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行车试验为基础,通过与白天行车状况的比较,探索夜间在高速公路行车时,在直线路段上车速与驾驶员心率之间的变化特点以及在平曲线路段上车速与半径之间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2.
针对国内外现有的设计速度限速和运行速度限速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安全行车速度的限速理论.结合安全行车速度包含的内容和道路工程应用特点,具体考虑车速与平竖曲线、停车视距、非线性因素和实际车辆运行速度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安全行车速度限速理论体系的建立,并结合湖南通车山区高速公路典型路段进行限速试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长沙市市内一些重点路段及路口安装了一批标有周边道路及过江桥、隧通行情况的交通行车诱导指示牌。这种智能交通行车诱导显示牌可以以红、黄、绿3种不同颜色显示当时各路段的行车通行情况,当车速在20 km/h以下时,显示红色,表示该路段拥堵;车速20 ̄40 km/h时,显示黄色,表示该路段通行正常;车速在  相似文献   

4.
公路车速限制与行车安全视距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会元  孙黎  韦干全 《公路》2002,(2):72-74
通过对新建公路限制车速与行车安全视距值之间的关系研究,对新建公路限制车速采用的行车安全视距值与影响因素进行量化,提供了新建公路限速选用的行车安全视距范围,可供道路工程设计及高等级公路管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发生多起因积水产生的交通事故,为了研究高速公路积水路段小客车行车风险,综合考虑车速、驾驶行为和积水路段线形等因素,利用行车动力学仿真软件CarSim,建立了车辆动力学模型、道路模型以及小客车换道轨迹模型.在临界水膜厚度的基础上,结合车辆侧向偏移量和质心侧偏角,提出临界积水路段长度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改变道路圆曲线半径、超高、纵坡、车速和驾驶行为,分析了小客车在积水路段的行车风险影响因素,运用M atlab回归分析建立了积水路段小客车行车风险预测模型,对多雨地区高速公路某积水路段进行了行车风险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在综合考虑车速、道路圆曲线半径、超高、积水厚度的影响下,能根据积水路段长度判别小客车的行车风险类型和严重性,其中侧滑风险回归模型相关性系数达0.962,侧偏风险回归模型相关性系数达0.753,为针对性提出道路安全管理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张驰  李永春  吴斌  李枭 《公路》2022,67(3):1-10
为分析高速公路多心卵形曲线路段的行车风险,依托西部地区5条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数据资料,选取平面设计指标和车速作为行车风险分析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UC-win/Road软件进行驾驶仿真试验;以车辆横向轨迹偏移值期望作为评价指标,基于数理统计理论分析各因素的显著性;最后运用MATLAB软件,建立多心卵形曲线路段行车风险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圆曲线半径组合方式、车速、中间圆曲线半径、回旋线参数与半径比值和相邻圆曲线半径比值的影响显著性逐渐降低;当车辆横向偏移值期望大于205 mm时,可认为该多心卵形曲线路段处于危险状态。  相似文献   

7.
《公路》2018,(12)
为了研究驾驶员在林区冰雪路面纵坡下坡路段行车过程中的心理生理特性,提高林区冰雪路面行车安全性,选取林区冰雪路面纵坡路段作为试验路段,通过实车试验采集驾驶员行车过程中的运行车速和心电信号等数据,分析驾驶员心率增长率与试验路段线形指标、运行车速之间的关系,建立驾驶员心率增长率与线形指标、运行车速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在林区冰雪路面纵坡下坡路段行车时,驾驶员心率增长率与坡度、运行车速均呈正相关,而与坡长的相关性不显著;驾驶员心率增长率与坡度、运行车速均存在三次函数关系,心率增长率随着坡度增加而增加,随着运行车速的增大而增大;坡度和运行车速2个因素共同作用时,驾驶员心率增长率增加更显著,坡度越大、运行车速越高,驾驶员心率增长率越大。  相似文献   

8.
运用行车动力学理论,考虑车辆在长大纵坡下坡路段加速性能,以车速不超过道路设计车速为前提,进行振动减速带设置间距的研究,得出了在不同设计车速、不同纵坡坡度下振动减速带的设置间距.分析显示,车速越高,振动减速带设置间距与纵坡的关系越明显,减速带可以有效降低车速.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特殊路段,而每种路段的特点又各不相同。作为一名合格的驾驶员,要想在各种复杂的路段都能安全驾驶,就需熟练掌握各种特殊路段的特点及行车方法。  相似文献   

10.
时下,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大,行驶在道路上的机动车辆各式各样,它们的大小不同,车速快慢不一,性能特点各异。为确保行车安全,驾驶员应对各种机动车的行驶特点有所了解,并根据其行驶动态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隧道路段行车试验,利用SmartEyeAB型眼动仪对驾驶员夜间隧道动视点数据进行采集并进行处理。选取视点停留比率、显著可见区域、扫视幅度、扫视峰值速度、扫视持续时间5项指标作为驾驶员动视点特征主要影响因素。利用模糊聚类分析中的传递闭包聚类方法对驾驶员夜间隧道路段行车视觉特点进行了分析与评价。通过驾驶员对路段的熟悉程度可将动视点特征分为6类。结果表明:该模糊聚类评价方法能够有效反映驾驶员夜间路段视觉信息获取与加工特征,可为保障夜间行车安全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提升,整车对灯光夜间照明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夜间照明将保证汽车夜间行车的安全,本文着重介绍汽车前照灯夜间静态评价的方法及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轿车用驱动轴的类型、不同的布置角度、不同的固定节角度对传动效率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角度对效率影响较大。基于效率提升和节能环保角度,对高效率驱动轴的传动效率进行了研究,并与普通驱动轴传动效率进行比较,得出高效率驱动轴效率比普通驱动轴效率高0.8%左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今后一段时间内需要改扩建的高速公路会逐步增加,保证施工期间的行车安全也将得到更多的关注。根据泉厦高速公路改扩建时期施工对行车安全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保证行车的安全,对后续相类似的工程在施工作业、施工段的划分、确保行车安全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锐 《汽车科技》2009,(5):14-18
阐述了汽车行驶工况的开发程序和测试方法。通过对合肥市道路交通状况的调查,选择五条具有代表性的路段进行合肥市城区的汽车行驶工况的研究,采集了大量合肥城区道路汽车行驶数据资料,运用多元统计学方法进行了道路汽车行驶工况的解析,从而建立合肥市道路汽车行驶工况。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驾驶员在隧道中间段因驾驶疲劳带来的行车安全问题,对隧道驾驶疲劳唤醒段设置长度进行研究。首先,建立疲劳唤醒段的刺激量与其产生疲劳唤醒后对驾驶员的唤醒程度以及唤醒维持时间的相互关系; 然后,进行蓝、紫、青3种色彩,3种亮度及5种刺激持续时间共45种不同刺激量组合下疲劳唤醒段的静态唤醒试验,研究隧道疲劳唤醒段不同刺激量对被试驾驶员唤醒程度的影响规律,建立刺激量与唤醒程度的相关关系模型,得到疲劳唤醒段刺激量应不低于8.84 cd·s/m2; 最后,分析不同刺激量的疲劳唤醒段对驾驶员唤醒的维持时间,建立不同运行速度条件下疲劳唤醒段刺激量与唤醒维持时间的相关关系模型,根据不同运行速度下隧道疲劳唤醒段侧壁可设置的最高亮度,得到不同运行速度下隧道疲劳唤醒段应设置的长度。当设计速度为60、80、100 km/h时,第x(x∈[1, N-1])处疲劳唤醒段的设置长度分别为160、200、220 m,第N处疲劳唤醒段的设置长度应保证剩余路段驾驶员的正常驾驶,且不低于65、80、90 m。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most effective driving features for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intelligent control, using the driving segment simulation. In this approach, driving data gathering is first performed in real traffic conditions using Advanced Vehicle Locator systems. The vehicle's speed time series are then divided into small segments. Subsequently, 19 driving features are defined for each driving segment,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driving features on the vehicle's fuel consumption (FC) and exhaust emissions is investigated, using driving the driving segment simulation. The simulation approach is also verified by experimental test. Finally, the driving features are ranked by a new approach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an effectiveness index and a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velocity-dependent driving features such as ‘energy’, ‘mean of velocity’, ‘displacement’ and ‘maximum velocity’ are more effective on vehicle's FC and exhaust emissions. However, because of high dependency between these features, this study suggests independent driving features among the most effective driving features.  相似文献   

18.
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各类复杂的组合线形设计更为常见,例如直线与平曲线间组合或不同平曲线间组合。驾驶人在相邻组合路段行驶时会感知到线形的变化,引起驾驶行为的改变,最终车辆的纵向加速度也会随之改变。频繁的加减速行为会引起驾驶人不适,甚至形成安全隐患。目前针对相邻组合路段驾驶行为的研究中,关于加速度的研究主要基于路段特殊点进行计算。随着驾驶模拟技术的发展,高仿真驾驶模拟器为高速公路的设计评估提供了更好的数据及试验条件支撑。在高仿真驾驶模拟器中,基于湖南省永吉高速公路道路设计参数及周边地形环境参数,构建山区高速公路的三维虚拟模型,以山区高速公路中的相邻组合路段为研究对象,获取山区高速公路组合线形路段的车辆纵向加速度数据,提取加减速事件后,基于驾驶人的加减速行为,采用混合Logit模型,分别判定道路线形层和驾驶人层的影响,研究组合线形对驾驶人纵向加减速选择的具体影响变量以及变量的影响范围。研究结果表明:下游路段最大曲率、上游路段圆曲线段比例、下游路段变坡点数量、下游路段曲线数量、上游路段平均曲率和当前位置曲率等对驾驶人加减速行为有显著影响;通过对比混合Logit模型和多元Logit模型,指出驾驶人层面对模型结果的影响显著。研究结果提供了一种山区高速公路连续纵向加减速行为的建模方案,并可为研究驾驶人在复杂线形条件下的纵向加速度选择行为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9.
冯晓燕  张文新  邹翀 《隧道建设》2018,38(9):1546-1553
为有效降低海底复杂地层中盾构开挖范围内遇到的孤石或基岩突起对盾构刀具的损坏程度,降低施工风险和提高施工效率,以台山核电站1#、2#海底取水隧洞工程为依托,采用钻探和物探的方法确定孤石和基岩的分布规律,并制定陆地和海面钻孔爆破处理方案。通过对孤石群和基岩段爆破前后盾构掘进过程中的掘进速度、每环掘进时间、掘进推力等掘进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可知: 1)爆破后基岩段盾构掘进速度提高了约68.2%,平均每环掘进时间节省了约45.1%,平均掘进推力降低了约11.5%; 2)孤石群爆破段与正常掘进段盾构参数基本一致; 3)孤石群和基岩爆破达到了预期效果,消除了基岩突起和孤石群对盾构掘进的威胁,保证了盾构掘进的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封闭试验场驾驶模型的特殊性出发,采用合理的试验方案,得到了高精度的车速,定位(经度和纬度),航向角等数据。然后进一步地利用支持向量回归算法,得到基于封闭试验场的轨迹模型和速度模型。最终形成了驾驶模型,为下游仿真提供了更为可靠的智能驾驶速度曲线输入,从而不仅可以部分代替实车试验,减少实车的制造,降低开发成本,而且还可以更高效主动的发现车辆设计中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