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布局规划方案为研究对象,以费用现值法为基础,建立了一套基于资源共享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停车场规划布局方案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的评价方法,并进行了案例研究.据此可对车辆段、停车场规划布局方案的优劣进行评判.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车辆段/停车场依靠司机根据轨旁信号显示行车,运行安全完全依赖于人工,出入库效率低。城轨正线系统广泛使用CBTC系统,在当今城轨交通领域占主导地位,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自动化车辆段/停车场也随之推广,现就自动化车辆段/停车场信号系统进行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轨道交通22号线是广州首批市域快线,设计最高运行速度160 km/h,设陈头岗停车场一处,需进行上盖开发.通过梳理现行停车场及车辆段敏感区域振动标准,考虑不同减振降噪措施的减振效果、施工工艺及经济指标等因素,对比分析国内外轨道交通停车场及车辆段减振降噪措施,并结合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的减振降噪设计经验,最终确定...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正线的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而与之配套的车辆段和停车场仍然仅依靠司机根据轨旁信号显示行车,车载信号系统仅提供固定限速防护功能,运行安全完全依赖于人工,出入库的效率非常低,很难和正线相匹配。通过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车辆段和停车场的关键功能,提出了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5.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停车场资源共享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对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停车场资源共享规划实例的分析 ,提出车辆段、停车场资源共享的建议 :车辆段架、大修设施宜多线共用 ,车辆段架、大修设施可根据车辆检修周期分批建设 ,某些车辆段可缓建 ;定修、周月检、停车列检等日常检修设施宜各线独立设置 ,并分析指出实现资源共享需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以往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接收列车方案中,均是以车辆段的接车平台作为列车卸车的场所。文章结合某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实际工期和进度需要,创新性地采用以停车场作为接收和调试列车场所的方案。首先简要介绍该工程概况;然后对其进行必要性分析;接着提出分别以停车场的U型槽过渡段、牵出线、咽喉区作为卸车平台方案,并对停车场新增调试功能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最后得出通过增加相应设备及功能,该停车场满足接车和调试功能要求,可解决全线开通运营时间延期的问题,为类似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接车与调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是今后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方向,其车辆段/停车场的信号系统设计与传统CBTC系统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重点阐述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车辆段/停车场的信号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8.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内线路的布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计实践并借鉴若干城市地铁的设计经验,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停车场)的总图布置和段内各种功能线路布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段内基线可采用7号道岔辙叉角的倍角设计,月检线、尽头式洗车线须同时接通出入线和牵出线等一系列具体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9.
为节约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用地,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分析国内外部分城市车辆段用地指标,从节约土地资源角度研究车辆段工艺设计方案,为地铁车辆段设计特别是用地非常紧张情况下的车辆段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中不同的车型,对车辆段和停车场内警冲标距离绝缘轨缝的距离进行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1.
车辆段、维修基地等车辆存放场所统称为车辆停放场,其规模可以按照其配属的列车数量来表示。以长沙轨道交通2号线为例,对城市轨道交通线2个或多个车辆停放场规模分配问题进行了研究。根据确定的运用车总数,综合考虑车辆段、停车场的用地、工程条件、运营成本及运营效率,以建设、运营、维修等费用为目标,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停放场规模分配的优化模型。优化方法能够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停放场规模优化提供一个普遍的框架。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规模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控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的规模,选择国内外若干典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对其进行不同技术层面的比较和分析,最后提出一些对未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规划和建设的建议.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缺乏相应的设计经验,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修的策略以及相应检修设施的设计均偏于保守,同时由于对附属设施以及段内设施布局的研究尚不充分,导致我国车辆段规模偏大.建议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长期维修策略、段内设施布局优化、设置层级以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等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城市轨道交通对于城市发展来说,是拉动经济发展,提升土地价值的重要方式.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和停车场占地面积大、土地利用率低,不利于城市的空间整体发展.结合广州地铁上盖开发项目,对下沉式车辆基地上盖建设进行成本分析;通过盈亏平衡分析,对不同结构形式下沉式盖板总投资费用及其在不同容积率下的房价盈亏平衡点、不同房价下的容积率盈亏平衡点进行了经济效益评价.  相似文献   

14.
由于土地资源稀缺,上盖物业开发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设计的趋势,对城市发展、资源利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以杭州地铁7号线盈中车辆段为设计案例,介绍了上盖物业开发车辆段的总图方案,并对上盖开发车辆段的室外综合管线设计进行研究,旨在为日后其他上盖开发车辆段室外综合管线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车辆基地属于城市轨道交通大型建设工程,投资大,占地多,并对用地条件有较高要求。福州市属于多山丘陵地貌,城市建设用地紧缺,路网紧密复杂,给福州市轨道交通车辆段的设计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车辆段的合理选址,是福州4号线全线工程方案稳定的关键所在。通过对福州4号线车辆段选址的研究,为今后类似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段场选址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6.
结合广州地铁10号线广钢新城车辆段的设计实例,讨论盖下车辆段和上盖二级开发统筹设计的特点和注意事项,提出地铁车辆段与二级开发一体化设计,应结合地形、用地条件、城市道路、河流水系、地块功能及用地完整性等进行统筹规划和设计.重点探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上盖二级开发与盖下功能紧密结合的方案,应落实车辆段与城市既有和规划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17.
纪诚  卢源 《都市快轨交通》2014,27(6):25--31
通过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综合开发利用的实例,阐述北京市在城市轨道交通不同发展阶段对于车辆段综合开发利用模式的演进历程和创新 归纳出车辆段综合开发利用的规律,指出车辆段综合利用势必成为今后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总结出轨道交通车辆段上盖开发自身的基本特征:土地产权关系复合、主体利益指向多元、工程技术实施复杂、管理操作缺乏规范.提出一些基本观点:车辆段上盖开发需要对现有城市开发和轨道交通建设模式进行创新与突破;注重与城市规划、投资相结合,循序渐进;注重实施细节的保障点;注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等.  相似文献   

18.
单轨条50Hz相敏轨道电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大力发展,单轨条50Hz相敏轨道电路在车辆段、停车场及正线道岔区得到了广泛应用。根据津滨轻轨工程的实际经验,对单轨条50Hz相敏轨道电路的电路原理及在工程设计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停车场用地面积大,如何在城市用地面积紧张的情况下,提升停车场有限的土地资源来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的停车场功能,即提升停车场土地的资本密度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上海市域铁路申昆路停车场项目为国内大都市圈、城市圈的市域铁路大型地下车辆基地建设项目,项目规划设计考虑:设置市域铁路地下停车场,地上进行物业开发及城市功能配套,以便激发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的利用,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和整体片区商业价值,推动轨道交通综合开发的体系化发展,降低市域铁路停车场对空间、交通及环境的不利影响。该项目的规划设计和综合开发模式可供类似项目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0.
首先总结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列车对车辆段设计带来的主要变化,并分析不同段型的车辆段总平面布置的设计特点与注意事项;然后研究车辆段停车列检库、转换轨、洗车库的主要设计参数变化,并给出设计建议;最后分析全自动运行列车对车辆段设计带来的其他影响。此研究结论和建议可为车辆段总平面设计和工艺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