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线性极化法、失重法、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方法,研究了模拟混凝土孔溶液中,一种新型缓蚀剂对钢筋的缓蚀作用和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该缓蚀剂对钢筋具有较好的缓蚀效果;最佳缓蚀剂浓度为2%;该缓蚀剂能有效抑制氯离子对钢筋的腐蚀并对混凝土力学性能无有害影响。其缓蚀作用主要是通过在钢筋表面的竞争吸附形成保护膜从而提高钢筋耐腐蚀性。  相似文献   

2.
袁松  张一驰  危伟 《船电技术》2021,41(5):42-45,49
纳米银线因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优异的光学性能,是传统导电材料氧化铟锡(ITO)的理想替代品.为了降低纳米银线的直径并提高均一性,采用多元醇法制备纳米银线,分别考察了形核控制剂浓度、反应物浓度和包覆剂种类对纳米银线生长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gNO3浓度为25 mmol/L,保持Cl-浓度为300μmol/L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卫星轨道误差对长基线定位精度的影响。分别采用快速星历和最终精密星历,采用卫星轨道约束方法计算了中国大陆IGS站基线向量。通过对不同精度的卫星轨道计算得到的基线时间序列进行基线重复性误差及加权平均长度进行比较。结果说明:精密星历比快速星历计算的基线向量的重复性误差略小,大都在2mm范围内;而精密星历与快速星历计算的加权平均基线长度之间的互差大都较小,个别互差比较大的基线可能与测站本身的观测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长电缆对高压变频器输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压源型逆变器系统中,变频器输出的电压具有陡上升沿或下降沿脉冲,它会在电动机的接线端子以及绕组上产生过电压、谓电流、轴承电流以及大量电磁干扰;由于PWM逆变器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共模电压,且电机中存在寄生电容,共模电压会通过寄生电容而产生轴电压,尤其是当电机与逆变器问存在较长电缆时,这种过电压会加倍作用在电动机接线端,过早损伤电机绕组匝间绝缘,为有效抑制高频dv/dt、共模电压、轴承电压和轴承电流,本文基于6000V/2250kW的电机和滤波器的拓扑结构,利用MATLAB的Simulink环境,对不同长度的电缆给系统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了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声压线阵声呐空间增益的影响因素,就同等阵元个数情况下线阵声呐等效阵长与波束形成结果的关系进行仿真分析.首先,建立了直线阵、圆阵、半圆阵和太极阵的声压线阵声呐模型,定义了线阵声呐等效阵长的数学表达式,对线阵声呐等效阵长的进行了对比分析.其次,引入"–3dB波束宽度"概念,通过蒙特卡罗试验,得出了线阵声呐等效阵长与"–3dB波束宽度"之间的反比关系.最后,对多目标情况下的波束形成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等效阵长对线阵声呐空间增益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声压线阵声呐空间增益的影响因素,就同等阵元个数情况下线阵声呐等效阵长与波束形成结果的关系进行仿真分析。首先,建立了直线阵、圆阵、半圆阵和太极阵的声压线阵声呐模型,定义了线阵声呐等效阵长的数学表达式,对线阵声呐等效阵长的进行了对比分析。其次,引入–3d B波束宽度概念,通过蒙特卡罗试验,得出了线阵声呐等效阵长与–3d B波束宽度之间的反比关系。最后,对多目标情况下的波束形成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等效阵长对线阵声呐空间增益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7.
李臣  孙培廷 《船舶工程》2023,(3):35-42+134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围绕襟翼弦长对双元素翼帆推进特性的影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襟翼弦长增大,主翼尾缘的流体回流幅度越来越大,一定量的流体回流能补充主翼的尾流分离;当襟翼弦长c2与总弦长c之比为0.5时,过多的流体回流会干涉主翼尾流,引起附面层分离;在翼帆0.95h截面上,主翼吸力面尾缘和襟翼吸力面前缘的压力载荷呈弧形下降,表现为双元素翼帆翼尖回流和缝隙回流现象。最终认为c2/c=0.4的双元素翼帆模型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8.
船舶在波浪中的失速系数fw是新造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公式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的计算方法是当前的一个热点。考虑到真实海浪常呈现三维特性,采用了国际海事组织(IMO)的GHG会议进展中推荐的频率谱以及ITTC建议的方向扩展函数,分析研究长峰不规则波与短峰不规则波对船舶失速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长峰不规则波与短峰不规则波中船舶增阻是有差别的,从而对fw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耐腐蚀性对于船用铝合金材料而言至关重要。对铝合金材料进行纳米氧化物涂覆使其具有非常优越的耐腐蚀性。本文以氧化铈为原料,采用草酸沉淀法得到氧化铈溶胶,并将之与氧化钛溶胶混合的方法制备得到铝合金表面的纳米氧化铈掺杂氧化钛,同时对不同掺杂比例的氧化铈和氧化钛对铝合金表面耐腐蚀性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到耐腐蚀性最好状态下的纳米氧化物掺杂比和热处理温度。  相似文献   

10.
铝合金以其密度小、耐腐蚀性及力学性能优越而被广泛关注,特别是航海领域,但是铝合金化学性质活泼、表面氧化层易于破损,使得其易于被海水腐蚀限制了铝合金在航海中的应用。纳米氧化铈具有很好抗海水腐蚀和抗微生物腐蚀作用,但纳米颗粒也存在直接涂覆难的问题。掺杂氧化硅的纳米复合氧化膜便于涂覆且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能,复合膜层可以有效抑制膜层基体降解剥落。本文对不同热处理温度和不同掺杂比例的氧化铈和氧化硅对铝合金表面耐腐蚀性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到耐腐蚀性能最好的热处理温度和掺杂比。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Cu对铬锰钢在3.5%NaCl溶液中耐点蚀性的影响,通过优化合金成分来改善铬锰钢的耐蚀性能.用SEM,EDS等分析手段,对腐蚀表面形貌和成分进行宏观和微观分析,分析了铜对铬锰钢在Cl^-环境中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铜加入量的增加,Cu元素在蚀坑内富集,增强了表面膜的钝化能力,进而提高了该膜的电化学稳定性,从而改善了铬锰钢在3.5%NaCl溶液中的点蚀性能,Cu含量在1.5%时铬锰钢的耐点蚀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2.
铝合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船舰材料,由于海水具有腐蚀性能,可对长期在海水中的铝合金材料造成腐蚀,所以如何提高铝合金材料在海水中的抗腐蚀性能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本文以碳胺溶液进行沉淀制备纳米氧化钇,通过Cu SO4点滴实验和扫描电镜对硅烷膜表面的观察发现,在硅烷膜制备过程中添加氧化钇可以很明显的提高硅烷膜的耐腐蚀性,且在本实验条件下,氧化钇的最佳掺杂量为10~20 mg/L。  相似文献   

13.
抗冲瓦是一种能实现对水下非接触爆炸载荷整体冲击隔离同时又能隔离舰艇自身辐射噪声的新概念产品.但因其敷设于舰艇水线以下湿表面将对舰船的航行阻力产生影响.为此,在拖曳水池中对试验船模开展了敷设抗冲瓦前后的阻力性能对比试验.试验分析了抗冲瓦在水动力载荷作用下的弹性变形,探讨了敷设抗冲瓦后对不同阻力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舰...  相似文献   

14.
采用几种电化学测试方法:半电池电位法、线性极化法、动电位扫描法以及交流阻抗法,研究了几种不同的阻锈剂对钢筋在含氯离子的混凝土模拟液中的腐蚀速度大小的影响,并对这几种阻锈剂的阻锈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二乙烯三胺和钼酸钠在含氯离子的混凝土模拟液中有较好的阻锈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由15 g/L Na2SiO3、12 g/L NaAlO2、3 g/L Na2B4O7、5 mL/L C3H8O3、5 g/L C6H5Na3O7及1~4 g/L NaOH组成的硅铝复合电解液中,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AZ91D镁合金基体上制备了一系列陶瓷膜层.利用扫描电镜、膜层测厚仪分别研究了陶瓷膜层的微观结构及厚度;采用全浸泡实验和交流阻抗实验测试了膜层在3.5%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随着NaOH含量的增加,微弧氧化过程中的起弧电压和终止电压均呈线性下降;膜层的耐蚀性随着NaOH含量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膜厚的变化趋势与其耐蚀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NaOH含量的变化主要影响膜层内部致密层的耐蚀性能;当NaOH含量为2 g/L时,膜层最厚,膜层较致密,因而具有较好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6.
利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Q235钢表面喷涂Mo涂层及Mo/A12 O3-TiO2复合涂层,对所制备的涂层进行超声冲击处理.利用SEM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超声冲击前后涂层表面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形貌;通过热震试验,研究了超声冲击对涂层热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冲击处理对复合涂层的抗热震性能影响不大,且均优于 Mo涂层.但超声冲击处理对Mo涂层的抗热震性能影响较大,热震失效次数由超声冲击处理前的87次提高至超声冲击处理后的96次.Mo涂层的失效形式则主要表现为小块剥落直至最终剥落面积超过总面积的1/3而失效,复合涂层的失效形式主要表现为整体剥落.  相似文献   

17.
陈志坚  艾海峰 《船舶力学》2010,14(5):533-538
针对板架结构上的大范围变速运动时变载荷冲击作用问题进行研究,运用微小时段内冲量等效的原理,推导出将大范围变速运动时变载荷转化成若干个"载荷经过小区域"上的非移动载荷的计算公式,给出了载荷等效的误差估计与控制公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对板架结构进行冲击响应分析的有限元建模方法.基于该方法,计算了一个冲击载荷在1.68内移动32m的板架结构冲击响应问题.发现:受"大范围变速运动载荷"作用结构的响应,在时间域上可分为3区域:载荷到达前的响应、载荷经过时响应、载荷经过后响应.3时段响应中,以载荷经过时响应为最大,但历时最短.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study, for marine application purposes, we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process parameter and particle loading on the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reinforcement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properties of a Zn-TiO2-WO3 nanocomposite produced via electrodeposition. We characterized the morph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coatings with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equipped with an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 (EDS). We carried out mechanical examination using a Dura Scan hardness tester and a CERT UMT-2 multi-functional tribological tester. We evaluated the corrosion properties by linear polarization in 3.5% NaC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atings exhibited good stability and the quantitative particle loading greatly enhanced the structural and morphological properties, hardness behavior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coatings. We observed the precipitation of this alloy on steel is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composite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