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前不久,中国下水了一种新型导弹护卫舰,据称具有十分强大的现代濒海作战能力。这种被称为“江凯”级的新型导弹护卫舰实际上包括两种型号:“江凯”级和性能更先进、作战能力更强的“江凯”级改型。前者早在4年前就已经被媒体披露,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可能会同时建造这两种型号的护卫舰,而且数量很可能较大。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事投入都不会违背经济学原理,必定是在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情况下,降低投入成本,提高效率。海军的投入是庞大的军事开支,提高效能和降低成本更为重要。中国海军一直致力于发展高效能的作战体系,其中水面舰艇是发展的重点。中国早期的海军舰艇发展计划立足于从无到有、逐步完善和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海军装备技术一旦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战略战术体系就将出现革命性的飞跃。然而,其中不免有些悲哀,那些我们几十年来所熟悉的舰艇,很可能会承载着“少年“时期的风华和年轻时代的强悍而最终成为历史的记忆。“江湖“级系列护卫舰就是首当其冲的代表。从1975年至90年代初,中国海军总共建造了“江湖“级系列护卫舰30余艘,这是中国海军最庞大的水面舰艇型号序列。这型护卫舰首舰510号于1975年12月28日正式服役,至今已发展了三种改型。然而,022近海快速攻击艇以及更大的“江凯“系列新型护卫舰的服役,却使“江湖“级系列护卫舰大部分面临着淘汰和更新。  相似文献   

3.
1991年,中国海军新型驱逐舰和护卫舰加入现役,大型水面作战舰艇开始具备防空能力。2002年,外媒不断传出中国新型驱逐舰和护卫舰下水的消息,并且刊登了舰艇上安装中程防空导弹和“宙斯盾”的局部图片,由此引发了对迅速提高中的中国舰队防空能力的极大关注。与世界各国海军一样,中国海军每种舰艇都有与作战思想相配套的系统,由于近年来新军事思想的变革和技术的进步,围绕中国海军舰队防空作战的系统配备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1月8日上午,中国海军第9艘056型导弹护卫舰——“吉安”舰入列命名和授旗仪式在百年吴淞军港举行,这标志着该舰正式加入海军战斗序列,成为东海舰队某水警区首艘新型导弹护卫舰。“‘吉安’舰延续了此前已经入列的同类舰的建造模式、舰体结构和技术性能,不同的是它的部分设备安装位置作了些微调,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中国海军的装备研制和技术发展一直是国内外十分关注的话题。随着“旅洲”级、“旅洋”Ⅱ级防空驱逐舰,“旅洋”Ⅰ级和“江凯”级、“江凯”级改型新一代多用途驱护舰的服役,中国海军水面舰艇的研制能力和武器装备的技术水平已经有了跨越式的提高,明显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在某些性能方面已经接近或达到了国外同型舰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海军已成为世界上一支重要的海上作战力量。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一批新型水面舰艇的陆续下水服役,中国海军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加快了向远洋迈进的步伐。从总体上看,建设一支强大的、具有远洋作战能力的海军无疑是我们的最终目标。目前,中国海军大吨位水面舰艇的数量较少,而且从各方面情况看,今后大吨位水面舰艇的建造数量仍然有限,至少在近期不可能有太大的变化。在此情况下,为保证海军整体作战能力,建造吨位小、作战能力稍弱、建造费用较低的护卫舰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我国设计建造导弹护卫舰至今,已建成40多艘各型护卫舰,占海军水面舰艇主力的60%以上。其中数量最多、性能最先进的就是在90年代初期建造服役的江卫级护卫舰,它代表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导弹护卫舰设计建造能力的最高水平,对我国未来新型护卫舰的发展也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两大船厂正同时为中国海军建造两艘新型导弹护卫舰。据说这种神秘的新型护卫舰与法国“拉斐特”级很相似。第一艘的船身于2003年9月建成;第二艘的船身于2004年初建成。  相似文献   

8.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海军有多艘70年代装备的主力舰艇陆续退役,同时也有一批后期建造的同级舰艇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其各项战技性能得到显著提升。在这之中,生产装备数量较大的“江湖”级导弹护卫舰的变化十分引人瞩目。本文对“江湖”级护卫舰的改进情况、军用舰艇进行现代化改装的意义和作用、此前中国海军部分驱护舰的现代化改装和部分在役国产舰艇的未来改装方向表述一下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海军水面舰艇的序列中,有一级护卫舰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造,进入新世纪后仍有很大一部分在役——这就是被称为“江湖”级的中国第一代导弹护卫舰。受到研制年代及当时国内护卫舰技术水平的限制,江湖级护卫舰在整体技术水平上并不突出,除了装备有反舰导弹外,在某些性能上只相当国外50、60年代的水平。在第二代护卫舰已成为海军的中坚力量、第三代护卫舰也初露锋芒的新时期,江湖级护卫舰已越发显现出难以适应现代海上作战的要求,其最终被新型护卫舰取代只是时间问题。但我们不应忘记江湖级护卫舰对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所做出的重要历史贡献。本文将对该级舰各种型号的发展、改型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刘平 《世界海运》2009,(10):66-67
2008年12月26日.首批中国海军舰艇编队“武汉”舰、“海口”舰、“微山湖”舰,从三亚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2009年4月2日,中国海军第二批护航编队“深圳”舰和“黄山”舰,从广东湛江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接替护航任务。2009年7月16日,中国海军第三批护航编队“舟山”号、“徐州”号新型导弹护卫舰,“千岛湖”号综合补给舰从浙江舟山某军港起航,赴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中国海军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对索马里海盗起到了有力的遏制和打击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海军第三代“江凯”级护卫舰首舰采用了全新的舰体设计,相对于“江卫”级具有更大的排水量和远洋航行作战能力,但其舰载武器和雷达电子设备的选型却和“江卫”级没有特别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安全与防污     
《中国海事》2010,(3):78-79
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起航 3月4日,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从三亚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接替第四批护航编队执行护航任务。第五批护航编队由海军南海舰队导弹驱逐舰“广州”舰、综合补给舰“微山湖”舰和两架舰载直升机、数十名特战队员,以及先期到达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导弹护卫舰“巢湖”舰组成,整个编队共800余人。  相似文献   

13.
2013年11月底,中国海军第16批护航编队从青岛某军港起航开赴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接替第15批护航编队执行护航任务。这批护航编队由054A型导弹护卫舰“盐城”舰(546)、“江卫”Ⅱ型“洛阳”舰(527)、903型综合补给舰“太湖”舰(889)组成,编队含2架舰载直升机和部分特战队员,共660余人。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国产新型船坞登陆舰公开曝光,再度引起了海内外对中国海军装备发展水平、尤其是中国海军两栖作战能力的发展及未来作战样式的广泛关注和评论。有海外传媒渲染报道,“该舰表明中国海军开始由传统的平面两栖作战样式向西方发达国家海军推崇的两栖机动登陆作战样式,甚至超地平线登陆作战样式转变”;也有海外军事评论员指出,中国新型船坞登陆舰由于未采用直通甲板而限制了直升机搭载数量,因而对提高中国海军立体垂直登陆作战能力的辅益并不大。中国新型船坞登陆舰所具有的大载运量、适航性以及成建制投送距离,无疑标志着中国海军两栖舰船装备设计生产乃至两栖作战力量建设方面所取得的长足进步,但中国海军的两栖作战样式多年来是始终根据本国国情发展建设的,并且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进行现代条件下多兵种协同实施立体登陆作战的实践。新型船坞登陆舰的面世与其说表明中国海军两栖作战样式开始发生转变,倒不如说是对中国海军两栖作战样式的丰富和发展。中国海军无疑会对机动登陆、超地平线登陆及立体垂直登陆作战的优点有所认识和吸取,但更重要的还是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具体实际,独立自主地走自我发展之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被北约称为"江湖"级的国产护卫舰是中国自主设计生产的第一代导弹护卫舰,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建造数量最多的护卫舰型号。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首艘建成服役到90年代最后一批交付中国海军,"江湖"级生产数量多达30多艘,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与"旅大"级驱逐舰一起担负中国海军水面舰队的重要支柱。不过,"江湖"级护卫舰的历史贡献还不仅是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是中国海军水面舰队的生力军,而且还有多艘先后落户国外,一度成为中国舰船行业大排水量舰艇出口的标志性产品。从80年代中期首批"江湖"Ⅰ改进型交付埃及海军,到几年后具有国际同类产品水准的"江湖"Ⅲ入役泰国海军,中国在国际军用舰船市场上用较短时间就基本走出了所谓廉价、低档阶段,拥有了与该行业传统发达国家展开竞争的能力。"江湖"级的出口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国舰船业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一方面加快了国内新型舰艇的建造速度,并通过加装新型电子.武器系统,改进一批老旧舰艇,提高其现代海上作战的能力:另一方面抓住有利时机,从俄罗斯引进了一批国内急需或仍属空白的武器装备,以加快中国海军的现代化进程。在当时引进的众多武器装备中.现代级导弹驱逐舰的费用最高,影响力最大,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被看成是中国海军真正走向远洋的开始,对中国海军未来水面舰艇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幕后英雄     
中国海军的装备发展历来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一方面,先进装备的定型生产体现了中国海军整体作战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国国防工业整体水平的增强。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中国自主研制能力及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武器装备研制缓慢或半途下马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缓解。特别是在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一批批性能先进的舰载武器及水面作战舰艇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标志着中国海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快速发展阶段。 然而,在为中国海军拥有这些先进舰艇及武器系统感到骄傲的同时,我们不要忘记这些成绩的背后存在着一些幕后英雄,那就是担负新型武器试验的海上试验舰只。它们中,无论是由作战舰艇改装还是专门建造的,都为中国海军不同时期新型舰载设备的最后定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国内外的公开资料对中国海军中的试验舰艇加以介绍,以便使广大读者对中国海军中的这一特殊成员及中国新型海军装备的发展情况有一些深入的了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海军水面舰艇的序列中,有一级护卫舰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造,进入新世纪后仍有很大一部分在役一一这就是被称为“江湖”级的中国第一代导弹护卫舰。受到研制年代及当时国内护卫舰技术水平的限制,江湖级护卫舰在整体技术水平上并不突出,除了装备有反舰导弹外,在某些性能上只相当国外50、60年代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护卫舰角色,地位的转变 护卫舰是一种古老的舰种,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但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才出现了真止意义上的现代护卫舰。针对潜艇的出现,各国开始了新型护卫舰的建造,发展出了可担负远洋护航反潜任务的专用反潜护卫舰,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德国海军强大的潜艇力量对盟国海上运输队及水面作战舰艇构成了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20.
2007年9月16日,中国海军“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和英国皇家海军“蒙默斯”号护卫舰在黄海某海域进行了灯光与信号通信演练、编队运动演练和直升机联合搜救演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