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出行时耗的轨道交通功能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居民全日出行时耗的稳定性特征,提出将平均出行时耗30min作为区分通勤出行和其他出行的时间指标,据此提出基于出行时耗的轨道交通功能定位原则。结合城市轨道、市域铁路、区域铁路及高速铁路的服务特点,提出各层次轨道交通功能定位的要点。针对通勤出行特征明显的城市轨道及市域铁路以及计划出行特征明显的区域铁路及高速铁路,在分析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各层次轨道交通的衔接方式。  相似文献   

2.
"十三五"时期,粤西地区铁路发展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但与广东省其他地区相比,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文章以新时代对粤西地区铁路网络发展的要求为出发点,对其运输需求进行预测,针对路网层次及总体布局提出以下建议,即重点完善粤西地区与北部湾城市群的便捷客货运通道,打通粤西地区、海南自贸区北上的新通道,形成"一轴三带多支...  相似文献   

3.
建设现代化都市圈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轨道交通是实现都市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都市圈轨道交通体系,基于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现状的系统分析,明确当前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存在的层级不完善、供给不合理、需求不匹配、体制不顺畅等主要问题;分析都市圈发展趋势及对轨道交通的要求,结合中外研究实践及国家层面政策要求,指出中国都市圈轨道交通要重点解决好服务类型、规划布局、客流标准、成本收益、体制创新等关键问题,并从功能分工、网络融合、枢纽衔接、运营一体等方面对都市圈的轨道交通规划布局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长沙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和3号线在武广客运专线长沙南站交汇,设轨道交通长沙南站站,2号线和3号线路走向及线间关系有多种方案组合。从换乘便利性、投资经济性、工程可实施性、功能转换灵活性等方面,对轨道交通长沙南站站车站布局型式进行方案研究,从而推荐近远结合的综合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5.
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综合交通枢纽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要求"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运营",线网内部要求实现互连互通、运营灵活、资源共享,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互连互通"的内涵。研究结论:城际轨道交通综合交通枢纽的设计理念应遵行协同效率与整体形态最优化、枢纽个体条件适宜性、实现紧骤布置和无缝换乘、综合利用有限城市空间和土地资源以及定性定量相结合等五个原则。城际轨道与城市轨道一般通过换乘方式进行衔接;当其与城市轨道的起点或终点衔接时,宜采用接轨的方式衔接,并一般宜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市域快线相衔接。快速城际线之间应直接或通过其它普速城际线间接地接轨,普速城际网之间尽可能实现相互连通,在线路的起点或终点衔接处,采用接轨方式衔接,在城际线路相互交叉处设置时,宜优先采用换乘方式。  相似文献   

6.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难免以隧道形式穿越大江大河,有必要探究市域快速轨道交通水底隧道防灾救援方法。依托温州市域铁路S2线瓯江北口隧道的工程实例,从工程应用、疏散效果、施工风险、结构受力、经济性、适用范围等方面,对比分析水底隧道受灾人员常见疏散方式,确定瓯江北口隧道受灾人员疏散方案;采用FDS软件模拟瓯江北口隧道不同火灾工况下,烟气、温度、可见度蔓延情况,以及安全疏散时间与距离火源位置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隧道内发生火灾时,开启风机可使排烟效果得到明显提高,有利于人员安全疏散。  相似文献   

7.
市域铁路是市域和区域中短途客运铁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区域快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互为补充,主要承担市域或区域较小规模走廊的客运交通。为应对区域交通城市化的发展,改变南宁市目前对外交通组织的区域间城镇交通联系模式,规划建设合理的南宁都市圈市域铁路网,实现城市公共交通组织模式向区域间城镇延伸和拓展。  相似文献   

8.
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西北端终点城北站距太仓市陆渡镇仅6.5 km.11号线若延伸至太仓,将有力推动该区域的经济一体化,并使太仓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配角,成为上海的卫星城和世博圈成员之一;也可满足上海打造人文轨道交通的需要,增强上海的辐射、服务功能,推动长三角联动发展.目前,太仓已具有全方位接轨上海的坚实基础.延伸6.5 km线路,即可产生难以估量的社会经济效益,可谓事半功倍.建议将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延伸至江苏太仓.  相似文献   

9.
结合都市圈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和引导性发展规划,从三个方面提出了都市圈地区轨道交通系统规划的理念,即:都市圈地区轨道交通的分层次规划理念,综合轨道交通网的联合规划理念,地区轨道交通和公路网的一体化规划理念。  相似文献   

10.
根据都市圈多层次、多样化的旅客出行需求,针对综合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布局的整体目标要求,系统研究都市圈轨道交通框架设计、空间布局等关键问题,提出基于出行时间最小的规划布局方法以及基于层级优化的规模测算,并以大西安都市圈为对象,在既有线网规划的基础上,提出大西安都市圈轨道交通线网的优化流程。  相似文献   

11.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及《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陆续印发,"四网融合"成为促进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总结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内涵功能和"四网融合"的实施路径.青岛都市圈作为新兴都市圈的典型代表,针对其大尺度、多阻隔的空间本底以及"圈层化、扁平化"的出行特征,以"建设轨道上...  相似文献   

12.
南汇支线是构建临港新片区综合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新片区战略、国土空间规划及市域轨道网络等,提出了线站位方案优化建议,对客流需求和特征进行了预测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运营组织方案建议,对于南汇支线后续的研究和设计工作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小的一个垫片将让传统的火车轨道告别枕木和渣化道床,并为全面提速提供安全保障。日前.华东理工大学研发的高韧性、高强度轨道垫片.在沈秦、赣龙、平渝线上成功运用.并通过了铁道部高速铁路试验场(北京)环线试验段试验成功。我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铁路轨道无渣道床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14.
规划建设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是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促进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以江苏省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建设为例,在概述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架构及功能定位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江苏省目前的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从速度目标值、站间距、互联互通、跨网融合信号系统制式等方面提出构建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的关键技术要求,以期为类似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刘高坤  杨辉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12):200-204,209
从上海轨道交通市域线机场联络线长度、站间距、旅行时间、工程投资等角度分析,提出该线速度目标值应为160 km/h,且该线应采用AC 25 kV供电制式.结合本线速度目标值、客流水平、线路条件、运营组织、应急救援及有利于实现与国家铁路互联互通等因素,分析了该线车辆选型需求及主要原则,并对车体尺寸、车辆编组及定员、动拖比选择与列车救援、列车疏散方式等主要技术特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机场联络线是上海市域轨道交通线网中东西向的骨干线,起自虹桥枢纽,终于铁路上海东站,主线联通“两场两站”,旅行时间目标为将虹桥和浦东两大综合交通枢纽之间的运行时间控制在40 min内,以进一步整合航空、铁路等对外交通资源。结合上海机场联络线线路长度、车站分布及时间目标值要求进行分析比较,该线采用120~200 km/h速度目标值时其适应性较好。结合该线的功能定位、敷设方式、乘坐舒适度、时间目标值、车辆技术成熟度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分析,推荐该线车辆采用AC 25 kV供电制式、设计速度为160 km/h的动车组。  相似文献   

17.
刘高坤  杨辉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12):200-204,209
从上海轨道交通市域线机场联络线长度、站间距、旅行时间、工程投资等角度分析,提出该线速度目标值应为160 km/h,且该线应采用AC 25 kV供电制式.结合本线速度目标值、客流水平、线路条件、运营组织、应急救援及有利于实现与国家铁路互联互通等因素,分析了该线车辆选型需求及主要原则,并对车体尺寸、车辆编组及定员、动拖比选择与列车救援、列车疏散方式等主要技术特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成绵乐铁路客专线预计2012年7月贯通 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是中国西南首条高速铁路,全长317公里.北起江油,途经绵阳、德阳、成都、眉山,  相似文献   

19.
随着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的形成,枢纽节点功能呈现多元化与复合化,需确定其主要功能并建立科学的方法进行统筹布局。综合分析轨道交通枢纽衔接高铁、城际、市域、城市轨道交通等不同方式的客流特征、服务范围,选取节点的服务能力、衔接方式、综合开发性等要素作为标准,将枢纽节点划分为不同层级并确定备选节点集合。进一步,以轨道交通枢纽建设成本与旅客出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模型,形成综合轨道交通枢纽一体化布局方案。最后,以西安都市圈为对象,提出西安都市圈综合轨道交通枢纽节点2层18节点的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20.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13(1):F0003-F0003
缝上海轨道交通南北骨干线7号线于2009年12月5日开通试运营后,轨道交通9号线二期、11号线北段一期也于12月31日开通试运营。至此,上海轨道交通路网增至10条线路,运营总里程约330km,投运车站增至221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