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IMO涂层新标准PSPC的主要技术要求,根据我国造船行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实施该标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迎接挑战宜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安飞 《中国船检》2007,(7):46-49
今年3月,《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简称《船企评价标准》)正式出台。这是我国第一个船舶生产企业的行业准入标准,它在造船界产生的震动前所未见,尤其对于民营造船来说,“大锅饭”时代一去不复返,在全新划分的等级制度下,民营造船正面临着天壤之别的不同境遇。日前,记者走访了在我国民营造船业中极具代表性的浙江一带,亲眼目睹了当地造船界正在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巨变。  相似文献   

3.
周安昌 《船艇》2007,(3B):18-22
2006年12月8日,国际海事组织正式通过《所有类型船舶专用海水压载舱和散货船双舷侧处所保护涂层性能标准(PSPC)》,标准的出台无疑一石激起千层浪,“现在,一场真正的危机正在降临。尤其对大量中小船厂来说,将不啻是一次生死大考验”。“面对压载舱涂层保护新标准,谁能最快适应,谁将占得先机。中国造船界如果决策不力,动作迟缓,有可能再次拉大与世界造船强国的差距!”这是媒体及有关造船专家的呼声。  相似文献   

4.
关于造船     
古贺繁一先生是日本造船界的知名人士之一,现任日本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总顾问,一九七九年起受聘为中国船舶工业公司顾问。今年六月古贺先生应邀来我国讲学,在上海向我国造船界作了“关于造船”的报告。现征得古贺先生同意,将演讲稿在本刊上予以登载。文中除古贺先生对日本劳资关系的看法一节由于与我国造船关系不大予以删节外,其它部分均全文照译,供大家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船总公司下大力气缩短造船周期扩大造船总量 长期以来,我国船舶工业沿用传统的造船模式,致使船舶建造的船台、码头周期过长,导致了我国船舶工业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交船严重拖期的被动局面。针对存在问题,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决心下大力气缩短造船周期。 近几年中船总公司积极推行设计体制改革,深化造船生产设计,努力实现生产设计与区域造船相结合的新的造船模式;大力开发标准船型,研究开发计算机辅助造船系统及推广应用,同时大力推广高效焊接技术、涂装技术、精度造船技术,扩大预舾装等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对重点骨干船厂进行技术改造,扩大了造船能力;对船厂脏、乱、差的状态进行了综合治理,先后派出了近800人到日本学习先进的造船方法及  相似文献   

6.
11月18日,2011年度航运、造船和船级社国际三方会议在中国船级社总部召开。会议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和中国船东协会主办,中国船级社承办,来自国际海事界的重要航运组织、中日韩三国造船协会及国际船级社协会等组  相似文献   

7.
1993年8月23~24日于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上海学术活动中心召开了中国船舶科技专家传略审稿会议。会议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史研究会主任委员辛元欧主持,中国科技专家传略编委、船史研究会名誉主任委员杨槱,舶船总公司军工局骆风标,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金向军等出席会议。《中国科技专家传略》是在中国科协领导下,组织我国专家学者撰写的一部以介绍中国近代科  相似文献   

8.
IMO涂层标准考验中国造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培举 《中国船检》2006,(10):42-45
由于腐蚀对船舶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IMO对压载舱涂层的性能和质量越来越重视。日前,IMOMSC81已批准了《船舶压载舱保护涂层性能标准》,并决定对2008年7月1日起签订建造合同的新造船强制要求符合该标准。但是,IACS的共同规范中,要求在IMO通过涂层标准(预计为2006年12月8日)之日或以后签订建造合同的船长90米及以上的散货船及150米及以上的油轮必须符合IMO的涂层标准,这意味着比IMO要求的强制实施日期提前了近19个月。此举,对中国的造船乃至船舶涂料业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上海格式”标准造船合同,以中国造船产业在改革开放30年间发展的基本事实和现状为落脚点,充分借鉴、吸纳了BIMCO等大部分国际标准造船合同的长处,考虑了国际船舶市场的周期性变化和国际海事界陆续推出新规范、新标准的现状,在国际造船界彰显了中国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BIMCO标准合同挑战造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两年的精心准备,波罗的海国际海事公会(BIMCO)正式推出了标准新造船合同。人们不禁会问,船企双方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造船合同,BIMCO为何还要推出新标准造船合同?新合同能否得到造船界的认可?如果真的成为强制性文本,对中国造船有何影响?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期刊不仅是科技工作者进行学术和技术交流的园地,也是科学技术宝库的珍藏。翻开《造船技术》杂志,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十年来在造船工艺领域中技术发展的历程。造船界的同志们都比较清楚,我国的造船科学技术和造船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在造船工艺方面,我国的广大造船技术工作者,吸取了世界各国的长处,结合我  相似文献   

12.
去年十一月份,美国会议服务局组织了美国造船和航运界的二十多位朋友来我国访问,由科协,兄弟学会和我会负责接待,在上海和北京与我国造船和航运界的科技工作者进行了技术交流。今年三月三日至六日,美国造船和轮机工程师学会主席罗森布拉特先生应我会邀请访问了我国,就两国造船学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进行了初步商谈。今年七月八日至八月三日,应美国会议服务局的邀请,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代表团一行十人,在林毅和陈佑铭副理事长率领下,访问了美国。代表团成员包括有关部门的船厂、研究所、设计单位以及学会秘书处的工作人员。这是我国造船学会也  相似文献   

13.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管理科学学术委员会工业、企业、科研学组于九月中旬在广州成立。出席这次会议的共有七十三个单位(部门),一百一十七名代表。六机部副部长张有萱、广东省国防工办主任魏骥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工业、企业、科研三个学组的成立为造船界今后全面开展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在成立大会上三个学组分别介绍了筹备经过,通过了学组人员,推选了正副组长,并讨论通过了学组的近期活动计划。工业学组打算:围绕当前造船工业的调整改革,征集有关造船工业改组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工艺与材料学术委员会造船工艺学组于1991年10月7~9日在上海举办了造船工艺装备机械化、自动化应用技术研讨会与产品展示会。会议收到了来自工矿企业、研究院所、高等学校等单位的论文22篇,在会上宣读了其中19篇。  相似文献   

15.
冷水泼向造船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航 《中国船检》2005,(3):42-45
在全球航运市场运力紧缺、运价攀升等因素的推动 下,2004年国际船舶市场延续了2003年罕见的造船热潮,新船订造依然高度活跃,船舶价格继续大幅攀升。据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预测,2005年我国造船业还将继续快速增长,造船产量将超过1000万载重吨,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将达17%左右。形势喜人,我国已圈定渤海湾、长江口及珠江口为三大造船基地,沿海各省纷纷上马造船项目。在这股造船浪潮中,船舶界专家深表忧虑却三缄其口。那么,谁来为我们的造船热泼冷水?  相似文献   

16.
造船技术     
《造船技术》2012,(1):60
ISSN 1000-3878CODEN:ZAJIEA中文核心期刊《造船技术》杂志,双月刊,1973年创办,国内外广泛发行,是我国造船界具有影响的技术性科技期刊。一直被确认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收录本刊。杂志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主管,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主办。旨在推广交流新技术,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推动造船技术进步,提高造船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船检》2014,(11):1-1
10月30~31日,2014年造船、船检、航运国际三方会议(简称“三方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会议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造船学会、中国船东协会共同主办,中国船级社(CCS)承办。来自国际航运公会、国际干散货船东协会、国际独立油轮船东协会、波罗的海航运公会、国际船级社协会、国际造船特别问题专家委员会以及欧洲、日本、韩国、中国航运和造船组织的近百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船舶工程》2006,28(1):64-64
近日,《中国造船质量标准》由国防科工委正式发布并开始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造船质量行业标准。该标准总结了我国多年来的造船实践经验,参照了造船先进国家的造船质量标准、国际主要船级社规范以及相关国际公约与规则,体现了我国当前造船质量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9.
造船技术     
<正>杂志主要内容是包括船舶和海洋工程先进设计技术、建造工艺,管理技术及信息技术等。杂志(双月刊),1973年创办,国内外广泛发行,是我国造船界有影响的技术性科技期刊。杂志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主管,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主办。包括造船企业、设计研究院所和高校在内的近40家单位协办。  相似文献   

20.
《造船成组技术》是美国“国家造船研究计划”的一项研究成果,它汇集了数国造船经验,系统论述了当代世界造船技术的许多方面。这套书对改革传统的船舶建造体制和生产方法,全面提高造船生产效益,发展造船工业具有指导作用。为此,其第一辑的8个分册已编译成中文,即将由中国海事出版社出版,船舶工艺研究所在造船系统内发行。这里刊出该部分的内容梗概,以满足我国造船界读者先睹之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