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省级科研项目“西攀高速公路昔格达岩层中桩基承载性能研究”,对不同施工方法的单桩承载性能进行了分析,并考虑昔格达岩层特殊的工程性质,提出了在该岩层中进行桩基施工合理的成孔工艺。  相似文献   

2.
自平衡试桩法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西安市劳动立交桥工程,对其中3根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进行了测试,对自平衡法桩身受力变形特征和极限承载力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确定荷载箱平衡位置的合理方法,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以期对今后施工现场的试桩技术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焦莹  张建全 《都市快轨交通》2008,21(1):51--55,60
以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为背景,采用自平衡试桩法对大吨位钻孔灌注桩进行静载荷试验,成功并灵活地检测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的抗压抗拨承载力、桩身上下段的极限侧阻力及极限端阻力.结果表明,该法既节省费用又节约时间,是传统静载试验方法无法做到的.  相似文献   

4.
崔文镇 《中国铁路》2011,(12):30-31,63
介绍灌注桩施工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兰新铁路客运专线甘青段硫磺沟大桥工程,阐述预埋箱位基本原则和预埋箱法静载荷试验原理,分析预埋箱法特点。通过预埋荷载箱法桩基础承载力测试,确定单桩基础竖向极限承载力及沉降规律,为验证与优化桩基础设计提供有效数据,以及提供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和经验.  相似文献   

5.
昔格达地层隧道围岩水敏感性强,遇水易泥化,易造成围岩大变形、支护结构破坏和掌子面塌方等灾害。冉家湾隧道穿越昔格达地层,本文采用强度折减法对该隧道围岩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当含水率在20%以下时隧道具有一定的自稳能力,当含水率超过20%时隧道开挖需要采取超前支护措施;埋深小于45 m时埋深对昔格达地层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显著,埋深大于45 m时,隧道围岩稳定性对埋深的敏感性降低;喷射混凝土对隧道安全系数的提升率大于设置系统锚杆;对于昔格达地层在天然含水率下,浅埋隧道破坏从拱部开始延伸至边墙,深埋隧道破坏从边墙开始蔓延至拱部。  相似文献   

6.
仓安路高架工程试桩承载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家庄市仓安路高架工程的两根试桩采用自平衡法进行了静载荷试验。两根试桩均为钻孔灌注桩,且采用了桩端后注浆技术。本文介绍了自平衡法的基本原理和桩端后注浆技术,概述了本次试验情况,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桩端后注浆可以有效地提高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西南地区面积分布较为广阔的昔格达地层,因其遇水易泥化等特点严重影响着成昆铁路沿线隧道工程的建设,因此对其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与工程意义。本文对昔格达地层隧道围岩破坏形态进行现场调研,通过现场采样、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现场监测和理论分析等手段对昔格达地层隧道围岩灾变特征与致灾因子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论:(1)隧道穿越昔格达地层出现灾变数量多,尤其出现拱顶沉降、水平收敛过大、仰拱隆起基底突泥和掌子面塌方等典型灾变模式;(2)昔格达地层隧道围岩含水率在0%~25%范围内时,拱顶沉降、水平收敛、仰拱隆起和掌子面挤出变形等位移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开挖过程中随着含水率的逐渐增大,隧道围岩变形越来越明显,当含水率从25%渐变到30%时,各部位的位移变化急剧增大,含水率在30%时,隧道各部位的累积沉降值达到隧道灾变状态,因此可将含水率25%定为昔格达地层隧道灾变临界值,含水率30%定为昔格达地层隧道围岩灾变值;(3)通过建立灾变因子指标体系,构造判断矩阵并赋值,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灾变源因子影响权重最大的为昔格达地层自身地质及岩体力学性质因子0.625 0,其次是水文地质因子0.238 5,水文地质因子主要为地下水指标影响最大;(4)本研究结论可为西南地区昔格达地层隧道安全快速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成昆铁路是四川、西北地区与云南省及东南亚地区的重要连接通道,沿线昔格达地层分布较广,但受其成因机制、物理力学特性、构造条件及地下水等因素的影响,在工程上主要表现为边坡失稳破坏及隧道围岩大变形等工程问题,给工程建设带来巨大危害。本文结合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建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穿越昔格达地层铁路修建的关键技术问题,通过试验分析,提出其合理的地质参数和工程措施,从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研究结论:(1)昔格达地层为极软岩,产状平缓,具有水稳性差、透水性弱的特性;(2)针对路基工程,昔格达地层路堑边坡当岩层倾角≥5°时应考虑顺层影响,高填方及斜坡填方段应设侧向约束桩,加强地表排水及坡面防护,防止基底受水软化;(3)针对桥梁工程,昔格达地层宜作为明挖基础和桩基础的持力层,但基坑开挖后应尽快浇筑混凝土,以免坑壁坑底渗水软化变形;(4)针对隧道工程,昔格达地层应遵守"短进尺、重超前、少扰动、严控水、强支护、快封闭、早衬砌"的极软岩隧道施工原则;(5)本研究成果对我国西南山区类似工程地质条件下的铁路、公路等工程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西攀高速公路某滑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 (昌 )—攀 (枝花 )高速公路K14 1段处于昔格达地层的老滑坡区域。文章分析了昔格达地层的特点及滑坡成因 ,并通过计算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判断 ,指出路基开挖后滑坡可能失稳下滑。  相似文献   

10.
本文建立了预测单桩极限承载力的GM(1,1)模型。结合某工程桩的静载试验结果,利用该模型对该桩的荷载与沉降分别进行了预测,并在只有部分实测结果的情况下,对单桩的极限承载力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的精度能够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