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船体结构的热点应力疲劳分析过程比较复杂,按照CCS《船体结构疲劳强度评估指南》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因此采用MSC.Patran二次开发语言PCL进行缩程,开发船体结构热点应力疲劳分析系统,实现了扣除腐蚀余量、荷载计算、施加疲劳荷载、提取结果及分析的自动化,大大提高了船体结构热点应力疲劳分析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宋亚玲  吴剑国  林勇 《船舶》2012,23(3):34-39
船体结构的热点应力疲劳分析过程比较复杂,按照CCS《船体结构疲劳强度评估指南》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因此采用MSC.Patran二次开发语言PCL进行编程,开发船体结构热点应力疲劳分析系统,实现了扣除腐蚀余量、荷载计算、施加疲劳荷载、提取结果及分析的自动化,大大提高了船体结构热点应力疲劳分析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对焊接初始缺陷于船体梁极限弯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热传递分析得到焊接结构的温度场,进而采用热弹塑性分析得到结构的焊接残余应力和焊接变形.将得到的焊接变形及残余应力作为结构的初始缺陷,对船体梁的极限弯矩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焊接初始缺陷对船体梁极限弯矩的影响不宜忽略,热传递及热弹塑性分析的方法可较好地模拟船体梁极限弯矩分析中的焊接初始缺陷.  相似文献   

4.
不同船体构造形式在波浪载荷下的结构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体结构形式不同,直接影响船体的结构性能和运动性能。文章针对五种船体构造形式,即:单板横向加筋、单板纵向加筋、单板双向加筋、硬壳式和夹层式这五种不同结构的船体在外载相同、质量相等的条件下进行应力与变形分析,以比较各种结构的响应和性能,为结构选型提供数值分析依据。分析考虑了静载与波浪载荷的叠加,并进行了准静态处理。通过计算和综合性能比较,挑选出既符合结构性能,又能满足使用要求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5.
对内河长大舱口扁宽型双壳半分节驳高、低两种双层底以及有、无舱口横向支撑的结构形式 ,运用有关计算机结构分析程序 ,分别对其进行结构内力、应力和应变的分析对比。同时对不同结构形式的施工及使用优缺点进行了分析。确定运河 2 0 0 0t半分节驳采用低双层底、无舱口横向支撑的结构型式。  相似文献   

6.
船体梁的总纵强度是反映船舶结构安全可靠的最基本的强度指标。船体结构极限强度评估对于船舶结构初步设计、使用、维护和维修都非常重要,因此船体梁极限强度研究成为近几十年来船舶工程界的热点研究课题之一。到目前为止有两种典型的加筋板和船体梁的极限强度分析方法,它们是直接计算法和逐步破坏分析法。本文基于加筋板单元的平均应力应变曲线和逐步破坏分拆方法,提出了加筋板和船体梁极限强度的简化分析方法,考虑了初始挠度和残余应力对加筋板单元极限强度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采用本文简化方法得到的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或其它逐步破坏分析结果比较符合。  相似文献   

7.
崔海鑫  李聪 《船舶》2015,(4):58-63
传统的船体结构总纵强度梁理论计算一般是基于对称的船体横剖面,文中提出了不对称船体结构梁理论弯曲正应力的计算方法,并选取样船作为算例,结合有限元计算进行弯曲正应力对比分析,验证梁理论计算的准确性。同时对比将不对称结构视为对称结构时的梁理论计算总纵弯曲正应力,提出不对称结构对总纵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等效设计波的船体结构疲劳强度许用应力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总结了中国船级社疲劳强度评估方法中的许用应力范围方法.该方法用10种主要载荷控制参数下的等效设计波作为基本的计算载荷工况,通过基本计算载荷工况进行组合后求解疲劳应力范围.推导了疲劳许用应力范围计算公式和不同概率水平下疲劳应力的转换关系.对不同S-N曲线形式的许用应力范围进行了讨论,给出了中国船级社疲劳强度许用应力范围表格.用实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从理论的角度以高速船的弹性碰撞问题为对象,将船体板架简化为板条梁结构,建立了薄壁梁-刚性墙碰撞模型,分析了其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并对控制方程进行了数值求解.对给定算例进行了计算和结果分析,考虑并讨论了不同初始速度及初始缺陷对碰撞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舰船建造中焊接结构强度对船体结构强度分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两种不同对接焊缝布置下的船体结构进行疲劳强度和极限承载能力分析.利用国际焊接学会推荐的焊接结构三维块体单元建模.运用Nastran软件计算拉伸和弯曲两种主要受载形式下的结构应力分布,参考有关规范中的S-N曲线对焊接结构进行热点应力疲劳分析比较.同时运用非线性计算软件ABAQUS分析结构在轴向拉伸和弯曲载荷作用下的极限承载能力.分析表明,舰船总段合拢中采用纵骨与板同一截面的对接形式,其结构性能与传统的纵骨与板交错布置的对接形式相当.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超尺度箱形驳需要通过直接计算进行总强度校核的要求,采用有限元方法,基于船体梁理论,通过研究不同舱壁设置时,甲板和船底参与总纵强度的有效性,提出了保证超尺度箱形驳按规范进行设计的总强度附加要求,即对不同尺度比的箱形驳设置最低数量的水密舱壁来保证超尺度箱形驳的总强度,从而避免进行复杂的全船直接计算.  相似文献   

12.
黄衍顺  刘琳  王颖 《船舶力学》2007,11(3):427-434
采用按随机过程确定的载荷组合弯矩,对单、双舷侧两种结构分别计算船舶的极限弯矩和最大剪应力,进行可靠性评估,结果表明双舷侧结构可以大幅减小舷侧的剪应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总纵强度;最后分析了双舷侧宽度对极限弯矩和最大剪应力的影响,提出了选取双舷侧宽度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参数化技术在舰船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参数化设计是指设计人员在CAD系统提供的条件下用一组参数来构造设计对象的信息模型,参数与设计对象的控制尺寸有显式对应,当参数的值发生变化时,设计对象随之改变。本文结合CATIAV5系统,介绍了参数化设计技术,阐述了参数化建模的几种方法。以甲板支柱为例,建立了支柱的参数化模型,实现支柱的参数化设计和模型自动修改的功能,大大节约了设计时间。  相似文献   

14.
黄衍顺  王冬  王琳 《船舶工程》2005,27(1):28-32
以一艘散货船为例,采用按随机过程确定的载荷组合弯矩,对单、双舷侧两种结构分别计算船舶的极限弯矩和最大剪应力,进行可靠性评估,结果表明双舷侧结构可以大幅减小舷侧的剪应力,但对总纵强度的影响不明显;最后分析了双舷侧宽度对极限弯矩和最大剪应力的影响,提出了选取双舷侧宽度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分析复杂载荷作用下船体板格结构屈曲强度的影响因素,基于ANSYS软件APDL模块参数化建模,对这些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排除无关参数,保留有关参数,得到屈曲强度的定性表达式。然后变更有关参数,得到不同的有限元模型,通过计算得到不同模型下的屈曲强度,分析大量数据,最终得到屈曲强度的定量表达式。该公式可以在工程上用于复杂载荷作用下船体板格结构的屈曲评估,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介绍散货船当前的状况和存在的隐患及单壳体散货船和双壳体散货船的优缺点;同时对散货船船型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控制船体结构重量,确保载重量指标,优化船体结构,增大舱容等优选型双壳散货船的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17.
船体阻力数值计算在肥大船型球首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次洪恩 《船舶》2009,20(1):24-29
以一艘低速肥大型油船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三型多参数共18个不同球首。采用荷兰MARIN水池开发的RAPID软件进行船体阻力数值计算,为肥大船型的球首优化提供了必要的基本信息。  相似文献   

18.
潜艇全船耐压结构有限元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潜艇全船耐压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应力分析,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各局部结构的二级甚至三级离散有限元应力分析,比较了一般环肋圆柱壳、环肋圆锥壳、环肋锥-柱结合壳、横舱壁区域结构,耐压液舱区域结构典型点应力与现有解析算法结果的差异程度,得出了一些有工程实用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Global strength is a significant item for floatingproduction storage and offloading (FPSO) design, and steel weight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building costs of FPSO. It is the maintask to consider and combine these two aspects by optimizing hulldimensions. There are many optional methods for the globalstrength analysis. A common method is to use the ABS FPSOEagle software to analyze the global strength including the rulecheck and direct strength analysis. And the same method can beadopted for the FPSO hull optimization by changing the depth.After calc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andanalyzed. The results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design or quotation purpose.  相似文献   

20.
The research performed in this paper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computational procedure to design seakeeping optimized ship hull form. To reach the optimized hull form, four stages should be done, which consists of: generate alternative hull form, seakeeping calculations, objective functions and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There are many parameters that may be determined in ship hull form optimization. This paper deals with developed strip theory for determining the seakeeping performance, genetic algorithm(GA) as optimization method, high order equations for curve fitting of the hull form and finally reaching to the minimum bow vertical motion in regular head waves. The Wigley hull is selected as an initial hull and carried to be optimized. Two cases are considered. For the first case, the only form coefficients of the hull(C B, C M, C W, C P) are changed and main dimensions(L, B, T) are fixed. In the second case both hull form and main dimensions are varied simultaneously. Finally, optimized hull form and its seakeeping performances are presented. The results of optimization procedure demonstrate that the optimized hull forms yield a reduction in vertical motion and accele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