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韩国将造船能力向中国转移,国内造船业有准备但不充分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分工,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正在不断地深化。各种产业向最具资源禀赋优势的国家和地区相对集中,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也是促使世界经济能够保持平稳持续发展的必然规律。我们研究世界造船业近百年的历史,就可以发现一条明显的演变规律,即世界造船中心由西方国家逐步向东方国家转移。当前世界造船产业的转移,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韩国同欧洲争夺霸主地位一样,产业转移的方向已经开始转向中国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2.
造船强国:路漫漫其修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的一年,国际船舶市场急速攀升,世界造船产业加快向东方转移,令国人似乎看到了实现造船强国梦想的曙光。2003年中国不菲的造船业绩,使舆论和业界似乎都不愿再保持低调,赶超日、韩问鼎世界造船霸主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从情势看,这种推论似乎是成立的,我国造船业已跻身世界三甲,并且坐稳了第三的位置,同时,我国还具有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成本低的优势,而这正是日、韩的软肋。然而,这是否意味着我国造船业已经具备了与日、韩抗衡的实力?未来世界第一造船强国的宝座非中国莫属吗?  相似文献   

3.
《世界海运》2009,32(4):19-19
造船业作为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是特别明显的全球转移产业。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13韩凭借其在劳动力、土地等资源方面的优势,逐步挤掉了欧洲的霸主地位,实现了造船业由欧洲向13韩的转移。第二次产业转移过程中,韩国凭借其成本上的较大优势以及在技术上的快速发展,于2000年赶超13本,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国。  相似文献   

4.
谢予 《世界海运》2014,(8):34-38
2014年上半年,全球造船市场发展相对平稳。造船三大指标中新船订单累计同比出现小幅下降,表明当前船东对投资新船仍持相对保守的态度。主要造船国家中,中国上半年新接、完工和手持订单量均稳居全球首位,不断扩大与日本、韩国之间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提高在全球船舶市场中的地位。上半年主要造船国家(地区)的造船业发展呈现出不同特点,但从整体上看,推进造船业升级和多元化仍是当前全球造船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相似文献   

5.
张弛 《中国水运》2006,(3):41-41
韩国造船工业协会根据克拉克松的船舶登记数字公布,2005年全球十大造船企业中,韩国占了7家。前五名全部是韩国船厂。2005年全球排第一位的是现代重工,造船1073万修正吨。排第二、三位的是三星重工、大宇造船。2005年全球造船总量是1.42亿修正吨,韩国7家船厂约占造船总量30%。韩国造船业在订单总量、订单余量、船舶建造量方面均实现世界第一,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日本,继续保持造船业全球霸主地位。  相似文献   

6.
满颖 《中国船检》2011,(2):40-42
造船成本的高低,关系到最终船舶价格的确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造船企业最后的利润,同时也是影响船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成本是中国造船业的竞争优势,但在人民币汇率不断升高、劳动力成本日趋上涨、资源使用成本逐步增加以及节能、环保等国际新规则层出不穷诸多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造船业的成本优势日渐减弱,在未来发展中,中国造船业已被动步入高成本时代。  相似文献   

7.
在2003年船舶市场继续好转的大环境影响下.当今世界最大的两个造船国家——日本和韩国的造船企业的经营状况普遍要好于2002年.两国根据世界产业形式的发展并结合两国自身造船业的现状制定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出台了一些可行措施。同时更加重视对科技的投入.注重新产品的开发。欧洲造船企业的形势还是不容乐观.许多造船企业已把造船的重点转移到了军船和高附加值船上.为此也制定了一些产业扶植政策。  相似文献   

8.
据全球造船和海运动态分析机构克拉克森(CLARKSON)最新发布数据,2015年第一季度,韩国造船业新接订单量超越中国和日本,跃居全球第一。作为韩国工业化以后最具指标性意义的产业,这是韩国造船业时隔3年再次抢占世界头把交椅。今年第一季度,全球造船业新接订单量为562万修正总吨(CGT)、211艘,比去年同期的1619万CGT、832艘大幅减少,显示出全球造船市场的整体不景气。其中,韩国造船业新  相似文献   

9.
东征西讨 上个世纪中期,欧洲开始一步步失去造船王国的优势,就像英国不再是日不落帝国,希腊不再是世界"马车夫"称号的绝对拥有者,正如水往低处流,制造业的中心必然向具备劳动力成本低和资源成本低的地区转移,这两"低"恰恰提供了造船业东移的必要条件,而日本薄板船的经济性,更加巩固了这次东移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徐华 《中国船检》2005,(11):8-11
快速成长的中国造船业再次引来世界的目光,来自日本、欧洲、中国、韩国,美国船舶工业协会及主要造船企业的80余位负责人在金秋十月相聚杭州,纵论世界造船业的现状与未来。第14届JECKU会议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向世人传奏出怎样的旋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船舶科技动向何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扬帆 《中国船检》2010,(10):36-39,105
后金融危机时代,船舶科技水平在提高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凸显。日本国土交通省海事局认为,当前国内造船业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通过新技术开发来保持日本企业在中长期的竞争优势。韩国造船工业协会提出了SMART造船复兴计划,其中包含的全球造船标准、适应绿色经济的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等内容均与船舶科技相关。基于此,近两年来,世界造船业在船型研发、生产工艺和管理、相关产业发展和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均获得了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世界海运》2007,30(1):22
伦敦克拉克森船舶经纪公司日前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按照2006年前11个月的国际造船企业手持新订单量指标计算,韩国造船业位居世界首位,中国则超过日本,排名第二。据该公司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1~11月,韩国造船企业手持新订单共获得1990万修正总吨,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0%。同期,韩国  相似文献   

13.
海事信息     
造船shipbuilding〉〉韩国造船稳居霸主地位韩国造船业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11月底,全世界造船企业的LNG船手持订单合计数量达到139艘,其中韩国100艘,日本31艘,中国5艘,欧盟3艘。另外,各主要造船国家和地区各种船舶的手持订单(以修正总吨计)所占世界市场份额分别为:韩国占37  相似文献   

14.
全球造船业市场的持续红火让中国造船企业家摩拳擦掌按耐不住,奋力超越日本、韩国的态势此起彼伏。造船业重心加速向中国倾斜,2015年成为世界造船翘楚对中国不再是梦想。中国造船业经历了风风雨雨,终于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大展宏图的机会。 通往问鼎世界造船强国的征途虽然一片光明,但也将面临重重挑战,尤以船舶配套业滞后为突出。因此,振兴中国造船业还需经历坎坷艰辛,仍要依赖造船业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远洋航务》2010,(1):39-39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至10月,我国新接造船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超过韩国,居世界第一;造船完工量居世界第二。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认为,世界造船业存在一个演变规律,日本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得到快速发展,韩国在两次石油危机中崛起。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世界造船中心也将加快转移,一些发达造船国家由于成本等因素进一步退出主流船舶市场,  相似文献   

16.
张新龙 《船艇》2004,(2):29-35
百来年的造船发展史表明,从先行工业国家逐步向后期工业化国家转移、从劳动力高成本国家向低成本国家转移是世界造船业的一条基本规律。十九世纪前后半期,英国凭借冶金和蒸汽机技术上的优势,以及拥有众多熟练工人的有利条件,造船产量迅速提高。到1920年代,造船产量占世界一半。进入1950年代,日本船厂经过焊接技术的  相似文献   

17.
造船     
《中国船检》2006,(11):61-62
造船业存在船台过剩的潜在危机;造船业对钢铁提出新要求;韩船界呼吁本国船企强化优势;韩国抢攻中型船舶市场;意大利靠技术创新应对亚洲国家竞争;三大造船基地提升我国产业集群度;大宇提出未来5年发展计划;中船集团拟明年到香港上市;江苏启东实施船舶工业园项目;中船重工承修世界最大散货船;新船订单;新船下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世界主要造船国的发展现状以及国际造船市场的趋势,分析了当前国际造船市场发展不景气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世界各国造船能大大幅度提高,主要造船国降低船价参与竞争引起。文章还介绍了我国的造船业情况。  相似文献   

19.
《船艇》1998,(11)
我国造船业的快速发展,引起国际造船业的关注。世界造船业由高成本国家向低成本国家转移,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客观规律,为我国造船业振兴提供了机遇。船舶工业要实现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提出的“争创世界造船大国”、“再创辉煌”的奋斗目标,需要国家强有力的推动。  相似文献   

20.
战后,作为传统产业的造船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有:在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中期两次严重造船危机打击下,欧洲许多传统造船国走向衰落,而日本以及随后韩国、中国台湾省和中国大陆造船业迅速发展,使世界造船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东亚;随着韩国和其它新造船国的兴起,世界造船业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逐渐形成四极新结构;造船设施的增多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使世界造船能力过剩日益加剧,企业经营恶化,世界造船业进入低利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