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老爷岭隧道衬砌混凝土冻害、渗漏水等病害修复工程实例,描述所处位置的地形、地质、地貌情况;分析主要病害现象;介绍在老爷岭隧道渗漏水处理中使用的堵漏材料,阐述隧道二衬结构在渗漏水处理中采用高效防潮、抗渗、堵漏材料进行施工工艺,为同类隧道的渗漏水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针对G104鼓山隧道地质特点和渗漏水情况,采用CDXSJ强力堵漏聚合物混凝土、CDMT特种密封材料和CDGMT特种渗透胶等新材料,结合特定的治理方案对其进行了综合治理,经过半年多的通车观察,已治理的点、线渗漏未发生新的渗漏现象,表明该次治理采用的材料有效、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3.
深基坑工程地下水位的降低会造成基坑周围地表沉降;而对于地下水丰富地区的基坑工程,由于基坑内大面积降水,坑外地表沉降的现象更为严重,并对周围地下管线会产生较大影响。文章以南京青奥线梅子洲过江通道接线工程为背景,介绍了长江漫滩地区基坑施工的工程概况和监测点的布置及监测结果,并对监测数据进行了研究分析,总结出了深基坑工程周围地表及地下管线的沉降原因和沉降规律,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支护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基坑的安全,也是基坑施工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咬合桩用于基坑支护工程中既能支护又能防水,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基坑支护形式。为解决基坑支护咬合桩施工问题,结合南联络通道基坑支护工程的成功实践,从基坑支护咬合桩的布置、施工顺序、导向槽施工、埋设护筒、泥浆制备、钻孔施工、安装钢筋笼、灌注砼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基坑支护咬合桩施工技术,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5.
地下连续墙接头形式研究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下连续墙施工中,渗漏问题屡见不鲜。要预防地下连续墙接缝渗漏,重要的是合理选用能适应工程地质条件和工况条件的接头形式。在研究以往应用过的各种接头形式及其优缺点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兼顾止水效果和工程造价的H型钢新颖止水接头形式,并建议通过科研项目立项和工程试验,尽快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控制环境敏感区域和软土地区中深基坑的开挖变形及其对周边建筑的影响,在上海外滩通道紧邻风貌建筑群的长大深基坑工程中采用了地下连续墙围护体系、地墙两侧土体三轴搅拌桩预加固、加大地下连续墙插入比、坑内加固和降水,以及通过封堵墙和加固墙将长大基坑分隔成较短的基坑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基坑变形,减少了地面沉降和周边建筑的变形.通过对保护建筑的专业检测、评估,确定了基坑施工的保护标准;通过信息化施工,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测及数据分析,为制定和实施深基坑周边风貌建筑群保护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上海轨道交通6号线15A标龙阳路站结构防水堵漏的施工方法,重点分析了地铁车站结构产生渗漏的原因,提出了预防地铁结构渗漏的技术措施及渗漏处理技术,旨在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先隧后站(井)法具有施工工期短、占用场地面积小、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等优点。通过对18个先隧后站(井)法施工的实际工程案例进行总结和综述,将先隧后站(井)法分为两大类:先隧后站法和先隧后井法。先隧后井法可分为无横通道的先隧后井法和有横通道的先隧后井法,其中无横通道的先隧后井法又可根据隧道和竖井的尺寸大小,分为大井小隧法和小井大隧法。对先隧后站(井)法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如先隧后站法扩挖地铁车站的几种形式、基坑的支护形式、管片破除方式等进行了总结,得到了基坑支护形式的选用条件等可应用于先隧后站(井)法工程实践的有益结论,并对先隧后站(井)法未来在工程应用、数值模拟等方面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可为先隧后站(井)法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在建设中的上海北横通道新建工程Ⅱ标段,有长约246 m的明挖基坑与轨道交通13号线上行线隧道呈小角度斜交上跨关系。介绍了MJS门式加固及"弹钢琴"施工技术,并对施工采取的措施、实施情况以及取得的效果进行总结和介绍。经验及成果可给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坑工程对与之相关的轨道交通区间隧道的影响及保护措施直接决定了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基于"时空效应"原理从基坑分坑设计、支护结构、土体加固、抗拔桩、分块开挖与底板浇筑、信息化施工等多个方面总结了常用的保护措施;梳理现有的影响分析方法,并依托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E区和北横通道两个工程实例进行验证。分析认为:设计采取的保护措施可有效控制变形,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于新建基坑工程来说,在确保其自身结构安全性的同时,同样需要充分考虑到由于基坑施工所引发的土体位移因素,为邻近地铁的运营安全性提供保障条件。以某工程为例,从假定模型、材料参数、施工模拟以及计算点与变形控制标准布置4个角度构建数值分析模型,并展开对计算结果的分析,阐述基坑与隧道水平净距以及基坑支护结构所造成的影响,希望能够为同行业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2.
对重庆轨道交通环线一期工程重庆北站至渝鲁车站施工通道塌方涌水事故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水文数据监测、地质水文调查及工程施工的研究,发现施工通道的地下水与旁边的堰塞湖存在水力联系。结合本次塌方涌水的实际情况,提出了3个处理方案。通过综合比较,最终选用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封堵填充法施工处理方案,在工程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北京地铁中关村车站辅助通道基坑明挖施工位移监控量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篇文章介绍北京地铁四号线中关村站辅助通道的1#风道及2#、3#出入口通道基坑采用明挖法施工时,对其基坑周围地表、邻近高层建筑物、跨线天桥、基坑围护桩的垂直位移(沉降)和桩身水平位移的监控量测成果。对影响位移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隧道技术的发展,盾构隧道将成为修建跨海通道的重要方式。文章以目前国内最大直径海湾盾构隧道——汕头海湾隧道为工程背景,介绍了在填海围堰内修建盾构始发井所面临的挑战,即基坑超深、异形,淤泥层深厚,受海水影响大等。基于此,文章提出了考虑基坑开挖和盾构始发两种工况的大环框梁逆作技术,并基于三维有限元分析和现场实测,对基坑支护受力性状和土体变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环梁逆作技术可有效控制基坑变形,节省工期。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东营地区农村公路养护工程中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应用情况,从工程实际出发,阐述了施工过程中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的技术原理、稳定材料的选用和应用成本的对比分析,以期为国内同行业公路养护工程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深圳地铁前海湾车站地处前海填海区域,属于典型的海积淤泥地层,在复杂的海积淤泥地层条件下进行地铁车站基坑开挖、控制基坑围护体系及周围地层的稳定是整个工程施工的重点,也是一大难点.前海湾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呈平行布置,在开挖过程中多个基坑会产生相互影响,通过对不同的基坑间距、两个基坑开挖顺序和加固措施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基坑围护结构位移与两个基坑施工中基坑间距、基坑开挖顺序的关系,得出了产生相互影响的基坑间距、合理的开挖顺序及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7.
管道带压堵漏技术及其在油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油库发生泄漏的危害和带压堵漏技术在国内的发展情况,对常用的3种带压堵漏技术进行了简单对比。文中重点介绍了带压注剂堵漏技术的原理、施工工艺、注意事项,并通过实例指出带压注剂堵漏技术应用范围广泛、可靠性高、不需动火,适用于油库库内管道的不停产堵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浦东国际机场北通道建设中多种固废再生利用的实际工程案例,通过现场调研和测量,获得了与原生材料建设同规格路段相比,其在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方面的数据,得到了真实的节能减排效果,为今后废旧材料在道路建设上的再生利用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高烈度地震区浅埋大跨隧道施工技术及抗震材料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高烈度地震区的软弱破碎岩体中修建浅埋大跨度隧道时,采取何种施工技术和选用什么样的抗震材料,才能满足抗震性方面的要求,这是工程界所关心的热点课题,文章以南昆铁路乐善村二号隧道为例,介绍了隧道的施工技术和选用的抗震材料,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外环隧道浦西连接井宽43m,基坑最大开挖深度30.4m,结合工程安全、工期、造价等因素,论述支护结构形式的合理选用以及支护结构设计,为软土地区类似深基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