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针对THG5高压隔离开关底板组装存在的问题,说明薄壁零件加工的特点,对防止和减少薄壁零件加工变形的工艺措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实践证明,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小或防止薄壁零件的加工变形,以保证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电力机车车钩箱的从板座组成的焊接结构,介绍了其焊接工艺和焊接变形控制以及变形后的调平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穿越施工引起的轨道结构与隧道底板脱空的现象,采用ANSYS建立钢轨-钢弹簧浮置板道床-隧道底板的相互作用模型。考虑隧道底板变形方式、隧道底板最大变形值、Peck曲线沉降槽宽度、浮置板变形缝等影响因素,通过数值模拟计算轨道结构变形和内力、浮置板与隧道底板的脱空量和脱空范围,得出轨道结构与隧道结构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浮置板与隧道底板之间连接力弱,隧道底板发生不均匀变形时可能产生脱空;浮置板自身较大的刚度是其与隧道底板产生差异变形的主要原因,钢轨并不能对浮置板产生有效的约束;轨道与隧道结构的差异变形随隧道底板变形值的增大而增大,随沉降槽宽度的增大而减小;模型能够较全面地分析轨道与隧道结构相互作用问题,为计算穿越施工引起的既有轨道结构的变形、内力及其与隧道底板的脱空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膺架上分期浇筑混凝土箱梁,如何控制先期混凝土底板的早期开裂,以及开裂的量值界定,是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桥采用相对变形控制先期底板开裂的方法,在实践中取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立式拱顶油罐焊接应力与变形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立式拱顶油罐制安施工实际,介绍油罐的焊接残余应力与变形的控制,内容包括底板、壁板、顶板的焊接工艺,防止和减少焊接应力与变形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文章简要介绍了变形吸能元件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描述了大功率重载机车变形吸能元件的早期失效现象,从设计结构、试验工艺、理化参数、金相检查等方面详细阐述和分析了失效原因,并提出设计及工艺优化方案,最后通过对比分析和疲劳寿命试验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改善效果,优化后的产品可满足机车车辆运行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固有应变法,以标准动车组铝合金底板型材为研究对象,对其双轴肩搅拌摩擦焊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了准确的温度场与应力应变场。从工程实际出发设计了3种焊接顺序,通过对比3种焊序的变形结果,选出最优方案用以减少底板的焊接变形。文中研究结果对使用双轴肩搅拌摩擦焊的大型铝合金构件的变形预测与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X70型集装箱专用平车的结构特点,对控制中梁组成焊接变形、底架组成制造、锁闭装置安装等工艺难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对CRH6型动车组司机室门框组成制作过程中出现的焊接变形大、矫正困难、工作量大的状况,进行了工艺改进,预防门框组成焊接变形,矫正部分位置,确保了门框组成的产品质量,满足了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铝合金地铁牵缓组成结构和焊接工艺,针对生产中出现的焊接变形量大、焊缝存在缺陷等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有效的改进措施,保证了铝合金地铁牵缓组成的生产质量。  相似文献   

11.
针对软弱土层中的浅埋大跨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初支变形、断面底部隆起等现象,通过对原有的断面收敛模式进行修正,提出考虑初支变形与断面底部收敛的统一收敛模式,并以单洞及双洞椭圆隧道为例,推导出该种收敛模式下隧道施工中产生地表沉降的随机介质法预测公式,应用遗传-蚁群混合算法(GA-ACA)解决该预测模型的参数反演计算问题。为验证该模型对浅埋隧道地表变形预测的准确性,以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三—新区间某典型断面为例,分别使用均匀收敛、底部为0、底部非0以及统一收敛模式等4种收敛模式进行参数反演,并将反演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做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统一收敛模式与隧道断面实际变形规律更加吻合,其预测精度要比不考虑初支变形与断面底部收敛时的预测精度更高,即对浅埋、超浅埋隧道而言,初支变形以及底部隆起等现象对地表变形预测结果产生的影响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2.
公路下穿式立交引道U形封闭式路堑结构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北同蒲改建铁路忻口站公路封闭式路堑的设计 ,介绍U形钢筋混凝土封闭式路堑设计的方法。封闭式路堑设计时将底板视作弹性地基梁进行内力和变形计算 ,采用共同变形理论 ,将地基假定为半无限弹性体 ,用弹性理论来计算地基的沉降 ,从而确定U形底板所受地基反力的大小及分布规律 ,以此确定底板和边墙的结构尺寸及配筋  相似文献   

13.
结合洛阳地铁1号线武汉路站深基坑半幅盖挖法施工过程,对支护结构和周边建筑变形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半幅盖挖法所形成的不对称结构使基坑两侧地连墙水平变形和地面竖向变形特征均有不同;基坑明挖侧地连墙的水平位移较为一致,而盖挖侧的变化无一致规律性;地连墙水平位移最大值出现在基坑开挖底面以上0.22~0.42 H处,未出现在基坑开挖深度以下;盖挖侧地面变形量和附近建筑的竖向位移小于明挖侧,说明盖挖侧顶板对周围变形有抑制作用;基坑周边的施工荷载对围护结构的变形特征、混凝土支撑的轴力等均有明显影响,因此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基坑周边出现超载。  相似文献   

14.
盾构法隧道下穿既有地铁车站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结合盾构下穿北京地铁4号线宣武门车站动态掘进过程,分析了车站底板处板凳-桩托护结构的受力、变形及稳定性情况,以及盾构施工对上层车站结构、地表的竖向沉降和整体安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盾构隧道穿越条基框架结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成都地铁1号线穿越某条形基础框架结构为背景,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选取侧下方穿建筑物和正下方穿建筑物两个不同截面进行计算,分析盾构隧道穿越建筑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建筑物变形、差异沉降及建筑结构内力.研究表明:盾构穿越施工引起的建筑沉降大于设计要求,侧下方穿越建筑物情况下建筑变形较大.通过采取地面跟踪注浆措施可以有效减小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建筑沉降,对建筑物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内坑坑背系数对坑中坑基坑变形影响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苏州某地铁换乘站坑中坑为基本模型,采用土体卸载条件下的HS有限元模型,系统研究内坑坑背系数β对坑中坑基坑支护结构和基坑土体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墙侧移随β增大而增大,β由0.125增大到0.75,外墙最大侧移增加34.08%,同时最大侧移位置下移了2.0 m,β对外坑底面附近以上的外墙墙身侧移影响较小,而对坑底以下侧移影响显著。内墙侧移随β增加而显著增大,β由0.125增大到0.75,内墙墙身最大侧移增加153.95%,最大侧移位置随β增大而下移,内墙墙顶竖向位移随β增大而减小。内坑坑底隆起、外坑坑底隆起随β增大而微弱减小,外坑坑背沉降总体随β增大而增大,但不同β值对应的沉降曲线相似。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某铁路隧道底部粉砂质泥岩蠕变导致仰拱结构持续底鼓,致使列车降速行驶,对铁路运行造成安全隐患。为较准确获取仰拱底鼓区粉砂质泥岩的蠕变参数,本文基于某隧道仰拱5年多的底鼓变形实际监测数据,建立室内岩石剪切蠕变试验与深度学习(GRNN)相融合的岩体蠕变参数确定方法,并对隧道仰拱蠕变变形进行长期预测。研究结论:(1)铁路隧道底鼓段粉砂质泥岩具有明显蠕变特性,该特性对隧道仰拱持续底鼓变形影响较大;(2)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隧道底鼓段围岩蠕变参数反演方法,该方法结合底鼓段长期监测变形数据,能够有效获取隧底岩体蠕变参数,解决隧道围岩蠕变参数难以确定的难题;(3)反演得到的隧底岩体蠕变参数相应的底鼓变形值与实测值拟合度较高,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4)本研究成果可为隧道围岩蠕变参数确定、仰拱蠕变变形预测和底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跨铁路整体钢箱梁顶推竖向变形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丰双铁路分离式立交桥工程实践,重点介绍在连续钢箱梁顶推过程计算中对梁底不平顺的一种简单准确的处理方式,通过对比监控数据,验证了这种处理方式计算竖向变形的准确性。同时介绍本桥设计中对顶推竖向变形控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从而保证了特殊情况下主梁跨越最大跨度后顺利上墩,也对多箱式钢箱梁整体顶推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和探讨,以期在其他类似工程中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陕西眉太高速太白山隧道为工程依托,利用数值模拟并结合现场实测对某新型智能化隧道衬砌台车作业过程中的动态、静态力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台车结构存在局部应力集中,总体结构安全可靠,且有较大优化空间;(2)边模浇筑过程中台车变形最大,其中模板底部最大变形量为6.6 mm,建议对衬砌台车进行结构分析时要考虑混凝土初凝作用,而不是单次全环加载;(3)隧道现场实测结果表明混凝土凝固过程中发生膨胀,使得台车主体结构受力增加,增幅约为20%,建议在台车设计中要适当考虑混凝土凝固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