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以某地铁车辆风道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计算的方法,使用CFD(计算流体动力学)专业软件Fluent Airpak 3.0,对风道建模研究、内部空气流动特性、均匀性设计和结构优化进行仿真分析,再采用空调机组与风道系统匹配试验验证的方式确认分析的准确性。研究表明,使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地铁车辆风道系统,优化其风道气流组织形式是切实可行的。数值模拟的方法同时为缩短优化设计风道而开展的实验所需的时间提供支持。本研究结果为地铁空调风道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结合TRIZ(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工具和风量分配原则对双层列车空调风道系统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采用CFD(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分析方法,标准k-ε两方程模型对空调风道及整车车内流场及温度场进行仿真分析和优化设计,分析了车内流场和温度场的分布特性.通过1:1模型车的风道配套试验验证了计算方法和设计过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对SS8型电力机车风道继电器问题而引发的变流器风道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试验证实了变流器风道故障系继电器机械变形与损伤所致,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深圳地铁工程维护车组检测车空调风道的一个设计案例,分析了检测车单空调多独立送风区域的特点,以及影响均匀送风的各种因素,采用fluent软件对整车空调系统进行了仿真计算,完成了送风风道末端渐扩的空调风道设计,解决了末端送风距离远、回风存在压力梯度的问题.同时,对该系统进行了地面模拟试验,并进行了风量分配试验和均...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光伏兆瓦房存在的通风散热问题,提出一种散热风道优化设计方案,针对发热量大的功率单元建立独立直排风道,同时降低辅风道的风速,使进风口结构简单、能适应恶劣环境、成本更低,并对风机参数进行了理论核算。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后光伏兆瓦房完全满足系统散热要求。  相似文献   

6.
文章简要介绍了国内某B型地铁车辆风道系统,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Fluent,对风道出风口的速度场进行数值计算,同时通过不同模拟条件下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如何通过仿真计算和试验调整的方式优化风道的出风均匀性。  相似文献   

7.
黄文杰 《铁道车辆》2013,(3):1-6,45
针对城际动车组回风系统设计存在回风不均匀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方法。以国内某城际动车组空调回风风道为例,通过对回风风道内气流运动进行仿真,分析了回风风道内气流分布情况,并且应用提出的优化方法对回风均匀性进行了优化,达到了合理回风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国产地铁A型车空调系统风道的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地铁车辆空调风道设计的特殊性及国内地铁A型车空调的风道设计方法.利用静压腔原理设计的地铁A型车空调的送风道有效地解决了气流分配问题.并对主风道送风均匀性和客室内的气流分布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地铁A型车空调系统风道在风量分配、均匀送风方面的优缺点,提出了在保温和消除噪声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受车辆限界及车顶设备安装空间的限制,地铁列车车顶送风风道常出现截面突变现象,使风道送风均匀性下降,影响客室气流组织和温度均匀性,导致车内环境舒适性劣化.针对某型地铁列车送风风道高度及宽度突变问题,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风道沿程阻力与客室各送风口风量之间的关系,并在不改变风道几何外形的前提下,开展风道高顶部分内部导流结构优化,降低气流在风道内运动过程中的阻力损失,提升送风均匀性,同时解决风道截面突变区域局部回流问题,优化后风道最大阻力降低16 Pa,整体送风均匀性提升44.25%.  相似文献   

10.
从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角度,论述了清洁中央空调风道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现阶段国内清洁中央空调风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德国测试设备供应商NDTAG公司已将其首套AURA超声波轮对检测装置发给中国铁道部。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万吨组合列车综合试验的测试需求,详细介绍了该分布式测试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基于GPRS的无线数字通讯网络、基于GPS的时钟同步方法、主控子系统、机车测试子系统、货车测试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技术优势、设计思路和硬件/软件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行机务段试验数据存放格式的不统一,就试验数据存放在数据库系统中或生成数据文件直接以文件形式存放的情况,提出了实际可行的转换方案,并列举了两个例子说明其具体实现过程及转换速度。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测试平台被测设备群中的车载控制器(VOBC),设计了仿真车辆与其在几种常见列车运行场景下的交互流程,以测试其控车功能。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通过Microsoft Visual Studio开发工具及C#语言进行编程以实现仿真车辆子系统、车载接口适配器等与VOBC物理设备的通信,完成了VOBC设备功能测试框架的构建。在紧急制动、限制向前人工驾驶模式(RMF)选择及列车自动驾驶(ATO)3种运行场景下,分别设计了仿真车辆与VOBC设备的交互流程,通过实际项目测验,该设计能完成对VOBC控车功能的测试。这为VOBC设备功能的测试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方案,也为CBTC测试平台被测设备群中其它设备的测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环形试验线为保证开通速度达到120 km/h进行了大修改造作业。通过对线路道床测试数据的分析,对大修后道床状态进行评估,建议加强试验线道床的动力稳定作业,以保证线路竖向平顺性良好,确保120 km/h开通速度下列车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红外测温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采用红外测温系统在线测量直流机车牵引电机换向器表面温度的方法,并在实践中证明了此方法对机车牵引电机的预防维修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7.
露天深孔水压爆破与常规深孔爆破最根本的差异在于前者炮孔中注有水.大量实际爆破效果表明,露天深孔水压爆破方法可提高炸药的能量利用率,降低岩石单位耗药量.主要介绍应变测试方案和测试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深孔水压爆破的上述特点.  相似文献   

18.
去年美国太平洋联合铁路公司曾进行了一项8km长的磁悬浮输送机的研究,即在洛杉矶和长滩的港口之间传送集装箱及其联运集装箱中转设施。在圣地亚哥,通用原子技术公司已修建了一条120m长的试验轨道,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磁悬浮列车的模拟试验系统的基本原理,介绍了磁悬浮列车的模拟试验系统的方案、要求及其基本结构,并指出了设计本模拟系统的目的及其达到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0.
当前重载运输已被国际公认为铁路货运发展的方向,阐述了在东郊分院环行试验基地建设重载综合系统试验线的必要性,说明重载试验线可作为重载运输基础性试验和系统性试验的平台,可进一步提升东郊分院环行试验基地的试验设施的等级,提高环行试验基地的试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