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低速探测装置的工作原理,通过对低速列车运行情况下以及有干扰信号的情况下的磁钢信号进行分析和研究,采用全新技术的处理方法,设计了低速探测装置。通过样机试制以及室内和现场试验,解决了低速列车的探测问题以及对磁钢干扰的正确剔除。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低速磁悬浮列车中永磁与电磁混合悬浮磁铁存在的吸死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不等宽结构的混合悬浮装置。分析该装置中U型铁、F型轨及两者间气隙的电磁关系,建立基于不等宽结构悬浮装置的模型。以株洲中低速磁浮商业试验线列车为基础,使用ANSOFT软件进行仿真,对该悬浮装置进行了设计及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在改进的不等宽混合悬浮装置中,无论气隙间距大小如何,该不等宽结构中的悬浮力始终与重力保持平衡,可实现列车悬浮的"0功率"控制。  相似文献   

3.
铁路提速需要配套的信号控制系统.阐述"进站双接近区段 点式查询应答器 主体化机车信号"与列车运行监控装置相结合信号控制方案,介绍渝怀铁路信号控制方案实施情况,并时工程建设及运用维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中低速磁浮列车救援支撑装置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以及增压缸的工作过程。分析了救援支撑装置的常见问题。阐述了救援支撑装置的气液回路优化措施和控制方式优化措施,并基于长沙长沙磁浮快线的实际情况,通过计算得到冲洗回路工艺参数设定参考值,提高了救援支撑装置的可靠性及可操作维护性。  相似文献   

5.
为科学计算中低速磁悬浮轨道梁在移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系数,以某中低速磁浮25 m双线简支梁为研究对象,基于电磁铁理论和位移-速度-加速度反馈的PID主动悬浮控制原理,采用多体动力学软件UM和Ansys联合仿真,建立了中低速磁浮列车-F轨-钢轨枕-轨道梁系统动力相互作用模型,结合现场动载试验实测,对该模型进行对比验证,...  相似文献   

6.
对零低速区域速度的有效辨识是异步电动机无速度传感器控制的一个重要课题.高频信号注入法的提出为实现异步电机在零低速区域的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思路,通过高频信号的注入在异步电动机内产生高频现象,针对不同的现象配合滤波器的设计可达到转速辨识的目的.文中介绍了应用高频信号注入辨识转速的主要方法,以便进一步研究利用,更好地实现无速度传感器技术在电机牵引控制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列车低速运行、调速运行、停车再启动易造成THDS设备探测发生计轴、计辆错误。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论述采用SCR-S6车轮传感器智能处理装置,为THDS系统提供更为准确有效的车轮信号,从而提高低速车辆的识别率和探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与常规轮轨线路的道岔转换方式有所不同,中低速磁浮线路的道岔转换采用整体移梁方式。中低速磁浮线路具有与道岔自成一体的道岔转换系统,信号联锁与道岔转换系统之间为接口关系。在分析磁浮道岔控制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磁浮线路道岔启动电路的9个技术条件。对我国已开通的中低速磁浮线路道岔接口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后,提出了由联锁参与控制逻辑的道岔接口控制方案。针对该方案,提出了磁浮道岔控制电路中信号与道岔接口所需设置的继电器类型,并对道岔与信号的接口控制电路(包括道岔启动电路、道岔表示电路、道岔模式控制接口电路及综合后备盘接口电路等)提出了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以满足磁浮线路道岔启动电路9个技术条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试验分析了中低速磁浮交通试验线车岔耦合振动特性。通过采用增加台车、沙袋、液体质量双调谐阻尼器等方式进行了多次对比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台车和沙袋相结合的方式或采用液体质量双调谐阻尼器,都能有效地抑制车岔的耦合振动。为得到稳定的阻尼减振效果,在道岔主动梁上采用多组液体质量双调谐阻尼器作为工程化应用的吸能装置,成功解决了车岔耦合振动问题,为中低速磁浮交通的工程化应用和推广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随着铁路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以及各种智能化通信信号等设备的需要,各种低速数据系统在铁路沿线得到了大量应用,如微机监测、电源监测、调度监督、远动控制等系统均是采用低速数据作为其互联方式.  相似文献   

11.
针对LKJ2000型列车监控记录装置各功能模块的交换信号,如机车工况信号、机车压力传感器信号,研制了基于单片机的模拟接口电路,可产生相应匹配的交换信号,用于LKJ2000型列车监控记录装置的脱机检测;同时以VS2010为开发工具,利用MFC开发包设计了以Windows为平台的上位机人机控制界面,并借助串口通信协议实现其与单片机模拟接口电路的双向通信,构成了一套人机交互的仿真系统。该系统既可以应用于列车驾驶仿真器,也可以用于LKJ2000装置的教学培训。  相似文献   

12.
城市轨道列车车载电缆是其整个电力系统中传输和分配电能以及传输信号控制信息的重要设备,电缆的绝缘状态对列车安全可靠运行有重要影响。传统绝缘检测装置都未考虑到电磁干扰对绝缘检测的影响,列车运行环境中严重的电磁干扰易造成绝缘在线监测系统数据的波动大及工作不稳定的问题,为此提出基于双T滤波器的列车电缆绝缘检测新方法。此方法不仅可以提高电缆绝缘检测精度,而且还可以适应列车复杂噪声信号干扰环境,保证设备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有贯通指令信号采集装置在动车组调试过程中自动化程度低及通用性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传输的动车组贯通指令信号智能化采集装置。该装置由贯通指令采集控制器与手持机两部分组成。采集控制器通过电气车钩与动车组连接,利用内嵌的无线模块与手持机进行通信,实现对196种贯通指令信号数据的实时采集和控制。该装置完成了功耗试验、绝缘耐压试验以及电压极性试验等实际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磁浮列车车辆—轨道—桥梁耦合动力学、电磁学、控制学和现代信号分析理论,采用数学建模与数值计算方法研究磁浮控制系统不同参数状态下车辆振动响应的非线性特征(非线性度).首先建立中低速磁浮列车—轨道—桥梁的耦合动力学模型和PID悬浮控制模型;然后编制数值计算程序,计算车辆系统在不同控制参数下的动力学响应及其非线性度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资阳机车厂为广州地铁2号线设计的调机用液力传动装置。并根据现场运用情况,提出了该液力传动机车实现恒低速控制中的几种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制动过程中具有非线性强、时滞大、时滞特性难处理等特性,传统列车制动控制方法难以实现对磁浮列车制动过程的精准速度控制。为解决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制动过程的时滞问题,提高制动控制精度,提出一种中低速磁浮列车制动过程的时滞补偿预测控制方法。首先,根据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实际运行数据,利用带有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法辨识列车模型参数,建立列车自回归模型。然后,根据得到的受控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和Smith预估器构建带时滞补偿的广义预测控制器并分析其控制律更新过程,实现对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制动过程的纯滞后补偿,降低列车制动过程中时滞特性的影响。最后,基于某磁浮线现场数据,以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制动过程为被控对象进行实验仿真,并比较时滞补偿广义预测控制方法与传统广义预测控制方法对于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制动过程速度跟踪控制的效果。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时滞补偿广义预测控制器能够以更高的精度实现对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制动过程的速度跟踪,且与传统广义预测控制方法相比,系统跟踪误差更小并具有更好的控制性能。所提出的时滞补偿广义预测控制算法不仅解决了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制动过程的时滞问题,而且有效提高了列车制动控制...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铁路车辆低速探测装置在车辆厂(段)AEI中的应用。论述铁路车辆低速探测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在车辆厂(段)AEI中应用的软、硬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用微机实现双馈感应电机恒流馈电环节的控制,采用调节同步基准信号到来后的第一对晶闸管触发角的方法,给出了触发系统硬件框图、软件流程图和实验波形,结果较理想。如对软件稍加修改,也适于其他三相全控桥恒流装置。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制动特性及再生制动能量的分配,给出了再生制动能量的计算方法及地面制动电阻的设计方法.结合唐山中低速磁悬浮列车试验线,系统给出了地面再生制动吸收的电流、功率及制动电阻的阻值,对所选用的再生制动能量吸收装置的主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及微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电阻耗能型吸收装置的控制系统,提出了ARM+DSP的双微机控制方案;分别设计了ARM主板、DSP主板及装置的电气控制电路,实现了控制系统对装置的分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