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沥青与集料粘附性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3种试验方法对7种国产石油沥青粘附性的研究,认为80℃水浸法辅以标准图片是半定量评定沥青粘附性行之有效的方法。并用该方法以对7种国产沥青和7种不同性质集料进行了对比交叉试验,确定了沥青的粘附性指标,以及不同气候区粘附性等级推荐值。 相似文献
2.
现行评价集料与沥青粘附性好坏的水煮法主观性大,导致产生的误差大。采用4种试验方法分别对石灰岩、砂岩、花岗岩和玄武岩与沥青的粘附性进行试验,比较每种试验方法测得沥青剥落率的大小。试验表明,NAT法能较好评价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 相似文献
3.
4.
5.
评价沥青与集料相对粘附性的方法——溶剂洗脱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用溶剂洗脱法测定沥青与矿料粘附性的定量方法,并以此测定了胜利100号沥青及其3种改性沥青对多种矿料的粘附性大小,与水煮法相比,该方法操作时受人为因素影响小,客观精确,并可以弥补水煮法不能测定细集料粘附性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为了给青海省公路路面施工合理选择集料提供依据,沿全省10条国省干线公路调查了75个石料场,将所选择的石料按试验规程的要求制作试验样本进行沥青原样与集料的粘附性试验,进而对比分析了青海常见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结果表明大理岩、石灰岩、玄武岩与沥青的粘附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8.
运用表面能理论对集料-沥青粘附和剥落过程进行了理论计算分析,推导了集料与沥青粘附和剥落过程的体系自由能变化计算式,并据此计算得出了四种典型集料与沥青组合体系的自由能变化值.计算结果表明:干燥环境下,集料与沥青粘附良好;在水环境条件下,沥青具有从集料表面剥落的自发趋势;集料与沥青之间的粘附行为存在最佳配伍关系. 相似文献
9.
10.
沥青与矿料粘附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阐述以毛细管柱测定水在矿料表面的接触角及沥青甲苯溶液在矿料表面的接触角的方法,用接触角的相对大小评价了沥青不同矿料的粘矿性。对其做了理论分析,并且讨论了水稳性。 相似文献
11.
12.
13.
沥青与石料间的剪切粘附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自己开发设计的剪切粘附试验,对两种品质的沥青和两种性质的石料进行了粘附性剪切试验分析,给出了沥青与石料间粘附性强弱的定量评价方法及其受剪切速率和试验温度影响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新规程(JTJ053-92)中关于检验沥青与石料(粒径〈13.2mm)粘附性的水浸法试验难以精确进行。为此,在分析了水浸法试验不足的原因后,对粒径小于13.2mm的石料与沥青粘附性提出了一种新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17.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从水平和竖直方向对沥青混合料集料均匀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数字图像处理,选取沥青混合料中各档集料的位置、数量和长轴方位角等三个集料分布状态参数,可以定量评价混合料截面上集料均匀性;集料均匀性可以通过集料均匀性指标来评价;随着公称最大集料粒径的增大,沥青混合料集料均匀性变差。 相似文献
18.
19.
将空隙率为7%左右的AC-13沥青混合料试件放置于25℃的水中达60d,定期观测试件的质量吸水率,并采用肯塔堡飞散试验测定其质量损失率。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试件的饱水特征曲线存在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由水迅速填充大孔隙,吸水率快速增加;第二阶段水分向微孔隙渗流并向沥青胶结料扩散,吸水率趋于某平衡上限,且长期作用下水分可能扩散到集料-沥青膜界面处,导致沥青胶结料内聚力和集料-沥青膜间粘结力下降,飞散质量损失率增大。 相似文献
20.
新规程(JTJ053—92)中关于检验沥青与石料(粒径<13.2mm)粘附性的水浸法试验难以精确进行。为此,在分析了水浸法试验不足的原因后,对粒径小于13.2mm的石料与沥青粘附性提出了一种新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