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3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我国在黄土地区修建了大量黄土隧道,但由于人们对黄土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目前修建的黄土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尤其是隧道基底部分病害特别严重,但目前铁道行业缺乏对黄土地区隧道产生病害原因的深入研究,本文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以太中银铁路和包西铁路运营隧道构筑物状态调研为依托,通过对黄土地区铁路隧道的道床基底病害特点进行研究,揭示了黄土地区隧道整体道床基底产生病害的特性,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同时提出治理方法和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2.
黄金光 《隧道建设》2009,29(5):597-600
弹性整体道床在运营中常发生病害,作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某隧道整体道床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采用超细水泥灌浆料进行注浆的整治施工方法,对同类病害的整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项川 《路基工程》2014,(3):203-205
针对宜万线五爪观隧道上行线K1161+406段整体道床伸缩缝两端道床板出现宽约0.3 mm裂缝,整体道床伸缩缝处出现翻浆冒泥、两轨间伸缩缝已被淘空等病害。在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结合宜万线行车特点,采用特殊施工组织方式,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进行治理。施工后,通过检测证实,治理效果明显,道床已经稳定。  相似文献   

4.
以某长大铁路隧道工程为依托,在地质雷达无损检测铁路隧道整体道床的基础上,结合钻探资料、设计资料进行数学模拟分析,研究了地质雷达在隧道检测中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长大隧道整体道床缺陷,主要集中于填充层和整体道床与填充层分层界面处;数学模拟分析配对t检验p-value值均大于0.05,说明采用地质雷达无损检测可确定整体道床病害的具体位置及缺陷类型;单样本t检验得到总体上整体道床与仰拱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填充层比设计厚度小0.20 m左右。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湘桂线波寨二号隧道洞内整体道床番浆冒泥及其整治情况,将该隧道整体道床重新改为普通碎石道床,并用塑料排水板和土工布封闭路基面,使病害得以彻底整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彭玥锴  张鹏  徐滔  万壮  杨黎 《路基工程》2022,(3):167-171
城市地铁盾构区间隧道若出现道床与管片剥离病害,会直接威胁到列车的运行安全。以某地铁区间线路为背景,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列车运行过程中对道床和管片剥离影响最大的荷载位置。根据荷载作用在道床上的不同位置,发现荷载在远离道床伸缩缝的过程中相邻道床底部的拉应力值急剧减小,确定了荷载最不利位置为道床靠近伸缩缝处,可为模型试验和病害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浅析钢筋混凝土整体道床病害及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昌西站、南站部分股道的整体道床病害作了分析,并对南货1道的整体道床病害整治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崔齐飞 《路基工程》2015,(6):174-177
以襄渝铁路下行线新大成隧道碎石道床沉降病害整治工程为依托,利用物探手段和室内试验对病害进行分析,结合运营铁路隧道维修管理特点,采用注浆技术整治隧道道床沉降,实践结果表明:利用注浆技术在隧道施工封锁天窗内施工,对铁路运输生产影响小,施工较为便捷,整治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分析成昆线沙马拉达隧道中整体道床病害原因,目前整治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根治的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对有轨电车整体道床-路基的病害类型及其成因进行了归纳分析,并从土质条件、路基含水率、物理力学条件等角度对路基病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在对整体道床失效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疲劳荷载作用下支承板底的容许弯拉应力建议值。  相似文献   

11.
以某单线普速铁路路基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路基现场设计室内试验,验证基于电化学的处理方法对路基排水设备损坏、路基沉降及翻浆冒泥三种病害的整治效果.结果 表明:电化学排水胶结对路基翻浆冒泥和基床下沉外挤病害整治有效且适用,提出了电化学排水胶结联合机械注浆封闭的铁路路基病害整治方法,并进一步探讨研究了该方法的施工工艺,得出了...  相似文献   

12.
深厚软土路基的桥头过渡路段常采用管桩复合地基处理,但经过长时间的工程应用,逐渐显露了一些工程问题。根据工程实例,结合现场监测数据与现场查勘,分析了管桩复合地基路基病害的主要原因是桩土差异沉降过大引起,并指出工作垫层厚度偏大、砂料褥垫层流失和设置反压护道是造成桩间土沉降偏大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最后针对工程实例的路基病害的形成原因与状况,提出了采用袖阀管进行综合注浆处治方案,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杨旭朝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8):126-128,11,12
依托唐津高速公路(K61+068~K94+000)段维修工程的具体实践,对路基注浆前后土体微观结构类型、微观结构参数的变化进行研究,揭示了注浆前后土体性质发生变化的内在机理,从微观角度研究压密注浆法对提高病害路基强度的效果。通过研究证明了压密注浆是进行路基加固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苏州高新区有轨电车1号线轨道工程,正线全部采用无枕式混凝土整体道床,共享路权和路口平交段轨道全部埋入地下并铺设沥青路面。全线采用无枕式整体道床在国内城市轨道领域尚属首次,其设计标准高,对轨道几何形态控制提出了较高要求。结合苏州现代有轨电车无枕式整体道床和埋入式轨道沥青路面铺装,分析了施工特点和难点,并研究其施工的关键技术,实践结果,较好地完成了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介绍了高压喷射注浆法对路基的加固原理及其使用材料,并通过实例工程应用,总结出单管旋喷法施工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高速公路采空区路基稳定性问题,结合某高速公路具体情况,通过分析其地质情况及不同年代的采空区特点,采用注浆处治。通过优化注浆半径、注浆重量等参数,达到注浆参数的最佳选择。注浆效果的检测结果表明,采空区注浆处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软土路基深层钢花管压浆后,浆液与软土地基构成的复合地基对提高软土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质有较好的效果。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软土地基压浆的设计思路及压浆工艺,并从注浆理论方面对软土地基压浆参数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路基钢花管压浆的改进方向,为其他类似工程项目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严红  王永斌 《路基工程》2022,(4):102-106
论述了石料排列方式对空隙的影响规律,明确理论石料配位数与空隙率的对应关系;对填石路基空隙结构特征展开分析,确定双粒径填石路基方案,按照经验公式计算获取不同粒径比对应理论空隙率和小粒径石料占比,并搭建了室内空隙率灌水法试验进行验证;通过水泥土浆注浆对填石路基进行加固,控制三种注浆方式,分别检测其抗压及抗弯强度用以表征填石路基结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6∶1粒径比对应空隙率较低,可减少注浆量;经验公式计算结果与室内空隙率灌水法试验结果相吻合;试件破坏主要源于石料脆断而非胶结破坏;通过埋管压力注浆方案进行注浆加固的填石路基试件强度最高,可比常规注浆提高18.9%。  相似文献   

19.
基于FLAC3D软件对既有铁路路堤注浆加固过程中沉降进行数值模拟,分别分析了不同注浆压力、不同注浆管间距下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注浆压力和不同注浆管间距对注浆的结果影响较大,浆液对土体的抬升作用也由于工况的不同而呈现不一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该文通过对旋喷桩的加固原理和在武广客运专线XXTJ-Ⅱ标段路基边坡加固施工中应用情况的介绍,以工程实例说明旋喷桩的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检测方法,并提出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