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施斌 《水运工程》2013,(8):178-181
介绍某高桩码头斜桩下沉桩帽竖向开裂现象,认为主要原因是斜桩未进入良好持力层、斜桩受负摩擦力作用。提出锤击沉桩对软黏土的触变效应、码头岸坡淤积也会对桩产生负摩擦力,并对淤泥层、砂土层的负摩擦力系数取值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谭再坤 《港工勘察》2000,(41):55-57,72
结合缅甸蒂洛瓦船厂工程,介绍桩的负摩擦力及其产生条件;对桩基变形进行验算,并确定单桩极限负摩擦力标准值。  相似文献   

3.
桩基表面负摩擦力的试验研究及经验公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单桩的表面负摩擦力的模型试验研究和非线性平面有限元分析结果,参考国外现场实测资料建议了估算单桩下拉荷载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4.
周旋  顾宽海 《水运工程》2020,(3):136-140
现有双排板桩间土压力的计算大都直接采用经典土压力公式,没有综合考虑桩间土与板桩之间摩擦力的影响.针对以上问题,根据极限平衡理论,考虑桩间土与板桩之间摩擦力、桩间宽度的影响,得出了双排板桩间土压力的计算方法.对其进行拓展,使之能应用于黏性土、非黏性土、不可压缩基础、可压缩基础上.随着板桩间宽度的增加,该方法计算出的土压力呈曲线分布,渐近线接近于垂直线,土压力值的大小接近于朗金公式.经与有限元软件Plaxis的结果对比,土压力计算结果趋向性相同,土压力计算值基本一致,证明该计算方法基本合理可靠、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5.
利用Randolph的桩土相互作用模型,建立了单层和多层湿陷性土引起的单桩桩周负摩阻力的预测模型,推导了单桩负摩阻力的预测公式。利用此公式,只需知道土体的剪切模量和静载荷试桩桩顶的沉降,便可以方便地对湿陷性土引起的单桩负摩阻力的分布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5根大直径钻孔嵌岩桩进行轴向荷载试验的结果。打桩施工是在意大利某工地上进行的,场地地质条件为表层松散土层,下层有浅岩构造,桩嵌岩处的岩石强度根据其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在青荷载期间,根据岩石的强度,嵌岩深度以及土中桩长的不同,桩的反应也有所不同,本文提出用一分析模型来估计桩-岩石界面的极限表面摩擦力。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大型深水港高桩码头多级围堤接岸结构新型式--堤下淤泥土较大范围换砂及清淤与多级围堤接岸,以及传统的淤泥土小范围换砂及砂桩处理与板桩档土接岸型式.2种方案的弹塑性有限元计算表明,前者的沉降和水平位移均最小、单元应力水平低、施工期安全度高,方案优于后者.与传统的板桩接岸结构型式相比,多级围堤接岸型式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边坡稳定性好等特点,但筑堤引起码头桩基的负摩擦力较高.  相似文献   

8.
宋炎 《水运工程》2007,(12):20-25
提出大直径灌注长桩工作性状并同时考虑负摩阻力的桩侧荷载传递模型,桩端采用双曲线荷载传递模型模拟土的非线性变形特性,并引入混凝土的Rusch模型来考虑高荷载水平作用下桩身混凝土的弹塑性性状,采用Mindlin解答以考虑桩侧摩阻力在桩端处产生的桩端位移,从而建立了层状地基中大直径负摩擦灌注长桩的荷载传递分析理论。根据该理论计算得到的荷载一沉降曲线与实测的曲线较为吻合,可作为确定大直径灌注长桩承载力的依据,经过对工程实例的计算与实测对比分析,证明该理论可靠、方法简单,且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考虑了沉桩过程桩周土的挤土效应,根据实测的土体参数,用柱形孔扩张对沉桩模型试验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较吻合.计算结果表明,分析沉桩引起的应力和位移时,应考虑桩周土的挤土效应及桩周摩擦力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工程设计中,很有必要考虑复合地基的负摩阻力,本文对CFG桩复合地基负摩阻力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一些相应的结论和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李春生 《水运工程》2004,(12):95-98
通过对一特大桥钻孔灌柱桩静载试验及完整性检测成果的综合分析,探讨实测桩周侧壁各地层极限摩阻力与工程地质勘测所得的极限摩阻力有较大差别的原因,分析了桩基施工工艺对钻孔摩擦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并对各地层极限摩阻力的取值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计算斜齿轮时变接触线基础上,采用数值编程快速计算主动轮齿面摩擦力和齿面摩擦扭矩。通过分析齿面摩擦力和齿面摩擦扭矩的均方根以及波动率后可知,时变接触线的波动是影响齿面摩擦力以及齿面摩擦扭矩的主要因素。在文中选定的参数范围内,齿面摩擦力的波动和齿面摩擦扭矩的波动与时变接触线的波动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呈现出一种10°-20°和20°-30°的变化规律,为工程减振降噪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志勇 《中国修船》2009,22(4):26-27
造成辅机轴瓦烧熔故障的根本原因是轴颈与轴瓦之间的润滑状态恶化,轴与瓦之间的油膜被破坏或根本没有建立起油膜。文章认为避免轴承干摩擦,建立起良好的润滑油膜是解决烧瓦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吴海风  於湘江  迟继平 《机电设备》2010,27(6):23-25,44
针对部分行业、企业忽视设备润滑的实际情况,详细阐述了摩擦损伤对设备造成的危害,结合事故案例,论证了良好的设备润滑可以有效地减少和防止故障、事故发生,达到稳定运行的目的.现代设备正不断地向高速、高温和重载发展,所以必须高度关注设备润滑工作,从根本上消除设备故障、事故发生的隐患与忧虑.  相似文献   

15.
主要对现有规范中的整桨静平衡方法进行了拓展,给出了通过试验数据计算静平衡用工艺装置的心轴的摩擦力矩和整桨的偏心距的方法,弥补了原有规范中方法的不足,并给出了三叶至七叶螺旋桨的具体计算公式,方便工程技术人员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6.
Pipelines are important to offshore oil and gas development, but suffers from the pipeline walking phenomenon due to cyclic temperature variations—where large axial walking distances threaten the safety of pipeline systems. Current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pipeline walking is triggered by steel catenary riser (SCR) tension, seabed slopes, or thermal transients.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driving mechanism for the pipeline walking phenomenon, involving cyclic hardening soil strength.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ethod was adopted to analyse the soil friction difference induced walking phenomenon, and the influence of key parameters on the gain in soil friction on walking distance was studied. Pipeline walking distances under different drainage conditions in the heating and cooling processes were also calculated, and the impact of the degree of drainage in the heating process was determined.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new pipeline walking mechanism,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walking behaviour under different cyclic soil friction conditions was carried out. Analytical solutions for estimating the pipeline walking distance were also provided, based on the simplified theoretical analysis.  相似文献   

17.
锤击法是预应力管桩沉桩施工常用的方法,但在沉桩过程中,桩体破损现象时有发生。针对锤击沉桩过程所暴露的桩头破碎、桩身断裂以及桩身竖向开裂等问题,从桩体受力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就预防沉桩破坏提出了相应措施和建议,以便为今后的预应力管桩设计和沉桩工艺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依托某阿布扎比项目,采用欧标和中国规范计算灌注桩竖向承载力,并分析计算结果,对比两个规范的差异性,寻求桩长的合理优化取值。最后,通过现场桩基检测结果对软质岩地质中灌注桩竖向承载力的设计进行验证。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灌注桩基础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浮船坞拖运沉箱的阻力估算及拖轮与拖缆选用计算,并在海口港二期工程沉箱拖运中验证该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国内半潜式钻井平台配套用三滚筒式锚机研究文献较少的现状,开展三滚筒锚机的设计研究。该锚机最大额定拉力1 700 kN,容绳量3 500 m,结构采用双滚筒摩擦绞车和储存绞车配合形式,可满足1 200 m水深半潜式钻井平台应用。文中着重介绍了主要设计原理,并进行详细的校核计算及关键部件有限元分析,结论证明该设计合理,使用可靠且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