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轨道交通工程线路敷设方式及土建施工方法的选择受到周边环境、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道路交通、地上地下建(构)筑物及河道等的影响和制约。对济南市轨道工程土建施工方法及相关技术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研究,根据工程建设条件及城市特点,对线路的敷设方式及施工方法进行了比选,并对泉水保护的措施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轨道交通建设前期工作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前期工作的实际,介绍了轨道交通建设中线网规划、线路沿线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客流预测以及线路敷设方式的确定等前期工作对地铁造价不同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提出了降低前期投资的几个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有轨电车是一种以地面敷设为主的交通方式,与道路结合紧密,车站设置和传统的轨道交通相比需要更多地考虑道路交通的影响。分析、探讨了现代有轨电车车站站台型式的几种类型,研究有轨电车路权形式、运营组织、乘客过街方式等因素对车站站台设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市域铁路线路敷设方式比选是市域铁路设计重点之一。本文结合市域铁路建设条件和工程特点,以温州市域铁路南洋大道段线路为例,对地下线和高架线路敷设方式进行了综合比选研究,总结市域铁路线路敷设控制要点,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前,管道系统输油站场中热水供热管道多采用地沟敷设方式,文中通过对传统地沟敷设方式在设计、施工及日常管理中所遇到问题的描述,以及直埋敷设方式相对于地沟敷设优点的对比性阐述,对热水供热管道采用直埋方式敷设时设计和施工等需注意问题进行归纳与总结。技术可行、质量可靠、施工方便、经济合理、环境保护等综合因素决定了直埋敷设方式在未来管道系统中将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根据输油工况和管线沿途的地质、土壤等状况,广泛采用管材多极变壁厚进行管线敷设,管线敷设还尽可能采用弹性敷设和冷弯弯管敷设,以便减少固定墩的数量。为保证焊接质量和管材强度,在管线上允许加装30°、45°、60°曲率半径大于5DN的3种热煨弯头与冷弯管(曲率半径=40DN)相配合,以适应管线走向所需要的转角。文中分析了3种敷设,选出最佳的敷设方案以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7.
谭粤聪 《综合运输》2023,(8):58-62+74
轨道交通出行与多种出行方式有效衔接,不仅能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且可以有效利用低碳、环保的出行工具。通过建立接驳方式选择模型,可以研究接驳方式选择概率与多要素之间的关系。本文以厦门市为例,研究使用Kirchhoff分布方程建立接驳方式选择模型,并考虑综合出行成本对选择概率的影响,该方法具有考虑各接驳方式综合成本相对差异、计算简单的优势。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分析轨道交通站点的接驳方式选择,合理推导出站点周边接驳出行选择概率与出行距离的关系,能够一定程度反映接驳需求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8.
车辆段的动力和照明配电系统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地铁车站和普通地面建筑,有其特殊的要求,针对室外电缆敷设的管网、动力配电及室内外照明等系统,简述轨道交通8号线殷行车辆段动力和照明配电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轨道交通     
《运输经理世界》2013,(1):14-14
温州募集民资建设轨道交通 2012年12月12日,浙江温州建设轨道交通市域铁路将采用货币资金认购股份的方式,面向社会募集资金15亿元。  相似文献   

10.
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第四系岩土工程分层应注意到本地区的软土地质背景以及轨道交通建设中深基坑、区间隧道等地下工程和桩基工程的设计需要。对宁波地区岩土体单元划分现状进行了介绍,对其划分原则进行了分析,并对划分方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地质地形条件、工程布置、施工组织及航道整治等方面入手,综合对比分析了广西右江鱼梁航运枢纽工程上、中、下坝址方案。结果表明,中坝址方案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性。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古亭山互通式立交所处的地形地质概况及其交通量情况,从立交匝道布置及左转匝道主要技术指标方面,对所提出的小环道+半定向混合型设计方案和对称苜蓿叶+半定向混合型设计方案进行了比选,最终选定小环道+半定向混合型方案为可行的立交方案。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公路地质灾害监测预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公路地质灾害监测预报技术研究”项目针对西部地区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监测预报及地质灾害安全管理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形成了公路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监测预报成套技术,建立了公路地质灾害数据标准,构建了“基于GIS的公路地质灾害监测预报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了公路地质灾害监测实时分析处理和动态预报,为地质灾害综合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河都高速公路顺安至高岭段项目地形复杂、工程量艰巨,路线布设困难,如何选择最优的路线方案,是河都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文章结合工程概况拟定了两种路线方案,并从工程地质条件、工程规模、占地拆迁、营运效益和工程造价等方面对这两种方案进行比较,选出推荐使用的路线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高速公路改扩建沿线高边坡病害诱因,本文依托京沪高速改扩建工程,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调研分析了边坡形态、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工程地质条件、降雨、地震、地应力等自然因素特征以及机械开挖、爆破开挖、植被破坏、人工堆载等人类工程活动等病害诱因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边坡施工开挖过程中相应的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地质法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前隧道超前地质实际预报中只注重物探仪器的应用,忽略地质方法的作用,从而导致预报精度不高,坚持以地质法为基础、以物探为手段的综合超前预报可以大大提高预报精度。文章首先介绍了超前地质预报的任务和地质法的内容;然后研究了物探法的缺陷,并对地质法在超前预报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最后,确定地质法对物探法的指导作用,是超前预报的基础和核心,是提高超前地质预报水平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入手,利用低频天线地质雷达对某高速公路隧道覆盖层的地质状况进行了探测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工程防治措施。实践证明,低频天线地质雷达能有效探测隧道覆盖层地质状况,探测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8.
For existing advanced geological forecasting, the forecast distance is short and the test frequency is high, increasing test and construction risks. Since various methods have different requirements for the test environ-ment, preparation work can be tedious and result in a long construction time thereby affecting normal construction.A new advanced geological forecast technique based on multi-source seismic interferometry for tunnels is proposed.This technique uses the blast at one end of tunnel as a centrum and receives the signal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tun-nel, therefore allowing advanced geological forecasting of the unexcavated tunnel part by relative processing and im-aging. A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is kind of geological forecasting using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to simulate two kinds of unfavorable geological bodies (karst and a fault) predicted them accurately and verified the effective-ness and accuracy of this geological forecasting method. © 2018, Editorial Office of "Modern Tunnelling Technology". All right reserved.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环渤海及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和渤海海峡的自然、地质条件等情况出发,论述了修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必要性,研究分析了海峡通道的“南桥北隧”方案,并对海底隧道的不同方案及其施工方法进行了比较。回顾和展望了世界各国和我国修建水底隧道的情况和规划前景,以我国目前的隧道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为依据,论证了在近几十年内修建渤海海峡隧道的可行性,并提出应尽快组织力量进行渤海海峡隧道的前期地质调查及规划工作。  相似文献   

20.
针对顶上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涌泥事故,通过地质调查、地质雷达探测、钻探等手段,详细研究了事故发生地段的工程地质情况、水文地质情况;分析了该隧道岩溶的发育、赋存、分布规律及规模;指出顶上隧道涌泥的主要原因是岩溶洼地及落水洞中的地表积水和残坡积水以及基岩裂隙水,经岩溶管道不断地渗透于花岗岩体与钙质砂页岩及灰岩接触部位的薄弱地带,从而形成了以垂直发育为主封闭性较好的管道溶洞。实践中结合地质补勘结果,采用跟管管棚、溶洞回填、加强溶洞段初期支护等治理措施,对顶上隧道的涌泥进行了有效处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