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复合表面改性法,是一种可在大气环境中进行处理的简易工艺,它组合了两种喷丸强化处理方法,即使用硬质粒子的微粒子喷丸处理及使用固体润滑材料的固体润滑剂喷丸处理。由于车轮轮缘部的磨耗引起的车轮形状变化,会对列车运行稳定性及安全性产生影响,所以要求减低轮缘磨耗。该文献介绍了在车轮轮缘部与小半径曲线段的钢轨问产生高表面压力、高滑动接触的条件下,以降低轮缘磨耗为目标,利用室内基础试验,  相似文献   

2.
对国内某地铁线路的车轮磨耗规律进行了现场调查和分析。车轮磨耗集中于轮缘根部和踏面-25~30 mm范围。LM32模板动车车轮踏面磨耗突出区为-8~-4 mm,25万~40万km里程车轮最大磨耗量为2.5~4.0 mm。采用薄轮缘LM30模板镟轮的拖车车轮踏面磨耗集中在-10~10mm范围,19万km以内里程踏面磨耗量为0.2~0.5 mm。利用轮轨接触几何理论和轮轨滚动接触理论,研究不同车轮磨耗状态下的轮轨静态匹配性能,包括接触点对分布和轮轨接触应力,分析车轮表面裂纹的机理。车轮轮缘根部与钢轨轨距角集中接触容易导致接触光带偏向轨距角。轮缘根部及踏面上小曲率半径区与钢轨集中接触是产生车轮踏面接触疲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车轮-钢轨"摩擦副的高磨损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是使用摩擦学等工艺技术手段,以确保降低机车车辆轮缘磨损的激烈程度。本文介绍了1种已研发成功的装置,可以在机车车辆的轮缘上以固体润滑的形式精确地施加润滑材料,并且在机车车辆车轮轮缘的工作温度范围内自动地供给润滑材料。本文介绍了所提出的用于润滑轮缘的装置的工作机理。这样的工作机理可以保证将固体润滑材料施加到钢轨与车轮作相互作用的表面上。  相似文献   

4.
我国铁路轮轨润滑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念 《中国铁路》2009,(9):38-43
曲线钢轨润滑采用手动涂油和电动喷油的油脂润滑方式;采用溶剂型和固-液-固润滑、固体直接涂覆和智能涂覆的固体润滑方式。机车轮缘润滑采用油脂润滑和固体润滑方式。阐述“三新”轮缘润滑、“套管”润滑、二元固体润滑、美国机车轮缘固体润滑等固体润滑方式,对研究阶段的润滑方式和润滑材料对比试验进行分析。根据我国铁路轮轨运用管理现状,对轮轨润滑技术进行经济效益分析,提出在曲线钢轨润滑和轮缘润滑领域符合我国铁路特点的轮轨润滑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机车牵引重量和机车速度的提高以及轴重的增加,机车轮缘与曲线钢轨侧面接触时产生的磨耗加剧,对其接触部位进行润滑可以有效减缓轮轨磨耗。依据界面润滑原理,分析探讨在机车轮缘上形成固态润滑转移膜以减缓磨耗的方法,并给出具体解决方案和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车轮轮缘部与钢轨的摩擦状态明显对车辆的运行安全性,还有对钢轨侧面及轮缘的磨耗都有较大的影响。文章介绍从车上定性地把握与钢轨侧面磨耗及轮缘磨耗有关的轮缘与钢轨间的润滑状态的方法,运用本方法预测轮缘磨耗与钢轨侧面磨耗,并与实际状态作了比较,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在考虑钢轨润滑状态的条件下,对钢轨侧面磨耗与轮缘磨耗的维修方法(CBM-状态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速铁路钢轨打磨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高速铁路上运行车辆的车轮型面设计钢轨的预打磨轨头廓面.按照该预打磨轨头廓面对钢轨进行预打磨,可有效改善轮轨的接触状态.给出了适用于不同车轮型面的钢轨预打磨深度理论设计值以及适用于LMA和S1002G车轮型面的钢轨预打磨轨头廓面.关于预打磨后的实际轨头廓面与预打磨设计廓面的误差,在轨距角部位应控制在-0.1~0.3 mm范围内.建议我国高速铁路的钢轨打磨周期为每30~50 Mt通过总重打磨1次,对于无砟轨道取上限,有砟轨道取下限;关于60kg·m-1钢轨的预打磨深度,在轨距角部位应达到0.8~1.5 mm,在主要轮轨接触部位应大于0.3 mm;钢轨打磨后的表面粗糙度应小于10μm;采用48磨头打磨车时应打磨3~4遍,采用96磨头打磨车时应打磨2遍.  相似文献   

8.
扣件间距对无砟轨道动态轨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车辆的蛇形运动致使车轮轮缘与钢轨内侧面相接触,产生较大的横向力,引起轨距的动态扩大.扣件是阻止钢轨相对轨道纵横向移动的联结零件,扣件间距是影响轨距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本文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车辆—轨道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了列车运行产生的动力响应,分析了扣件间距对轨距扩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扣件间距的增大,动态轨距会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我国新研究设计的60N钢轨的轮轨接触几何关系,运用常用的迹线法,以LM型和LMA型车轮踏面为例,对60 kg/m钢轨(简称60钢轨)和60N钢轨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及其对轨底坡和轮对摇头的适应性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相比60钢轨,60N钢轨与LM型和LMA型踏面匹配时,轮轨接触点在钢轨上位于钢轨中心位置附近,同时不会在钢轨轨距角附近出现轮轨接触,且在发生轮缘接触前,60N钢轨相比60钢轨对应的等效锥度随着轮对横移量变化很小,说明60N钢轨有效的改善了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同60钢轨,60N钢轨对于LM型车轮踏面,当轨底坡为1/20时匹配更佳,对于LMA型车轮踏面,当轨底坡为1/40时匹配更佳,而摇头角对60钢轨和60N钢轨的影响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铁路快速发展,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位居世界榜首。随着铁路里程的不断增加、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机车轮缘及线路钢轨磨损呈急剧上升趋势,严重影响铁路运营安全。文章通过对轮轨润滑技术及其装置的分析,结合现场钢轨润滑技术使用效果,对比其经济效益,说明采用固体润滑方式能够更有效地降低机车车轮轮缘磨损,提高列车行驶速度和载重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行中,转向架轮对与钢轨接触、摩擦,造成轮缘与钢轨磨耗,产生轮轨噪声。为减小轮轨磨耗,在部分车辆的拖车一位端转向架安装有轮缘润滑装置,可有效解决轮对与钢轨的干摩擦问题,极大减缓轮缘磨耗、减小轮轨噪声、延长车轮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高速铁路小半径曲线钢轨及车轮轮缘磨耗突出的问题,采用轮轨固体润滑技术,在广珠城际铁路进行轮轨减磨试验.通过对钢轨和车轮廓形变化的长期跟踪,研究固体润滑前后轮轨磨耗速率变化,得出主要结论:(1)更换在线热处理钢轨后,小半径曲线上股钢轨寿命可延长1倍以上;(2)固体润滑对钢轨减磨效果显著,润滑试验期间,试验曲线上行...  相似文献   

13.
轮缘润滑装置能够有效减少车轮轮缘与钢轨的磨耗,增加车轮的使用寿命,降低城市轨道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本文介绍了液态和固态轮缘润滑装置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两者的应用对比性分析,为城市轨道交通车载式轮缘润滑的选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车轮沿钢轨行进时的物理学机理以及接触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形式、摩擦学特性、粘着力和转向架的动力参数特性。铁路转向架运行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的经典计算、确定其旋转中心的位置、轮对转动的瞬时轴线、各种力的数值和方向,即使在准静态条件下也是一项复杂的任务。本文提出了一种将其简化的方法,可以在1篇文章的篇幅内解释清楚转向架的主要运动参数和力学参数与哪些因素有关,例如安装角、车轮轮缘与钢轨之间的间隙、车轮和钢轨的磨损和接触损伤。  相似文献   

15.
轮对内侧距对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分析国内外轮对内侧距方面已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在不改变车轮踏面形状、轨距和钢轨轨头形状的情况下,进行单纯改变车辆轮对内侧距的滚动台试验研究,分析等效锥度对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①在保持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相同的情况下,增加轮对内侧距有利于改善轮轨关系和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②在车轮踏面形状、轨距、钢轨轨头形状等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单纯改变轮对内侧距,必然会导致轮轨接触关系的变化,从而影响机车车辆的动力学性能;对于我国目前采用的车轮踏面形状、轨距、钢轨轨头形状而言,轮对内侧距从1 353 mm变化到1 360 mm,将导致轮轨接触等效锥度的增加,从而降低车辆的运动稳定性临界速度。③轮对内侧距的选取与车轮踏面形状的选择密切相关,在改变轮对内侧距以后,必须根据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的变化重新对其进行综合优化,确定合适的车轮轮缘踏面外形。  相似文献   

16.
实际轨道结构受载时的力学行为,属于典型的非线性力学问题。钢轨垫层刚度,钢轨抗扭刚度和扣件扣压力的大小是影响轨距扩大的主要因素。根据非线性有限元接触理论,建立了能准确反映扣件,钢轨与垫层的拧紧接触,以及受载车轮与钢轨侧向滑动接触的力学计算模型;并研究计算了不同扣件压力下,由于受载车轮与钢轨侧向滑动接触引起的轨距扩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钢轨焊接接头平直度的测量一般采用电子平尺或钢板尺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规定,钢轨焊接接头平直度测量位置分别为轨顶面纵向中心线、轨头侧面工作边上距轨顶面16 mm处的纵向线。在实践中,由于钢轨轨头部位廓形由多个弧面衔接而成,因此,行业标准中对于钢轨焊接接头轨距角处纵向平直度测量尚无要求。轨距角是与车轮匹配的关键位置,其平直度直接关系到车轮运行的平顺性,通过对60N新廓形钢轨轨头廓形弧面和工作面平直度测量结果研究,提出钢轨焊接接头平直度测量的新方法——四位置测量法。对测量效果进行比较,为完善钢轨焊接接头外观质量测量标准及提高钢轨焊接接头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铁道机车车辆与其周边界面关系的几个问题 ,包括轮轨关系、弓网关系、空气动力学 (气动力学 )、轨道电路和噪声等。在轮轨关系中分析了车轮与钢轨间的粘着特性和润滑以及如何减少车轮轮缘与钢轨内侧轨角的磨耗。在弓网关系中分析了如何保持接触网和受电弓的良好接触状态即如何使接触网和受电弓的接触力变化小以及引起接触力变化的原因和减少这种变化的措施。在气动力学的影响中分析了列车在隧道中运行时 ,车辆振动增大的原因和减少振动的措施。在轨道电路中分析了如何减少轮轨接触电阻。在噪声中分析了转动噪声和结构体噪声的发生原因和数值分析模型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9.
运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考虑通过直线、曲线线路和道岔3种工况,建立CRH2010A综合检测车的测力车轮与钢轨的三维滚动接触有限元模型,进行不同工况下测力车轮与钢轨的滚动接触特性及车轮辐板和轴毂的受力分析。结果表明:测力车轮的滚动接触特性与动车车轮相似;通过直线线路且轮对横移量为8mm时,产生轮缘效应,车轮磨损加剧;通过曲线线路时,左侧车轮与钢轨出现两点接触中心区;通过道岔时,左侧车轮与长心轨均发生塑性变形,车轮和钢轨的磨耗加剧;轴毂的过盈连接对轮轨接触特性的影响,远小于其对轴毂连接区域和辐板加工区域应力的影响;在这3种工况下测力车轮均满足静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20.
铁道机车车辆与其周边界面关系的几个问题,包括轮轨关系、弓网关系、空气动力学(气动力学)、轨道电路和噪声等。在轮轨关系中分析了车轮与钢轨间的粘着特性和润滑以及如何减少车轮轮缘与钢轨内侧轨角的磨耗。在弓网关系中分析了如何保持接触网和受电弓的良好接触状态即如何使接触网和受电弓的接触力变化小以及引起接触力变化的原因和减少这种变化的措施。在气动力学的影响中分析了列车在隧道中运行时,车辆振动增大的原因和减少振动的措施。在轨道电路中分析了如何减少轮轨接触电阻。在噪声中分析了转动噪声和结构体噪声的发生原因和数值分析模型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