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三塔两跨悬索桥总体结构行为、诸多构件的基本受力变形特征与两塔悬索桥不同.结合泰州长江公路大桥控制工况,对三塔两跨悬索桥的结构体系(中央扣)和结构行为特征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建立三塔四垮结合梁悬索桥有限元模型,其中主梁为双主梁模型,主梁和桥塔采用梁单元模拟,桥面板采用板单元模拟,主缆和吊索采用只受拉索单元模拟。在此基础上对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分别对三塔四跨悬索桥主缆、吊索、桥塔、加劲梁等主要构件在不同荷载工况下的力学行为进行分析,探明三塔四跨悬索桥关键部位的应力和挠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各项力学指标的计算分析结果符合规范要求,对指导桥梁设计和施工具有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5.
6.
三塔悬索桥垂跨比变化对结构静动力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泰州长江大桥采用三塔两跨悬索桥方案.悬索桥的力学特性分析分为静力特性和动力特性两个方面,影响这些力学特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探讨垂跨比对三塔两跨悬索桥静、动力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学习引进国外程序的先进理论和编程技巧的基础上,针对悬索桥结构的特点,用FOR-TRAN算法语言研制了一个专门用于悬索桥结构静动力分析的有限元程序SBAP。本文介绍了该程序的设计方法,并对其功能和特点也进行了简单的说明。 相似文献
8.
9.
自锚式悬索桥因其优美的造型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几年来已有多座自锚式悬索桥建成。文章以一座自锚式独塔悬索桥为例,运用MIDAS/CIVIL软件对整桥进行建模,并通过改变主缆矢跨比、加劲梁预拱度、加劲梁轴向和竖向刚度、主缆抗拉刚度,来分析结构参数变化对桥梁静力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大跨度悬索管道桥桥面窄,宽跨比小,结构十分轻柔,结构参数的改变对其动力特性有较大的影响。以川气东送野山河悬索跨越工程为例,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10.0分析了风缆预张力和风缆面与水平面夹角变化对该悬索管道桥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提高风缆预张力和选取适当的风缆与水平面的夹角能有效地提高全桥结构刚度。 相似文献
12.
13.
自锚式悬索桥结构体系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世界上首座独塔单跨混合梁自锚式悬索桥—佛山平胜大桥的方案构思及结构设计,介绍了其采用的整体桥塔分离式加劲梁桥型结构、混合加劲梁、钢-混凝土结合段构造型式、钢箱梁顶推技术、吊索调索技术等原创性工程技术成果,综述了自锚式悬索桥设计的关键和创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泰州长江公路大桥主桥三塔悬索桥方案设计的技术理念 总被引:9,自引:10,他引:9
介绍了泰州长江公路大桥工程环境、主桥桥型布置与结构体系,分析了中主塔的结构行为,简述了相应的设计对策及其控制标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一新型三塔悬索桥得以采用的人文因素。 相似文献
15.
16.
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三塔悬索桥结构体系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左汊主桥为主跨2×1 080 m的三塔悬索桥,为解决该桥在不平衡活载作用下引起中塔两侧主缆缆力差值较大的问题,需要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对塔梁固结、支座约束、半飘浮与全飘浮4种结构体系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有限元软件BNLAS分析4种结构体系的力学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塔梁固结结构体系抗滑安全系数最高、结构刚度最大、中塔钢结构段应力在容许范围内、抗风与抗震性能优于飘浮体系、不需要设置支座;4种结构体系在缆索受力方面差异很小;塔梁固结体系加劲梁受力较大但可以通过调整梁高来控制应力.经综合比选,该三塔悬索桥最终采用塔梁固结的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7.
18.
三塔悬索桥中塔主缆与鞍座间抗滑移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泰州长江公路大桥的初步设计中提出三塔悬索桥设计方案,为了研究特定工况下中塔主缆在鞍座内的滑移情况,江苏省长江公路大桥指挥部主持开展了主缆与中主鞍座间抗滑移试验研究。我国和美国、日本都曾开展过主缆与鞍座鞍槽间摩擦机理分析的试验,由于试验及试验模拟的差异等,试验结果离散性较大。本试验采用与实桥直径相同的镀锌钢丝和具有相同曲率、结构尺寸以及表面处理的鞍槽,力求全面模拟各束股与束股之间、钢丝之间、束股与鞍槽间的真实的接触特征,采用与实桥基本相同的接触挤压应力,以期能较为真实地反映三塔悬索桥中塔主缆在鞍座间的抗滑移情况。 相似文献
19.
从影响线角度研究3塔悬索桥力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泰州长江大桥为原型,建立相应2塔、3塔漂浮和3塔约束悬索桥空间有限元模型,研究各关键效应的影响线特征及汽车效应包络,得到如下结论:主缆抗滑、中塔受力、主梁挠跨比、梁端水平位移等在2塔悬索桥中不会引起很多关注的因素,对3塔悬索桥却成为控制指标,且由汽车作用控制;缺乏边缆的有效约束引起中塔顶水平位移增大,是导致其他效应大幅增加的原因;当一个主跨全部或部分加载,另一个主跨空载时,4个控制因素最不利,但发生的概率极低;抓住规范限制挠跨比的本质和3塔2跨悬索桥变形特点,可将其挠跨比限制放宽至1/220,行车平顺仍有充足保障;汽车与恒载应力叠加后,绝大多数运营状况下,中塔都处于受压应力状态,疲劳问题不突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