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种新的车载自动过分相装置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的车载自动过分相装置。它通过GPS和RFID组合定位系统来判断电力机车是否到达分相区;通过控制电枢电流的升、降和主断路器的分、合完成机车自动过分相过程。该装置完全模拟司机过分相区时的操作,并预留有机车TAX箱接口。实际运行证明该装置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电力机车过分相方案存在的问题,研制基于车载监测装置的机车自动过分相装置.基本原理是采用RS-485通信技术,从机车安全信息监测装置TAX箱中读取机车运行数据,根据机车速度和行驶位置确定过分相的时刻,辅助司机操作过分相.采用AT89C51单片机作为微控制器,通过RS-485通信接口与TAX箱通信记录单元通信,获取机车实时信息;通过主断路器电路进行检测、断开主断路器.软件设计包括RS-485通信、状态指示与报警和控制3个模块.研制的关键技术是自动过分相装置退级动作的实现.从实际运行效果看,该装置可以有效防止机车带电过分相现象的发生,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3.
正科技运[2008]34号《CTCS-3级列控系统整体技术方案》对自动过分相的描述是:列控车载设备根据地面设备提供的分相区信息,在适当位置给动车组过分相装置发送指令,实现自动过分相。对于CTCS-3级列控系统,牵引供电分相区信息与列车行车许可一起由RBC提供给列车;对于CTCS-2级列控系统,牵引供电分相区信息由地面应答器提供给列车。分相区信息包括至分相区距离、分相区长度等。  相似文献   

4.
针对电力机车过分相时导致变电所跳闸、电弧烧损接触线等问题,建立过分相过程的高阶等值电路,理论分析影响过电压的因素,得出机车过电分相的时刻是引起过电压的决定性因素,高压互感器的饱和引起铁磁谐振过电压是造成设备绝缘击穿和保护装置误动作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利用自动过分相装置的强迫信号、机车速度与接触线的电压相位信号来控制电力机车达到过电分相的时刻来抑制过电压产生的新方法,实现无过电压通过分相。利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PSCAD/EMTDC对过分相过程及抑制方法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新的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电力机车过分相过电压低于50kV,提高了机车运行的安全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线路坡道对传统自动过分相牵引卸载时机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机车自主测速定位以及各种速度-距离曲线,结合机车移动授权、线路坡道、机车工况,实时判断分相预告点,动态计算牵引卸载时延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消除坡道对机车动能的影响,满足机车在过分相点及时卸载牵引的要求,其控制性能优于传统自动过分相方法。  相似文献   

6.
董廷超 《电气化铁道》2018,(2):39-41,44
时速200 km以上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采用关节式电分相,列车通过电分相时引起的过电压会造成机车放电间隙击穿或受电弓烧蚀等事故,危及电气化铁路的运营安全。本文在介绍3种列车自动过电分相方式的基础上,根据过分相时受电弓位置的变化建立列车通过关节式电分相的模型,对过分相不同阶段的过电压进行分析,并采用阻容保护措施对过分相过电压进行抑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自动过分相装置能使机车在过分相时,不再需要机车主断路器断电,而靠电源的切换使列车以正常运行速度通过分相区段,由于不产生常规状态下列车过分相的减速,从而缩短了列车占用区间的时间,提高了线路的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HXD1C电力机车自动过分相控制的原理及特点,提出实时卸载斜率控制以解决固定卸载斜率模式下机车进入分相区后的动力调节失衡问题;详细阐述了自动过分相实时卸载斜率的计算方法和优点。实际运用表明,采用实时卸载斜率的控制策略,实现了机车牵引功率的精确卸载,为机车牵引重载货运列车安全通过分相区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9.
主要介绍机车同步操控系统自动过分相功能的设计原理和实现过程。针对成昆线多机牵引列车的特点,采用分别独立过分相的控制方法,与重联运行相比,列车动力不会产生间断,有利于列车在坡道上牵引动力和电阻制动力的保障。经现场使用验证,机车同步操控系统自动过分相功能保证了成昆线多机牵引列车安全、平稳的自动通过分相区。  相似文献   

10.
动车组通过电分相时主断路器需要断开,列车暂时失去动力,对列车运行速度产生影响。根据规范要求电分相设置应经过列车过分相能力检算,但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检算标准。本文在分析动车组自动过分相动作过程的基础上,结合司机实际操纵和实际案例对动车组自动过分相检算原则和标准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