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路桥梁高承台桩基沉降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桩基的沉降计算是桩基工程设计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探讨高承台桩基沉降特性,基于荷载传递法提出一种高承台桩基沉降计算方法,并采用多组不同参数对某高承台群桩的沉降特性进行了比较计算和深入分析,得到了多个影响因素下群桩沉降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许多桩基设计人员在考虑负摩阻效应时往往存在误解.文中列举了这些误解中的一部分,描述了一种设计承受负摩阻桩基相对简单的方法.该方法考虑桩基一部分位于"稳定区"(即地层剖面中不承受地面沉降的部分).通过设计这部分的桩基使其具有足够的长度和强度,可满足与土工承载力、结构承载力和桩端沉降相关的关键设计要求.还简要描述了当地面沉降达到较深时,宜于将桩基设计为与地面一起沉降,而不是试图阻止桩基的沉降.文中验证了影响桩基对地面的反应的一些其他因素,包括桩基中存在的残余应力、活载作用及群桩效应,证明了对桩基的预压可减小由于地面沉降在桩基中产生的轴向力.  相似文献   

3.
魏玉省 《隧道建设》2011,31(5):583-587
根据工程所处周边环境、工程地质情况,通过桩基托换多方案比选,选择采用微型钢管桩群桩方案,对广州内环路高架A匝道A4桩桩基进行被动托换,并对凿桩和盾构通过后的桩基沉降进行了理论计算,计算数值和施工监测桩基沉降数据是接近的,说明桩基沉降计算方法是正确的,选择微型钢管桩托换方案是可行的、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以北阳河桥为研究对象,对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典型拼宽梁桥的桩基差异沉降进行了分析。基于设计和施工方案,采用PLAXIS 3D有限元软件对改造过程中主要工况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改扩建对既有桩基内力和变形有一定影响,目前拼宽桥梁新旧桩基最大差异沉降在5mm以内,当新桥桩基增加5m,桩基差异沉降减少约25%,当采取桩底注浆桩底土参数提高30%时,桩基差异沉降减少约20%,增加桩长和桩底注浆等措施可以减小新旧桥桩基差异沉降,达到控制沉降、减少上部结构内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某高速公路岩溶区桥梁桩基处治的具体工程实践,结合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考虑群桩效应,从桩基竖向承载力、沉降计算等方面对桩端压浆和不压浆等2种处治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岩溶区桥梁桩基承载和变形特性。结果表明,采用桩端注浆处治方案可保证该桥梁桩基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赵俊  刘维  甘鹏路 《路基工程》2013,(4):97-102
以杭州地铁隧道二号线某区间盾构下穿桩基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盾构隧道布置位置对邻近桩基变形的影响,并与土层变形传统预测公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当隧道位于桩基正下方时,隧道开挖造成上部桩基及周边土体较大沉降;随着隧道和桩基水平距离增加,隧道开挖对桩基和周边土体影响逐渐减小;当水平距离与桩径的比值(L/D)大于6时,隧道开挖对桩基及周边土体影响较小,数值模拟结果和传统公式预测值接近。  相似文献   

7.
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改进广义剪切位移法,结合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和实测数据,对沉降控制复合桩基的极限承载力发挥性状做了分析.另外,还通过考虑桩土相对滑移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单元法,分析了桩端持力层刚度对沉降控制复合桩基承载力发挥性状的影响.分析表明,沉降控制复合桩基的极限承载力大小可认为与承台底土极限承载力和群桩极限承载力之和大小相当;桩端持力层刚度对复合桩基的承载力发挥起显著影响作用,桩端持力层刚度越高,桩的极限承载力越难以完全发挥,沉降控制复合桩基的极限承载力将小于群桩极限承载力与承台底土极限承载力之和.  相似文献   

8.
针对层状异性流变地层中桩基长时沉降位移预测计算难题,基于荷载传递模式、Poyting-Thomson模型和土体一维虚拟结构等效模型,建立了该类地层中桩基承载模式判别以及桩基服役全过程长时沉降位移的理论预测方法。研究了稳定蠕变地层桩基承载模式演变及其沉降位移时效特性。结果表明:摩擦承载状态下桩基沉降呈现瞬态弹性;土体的层状异性特型导致桩体压缩变形具有明显的台阶突变;摩擦+桩端共同承载时,桩基总体位移等于桩体形变位移和桩端沉降位移的叠加,具有显著时效特性并随时间逐步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
以长沙地铁1号线新河三角洲站—开福寺站区间隧道为工程背景,利用FLAC3D有限差分方法模拟盾构隧道近距离侧穿桩基的施工过程,揭示了盾构隧道侧穿桩基对地表沉降、桩基变形与内力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盾构隧道掘进过程中将会引起邻近桩基发生平行于盾构轴线和垂直于盾构轴线两个方向的挠曲变形,从而导致桩基内部产生较大的附加轴力和弯矩;桩基础的应力和变形都与盾构的推进过程密切相关,在盾尾穿越桩位前后0.5 D距离范围内达到最值。  相似文献   

10.
合理评估基坑开挖对邻近结构安全性尤为重要。以某基坑开挖为例,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GTS-NX模拟基坑开挖施工中地连墙、邻近建筑物及地铁结构的变形情况,研究相应的变形规律,评判结构变形是否满足规范的要求。结果表明:地连墙、桩基往基坑内倾斜,建筑物沉降,桩基侧移及隧道衬砌沉降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1.
蒋超 《交通科技》2011,(1):43-46
以某城际轨道交通盾构隧道工程为背景,建立了盾构隧道近邻建筑物桩基的二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盾构近邻穿越建筑物桩基时桩基与盾构隧道结构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分析。建筑物桩基的存在对盾构隧道的受力有不利影响,而桩体的存在对盾构引起的变形有隔离作用。通过隔离桩的设置可以达到降低建筑物沉降与倾斜的作用,并对隔离桩桩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谢晓军  成凯  张超 《公路》2024,(1):177-182
桩基负摩阻力的存在使桩基设计面临不小挑战,地勘中相关计算参数取值趋于保守也给设计带来困扰。以杭甬高速公路复线宁波段二期甬绍界至小曹娥互通段工程为依托,基于自平衡法对厚硬壳层软土地区的桩基承载能力及其设计方法进行探讨,得出结论如下:地勘报告中推荐的设计参数趋于保守,采用实测方法获得桩基设计参数更具有参考价值;对于可能存在的桩基负摩阻力,建议以试桩加载至破坏为目的进行单桩载荷试验;依托工程在不突破规范的前提下,通过自平衡法获取更为有效的设计参数,论证了桩长75 m的合理性,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桩基的沉降计算是桩基工程设计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探讨高承台桩基沉降特性,基于荷载传递法提出一种高承台桩基沉降计算方法,并采用多组不同参数对某高承台群桩的沉降特性进行了比较计算和深入分析,得到了多个影响因素下群桩沉降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在不影响既有桩基建筑物安全条件下保证盾构法隧道正常施工问题,以深圳地铁9号线大鹿区间盾构长距离连续切削群桩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及实测分析,研究盾构切削穿越桩基对地表沉降和桩基的影响,分析推力、扭矩等施工参数以及沉降监测数据,总结盾构切削穿越桩基时施工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建筑物沉降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切桩时刻产生的沉降量占总沉降量的比例较大;2)桩基的数量、直径或位置不同时的地层响应各有不同的特点;3)合理选取施工参数需要综合考虑桩基情况和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5.
许桂生 《中外公路》2019,39(1):185-189
依托某实际工程,基于Abaqus软件建立桥-隧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对城市公路隧道近接桥梁桩基段施工进行模拟,得到大跨浅埋暗挖公路隧道施工对地层、桥梁桩基变形的影响规律,并研究高压旋喷桩加固措施对桥梁桩基变形的影响,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分析加固措施对隧道施工安全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软弱地层隧道施工对桥梁桩基变形影响较大,靠近隧道两侧桩基变形明显大于中部桩基,最大桩基差异沉降值远超规范允许值,需采取有效变形控制措施;增大高压旋喷桩加固参数(加固深度和宽度)对减小桥梁桩基位移效果较为明显,但加固宽度和深度都存在"极限值"。考虑安全与经济,得到工程合理的加固宽度为2.5m,合理加固深度为25m;隧道施工完成时桥梁桩基最大差异沉降约2.2mm,桥梁桩基变形在安全可控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运用Plaxis 3D Foundation有限元软件,分析了路堤偏载作用下,某软土地区城际铁路线桥梁桩基的受力变形。结果表明:桩基设计偏于不安全,建议软土路基处理措施穿透软土层,增设斜桩、增加横向桩排数、设置群桩基础保护帷幕桩墙及高压旋喷桩维护墙等结构,并加强施工和运营阶段桥梁和路堤结构的变形沉降监测。  相似文献   

17.
高陡横坡段桥梁桩基设计计算方法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部山区修建公路或铁路,常需将桥梁桩基设置在高陡横坡上。与平地上的桥梁桩基相比,位于横坡上的桥梁桩基受力与变形更为复杂,而相应的设计计算方法亦落后于工程实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高陡横坡段桥梁桩基的受力特性,建立了其受力与变形分析的简化计算模型,并借助有限差分法,对个特征桩段的挠曲变形微分方程进行求解,从而提出了高陡横坡段桥梁桩基设计计算方法。最后,以张一花高速中某桩基工程为例,分别利用规范法和本文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本文计算方法与规范法吻合较好,而本文计算方法既能够考虑了桩顶复杂荷载的影响,又能够考虑边坡荷载的作用,由此设计的基桩更为合理安全。  相似文献   

18.
该文根据国内不同的规范对桩基软弱下卧层验算的不同方法进行分析,结合实例对连续梁桥桩基承载能力、桩端软弱下卧层验算、桩基沉降及桩基沉降对上部结构的影响进行验算。根据计算结果确定桥梁结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桩基施工有可能导致临近大直径盾构隧道结构变形和渗漏水等运营风险。借助平面有限元程序,建立桩基对大直径盾构影响的数值模型,通过实测数据和数值计算对比得到了指导意义的结论。成桩过程中临近隧道产生相对少量的位移。隧道向下和向桩基方向发生变位。当桩基受荷后,隧道位移量明显加大,隧道向下和向远离桩基方向发生变位。桩基成孔过程引发的土层损失,是前期地层变位的主要原因。合理提高泥浆配比,甚至在成孔时采用全程钢护筒,可以有效减少土层损失,降低隧道变形的风险。桩基受荷后,桩周形成一定范围内的剪切带。剪切效应引发结构与土的共同作用,进而使地层和结构产生应力应变响应。当桩基与隧道间距在2倍隧道结构外径以上时,隧道沉降和侧移可得到有效控制。桩基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层仍然会产生蠕变位移,对隧道结构依然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重叠隧道施工对桩基托换区的沉降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强 《隧道建设》2006,26(1):56-58
对高大建筑进行大轴力桩基托换后再截桩进行重叠隧道施工在国内尚属首例,施工中不仅要保证桩基托换过程中建筑物的安全与稳定,还要控制下方隧道穿越过程中托换桩与结构柱的沉降,确保结构稳定。本文对重叠隧道施工对桩基托换区沉降影响进行分析,旨在说明两者在施工中的关系及桩基托换和重叠隧道施工技术在施工实践的成功应用,以期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