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拟建中巴铁路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中南下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巴铁路廊道位于喜马拉雅、喀喇昆仑、兴都库什三大山系的交汇区,裂点分布密集,类型齐全.为了增强对裂点地貌效应的认识并合理利用,以中巴经济走廊红其拉普—塔科特段为研究区,首先基于铁路选线对地貌观测尺度的需求,提出了裂点规模的判据并建立了不同类型裂点的判识方法;然...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川藏铁路途经的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活动陆缘带与喜马拉雅褶皱带北部交界区,是铁路之前从未从事过建设的区域,面临缝合带内动力作用效应,冰湖溃决、冰川泥石流等特殊环境地质问题。因此需开展对川藏铁路沿线特殊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为川藏铁路的成功修建和安全运营提供科技支撑。研究结论:(1)川藏铁路穿越三大缝合带地区,影响最大的是雅鲁藏布江蛇绿岩缝合带,需重视发生在喜马拉雅弧上的大地震对川藏铁路的影响,并建议利用先行工程开展缝合带地应力、地温测量等科研课题;(2)对海洋型冰川覆盖区的冰湖溃决、冰川泥石流等问题,应加强形成机理、运动特征等基础理论的研究,还需研究沿河线走高线位绕避沟谷灾害链等减灾选线策略。  相似文献   

3.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是影响山区铁路正常运营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本文论述了利用航空遥感、地质信息系统进行铁路地质灾害调查和建立灾害信息系统的技术路线与方法,并以宝鸡-天水铁路为研究区,讨论了灾害数据库的建库流程、灾害查询、灾害分析模型以及灾害制图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黄勇 《铁道勘察》2015,(3):71-74
中巴铁路穿越帕米尔高原,其中奥依塔克至沙湖段泥石流极其发育,严重控制铁路走向方案及工程设置,以现场调查为主,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体结构、气候、水源等条件系统分析泥石流灾害形成的原因,结合该地区泥石流灾害的特征,提出泥石流地区选线的基本原则及"排导、拦截、滞留"等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瓦日铁路为我国首条30 t轴重的重载铁路,嶂石岩地貌为我国特有的砂岩地貌。以太行山隧道为工程背景,系统分析嶂石岩地貌水文地质特征,并尝试应用不同涌水量预测方法对比分析预测精度,得出嶂石岩地貌区水文地质具二元结构,Ω套谷、宽张裂隙发育,岩溶泉水二次入渗补给等特征;Ω沟口、地形陡峻带、宽张裂隙发育带富水;宽张裂隙不发育区采用补给区修正大气降水入渗法,Ω套谷、宽张裂隙发育区采用补给模数修正地下水动力学法对涌水量进行预测,可信度较高。研究所得结论对嶂石岩地貌区水文地质分析及隧道涌水量预测具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供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6.
新疆铁路百里风区既有防风沙工程薄弱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新疆铁路百里风区风沙灾害和既有防风沙工程薄弱点的分析,提出提高或恢复既有防风沙工程防护能力的整治方案,以满足百里风区风季行车安全和提高运输能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川藏铁路主要地质灾害特征及地质选线探析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3  
拟建川藏铁路横穿三山,跨越五水;沿线地形起伏大、构造活动强烈、地层岩性及气候复杂多变;大型崩滑体、高位危岩落石、泥石流、碎屑坡、水毁、雪崩、冰害及生长期高陡岩质边坡等山地灾害发育,其具有规模大、破坏力强、灾害发生频繁且难于治理等特点。在调查拟建川藏铁路沿线主要地质灾害及分析其特征的基础上,从地质角度研究其选线原则。研究认为:拟建川藏铁路高山峡谷地貌段选线首先应遵循线位服从桥位、桥位服从地质及线位服从车站、车站服从地质的两大总体选线原则;对于高山峡谷地貌段,铁路选线宜应先确定桥位,再以越岭的长隧方案或以傍山的长隧短打方案展线为宜,尽可能地绕避大型不良地质体;对于藏东南宽广的高山峡谷地貌段,铁路选线宜外移绕避大型滑坡、岩屑坡或展线于对岸避开泥石流,主要以路基或桥的方式、局部可辅以隧道绕避大型不良地质体通过为佳;而针对迫龙藏布峡谷段,铁路选线宜以傍山的长隧短打的方案通过为佳,尽可能减少线位露头以绕避地质灾害体。  相似文献   

8.
开发高效的铁路应急通信系统有利于减少事故损失,防止灾害扩大,这对于保障铁路的运输安全是至关重要的.首先针对铁路通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铁路通信专网的拓扑结构,然后介绍了应急抢险通信系统的设计结构,根据功能划分出基本模块与各级设备的专用模块以便于灵活地进行系统的开发,最后分别从硬件和软件的角度描述了基本模块设计的概况.  相似文献   

9.
铁路岩溶塌陷灾害发育规律及危险性分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了铁路岩溶塌陷灾害发育的物质基础和基本规律,给出了根据线路地表地质地貌以及其它情况判定岩溶塌陷危险性的单因子迭加判定方法,该方法在南昆铁路判定结果和现场钻控结果基本相符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崩塌滑坡灾害对川藏铁路康定—昌都段选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线路选线是铁路工程设计与建设中一项关系到全局的总体性工作,线路走向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铁路本身的工程投资和运营效果。地质灾害是影响铁路选线最重要的因素。通过滑坡崩塌灾害对线路的影响分析,可最大限度避免线路经过严重地质灾害地段,规避重大工程风险。通过对川藏铁路康定—昌都段沿线崩塌滑坡灾害调查和量测,结合遥感解译成果,主要考虑沿线崩塌、滑坡灾害的影响,给出关键区段、节点的铁路地质选线策略,对比规划线路,提出基于崩塌滑坡灾害影响的建议线路。  相似文献   

11.
库尔勒至格尔木铁路风沙地区选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德泉 《铁道建筑》2012,(6):110-113
库格铁路沿线风沙发育,影响铁路运营安全,在线路设计中做好选线工作,为铁路长期安全运营创造良好条件。本文从铁路选线需求出发,突破了只把风沙地貌划分为风蚀区和风沙堆积区的限制,首次提出将风沙地区按风沙形态划为风蚀区、风沙流区和风沙堆积区3个区域,分析了3个区域的风沙活动规律,归纳总结了3个区域内铁路不同的选线原则、工程防沙方式,并以库格铁路风沙选线为实例进行分析说明。以3个风沙形态区域为基础,确定铁路选线原则,很好地指导了库格铁路风沙地段选线,并可为其它风沙地区铁路项目和设计标准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准确评估铁路大雪灾害风险,提出一种基于群决策层次分析法的铁路大雪灾害风险模糊综合评估模型。首先,详细分析铁路大雪灾害风险因子,建立铁路大雪灾害风险评估量化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群决策层次分析法获得各指标权重;其次,引入和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计算最大隶属度原则的有效度,综合采用级别特征值公式和置信度准则确定铁路大雪灾害风险评估级别;最后以某铁路区段为例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模型合理可靠,能更准确地判定风险级别。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南缘是崩塌滑坡堵江形成堰塞湖灾害链的高风险区,而我国铁路缺乏应对堰塞湖灾害的经验。铁路灾后改建工程线路优化设计将产生直接减灾效益,而新建铁路在选线阶段就采取一些主动减灾策略,也是风险调控的重要手段。为此,以中巴经济走廊中拟建哈维连至喀什铁路Attabad堰塞湖段为研究对象,根据堰塞湖灾害特点,通过将改建工程分段设计,并对不同改建线路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完成该段改建线路设计。基于上述工作,提出以有利地形控制溢流口开挖深度、宜尽量利用既有工程、在离开湖区后集中展线尽快与既有线联接、有条件时可提高限制坡度等灾后绕湖铁路选线设计要点与高位选线、酌情预留提高限坡措施的条件、尽量不跨河等新建铁路减灾选线设计策略,希望为铁路应对崩塌滑坡堵江堰塞湖灾害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纬度多年冻土特征与铁路地质选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纬度多年冻土位于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地基土,其工程特性与一般地区及青藏高原高海拔冻土不同.本文从嫩林铁路工程实际出发,介绍了该区域的地质地貌,分析了高纬度多年冻土区不良地质--冰丘、冰锥、地下冰、冻土沼泽的赋存环境,对铁路工程的危害及防治措施;阐述了高纬度多年冻土勘察和选线的新技术、新方法.所得结论对今后高纬度多年冻土区铁路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介绍城镇地貌变化及其对铁路的影响,探讨城镇铁路防洪问题。  相似文献   

16.
铁路交通具有明显的地域、地理特征,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通过地图+数据的形式,能够全面、直观、准确地对铁路设备、地形、地貌及铁路周边环境信息进行计算机管理,提高铁路经营、生产管理和决策水平,对铁路现代化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论述了青藏线这一高原铁路在小南川至望昆段的工程地质条件,特别就测区范围内的不良地质--漫流区、新月型流动沙丘、石冰川及落石等的分布及其成因和对线路方案的影响做了较为详尽的描述,为线路方案的比选提供了科学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8.
稳步推进铁路提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提速是解决铁路运输"瓶颈"、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铁路经过五次提速,增强了在运输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塑造了铁路新形象.  相似文献   

19.
铁路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铁路建设项目作为大型非污染型工程,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和难点,对其评价体系研究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础.本文就铁路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城市火车站区生态影响,从生态学、景观生态学、视觉美学和相容性4个评价准则展开讨论,依据不同评价主体的生态环境特点、服务功能和社会特性等多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提出铁路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城市火车站区3个敏感地带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最后以新建铁路白河至和龙段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为例,对指标体系应用及综合评价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为了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需要快速获取灾害区域的测绘数据。目前,铁路系统还没有建立健全应急测绘保障体系,对铁路应急测绘的关键技术也缺少深入研究。针对这一问题,从无人机低空遥感关键技术出发,通过对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成果制作和可视化展示等关键技术的分析,研究无人机低空遥感在铁路应急测绘保障中的主要应用方向、作业流程和应用可行性。结合山西某铁路工程应急抢险案例,分析认为:采用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可实现灾害现场实时直播及12 h内测区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处理和成果提交,响应速度、作业效率和成果精度均满足铁路应急测绘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