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停车场用地面积大,如何在城市用地面积紧张的情况下,提升停车场有限的土地资源来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的停车场功能,即提升停车场土地的资本密度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上海市域铁路申昆路停车场项目为国内大都市圈、城市圈的市域铁路大型地下车辆基地建设项目,项目规划设计考虑:设置市域铁路地下停车场,地上进行物业开发及城市功能配套,以便激发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的利用,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和整体片区商业价值,推动轨道交通综合开发的体系化发展,降低市域铁路停车场对空间、交通及环境的不利影响。该项目的规划设计和综合开发模式可供类似项目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昕 《中国铁路》2018,(1):41-44
为加大对既有铁路用地的盘活力度,铁路土地综合开发部门应首先做好对国家、各省市出台的土地相关政策和措施的深入研究,不断提高土地开发质量和效益。深入解读近期出台的2个相关文件,对成都东站货场改造开发案例进行分析,并总结该项目的最终成果。通过案例分析与总结,为其他铁路局土地综合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铁路用地综合管理水平,维护铁路用地资产权益,优化铁路用地规划配置和综合开发利用,设计并实现了基于铁路"一张图"的铁路用地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铁路用地统计报表、铁路用地综合指标分析、铁路"一张图"管理、重点区域土地探查分析等,能够协助铁路局集团公司及相关部门科学地规划土地资源,合理地开发利用,让铁路用地管理向精细化、高效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合资铁路已经成为我国铁路快速发展的骨干力量,其用地的管理也已成为铁路土地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内容。围绕合资铁路用地管理现状,就合资铁路用地权属完善、综合开发及外部环境整治三方面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铁路用地监察是维护铁路用地合法权益和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管理措施。对铁路用地监察现状和监察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基于GIS的铁路用地监察数据采集及存储、地图发布及应用、土地侵占问题辅助记录等成套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提出铁路用地移动监察管理系统设计方案。铁路用地移动监察管理系统在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开展试点应用,极大地提升了铁路用地监察管理效能,切实维护了铁路用地合法权益,为进一步提升铁路用地规划配置和综合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综合已有的研究结果,概述铁路用地价格特点及影响因素,探讨铁路用地估价适用的理论和方法,为做好铁路用地资产管理,盘活铁路用地资源,合理有效地显化铁路土地资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介绍我国在城市密集区既有铁路车站采用TOD模式进行综合开发的第一个大体量项目——重庆铁路沙坪坝站区改造项目,分析既有铁路土地采用TOD模式综合开发的设计方案、运作模式和过程、工程内容以及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总结提出对既有铁路车站土地进行综合开发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新建铁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是核定建设用地规模的尺度,是审批建设项目用地的重要依据。节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解决目前土地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衡量建设项目是否科学合理的综合指标之一,在新建铁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编制研究过程中,结合现行的设计规范、铁路技术发展需求及运营管理理念更新等,提出相关研究方法,为落实国家土地保护要求、科学合理地确定铁路建设用地指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实施铁路用地及站场毗邻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是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重要举措。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针对京沪高速铁路沿线用地及不同地域场站的特点,坚持"多式衔接、立体开发、功能融合、节约集约"的原则,在整体规划和商业模式选择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期望能够为新建铁路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对铁路用地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是国发[2013]33号文件的明确要求。从盘活铁路用地资源、探索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新路和增强区位优势,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等方面入手,研究对太原南站周边地块进行综合开发,通过分析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和背景,经市场调研提出需求规模,提出对太原南站周边地块综合开发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大规模铁路建设和既有线改造的展开,给铁路用地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如何发挥土地管理部门的主导作用,积极优化和保护利用土地资源,以节约集约用地支持保障和服务于全局,成为铁路用地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上海铁路局土地管理部门主动服务铁路建设,研究实施土地利用方案,积极盘活铁路用地资源,切实维护铁路用地权益。同时,严格用地管理制度,增强用地管理的责任意识,探索新形势下的土地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8月8日,铁路部门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举办铁路土地综合开发项目推介会,推出21个土地综合开发项目,与143家大型企业进行了交流和沟通。近年来,中国铁路总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中泰铁路合作项目采用中国高铁技术标准,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中国高铁标准需结合当地法律、政策和自然条件进行适应性调整,以便更好地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满足铁路工程建设运营的要求。本文从中泰铁路设计、施工、采购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相应的适应性措施,对于指导境外铁路设计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研究结论:(1)中国高铁技术标准应结合项目所在国法律法规、政策和环境条件进行必要的适应性调整;(2)线路方案选择应高度重视土地私有化和环境保护的影响;(3)土建结构应结合当地施工方法、施工能力和机械设备配置等情况综合确定;(4)建筑材料应优先考虑当地供应,必要时可进行国际采购;(5)对于铁路外部接口工程,原则上由当地有关部门负责完成;(6)本文对境外铁路项目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调研铁路通信资源的现状及其具备的优势,分析高速铁路通信资源项目的开发模式和相关风险,并给出了后续工作方案和建议。开发高速铁路通信资源,有利于盘活高铁冗余的存量资产,可以很好地适应铁路业务转型,为铁路多样化经营提供承载平台,为铁路总公司能带来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项目的建成促进了人口流动,引发人口对土地产品利用程度及需求量的增加,进而造成土地利用类型、强度的变化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更新。基于此,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为例,通过构建高速铁路的社会网络结构效能指标和区域土地利用效率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灰色关联度分析,分别研究高铁开通条件下区域高速铁路与区域土地利用强度的关系、高速铁路对区域土地利用形式的影响等。研究结论:(1)高铁开通以来,京津冀区域间的铁路交通网络结构效能变化明显,各节点间的连接度差异较大;(2)随着区域高速铁路运营线路的增加,京津冀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明显的是商服用地、高档住宅等,而住宅用地中的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等影响相对较小;(3)高铁网络的完善使得京津冀区域土地利用格局正发生新变化,建设用地类型开始向商业服务用地和高端产业转移,周边土地价值变化也完全符合圈层结构理论所描述的价值层次分异规律;(4)本研究结论可为高速铁路规划和建设的空间导向提供决策依据及指导。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铁路盈利能力,加快铁路市场化改革,增加铁路建设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土地作为合资铁路的核心资产,具有低投入、高收益的经济属性。"加大力度盘活铁路用地资源,鼓励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的先决条件是要通过土地确权登记,实现土地权属来源合法、界址清楚、产权明晰,从而增强合资铁路公司投资及经营能力,提高资产收益水平。  相似文献   

17.
某新建高速铁路部分路段线路与既有高速铁路共通路,两线为并行等高桥梁。为了节约土地资源,同时又满足新建铁路施工期间既有铁路的运营安全,采用岩土有限元程序Plaxis.8.x进行二维建模,分析新建铁路对既有高速铁路桥梁沉降的影响,并结合施工期间钻机、吊机作业等对既有高铁运营影响的分析,确定合理的线间距。  相似文献   

18.
行政划拨是铁路建设项目获得土地的主要形式,合理确定划拨土地用地价格对控制铁路建设项目征地拆迁费用具有重要意义。以现有法律法规为基础,对我国划拨土地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划拨土地用地价格现状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结合铁路建设项目的特点详细列举了四种划拨土地用地价格的分析方法,以期对铁路建设项目划拨土地用地价格的评估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城际铁路站点区域综合开发方案的最优化和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对站点区域综合开发资源条件进行分析并反馈到规划方案编制及项目实施中具有重大意义。从综合开发的角度出发,对广佛江珠城际铁路14座新建车站周边区域的土地资源、房地产资源、旅游资源、物流资源、产业资源以及站内可开发资源进行分析;提出应以融合发展理念为指导,提高区域内城市之间、城市与开发区域之间、开发运营主体之间的协同能力,实现多方共赢;综合考虑企业财务平衡要求、客流需求和政府诉求,合理预测综合开发规模,确保适度开发;分析综合开发区域的职能分工,选择适宜开发方式及发展定位;根据站点与城市的区位关系、开发区域与站点的区位关系、城市(镇)等级与类型、城市(镇)的产业资源与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产业体系并科学配比产业业态;通过两级开发模式和分期供地等策略的实施,确保综合开发能够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20.
模糊综合评价是一种较为广泛应用的安全评价方法,但尚未应用于铁路行车事故后果评价。由于对影响高铁行车事故后果严重性因素进行量化的不确定性,提出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高铁行车事故后果。介绍模糊综合评价原理和开展高铁行车事故后果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假定的高铁行车事故后果,结果与《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要求相符。这表明高铁行车事故后果评价模型是可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