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根据离子镀工艺过程,对刀具TiN涂层粘附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粘附性主要取决于涂层与基体的界面状况,刀具表面质量和涂前清洗是获得良好界面的基本前提;真空预处理有助于吸附气体的进一步释放和表面活化;沉积工艺的有效控制能减少涂层膜内缺陷和应力,提高涂层抗剥离能力。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3CrW8V和M2基体进行离子氮化和离子镀TiN复合涂层的结合强度和强化机理。利用XRD法分析了涂层的相结构,用划痕法测定了涂层的结合力,并用SME观察分子划痕形貌。结果表明,离子氮化与离子镀TiN复合涂层的结合力和硬度均高于TiN单层;合理的硬度度梯度分布、膜基界面冶金结合、TiN沉积过程中离子氮化ε-Fe2-3N相的含量减少,离子氮化过渡层对顶层TiN涂层有力的支撑作用,是复合涂层强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面漆涂层桔皮是评价车身面漆涂装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是影响面漆鲜映性的重要因素。结合目前国内卡车涂装线的生产特点,通过试验分析对比了电泳涂层粗糙度对面漆(丙烯酸金属闪光面漆及普通聚氨酯面漆)涂层桔皮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简化隔热涂层对活塞温度场影响研究的试验设计方案,并给实际活塞的隔热涂层设计提供设计依据,以活塞材料制成的平板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的方法,探究隔热涂层对平板表面温度场的影响规律,并对某型汽油机平顶活塞进行仿真计算,分析活塞表面形状的影响,验证平板研究中所获规律对活塞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所得规律有着很好的吻合度,两者的误差在10%以内;活塞设计中可利用仿真方法进行初步计算,用以指导试验设计,优化试验温度测量布点,降低试验工作量及成本;隔热涂层对活塞材料制成的平板有着显著的隔热效果,涂层的导热系数越小,厚度越大,隔热效果越佳;选用热障涂层时应优先考虑导热系数小于8 W/(m·K)的材料,且对于ZrO2涂层,厚度每增加0.1 mm,活塞基体表面温度降低4~5 K,尤其厚度在0.2~0.4 mm段隔热效果改善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冰和基材的冻粘存在于许多行业领域,在航空和输电线路领域中应用疏水防冰涂层已被证明是节能高效的。但是,由于路面结构和使用环境的特殊性,疏水防冰涂层很少用于道路除冰,道路除冰使用的更多的是除冰盐类物质,对环境产生很大影响。文章主要介绍了公路路面冻粘机理以及路面防冰涂层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路面结构和疏水性是影响路面冻粘的主要因素;路面的疏水性越大,冰粘附性越小,微纳米路面涂层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能有效减小路面和冰之间的粘附性;但是疏水表面上的微纳米结构容易在行车荷载作用下严重消耗,同时造成路表构造深度降低,导致路面疏水防冰涂层的耐久性和防滑性不佳;因此,改善路面结构和疏水涂层的耐久性与防滑性是防冰路面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6.
用于活塞环的多元多层纳米膜的耐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子镀表面处理技术,在合金铸铁活塞环、不锈钢镀铬活塞环表面获得CrN T/iN……C/rN多元多层纳米膜。对涂层进行的测试表明:多元多层纳米膜与基体之间的破裂临界载荷大于30N,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力较高;多元多层纳米膜涂层的摩擦因数为0.14~0.16,粗糙度R a<0.8μm;多元多层纳米膜涂层具有高的耐磨性,提高了活塞环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
以汽车发动机铝合金活塞为研究对象,建立等离子喷涂涂层隔热性能分析仿真模型,综合分析粘接层材料及孔隙率对涂层隔热性能的影响,并对涂层样块进行隔热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隔热涂层的存在使活塞金属基体的温度显著降低,其中ZrO2隔热层+NiCrAlY粘接层的组合隔热性能最好,且随着粘接层孔隙率的增加,涂层隔热性能提升,但孔隙率过大会导致涂层与基体的机械结合强度降低,综合考虑隔热性能与结合强度结果,涂层粘接层的最佳材料为NiCrAlY、最佳孔隙率为10%,喷涂上述隔热涂层后,在实际工况条件下活塞的等效热应力值满足产品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重视防腐材料的选用,轻视表面处理。防腐是涂装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表面处理不当,会直接影响涂层对基体的附着力、涂层品质及对基体的保护性、涂层的使用寿命、涂层装饰性等。实践证明,表面处理的质量是影响涂层质量的主要因素,防腐目的达不到的主要原因大都是表面处理不符合技术要求。表面处理存在走过场现象,一些操作人员只注重防腐涂料  相似文献   

9.
新规程(JTJ053—92)中关于检验沥青与石料(粒径<13.2mm)粘附性的水浸法试验难以精确进行。为此,在分析了水浸法试验不足的原因后,对粒径小于13.2mm的石料与沥青粘附性提出了一种新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悬浮粒子浸浆法对碳化硅多孔陶瓷支撑体表面进行氧化铝涂层研究,探讨了支撑体的孔径、表面粗糙度以及支撑体与膜的匹配性对涂层完整性的影响;考察了涂层前后对气体渗透通量的影响.用SEM分别观察了涂层的表面和断面形貌.结果表明,支撑体孔径分布窄、孔径与悬浮粒子大小相匹配,支撑体表面平整光洁,且与膜的性质匹配时,可获得完整无开裂的涂层.  相似文献   

11.
新规程(JTJ053-92)中关于检验沥青与石料(粒径〈13.2mm)粘附性的水浸法试验难以精确进行。为此,在分析了水浸法试验不足的原因后,对粒径小于13.2mm的石料与沥青粘附性提出了一种新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拉缸的原理拉缸通常情况下是活塞和汽缸壁两个摩擦面间由于没有油膜存在而产生的一种局部金属熔化粘附现象。活塞、汽缸壁和活塞环的表面都具有一定的硬度和表面粗糙度,三者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相互配合工作,  相似文献   

13.
从正交试验结果与极差分析表可看出,在影响制动环表面粗糙度的各因素中,C因子的极差最大,说明进刀量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主轴的速度;4个因素的极差悬殊不大,说明表面粗糙度与这4个参数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14.
基于材料固-液粘附表界面张力基本理论,采用沥青与矿料界面上的粘附功表征二者粘附效果,分析影响油石粘附效果的影响因素,对盘锦#90沥青,SBS,SEBS,SEAM改性沥青,在不同条件下的表面张力及沥青与花岗岩、玄武岩、石灰岩矿料在不同条件下的接触角进行测试,并对粘附功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混合料制备温度升高,沥青的表面张力降低,油石粘附效果降低;矿料含水或者矿料表面存在浮尘污染后,沥青与矿料的接触角增大,油石粘附效果显著降低;SEBS改性沥青的表面张力最大,沥青与石灰岩矿料的接触角最小;SEBS改性沥青与石灰岩矿料在160℃条件下粘附功最大,油石粘附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5.
薄钢板表面粗糙度与成形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薄钢板与金属模具相对滑动状况有直接影响的表面粗糙度进行了试验研究,归纳了试验结果,证明钢板表明粗糙度是影响成形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采用离子镀表面处理技术,在活塞环表面获得了多元多层纳米膜。利用视频显微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涂层显微组织进行分析,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涂层中的物相,用显微硬度计测定了涂层的显微硬度。分析结果表明,活塞环表面获得了致密且与基体结合良好的多元多层纳米膜,其厚度为2-5μm,单层膜的厚度为100~230nm。多元多层纳米膜由TiN、Ti2N、CrN等物相组成,显微硬度为1400~2027HV。  相似文献   

17.
《汽车情报》2008,(14):41-42
曲轴是柴油机的关键零部件,主要是通过曲轴、连杆、活塞等工作部件相配合,输出机械动力。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对曲轴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河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等9个省、直辖市40家企业生产的40种产品(不涉及出口产品),产品实物质量抽样合格率为97.1%。此次抽查依据JB/T6727-2000《内燃机曲轴技术条件》、QC/T481-2005《汽车发动机曲轴技术条件》等国家标准及相关产品标准规定的要求,对曲轴产品的探伤、主轴颈表面硬度、连杆轴颈表面硬度、金相显微组织、调质或正火硬度、力学性能、静平衡或动平衡、主轴颈表面粗糙度、连杆轴颈表面粗糙度、轴颈过渡圆角表面粗糙度、  相似文献   

18.
综合考虑缸套热变形、缸套温度场、弹性变形以及润滑油变黏度等因素影响,建立活塞环-缸套摩擦副的瞬态流体动压润滑计算模型,分析发动机工况、活塞环-缸套接触面粗糙度方向和粗糙度大小对摩擦功耗和窜气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当转速升高时,摩擦功耗升高,影响发动机效率;活塞环采用横向粗糙度方向和缸套采用纵向粗糙度方向的组合,能够同时使窜气量和摩擦功耗处于较低的水平;综合粗糙度一致时,采用活塞环表面粗糙度低于缸套表面粗糙度的组合,能有效降低摩擦功耗。  相似文献   

19.
胡树兵  崔?  张明 《汽车科技》2001,(4):19-21
化学镀Ni-P层、电刷镀Co-W及Ni-W层及TiN涂层等外延性涂层不降低并略增强基体材料的冲击韧性。离子氮化层为内延层对三种钢基体的冲击韧性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涂层模具在金属工件干成型时的摩擦情况。使用环形试样压缩试验,可测出涂层模具和相应金属试样间的摩擦因数。文中也分析了诸如涂层材料、试样表面氧化层、模具表面粗糙度等对摩擦因数的影响。测出的摩擦因数数值与目前冷锻时模具与工件间的摩擦因数数值相比,可认为涂层选择适当后,完全可以进行干成形。这将减小环境污染,升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