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CTCS2-200H型列控车载设备运用状态在线诊断系统.采用无线传输及专家智能诊断技术,通过无线下载列控车载设备运行中记录的DRU数据,以及通过视频采集设备板卡上显示灯和开关状态,自动将数据发送到地面中心.并对数据进行智能识别判断,自动生成分析结果及分类存储。该系统能够准确定位故障点,缩短故障处理时间.有助于减少数据下载、分析统计等过程耗费的低效人力,提升故障应急处置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列控车栽设备数据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列控车载设备数据转储方式存在的缺点,采用在USB接口使用u盘进行数据的转储来克服;而列控车载设备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存在的不足,则采用机车信号远程监测装置来解决。从而提高了列控车载设备数据转储的安全与完整性和实现对运行中的列控车载设备的状态修。  相似文献   

3.
动车组列控车载设备智能监测系统是保证行车安全、分析列控车载设备故障原因、发现和诊断设备隐患、指导现场维护检修的重要设备。本文结合列控车载设备智能监测系统在莞惠城际中的应用案例,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功能需求、系统结构、信息安全防护设计和推广应用价值,以及系统投入试用后对现场维护方式的提升情况。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动车组各类型ATP运行记录数据文件自动智能、综合分析,自动给出列控设备故障的分析报表,并建立列控设备故障库,实现列控该设备隐患的预警管理,研发相应的动车组ATP运行记录数据分析系统,并对现场应用状况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列控中心是CTCS-2级列控系统地面设备的中心、CTCS-3级列控系统地面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列控中心和联锁设备二者间的通信是通过安全数据网实现的,其中主要涉及区间状态、区间方向、车站进路、轨道区段、进站信号机断丝、允许发车、改方状态、信号限速、异物侵限灾害防护、信号状态采集及驱动命令等信息的交换。列控系统与联锁系统将构成列车指挥与控制的综合智能系统。文章针对典型的列控中心系统与联锁间通信故障分析和处理过程,以寻求快速化、规范化方式处理列控中心故障为目的,以列控中心TCC设备结构为基础,以分析终端数据为依据,对列控中心系统设计和维护应用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给出了一个较为行之有效的故障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普速铁路和客运专线的快速建设,对电务设备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加强现场应急故障抢险和设备维护,充分利用网络远程专家优势,对故障状态进行监测和诊断,及时指挥电务应急抢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建设高标调度指挥中心 为了进一步压缩故障延时,提高对生产实际情况的掌控和现场应急抢险的指挥能力,洛阳电务段投资300万元,兴建了调度指挥中心.中心配备有2×4大屏幕和10台工作计算机,具备高铁视频监控、CTC终端、TDCS终端、列控设备动态监测、微机监测、智能化远程指挥协作(移动单兵)等系统功能,可实现指挥中心与抢险现场直接的多媒体互动,以文字、视频、图像等形式,及时将现场采集的实时数据上传到指挥中心,由专家和值班段领导根据现场资料进行分析,及时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大背景下,设备智能运维需求愈加迫切。提出基于云-边-端架构的城市轨道交 通设备智能运维系统,采用云边协同技术,将云中心的部分功能下沉至边缘侧,充分发挥云计算技术与边缘计算 技术的各自优点,实现对终端数据的快速响应和有效利用。该系统集设备监测平台、设备健康管理平台、设备智 能分析平台、应急指挥平台、专家系统为一体,具备设备状态在线监测、设备健康度评估、故障智能诊断、故障 预测、智能分析、应急指挥调度等功能,可以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运维效率,保障轨道交通线网的安全运 营,对提升设备智能运维水平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地监测地铁列车运行状态,实现实时准确诊断,需要研究和探索地铁列车运行状态信息的远程智能采集、传输及分析诊断的方法和技术,建立地铁列车运行故障处理远程智能诊断服务技术体系。介绍了一种基于MVB(多功能车辆总线)的地铁列车远程诊断技术,包含车载接入子系统、车地通信子系统和地面综合应用子系统,实现远程实时诊断,更好地保障地铁列车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9.
详细阐述了列控车载ATP无线下载和智能分析系统的需求来源、设计方案、实现方式和应用分析。该系统能够实现车载设备各个模块记录数据的自动采集,通过无线网络实时发送到地面分析中心,结合大数据挖掘技术,在故障发生后较短时间内完成智能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报告给维护人员,指导操作维护人员及时进行设备维护或应急处置,减小故障对现场运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针对列控中心(TCC)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功能,在CTCS-3列控仿真平台的基础上,提出TCC仿真子系统的整体架构、通信接口设计方案,实现轨道电路编码、有源应答器报文编制、临时限速和信号降级处理、区间改变运行方向、区间信号机点灯等主要功能。通过二维可视化操作界面,实时显示轨道区段的码序变化、区间运行方向,查看通信报文数据,模拟通信故障等。结合Unity3D开发环境下的三维TCC机柜模型,动态展示与其他子系统的通信状态。TCC仿真子系统将逻辑功能的实现与可操作性、可视性相结合,具有良好的实践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广珠城际线南朗站多次不同区段闪红光带故障的分析处理过程。故障处理时首先增加监测设备排除轨道电路故障,然后再增加列控中心PIO采集板,原始输出数据记录装置,排除列控中心列控中心软、硬件故障,最后利用示波器查找干扰源,并最终确认故障点。  相似文献   

12.
列控中心故障中,板件死机较为多见,提出了列控中心远程维护系统的方案,当调度中心列控维护终端接受到列控板件故障报警,经分析判断故障原因后,利用调度中心远程列控维护终端对现场死机板件进行断电重启,达到恢复工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完善现有DMS监测系统中ATP设备关键信息的不足,通过加装非接触式传感器采集电源开关和继电器等关键数据的方式,实现正常情况下对动车组列控车载设备控制接口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异常情况下故障的智能定位,为列控车载设备故障情况下,应急指挥人员指导应急处置提供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铁路旅客服务设备状态监测管理从人工向智能化、自动化的转变,对基于大数据的铁路旅客服务设备状态监测系统进行研究,对系统功能、系统架构、业务流程和大数据关键技术进行阐述;实现对旅客服务设备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设备状态评估、设备故障预警及告警和设备检修方案智能辅助决策等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为保证信号设备全天候正常运行,一体化信号中继站采用磷酸铁锂电池作为信号设备备用直流电源,磷酸铁锂电池组的自身电池管理系统,具备数据实时独立监测功能,但是无法与其他运维子系统进行联动监测,也无法实现电池运行状态的趋势预测和故障状态的预警,具有安全隐患。本文基于电池自身管理系统采集的数据,提出面向一体化信号中继站的电池智能监控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将电池数据接入一体化信号中继站智能运维后台,与巡检、动环、消防等运维子系统数据共享和联动监测,从而做到一体化智能运维,同时建立电池数据库并研究基于大数据的故障诊断和趋势预测技术,能够实现电池运行状态的预测和故障状态的预警,提高一体化中继站应急响应水平和运维效率。  相似文献   

16.
基于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的中心智能分析是采用机器学习技术进行设备故障诊断。文章介绍了中心智能分析系统的架构、功能、工作原理、应用效果等内容,重点介绍了案例库相似度匹配模型构建等技术,解决了如何由案例库给出维修建议,以指导电务人员快速处置设备故障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针对内燃机车远程监控平台海量数据的高效管理,基于B/S架构和C/S架构的技术优势,提出一种基于B/S和C/S架构的内燃机车远程监控平台信息管理系统,介绍监控平台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概念模型和逻辑模型设计、物理结构设计以及系统功能模块设计,该系统为车辆远程运行状态的综合监测、质量维护、故障诊断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为降低车辆安全隐患、维护安全运营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正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高速铁路及客运专线的重要技术装备,是保证列车运行安全、可靠、高效的核心技术之一。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列控设备维护在信号设备维护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书将高速铁路列控设备的故障进行梳理总结,为高速铁路列控设备维护及故障处理提供借鉴。本书共分为十章,主要内容包括:列控系统概述、列控设备维修数据查询、列控中心故障处理、RBC故障处  相似文献   

19.
列控车载设备故障排查与维护多依赖于人员经验,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且效率较低。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列控车载设备故障智能诊断方法,基于历史故障数据得到故障征兆,利用粗糙集理论对故障征兆进行属性约简,降低训练模型的复杂度;将专家知识与故障数据训练相结合,改进贝叶斯网络模型,并将故障征兆关联关系融入模型中。以武广线列控故障数据为例,验证该模型的诊断效果。该方法对提升列控系统故障诊断的智能化水平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CTCS3-300T列控车载设备MVB总线等线缆日常维护和故障处理中缺少有效测试手段的现状,研制MVB总线状态分析诊断装置.该装置包含多类型线缆接口、电气检测单元和智能分析诊断单元;综合应用自平衡电桥、机器学习数据分类等多种检测手段和智能算法,对不同线缆的物理和电气特性进行测试,并自动生成测试报告和诊断结果;具有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