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总装车间车身表面间隙面差检测常用方法为人工检测,如何实现车身表面间隙面差自动检测是行业发展的趋势之一,针对某豪华汽车总装车间采用的车身表面间隙断差自动检测技术,从技术应用背景、整体技术方案、设备系统组成、检测数据结果分析及应用4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通过该应用实例推广车身表面间隙面差自动检测相关技术,丰富汽车质量检测手段,提高整车装配质量。  相似文献   

2.
逆向工程技术在汽车车身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某款轿车车身造型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激光扫描仪的非接触测量获取零件表面的云状数据,并利用Im-ageware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且基于NURBS曲面重构理论进行车身造型表面重构,最终实现了车身零部件的曲面重构。与传统的车身造型设计方法相比,该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新产品的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3.
以某款轿车车身造型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激光扫描仪的非接触测量获取零件表面的云状数据,并利用Imageware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且基于NURBS曲面重构理论进行车身造型表面重构,最终实现了车身零部件的曲面重构。与传统的车身造型设计方法相比,该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新产品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4.
基于视觉检测、自动导引运输车(AGV)传输、工业机器人智能抓取、自动拧紧技术,使焊装调整线门盖自动装配效率、装配质量、线体柔性得到大幅度提升。在抓具上集成多路摄像头,通过摄像头对门盖及白车身进行拍照,对关键特征点进行识别和提取,计算出门盖与白车身各个位置的间隙及面差,再采取间隙面差匹配算法,从而计算出门盖相对白车身最佳位置,进一步引导搬运机器人抓取门盖到达最佳装配位置。通过拧紧机器人携带拧紧轴对门盖进行自动拧紧,实现门盖自动装配功能。门盖自动装配技术不仅提高了装配效率及质量,同时降低人工劳动负荷和成本,保证了白车身整体外观质量。  相似文献   

5.
针对车身检测数据样本量较小、某时域范围或某类型的测量数据呈现非正态分布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距离测度的车身检测数据多异常值排序检出算法,并推导了区分由生产过程突变造成的异常值和由测量粗大误差造成的异常值的判断方法。以某车型的间隙与面差检测数据为例,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车身检测数据样本量较小、某时域范围或某类型的测量数据呈现非正态分布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距离测度的车身检测数据多异常值排序检出算法,并推导了区分由生产过程突变造成的异常值和由测量粗大误差造成的异常值的判断方法。以某车型的间隙与面差检测数据为例,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改进车身设计的水平,缩短设计周期,文章以某款轿车车身造型设计为研究对象,运用了逆向工程产品设计方法,通过激光扫描仪的非接触测量获取零件表面的云状数据,并利用CATIA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且基于曲面重构理论进行车身造型表面重构,最终实现车身零部件的曲面重构,成功地对汽车车身造型进行了逆向设计开发.指出在此设计过程中,所采用的数字技术具有很强的柔性且效率高,也为后续的有限元分析,优化设计以及多体动力学分析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接上期)八、三维测量目测法可以大致判断出车辆的损伤程度及范围,两维测量可以测量出控制点的长度、宽度值,而高度数值只能通过三维测量才能进行精确的诊断。车身测量工作对于成功的修复损伤非常重要,只有通过精确的三维测量,才能确保一些大、中型事故车的修理质量。在传统的车身修复过程中,一些有经验的车身维修技师,首先通过钢卷尺、简易测量尺获得车身控制点的长度、宽度,然后根据钣金件的间隙是否均匀、车身线是否平齐、车门开关时的感觉等一系列外部表现特征,可以大致诊断出车身立柱、底盘等相对于车身的高低情况。对于车身前部位置的高低,可以在长度和对角线比较法的基础上,测量两侧前立柱上部的工艺孔分别与车身前部的距离(图94),通过数据对比、  相似文献   

9.
车身损伤测量在车身修理中的重要性及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耀辉  臧杰 《汽车技术》2003,(12):43-44,47
阐述了承载式车身在修理作业中损伤测量的重要性及其测量方法。在车身测量基础中,介绍了车身测量的基准(即控制点原则、中心线和中心面原则、基准面原则及零平面原则)以及参数法测量和对比法测量。在车身测量方法中,介绍了测距法、定中规法及坐标法。  相似文献   

10.
乘用车冲压单件尺寸检查时,常用到三坐标设备及测量支具。因为车身外覆盖件直接对车身外观有重要影响,所以车身外覆盖件的型面尺寸有很高的精度要求。外覆盖单件具有材料薄、无加强支撑件等特点,所以在使用三坐标测量时,零件自身重力、零件回弹以及支具支撑和夹紧方式对测量结果都有非常大的影响。文章通过重复性实验、设计不同夹紧方式及顺序等方法,以后备箱内板的三坐标测量为例,给出针对不同冲压零件问题的测量解决方案。同时归纳总结了影响测量结果的主要因素,阐述了如何分析真实的零件状态,并指导模具优化的通用经验方法。  相似文献   

11.
路亚缇  李光 《隧道建设》2019,39(Z2):135-140
盾构施工环境恶劣,为解决人工测量存在安全隐患和采用视觉、激光等间接测量的准确率较低问题,采用超声波传感器设计非接触内嵌式测距模块,研究嵌入式超声波传感器的测距单元、信号处理的采集单元、盾尾间隙测量的显示单元及测量系统工作流程。试验验证和工业性测试结果证明该测量系统精准度较高,满足生产需要,可为K 块的选型提供依据,同时为智能调整盾构姿态提供数据支撑,且有助于盾构的管片自动选型和智能纠偏。  相似文献   

12.
针对汽车车身开发过程中重量管控,为改善单件重量手工测量统计的传统低效现象,给出单件重量的程序自动测量方法。在介绍VB编程语言及CATIA二次开发理论的基础上,给出程序自动测量的基本流程,利用VB6.0 Automation API调用内置函数GetMeasurable,实现零件的批量测量并写入EXCEL表格中为后续数据处理提供基础。通过实例验证,证明了CATIA批量自动测量相对传统手工测量方法的优越性。结果表明,CATIA二次开发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利用红外线光幕获取机动车外廓尺寸数据,利用激光测距传感器测量货车栏板高度,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软件处理,绘制车辆的模拟图形;对影响车辆外廓尺寸的因素进行智能删除,并获得最终测量数据。  相似文献   

14.
门内饰板是汽车内饰中重要组成部分,对舒适性有很高的要求。门内饰板间隙和面差对门内饰板外部美观和感知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映了门内饰板的设计和工艺水平。文章主要论述门内饰板的间隙面差研究方法,分析门内饰板内部以及门内饰板和周围环境件的间隙面差,总结了门内饰板间隙面差设置方法和要点,用于设置合理的间隙面差,提高了门内饰板的感知质量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加速度剂量法对汽车座椅的动态舒适性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且通过Matlab进行仿真研究。通过分析作用在脊柱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加速度剂量的大小来评判对身体损害的程度,从而为汽车座椅在振动舒适性设计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光学非接触测量的车身覆盖件曲面品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身覆盖件曲面品质的纯几何评价准则是曲面品质分析和优化的依据。针对曲面的误差控制、曲面的几何连续性、光顺性、美观性等定量和定性指标,分析了非接触激光扫描测量在实物曲面重构中的测量精度和测量效率。通过非接触测量方法获取了车身覆盖件曲面形状,应用模糊理论建立了一种车身覆盖件曲面品质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可以较好地评定车身覆盖件曲面的审美学特征,为车身设计提供有效的评价尺度。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国外研究机构关于重型汽车整车在底盘测功机上开展排放测试所采用的测试循环曲线和加载质量计算方式,探讨了国外研究机构在重型汽车测试方面的共同关注点,明确了重型汽车排放测试中测试曲线一般制订规则和加载质量的计算方法,并初步探讨了重型汽车整车排放测试对设备的基本要求,提出了制订我国重型汽车整车排放测试在循环曲线选择、加载质量计算方法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有效地对汽车自身可能的运动状态进行预报,并对潜在的行车危险进行预警,开展了汽车运动状态在线测量及预报技术研究。设计了微惯性测量单元,实现汽车运动状态参数在线测量,介绍了汽车姿态解算及其速度积分算法;设计了Kalman滤波器,通过信号融合处理获取汽车运动状态参数的最优估计值;阐述了自回归建模预报方法,并开发了汽车运动状态在线测量及预报软件;最后搭建了车载试验平台并进行了实车道路试验。结果表明:汽车运动状态在线测量及预报技术具有很好的预报效果,为未来开发性能更可靠、效果更佳的汽车主动安全预警系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车用风窗玻璃的变迁;车用玻璃的作用及主要成分;车用玻璃轻量化的意义和车用玻璃的性质与种类;指出了目前提高车用玻璃的安全性措施,以及现代汽车玻璃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20.
董学锋 《汽车技术》2012,(8):1-5,10
通过对全球乘用车传动及底盘结构进行统计分析,给出了乘用车驱动方式与车长、手动变速器与车长、自动变速器与车长、前单横臂后扭力梁组合与车长、前单横臂后多连杆组合与车长、前双横臂后多连杆组合与车长、装空气弹簧车辆与车长关系的统计数据。论述了乘用车不同车身形式所采用的弹性元件与稳定杆类别,以及乘用车所采用的不同制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