种新的解析算法,并给出模拟算例。该法野外工作量少,计算原理简单,易于可编程计算器实现。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地铁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地下工程的不断创新,提出了许多新的施工方法,浅埋暗挖洞桩法(简称洞桩法)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种。洞桩法是将明挖框架结构施工方法和暗挖法有机结合。在施工过程中,首先开挖小导  相似文献   

3.
废气中氮氧化物(NO_x)、硫氧化物(SO_x)、氯化氢(HC1)的常规测定方法(NO_x:锌-萘乙烯二胺法;SO_x:沉淀滴定法;HC1:硫氰酸汞法)烦杂费时。本文介绍用离子色谱同时分析上述三种成分,方法简易快速。  相似文献   

4.
许多预测法,如回归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等,这些方法虽然计算简便、易于掌握,但其不足之处,就是原始数据需要量大,数据要求高,精度不甚理想。由华中理工大学邓聚龙教授提出的灰色理论和方法,主要采用GM(1,1)模型预测法,与别的预测法相比,只要求四个以上最新数据为参考点,  相似文献   

5.
二维边坡滑动面及稳定性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理论推导和证明,提出了岩土潜在滑线(面)确定潜在滑移线面的理论。该理论根据弹塑性有限元的应力分析结果,用数值积分方法得出岩土潜在滑移线(面),是确定岩土潜在滑移面的通用方法。当岩土应力达到破坏状态时,确定的潜在滑移面将转为真正的滑移面。通过大量的边坡算例和实例分析得出,本文所提出潜在滑移线(面)理论是正确的,分析边坡稳定确定潜在滑面具有优越性。常规边坡稳定性分析与本文方法所得到的最危险潜在滑移线(面)形状和位置、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均相差较大;常规法所得到的结果与实际也相差较大;岩土的变形参数变化对潜在滑移线(面)的形状影响较大,而对边坡最危险潜在滑移线(面)的形状、位置及平均稳定安全系数影响不大;填土容重变化对潜在滑移线(面)的形状及位置影响不大;对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在建渝怀铁路最长单线隧道——圆梁山隧道的施工机械配置情况,阐明了采用常规施工方法(全断面法或下导坑法)及配置国产设备亦能实现铁路特长单线隧道掘进速度的稳产和高产,论述了施工机械设备的良好配置是确保持长隧道快速掘进的关键所在,同时对今后我国特长单线隧道的机械配置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铁道部卫生局1981年8月在铁道部第四工程局(合肥市)召开了“铁路卫生防疫站检验学术经验交流会”。会议交流了进行常规检验及开展免疫荧光抗体、免疫酶标法快速诊断痢疾(或间日症)、应用葡萄球菌A蛋白(SPA)试剂诊断痢疾、粮食中霉菌的鉴定和离子选择电极、极谱—阳极伏安法、  相似文献   

8.
LZ50钢材料试样与车辆实轴的概率疲劳极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小子样升降法,完成了LZ50钢7.5mm光滑圆棒、9.5mm光滑圆棒、9.5mm缺口(Kt=4.728)圆棒和车辆实轴4种试样的旋转弯曲疲劳试验。疲劳极限数据分别用常规法和经完善的局部随机BasquinSN关系法获得。基于疲劳极限服从正态分布,分别给出了用上述2种方法获得的4种试样的概率疲劳极限测定结果。结果表明常规法估计的疲劳极限数据偏于危险,宜采用局部随机BasquinSN关系法获取。  相似文献   

9.
天然水会受到来自各方面酚的污染,例如石油化工、纸浆和造纸工业以及城市废水等,但通常以较低的浓度(大约在75μg/L或更少)存在于水中。 Baker曾利用火焰离子检测器(FID)为检测手段对水中酚直接进行测量,结果发现该法有许多  相似文献   

10.
贵广铁路天平山隧道开挖面积远远超出了常规普速铁路双线隧道,且需穿越高地应力软弱围岩地层,施工中遇到了掌子面不稳定,易坍塌,初期支护变形侵限严重,隧道施工进度极慢等突出问题。本文基于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常用工法(包括台阶法、双侧壁法、CD法和CRD法)基本特征的系统总结和分析,评价了各种工法的优缺点,并利用数值程序再现了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过程,开展了工法比选的数值模拟分析,提出了以三台阶七步开挖为核心,通过一系列加强掌子面稳定性和洞周围岩稳定性控制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作者调查36名无汞中毒史氯碱厂工人,平均年龄为39.9岁,工龄均在10年以上。接触组工人作常规体检,并重点检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手震颤。对照组为纸厂和电缆业的工人,其职业技能与教育程度与接触组相似。心理检查有:简短讯问,常规使用的成套测验,识别行为试验(包括词语试验、视智力测验)及从韦氏记忆量表中选的三个测验(数学符号、逻辑记忆、视觉再生)。同时用冷原子吸收法检测尿  相似文献   

12.
根据西安地铁3号线通化门站—胡家庙站区间暗挖段工程特点,提出了台阶法+临时仰拱、中隔法(CD法)和交叉中隔法(CRD法)三种可行工法。运用FLAC数值模拟方法对三种工法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了预测分析,确定台阶法+临时仰拱法为最优施工工法。实测结果表明,暗挖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满足变形要求,提出的暗挖段施工工法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3.
新建徐盐(徐州—盐城)高速铁路盐城车站地层复杂,采用水泥土搅拌桩予以地基处理时,常规工艺施工的试验桩上部施工质量差,下部施工质量好。结合工程地质情况及施工工艺,提出在水泥土搅拌桩常规施工前应先进行"零喷二搅"同时加水预处理的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位以上土层含水率低是导致水泥土搅拌桩上部施工质量差的原因;对地下水位以上土层先进行"零喷二搅"加水预处理使其达到软塑状态,可改善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质量;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轻型动力触探、钻芯法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改进后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质量良好,说明改进后的工艺可用于复杂地层中。  相似文献   

14.
目前,测定废水中COD的方法很多,但广泛采用的是被认为是标准法的重铬酸钾法(以下简称标准法)。其不足之处是加热回流2小时,作为常规分析时间过长,对指导生产不及时。为进行逐日的控制分析,需要快速、高效、简便的分析方法,以便尽快地反映出水质的污染情况,我们参照了有关资料,对标准法做了一些改进。改进的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常规城市轨道交通(指地铁、轻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要点,针对现代有轨电车与常规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异处,提出编制现代有轨电车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包括占用路权形式、横断布置方案、交通影响评价、运营组织模式、既有结构工程等方面,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胆碱酯酶(ChE)活力测定是有机磷农药和神经性毒剂中毒的主要检验指标。它的测定方法很多,国內常用的是羟胺比色法和纸片法。前法所需时间较长,操作繁杂,后法太粗,结果难以判定。 Ellman等提出用乙酰硫代胆碱(AThch)作基质,二硫双硝基苯甲酸(DTNB)作显色剂的一种新方法称DTNB法,受到多方重视,国外日益广泛应用。但是,该法还沒有解决试剂溶液不稳定和血色素干扰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参照有关资料对Ellman法作了一  相似文献   

17.
在作者提出的线性系统门函数响应法中,任意输入信号 x(t)被分解为一系列宽谱密度为x′(T)=x′(t)的门函数沿着 T 轴从0到 t 的积分路线的连续和。于是,在信号分析方面,门函数响应法引伸出信号宽谱的一种新概念以及杜氏变换。门函数响应法又将系统对单位门函数 gT(t)的响应 (?)T(t)作为线性系统的固有  相似文献   

18.
δ-氨基乙酰丙酸(简称δ-ALA):是噗啉生物合成的中间产物,过量的铅蓄积在体内,能抑制δ-ALA脱水酶的活性,阻碍ALA合成血红蛋白的中间体——噗胆原(P.B.G),以致血中ALA聚积,致使尿中δ-ALA含量增高。许多资料(1)(2)(3)都认为:尿中δ-ALA含量增高是铅中毒时最早出现的变化,共含量的多寡与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最相一致,且和其他化验检查的相关最为密切。关于ALA的测定方法,Mauzerall氏和Granick氏在1956年介绍了离子交换双色谱柱法(TWO ion-exchange Columus)。Davis Williams,(6)和Sun在mauzerall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地铁建设快速发展,地铁车站基坑的变形要求越来越严格,基坑土层设计参数的选择面临着极大挑战.利用思维进化算法(MEC)优化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提出基于基坑水平位移的土层参数反演分析方法.采用文献算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并与不同反演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MEC-BP神经网络对多工况水平位移的反演分析结果与文献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2)MEC-BP神经网络的收敛速度快于遗传神经网络(GA-BP),其反演结果优于常规BP神经网络、GA-BP方法和修正高斯-牛顿法(G-N);3)采用标量误差函数Ferr进行寻优,可以提高MEC-BP法水平位移反演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针对常规浮置板轨道结构会放大低频振动的现象,基于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的思想和方法,利用发明原理、流分析等工具,提出低频减振轨道结构方案,并对部分方案进行数值仿真验证。研究结论:(1)利用空间分离原理,提出"分离式"轨道板结构,可克服"刚度既要低,又要大"这个物理矛盾;(2)利用流分析中"结合一个反流"的方法,提出"被动式动力减振"轨道结构,即在轨道板上弹性连接一个附加质量块,通过附加质量块相对于轨道板的反相位振动,可实现在常规浮置板轨道结构固有频率处施加一个反流的目的,从而消除常规浮置板轨道结构会放大低频振动的现象;(3)利用多体系统动力学和有限元技术,建立了车辆-被动式动力减振浮置板轨道结构耦合振动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被动式动力减振浮置板轨道结构可以有效地抑制常规浮置板轨道结构在13 Hz(一阶模态)附近的低频振动,浮置板振动加速度由1.06 m/s~2减小到0.25 m/s~2,降低幅度达76%;(4)本研究结果可供低频减振轨道结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