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新机场线工程线路全长39 km,设车站3座,两个区间长度分别为13.0 km、25.3 km,为典型市域轨道交通长大区间,其防灾救援问题也成为整个项目的关键技术难点,关乎项目的成败。通过对国内外长大区间运营案例的梳理,对新机场线长大区间防灾救援方案进行介绍,包括设置区间风井、信号分隔、设置应急通道、疏散平台等,以期为相关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对于设有中间区间风井的地铁,区间风井同车站一样需要设置气体灭火系统。气体灭火主机设置在对应车站的车站控制室,并采用远程自动控制方式。为快速应对突发的意外火情,有必要对既有车站灭火远程自动控制系统增设区间气体灭火远程手动紧急启停功能,实现车站控制室能够对区间井灭火装置进行远程手动启停控制。  相似文献   

3.
盾构法施工具有施工速度快、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是当前地铁区间施工的首选方法。盾构法施工时,盾构机的始发或接收是关键;在采用盖挖法或浅埋暗挖法施工的车站工程中,如何实现盾构法始发或接收是区间施工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依托,通过对多种盾构“侧始发”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适用于某工程的“侧始发”方案,可以为后续无车站端头井地铁区间工程的盾构机始发或接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工程深埋的一段地下区间和车站为研究对象,其线路和车站埋深均在50 m以上。而目前国内地铁线路埋深多为30 m以下,多个车站连续埋深大于50 m的长区段较少见,由于其活塞风道长,阻力大,对于活塞通风效果能否满足规范要求,国内缺少类似工程可供借鉴的资料。由于工程中地面风亭设置难度大,深埋风井投资大以及长风井活塞效应减弱等因素,仅增加活塞风井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案,因此,设计应该在满足活塞通风效果的前提下,尽量优化通风配置,减少土建投资和规划协调的难度。对此段隧道的通风配置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模拟计算,分析活塞通风的效果,验证通风配置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地铁长大过海区间隧道通风排烟问题,结合青岛地铁1号线瓦贵区间工程,采用理论及对比分析、数值解算等方法,分析过海区间隧道区间风井设置、火灾工况气流组织等问题。介绍青岛地铁1号线瓦贵区间概况,然后提出区间风井设置的要点,参考国内相关城市过江工程实例,采用土建排烟风道,以保证灾害工况下两车追踪人员的疏散安全。阐述陆域段防排烟和海域段防排烟方案,对于陆域段,排烟方案可以按照常规地铁区间进行设置;对于海域段,需根据区间长度,采用全吊顶或者局部吊顶排烟方案。通过研究区间火灾安全目标,设定热释放功率为10 MW,隧道临界风速为2.1 m/s,重点排烟量为80 m3/s,并绘制通风网络解算结果图,解算结果表明各区间风井的防排烟系统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6.
应用SES模拟分析软件,对北京新建轨道交通机场线火灾最不利情况--东直门站站台端部发生火灾时,通风空调系统的通风机运行及活塞风井开启状况各种可能的11种排烟模式进行了模拟分析.由数值模拟得出火灾时站台屏蔽门、活塞风井及区间排风机对车站、区间速度场的影响;分析得出东直门侧式站台火灾最佳排烟模式为仅需开启车站左端2台排热风机,同时车站屏蔽门完全打开,由活塞风井、车站出入口及区间隧道补入新风.  相似文献   

7.
介绍铁路信号区间综合监控系统的功能,通过对铁路信号区间综合监控系统各功能的分析,结合特殊车站的应用要求,提出以区间为对象的QJK设计思路,最终形成特殊车站铁路信号区间综合监控系统的应用实施方案,为双线区段站内一条线设置侧线股道,另一条线无侧线股道车站采用区间综合监控系统提供可操作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8.
地铁隧道为狭长且封闭的空间,一般通过与隧道相连的车站端部及区间风井调节隧道区间的温度和应对火灾等,以保证列车及乘客处于安全、舒适的环境。文章以杭州地铁16号线临农区间风井建筑设计为背景,研究分析地铁长大区间隧道设置中间风井的必要性,在考虑多项控制因素基础上提出中间风井建筑设计方案,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某地铁站运营过渡期间,通过对区间隧道通风方案及区间事故工况模拟计算,对比第三方检测单位现场实测区间事故工况下的最小风速,可以得出车站1-车站2区间事故工况下,最小实测风速出现在车站3轨行区位置,与模拟计算位置基本一致,为以后地铁线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CTCS-5级列控系统为例,重点研究电分相设置形式和位置对列车最小追踪间隔时间的影响;提出在CTCS-5级列控系统控车模式下受屯分相影响的列车区间追踪、车站出发和车站到达5种追踪间隔时间的计算模型,分别计算电分相不同设置形式、不同设置位置在不同车站站型和线路条件下的5种追踪间隔时间,得出车站出发追踪间隔时间受电分相影响最大,区间追踪间隔时间次之,车站到达追踪间隔基泰无影响的结论。建议高速铁路尽量采用“短分相”和车站“短咽喉区”方案,以减少电分相对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影响,并且电分相设置位置应尽量远离车站咽喉区。  相似文献   

11.
对北京地铁各种换乘车站进行分析,着重从换乘形式、运营管理、开通时序等角度,对换乘车站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方案进行阐述;借鉴上海、广州的调研结果,通过对北京地铁实际工程方案的对比,得出适合北京地铁换乘车站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资源共享的最优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12.
福州地铁4号线省立医院和远洋路站因拆迁原因,无法设置常规的双风亭车站。为此提出单端设置风亭的方案。经过SES模拟计算单端风亭车站正常工况下区间隧道温度及通风量,阻塞工况下单端风亭区间温度,火灾工况下单端风亭区间排烟、烟气过站、活塞风压对站台门影响,单端长距离送排风均匀性等问题,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在车站前后站间距不足1 km,不存在列车追踪的情况下,全高站台门系统单端风亭车站通风空调方案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3.
旨在确定国铁、城市轨道交通共线运营线路防灾救援的设计标准,有助于标准体系的形成,以便指导工程建设和运营。结合具体工程对工程特点、防灾救援体系及其差异进行分析;通过专题研究明确了单洞双线设置中隔墙、区间采用低疏散平台、着火列车优先就近停靠车站进行疏散和救援的防灾救援设计标准;采用软件模拟从而验证在选定的防灾救援模式下着火列车在车站、区间停车疏散时间满足规范要求。最后提出低疏散平台+自带爬梯区间疏散方案的疏散能力、站台门和列车门对齐方案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地铁长大隧道通风需求或车站活塞风功能需要,地铁隧道需要设置区间风井,其以往施工方法多数采用明挖顺筑法。但由于明挖顺筑法施工需涉及交通疏解、管线迁改、绿化移植等前期工作,且多数风井均位于闹市区,交通疏解、管线迁改、绿化移植等前期工作协调难度大,往往贻误工期。因此,设计阶段对区间风井设计方案研究、比选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对西安地铁临潼线纺织城站—香王站区间风井多种设计方案优缺点等进行研究对比,提出"先井后盾"和"先盾后井"的明、暗挖结合设计思路,以期为今后地铁工程区间风井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以某市域铁路工程为例,通过采用一维数值模拟方法建立模型,对该工程中某一独立地下站设置单、双活塞风井不同方案时的地下区间隧道有效新风量进行分析与研究,在进行隧道新风量模拟计算结果判定与数据拟合的同时,也对影响区间隧道新风量的相关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主要结论:不同的单、双活塞风井设计方案辅以车站排热通风系统,均可满足隧道新风量需求;轨行区机械排热系统的风量与相应的隧道新风量之间存在线性拟合关系,拟合曲线与隧道新风需求线的交点即为排热风机变频通风量的临界点,对运营模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地铁长大区间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地面及地下建(构)筑物制约因素较多。文章以深圳地铁 14 号线布吉站—石芽玲站区间及区间风井为工程背景,结合区间风井周边环境条件、工程实施条件,从区间风井设置要求、设计原则、设计方案比选、施工设计等方面对长大盾构区间风井设计及盾构施工设计进行研究,确定合理的风井位置、风井尺寸和盾构掘进及始发模式,以期为后续类似长大区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采用非全封闭站台门的北京地铁2号线安定门站及其邻接区间为分析对象,采用流体力学计算软件Fluent14.5的动网格模型,模拟不同风井设置模式和设置位置,以及不同区间长度条件下,列车运行过程中地铁车站及邻接区间内空气流动特性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对比分析风井设置模式和设置位置以及区间长度对风井排风率和地面出入口进风率影响的规律,研究地铁隧道风井的优化设置。结果表明:基于计算软件Fluent14.5的动网格模型计算地铁活塞风的方法是有效的;与双风井模式相比,采用只在进站端设置活塞风井的单风井模式,并适当加大风井与站台进站端的距离,以及在区间隧道较长时增加1个风井,可以较好地利用地铁列车在隧道内运行所产生的活塞效应,改善地铁车站内的空气环境,减少车站通风空调系统的能耗。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在跨越江河湖泊时一般需设置防淹门,防止紧急情况下河水涌入淹没车站。防淹门一般结合车站或中间风井设置,通常距离车站控制室较近。由于成都市轨道交通18号线区间较长,防淹门设置点距离车站较远,通过理论计算、分析,确定远程控制实施方案,通过现场调试功能验证,成功解决远距离防淹门控制难题,为国内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铁路线路长大隧道内设置车站时,可采用的信号系统方案.结合新建金华至台州铁路工程磐安至里林站区间隧道内车站设置方案,对车站联锁、运输调度指挥、集中监测等信号系统方案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站间分界点与计轴结合的闭塞方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满足铁路提速的需要,在许多既有线改造工程中,采用封闭部分车站使之形成大区间的运行方式.在车站封闭后,有的站间区间长达20 km,如单纯采用半自动闭塞方式组织行车,则区间通过能力不能满足本线运量要求.为此,提出了站间分界点计轴闭塞方案,即在封闭车站处设站间分界点信号机,并实现自动控制,以提高站间通过能力,保证行车安全.该方案在新日线菏日段增建第二线工程中首次实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