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1997到2007,香港回归已经10年,10年来,两地经济都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内地经济年均增速达到8%,而香港经济在内地经济强劲发展的带动下,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仅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和非典危机,整体经济发展也从低谷走向了繁荣.  相似文献   

2.
从1997到2007,香港回归已经100年,10年来,两地经济都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内地经济年均增速达到8%,而香港经济在内地经济强劲发展的带动下,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仅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和非典危机,整体经济发展也从低谷走向了繁荣。尤其是CEPA的实施,内地因素构成了香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相似文献   

3.
今年6月29日,内地和香港正式签署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明确了从2004年1月1日起,内地和香港开始实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具体承诺,并将通过不断扩大相互间的开放,增加和充实CEPA的内容。CEPA的签署为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框架内,通过逐步给予香港企业进入内地市场国民待遇,为香港工商界带来更多的商机,帮助香港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今天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一周年纪念日。香港回归祖国的一年来,进一步密切了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联系和合作,更加稳固了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也促进了“东方海外”业务的发展。 一、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稳固 经过百年的建设,香港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发展演变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1972年在葵涌始建集装箱码头,如今香港已成为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去年以超过新加坡近四十万个标准箱的优势,第六次蝉联世界冠军,进一步稳固了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香港成功的原因很多,而中国内地经济的迅速发展是一个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经济的共同繁荣与发展,香港与内地在今年6月29日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简称《安排》。  相似文献   

6.
肖钟熙 《水运管理》2014,(1):3-5,16
<正>香港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中心,是继纽约和伦敦之后的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之所以能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是香港经济与香港港互动的结果。香港港支持香港经济的发展,而香港经济的发展,又可以生成更多的货流,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从1992年至2004年,香港港雄踞全球集装箱港口榜首十余年。内地改革开放后香港制造业大量内迁,香港自身货流生成能力随之大幅度下降,香港港成为一个靠中转货流支撑的港口。2012年,香港港中转货物吞吐量占货物吞吐总量的58.7%,集装箱中转吞吐量更占集装箱吞吐总量的70.9%。这表明,港口的类型主要取决于所在城市的经济形态,并随着城市经济形态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7.
蔡鹏 《水运管理》2018,(2):34-36
12017年回顾1.1集装箱吞吐量和铁水联运量快速增长在世界经济和贸易强劲复苏、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双重利好下,我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超预期,全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4亿TEU,比2016年增长8.6%,增幅较2016年多4.6个百分点,年增长率是2010年以来首次回升,为近6年最高(2010―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变化趋势见图1),3月、5月、7月和9月的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率均超过10%。分季度看,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前3个季度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8.0%、9.6%和9.7%,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经济的共同繁荣与发展,加强双方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贸联系,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代表自2002年1月25日起,经过多轮磋商,于2003年6月29日在香港达成《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  相似文献   

9.
1996年,香港的商品出口贸易比上年仅增长5%,预计1997年可增至10%,加上香港不断转型为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其服务出口贸易也将有迅速的增长。1996年香港出口贸易增长速度缓慢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市场需求不稳定以及中国内地加强了出口加工贸易的限制,  相似文献   

10.
方俊 《珠江水运》2003,(11):18-20
广为人关注的CEPA即<内地和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已于2003年6月29日正式签署并公布.CEPA是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经济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它的实施将为香港经济注入全新的活力,也有利于带动内地经济的繁荣发展,最终实现双赢格局.CEPA签署后的今天,湛江与香港在港口及相关领域的合作前景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机遇、挑战和信心.  相似文献   

11.
随着1997年的香港回归,香港与中国内地间的航线变成了一条国内航线。然而,在“一国两制”的国策下,这一特别的航运市场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本文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对香港与内地间水上运输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并采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1997—2000年两地间的航运量变化进行了相关分析及预测,并对海峡两岸直航等因素对香港内地间的航运冲击进行了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2.
香港,这个享有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美称的国际大都会,近几年在经济发展中历经风雨与波折,亚洲金融风暴、美国“9·11”事件、突如袭来的“非典”疫情接踵而至,使香港的经济陷入困顿,复苏步伐举步维艰。为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有助香港经济的早日复苏,中央政府于2002年初启动了CEPA的磋商。经过一年多的共同努力,《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的6项附件终于在9月29日成功签署。CEPA为紧密香港与内地的合作关系提供了更好的运作平台和政策保障,是实现香港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促进香港经济复苏、推进香  相似文献   

13.
<正>过去的2012年,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以外贸为主的深圳港依然保持了增长态势,书写了货物吞吐量及集装箱吞吐量的新纪录。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与邻居香港港的差距缩小至15万TEU,连续10年位居世界集装箱港口第四位、连续16年位居中国内地集装箱港口第二位。一、深圳港基本情况至2012年底,深圳港累计投资约600多亿元  相似文献   

14.
《集装箱化》1993,(10):30-31
内地港口码头建设已成为香港大型企业投资的新目标。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香港公司与内地港口码头的建设项目,包括进入洽商或实质签约阶段的,已不下10个。  相似文献   

15.
1997年7月1日是中华民族永远值得纪念的一天,在香港回到祖国怀抱一周年之际,我们高兴地看到回归后的香港与内地关系更加密切,香港的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更加稳定,香港经济更加繁荣。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得到真正落实。 一年来,香港的国际航运中心地位虽经受了来自东南亚金融风暴等各个方面的挑战,仍保持稳定态势。1997年7月1日至1998年3月31日,香港港口吞吐量为9927.3万吨,比上一年同期增长4%。在转口货中,内地经香港中转的海运货物为929.2万吨,增长5.7%。  相似文献   

16.
《水运文献信息》2006,(9):18-18
香港位于亚洲贸易地区中部,可谓得天独厚深水良港的中国香港集装箱码头在过去13年间连续12年荣获世界集装箱港口吞吐量排行榜第一宝座;每年365天连轴转的香港集装箱港口以其高效率和最大化效益称于全球。2004年抵靠香港的集装箱船舶有225426艘次,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2200万标准箱;2005年香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24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居2005年集装箱吞吐量2320万标准箱的新加坡之后,为全球第二大集装箱港口。作为世界上不多见的天然深水良港的香港的最大优势是背靠中国内地、经济相当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加工贸易区;由于物流基础设施发达和不断完善。香港可以为中国内地和来自世界各国的托运人提供一年365天不间歇的海关服务;而香港特区政府认为香港集装箱枢纽港高质量服务和其基础设施的各项优势可以继续确保香港码头集装箱的日均高流量。  相似文献   

17.
12003年香港港集装箱业绩及其特点2003年香港港完成货物总吞吐量20761.2万t,比2002年增加8%。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044.9万TEU,增长幅度7%(与上年持平);通过香港港的集装箱货物为14691.6万t,增长10%。从对完成情况的分析中可以看出,2003年香港港的运行具有以下一些值得关注的地方。1.1香港港正在向集装箱专业港口发展2003年香港港的集装箱货物占该港总吞吐量的比率又提高了3.1%,达到72.2%。这个比率是从1996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上海与香港关系分析 香港是世界经济的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在转口贸易方面,中国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据香港航运业内人士估计,可能占香港吞吐量的50%至60%;其次是美国、日本、台湾等。 海峡两岸直航后,香港作为两岸间转口贸易中心港的作用被削弱,但是香港航运中心的地位不会受到影响。从合理运输概念出发,香港仍然会保持相当数量的转运量。 上海与香港经济活动范围各有分工和区别。上海系长江口岸的商埠,主要以沿江一带尤其是长江三角洲为内联腹地;香港作为广州的外港,则是以珠江三角洲为后盾,功能上以中转贸易为主,侧重于向周边地区扩张。因此香港回归不会对上海产生大的负面影响。必须指出的是内地对香港贸易,占有主导地位;但香港 上海之间贸易所占比重很小,呈下降趋势。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内地各地与香港间的经济联系加强,扩大了各地与香港间的直接贸易。  相似文献   

19.
视界     
经国务院批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九》(以下简称《〈安排〉补充协议九》)在香港特区签署。《〈安排〉补充协议九》包括服务贸易开放、金融合作、贸易投资便利化和专业资格互认等内容,当中特别包含了内地对香港在服务贸易领域开放的37项具体措施。此外,《〈安排〉补充协议九》还在金融合作、检测认证和专业资格互认等方面加强了内地与香港之间的合作。据悉,该协议将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2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委、办),各开放港口港务局、海监局,中国外轮代理总公司,中国船务代理公司: 1997年7月1日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与内地之间的海上运输航线为实行特殊管理的国内航线。为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使两地的航运交流更加持久、健康地向前发展,对香港与内地对外开放港口之间的海上运输有关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在内地登记注册的航运公司和船舶经营香港与内地对外开放港口之间的海上运输,仍然按照现行管理规定办理,即经批准取得国际海运、港澳航线经营资格的航运公司、船舶以及经批准经营该航线客货班轮运输的可继续经营香港与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