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汽车与配件》2009,(16):13-13
一、汽车零部件品牌奖评选宗旨:改革开放30年来,汽车零部件已经成为汽车终端消费须臾不可离的市场上可以任意选购的商品。在这些零部件商品中,既有三资企业的产品,也有国有和民营企业的产品。经过许多年来的发展,无论是品种和品牌都有极大的丰富,在质量、价格、创新和售后服务等方面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汽车与配件》2009,(20):11-11
一、汽车零部件品牌奖评选宗旨:改革开放30年来,汽车零部件已经成为汽车终端消费须臾不可离的市场上可以任意选购的商品。在这些零部件商品中,既有三资企业的产品,也有国有和民营企业的产品。经过许多年来的发展,无论是品种和品牌都有极大的丰富。在质量、价格、创新和售后服务等方面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汽车与配件》2009,(14):9-9
一、汽车零部件品牌奖评选宗旨:改革开放30年来,汽车零部件已经成为汽车终端消费须臾不可离的市场上可以任意选购的商品。在这些零部件商品中,既有三资企业的产品,也有国有和民营企业的产品。经过许多年来的发展,无论是品种和品牌都有极大的丰富,在质量、价格、创新和售后服务等方面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汽车与配件》2009,(30):11-11
一、汽车零部件品牌奖评选宗旨:改革开放30年来,汽车零部件已经成为汽车终端消费须臾不可离的市场上可以任意选购的商品。在这些零部件商品中,既有三资企业的产品,也有国有和民营企业的产品。经过许多年来的发展。无论是品种和品牌都有极大的丰富,在质量、价格、创新和售后服务等方面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汽车与配件》2009,(24):9-9
一、汽车零部件品牌奖评选宗旨:改革开放30年来,汽车零部件已经成为汽车终端消费须臾不可离的市场上可以任意选购的商品。在这些零部件商品中。既有三资企业的产品,也有国有和民营企业的产品。经过许多年来的发展,无论是品种和品牌都有极大的丰富,在质量、价格、创新和售后服务等方面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一、汽车零部件品牌奖评选宗旨:改革开放30年来,汽车零部件已经成为汽车终端消费须臾不可离的市场上可以任意选购的商品。在这些零部件商品中,既有三资企业的产品,也有国有和民营企业的产品。经过许多年来的发  相似文献   

7.
每周新闻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2009汽车售后市场最受欢迎的汽车零部件品牌奖评选告示一、汽车零部件品牌奖评选宗旨:改革开放30年来,汽车零部件已经成为汽车终端消费须臾不可离的市场上可以任意选购的商品。在这些零部件商品中,既有三资企业的产品,也有国有和民营企业的产品。经过许多年来的发展,无论是品种和品牌都有极大的丰  相似文献   

8.
一、汽车零部件品牌奖评选宗旨:改革开放30年来,汽车零部件已经成为汽车终端消费须臾不可离的市场上可以任意选购的商品.在这些零部件商品中,既有三资企业的产品,也有国有和民营企业的产品.经过许多年来的发展,无论是品种和品牌都有极大的丰富,在质量、价格、创新和售后服务等方面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一、汽车零部件品牌奖评选宗旨:改革开放30年来,汽车零部件已经成为汽车终端消费须臾不可离的市场上司以任意选购的商品.在这些零部件商品中,既有三资企业的产品,也有国有和民营企业的产品.  相似文献   

10.
张颖 《汽车与配件》2004,(26):14-16
在近几个月来的汽车进出口市场分析中可以看出,受汽车零部件出口数量和金额不断扩大的带动,汽车商品的出口增速已经高于了进口。同时,无论是对于整车出口,还是零部件出口,民营企业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1.
《中华汽摩配》2004,(11):61-63
近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这可以从汽车零部件产品的质量水平、对引进轿车的配套能力以及汽车零部件出口业务的大幅增加等方面得以充分体现。目前,世界汽车零部件行业呈现出组织集团化、技术高新化、供货系统化和经营全球化等新特点。与发达国家的汽车零部件行业进行横向比较,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无论在发展模式、产品数量、产品科技含量、研发能力、生产供货方式,还是在整车厂和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配套关系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我国汽车企业与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合作建立了一批汽车合资企业。围绕着为汽车合资企业整车产品配套,各地又陆续建立了一批零部件配套供应系统。近几年来,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飞速发展,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对外开放的扩大,各大国际汽车零部件公司都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力度。加入WTO后,我国取消零部件进口配额和进口关税下降等措施逐渐到位,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相似文献   

13.
全球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趋势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发展,是随着汽车工业的整体趋势而变化的。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增长的驱动力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增长的零部件内在价值 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的增长,往往来源于所生产产品的附加值的提高,当然,并非所有的汽车零部件系统都享有同样的增长机遇。一般而论,汽车技术水准的提高通常是增长的主要动力,如音响系统、电子和电器系统和引擎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广州汽车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为汽车零部件业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和有力的市场支撑。然而,由于自身竞争力不够,以及日系汽车企业本身所固有的封闭性和排他性,广州本土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进入日系汽车企业的一、二级零部件配套体系相当困难。为了促进广州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应该在自主整车品牌的有效需求拉动下,进一步提高产品技术性能,提升产品的系统化、模块化配套能力,由单一零部件向总成转变,由单纯机械产品向机电一体化产品转变。在增强广州零部件综合配套能力的同时,增强零部件高端产品的本地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张正智 《汽车情报》2006,(19):11-22
近几年,汽车零部件出口增长发展很快。2005年真正实现了汽车产品出口额大于进口额,从多年来进出口逆差变为顺差,根本上改变了汽车产品进出口的被动局面。虽然整车出口发展也很快,但影响汽车产品进出口变成顺差的主要因素,是汽车零部件出口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汽车零部件行业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这可以从汽车零部件产品的质量水平、对引进轿车的配套能力以及汽车零部件出口业务的大幅增加等方面得以充分体现。目前,世界汽车零部件行业呈现出组织集团化、技术高新化、供货系统化和经营全球化等新特点。与发达国家的汽车零部件行业进行横向比较,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无论在发展模式、产品数量、产品科技含量、研发能力、生产供货方式,还是在整车厂和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配套关系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7.
2005年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利润大幅度下降.汽车零部件企业将面临“3道坎”:一是“成本关”.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各汽车零部件企业也都在怎样“降成本,增效益”上各显其能.2005年可以说是大多数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成本风暴年”.二是“融资关”.目前,对大多数汽车零部件企业特别是中小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都存在“缺血”的危机.三是“核心技术和品牌关”.目前,汽车零部件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拥有自己“称雄于市场的核心技术”,必须拥有优质产品质量和一流的品牌,也就是核心竞争力.否则,自己多年“苦心经营”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将会被强劲的国际国内竞争对手一步一步地“吞食”掉.  相似文献   

18.
《汽车与配件》2011,(51):20-21
两年之前,《汽车与配件》杂志曾在湖南长沙举办过“2009中国售后市场最受欢迎汽车零部件品牌产品”颁奖,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今年,正值中国“人世”10周年和《汽车与配件》创刊30周年,为进一步引导消费、推广具有性价比优势的品牌产品,规范汽车配件售后市场,本刊在Automechanika Shanghai2011上海国际汽车零配件、维修检测诊断设备及服务用品展览会的主题峰会——“2011汽车售后市场模式创新高峰论坛”之后,举办了“2011中国售后市场最受欢迎汽车零部件品牌产品”颁奖典礼。  相似文献   

19.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经过50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的迅速发展,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无论是从数量、经济规模、技术水平、工业产值都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但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在下一轮发展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民族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生存空间正被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不断挤压,而自身由于在发展过程忽视自主创新能力,对于那些对技术含量较高的零部件产品,如防抱制动系统、安全气囊、电控发动机管理系统、自动变速器等尚无足够的生产能力和相关技术,大量依赖进口。  相似文献   

20.
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能够支撑起我国汽车生产配套的规模和满足我国商用车、中高档乘用车80%以上零部件本地化的配套要求。由我国生产的汽车产品,配套所需的零部件多数都可以在中国制造,我国正在成为国际汽车制造商重要的采购基地和跨国集团核心产品的研发基地,是世界汽车零部件的重要生产基地和实验基地: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逐年增加,零部件配套能力不断增强,出口逐年上升,传统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