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3 毫秒
1.
梳理可供地铁开发的空间资源,归纳车站与物业结合的方式,研究各类典型案例,指出地铁车站结合物业开发设计主要包含两个维度:一是以地铁车站为核心,充分挖掘空间资源进行站内外物业开发;二是有效建立地铁车站与物业开发的空间联系。总结各类型地铁车站结合物业开发设计的主要特点,阐述地铁车站结合物业开发的价值体现、设计原则、布局规律。分析建设时序对结合方案的影响,提炼人性化设计、防火设计、防洪涝设计中的要点。结合实际,提出引入前策划后评估机制、建立成体系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长沙市轨道交通地铁1号线北辰三角洲站为例,并结合国内外成功的地铁车站和物业开发结合的实例,对地铁车站和物业开发结合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以无锡轨道交通2号线安镇西站设计为例,探索上盖物业开发车站的设计重难点,并从公共区布置、风亭出入口、设备用房及外机布置等方面重点研究车站的布置形式。上盖物业开发车站的制约因素主要有车站与物业开发一体化设计施工的要求,车站与物业开发的整体动线设计,车站对物业开发的经济性影响等。结论认为,上盖物业开发的地铁车站应适当扩大公共区规模,优化公共区布置方案,加强车站与物业开发之间的联系;同时优化附属风道、设备区、设备外机等设计,减少车站对物业开发室外空间的占用,减少车站建设运营后对物业开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实际工程为例,剖析厦门地铁2号线的海沧CBD站,针对在车站与下沉广场、地下商业开发一体化设计中如何合理地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车站公共区与商业的结合、区域地下开发之间的连通以及预留设想等,给出相应的设计思路与解决方案。阐述车站与物业开发内部交通组织流线,提出地铁车站、下沉广场、商业一体化立体开发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不断加密,居民乘坐轨道交通日常出行的比例越来越高,乘客对地铁车站服务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依托2019年年底开通的成都地铁5号线的成功经验,以对比分析为主,从长编组线路车站布置方式、车站换乘方式与楼扶梯布置、车站人性化设计、站点物业开发与后期地块开发预留条件等方面进行论证.研究发现:中部交叉型...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物业开发配电设计现状,明确了设计的关键是物业业态(模式)及其对应的负荷计算。一般车站物业开发配电预留电源可采用独立配置的物业跟随式降压变电所,也可采用0.4 k V低压侧共享方式。通过研究在低压侧共享电源时物业开发容量对变压器容量的影响,阐明了不同业态对应的计算方法和面积划分原则,并分析了地铁车站物业开发配电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地铁+物业的TOD城市开发模式,可促进土地的集约利用,引领老城区现代化、功能化改造,促进地铁的可持续发展。但在实际开发建设中,老城区上部物业开发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致使物业开发常滞后于地铁建设,相应的车站设计也需要考虑物业开发接口问题。文章以在建杭州地铁邱山大街站设计为背景,对老城区上部物业开发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条件下车站建筑功能以及结构设计预留等方面的设计问题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8.
贵阳地铁中山路站是贵阳市地铁一号线工程中第16座车站。车站是一座集外挂、大面积物业开发、老城核心区用地受限等多种特点于一身的车站。对车站设计及物业开发设计关注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实际工程为例,结合国内外城市地铁建设经验,剖析成都地铁2号线东延伸线的龙泉东站,针对在车站与广场、地下商业开发一体化设计中如何合理地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车站公共区与广场和商业的结合、车站出入口与物业的合设、区域地下开发之间的连通以及预留设想等,给出相应的设计思路与解决方案,并且对车站规划布局及与周边用地规划关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很多城市均在发展地下轨道交通系统。通过轨道交通的建设,对其沿线地面、地下空间进行合理的开与利用,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框架下,提高城市整体功能的作用。本文以合肥轨道交通地铁3号线为例,针对某些站点进行物业开发方案设计研究,并对地铁车站结合物业开发的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今后的物业开发设计方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通过阐述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如何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地铁物业开发进行充分的结合,以达到公共交通完善、物业盈利及城市绿色环保等综合效益的目的,结合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物业开发实例,从地铁物业开发模式、交通组织研究、物业开发中的结构关键技术处理、物业开发中绿色节能环保理念的实现及地铁物业开发的审批流程等5个方面对地铁物业开发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给出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2.
阐述南京轨道交通上盖物业发展历程与现状,总结南京轨道交通上盖物业发展中的创新成果和实践经验,创新点主要有建立轨道交通专项土地储备制度、开展场站周边"五个一体化"的城市设计、在地铁车站确权及划拨用地转商业性质上获得突破、以带方案或带条件挂牌方式进行一二级联动开发、探索南京首例综合评议的股权转让模式、发行ABS进行市场化直接融资、尝试零星地块用于停车场和加油站开发等。结合南京轨道交通上盖物业开发面临的难题和瓶颈,从规划审批、土地政策、开发模式、技术规范等方面,提出城市轨道交通上盖物业开发策略与建议,探索地铁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地块详细性规划和线路融资规划等多规合一;完善划拨、协议、作价等多种土地供给方式,构建多方利益共享协调新机制,加快研究行业规范和创新技术,以期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已建地铁站后续物业开发时,超大基坑施工过程对地铁车站结构的影响较大,为了保证地铁运营的安全性,本文运用数值仿真分析模型,研究了基坑施工过程土体应力、应变特征,分析了基坑开挖对地铁车站结构的影响,评估了地铁车站结构的安全性,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并给出建议措施。研究结论:(1)地铁车站后续物业开发会对车站结构及轨道产生不利的变形影响;(2)基坑开挖过程中,地层的变形主要出现在基坑底部,施工时,应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遵循"时空效应"原则,避免大块土体开挖;(3)模拟过程中,基坑沉降对地铁车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引起局部应力集中,需要对施工过程的关键点进行合理的简化,以保证模拟的准确性和计算的完备性;(4)施工过程中需加强对近邻地铁车站结构的变形监控工作,以保证线路安全营运和施工的顺利进行;(5)本文根据实际工程进行分析研究,其成果可应用于地铁后续物业开发对已建地铁结构影响问题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地铁车辆段物业开发是地铁建设者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阐述了轨道交通物业开发的意义和前景,针对国内地铁车辆段的建设特点,结合工程规划和建设实例,对目前地铁车辆段物业开发方案、形式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目前地铁车辆段物业开发应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根据香港地铁对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的成功经验,结合深圳地铁5号线塘朗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的设计构想,阐述了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的必要性,总结了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的设计方法及内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物业开发的重要性日益显露出来。阐述了轨道交通开发的概念及意义、开发的类型,结合香港地铁物业开发的实例,分析国内地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物业开发应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述深圳轨道交通建设及物业开发的基本情况及深圳轨道交通建设的投融资体制;从"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协议出让方式和授权经营(整备)方式等方面阐述深圳轨道交通物业开发用地获取方式;从使用权获取障碍及地表、地下、地上使用权分设论述轨道交通物业开发的法律与技术基础。以深圳地铁为研究对象,结合具体案例,对轨道交通投融资改革与土地获取方式进行研究,对探索与实践进行总结,创新管理机制,提出有效策略与实施方案,研究成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物业开发消防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斌 《都市快轨交通》2015,28(2):84--88
目前,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为载体的地下物业开发建设的相关规范尚未出台,给设计、审查等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通过研究地下物业开发与轨道交通的各种结合方式,结合现行的国家规范及地方标准,分析探讨此种开发模式在消防设计中的客流构成、疏散方式、经营物品限定条件等不同于一般地下物业开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消防自成体系、火灾信息互联、采用下沉式广场分隔、设置剪刀楼梯、自动扶梯有条件参与疏散等相关建议,使得在设计、审查环节能够有据可依,提升消防设计的可靠性与可实施性,期盼与轨道交通结合的地下物业设计工作能够科学化、系统化、人性化地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9.
徐州轨道交通1号线杏山子车辆段上盖开发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地铁车辆基地进行上盖物业开发,但在物业开发的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分析杏山子车辆段周边规划、地理位置和人口需求等因素,确定以特色商业街作为杏山子车辆段的上盖开发业态。结合车辆段总图、建筑、消防、站段关系和道路5个方面,介绍杏山子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方案。并结合设计与运营,归纳总结物业开发对车辆段自身的影响和相应的应对措施,为后续地铁车辆基地上盖物业开发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铁14号线某站为地铁车站上盖物业结构形式,文章采用时程分析法、粘弹性人工边界,建立结构-基础-地基整体计算模型,对地铁车站上盖物业这种地下+地上复合结构进行专项抗震计算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震组合工况在地铁结构设计中不起控制作用,地下结构的最大相对水平位移峰值发生在地下结构顶板上,应加强对其抗震设计,切实提高地铁车站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