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5 毫秒
1.
闭环控制系统空燃比波动对三效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国外资料的考察分析,论述了空经波动对车用三效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在催化剂与电喷发动机的匹配中,必须考虑催化剂的动态特性。对催化剂的动态性能和静态性能进行了试验对比,并针对不同幅值和频率的空燃比波动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在动态的性能好于静态;随空燃比叔动幅值的增大,催化剂选择窗口变宽。  相似文献   

2.
空燃比对三效催化剂起燃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俊  王建昕  肖建华 《汽车技术》2000,(10):15-16,24
通过对国外资料的考察分析,论述了空燃比流动对车用三效催化剂起燃特性的影响,在催化剂性能评价台架上对催化剂的动态、静态起燃特性进行了试验对比。结果表明:催化剂在动态时的超燃性能好于静态。  相似文献   

3.
车用催化剂劣化因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车用催化剂劣化的因素 ;采用发动机台架试验评比的方法 ,对发动机台架快速老化催化剂与装车使用后的催化剂进行了性能评价试验 ;通过理论和试验研究 ,对上述两种催化剂失活的原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以红旗轿车为测试对象,对其催化反应器进行了性能试验和快速老化试验。性能试验包括空燃比扫描试验和起燃温度试验。老化试验分2种情况进行:一种是在发动机台架试验台上进行的40h快速老化试验,以模拟所要求的8万km道路行驶;另一种是实车行驶8万km。为了解老化试验后催化剂的老化程度,对其催化剂进行了解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催化剂仍保持良好状态,与性能测试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以耐高温高比表面材料为载体制备的Pd和Pt Rh型摩托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经催化剂的温度特性、空燃比特性、空速特性以及耐老化性能试验表明,制备的2类催化剂均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及稳定性,而Pt Rh型催化剂的性能更为优异。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包含催化剂温度特性、空燃比特性和空速特性在内的车用尾气催化剂工作性能模型 ,给出了载体的开口率、内部表面积、排气阻力等性能参数的计算公式 ,并介绍了在实际应用中对催化剂催化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包含催化剂温度特性、空燃比特性和空速特性在内的摩托车车用排气催化剂工作性能模型,给出了载体的开口率、内部表面积、排气阻力等性能参数的计算公式,及在实际应用中对催化剂催化性能、耐久性能及失效原因的分析方法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种用汽油燃烧系统模拟发动机台架催化剂热老化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通用汽车公司的快速老化程序RAT-A,分别在FOCAS燃烧系统及发动机上对催化剂在老化前和老化后的性能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FOCAS燃烧系统能够对催化剂进行和发动机类似的老化。与发动机台架试验相比,FOCAS系统有明显的优点,如严格地控制空燃比使其变化幅度很小、空燃比稳定运行的范围宽、活动部件少及易操作等。  相似文献   

9.
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是国六柴油机控制NO_x排放的主要技术,为了对比国外后处理厂家和国内后处理厂家的铜基分子筛SCR催化剂性能,搭建了SCR催化剂的小样测试台架,对两种SCR催化剂进行了小样性能测试分析,包括稳态测试,瞬态测试,并介绍了相应的测试流程方法。测试内容覆盖了温度扫描,空速扫描,氨氮比扫描,NO/NO_x比例扫描,NO氧化效率,标准SCR转化效率,氨氧化效率和氨存储。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催化剂在不同试验条件下所呈现的性能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国外催化剂的NO_x转化效率比国内催化剂高3%左右,200℃条件下国外催化剂的氨存储量比国内催化剂高0.5g/L,两种催化剂的性能差异主要集中在低温区域。  相似文献   

10.
以建设牌125ml摩托车上所使用的三效催化转化器为研究对象,利用CES08A催化器活性评价测试仪对催化剂小样的空燃比特性和氧平衡系数为0.97、1和1.03时的起燃温度特性进行试验测试。空燃比特性结果显示该催化剂对CO的转化效率较高,都保持在90% 以上。起燃温度特性结果显示氧平衡系数对CO的起燃温度影响不大。通过对催化剂反应机理的研究,建立了催化反应模型,对其进行数值求解,模拟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在底盘测功机上对整车在循环工况下的排放进行了定容采样测试,并利用Boost软件建立发动机循环仿真模型,对整车在瞬态工况下的排放进行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1.
满足欧Ⅲ/Ⅳ排放限值的FD三效催化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FD三效催化剂与国外现有的商品催化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FD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初活性和优异的高温耐老化性能。介绍了FD三效催化剂在江淮瑞风商务车HFC6470AH上的欧Ⅲ排放匹配试验情况,分析了净化器的起燃时间特性和排放温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紧耦合加主净化器能够达到欧Ⅳ(Ⅰ型)排放限值,采用主净化器能够达到欧Ⅲ(Ⅰ型)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整体式稀土钙钛矿催化剂,按照ECE1504测量方法和ECE1503限制标准在电控燃油喷射汽车上进行了整车试验。试验发现添加少量贵重金属可以有效地提高钙钛矿型结构催化剂性能,并具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纯贵金属催化剂对低铅汽油的耐受性较差,而钙钛矿型结构的催化剂有一定的抗铅中毒能力。  相似文献   

13.
采用浸浸法制备了负载型整体式稀土钙钛矿催化剂,按照ECE1504测量方法和ECE1503限制标准在空燃油喷射汽车上进行了整车试验。试验发现添加少量贵 金属可以有效地提高钙放型结构催化剂性能,并具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纯贵金属催化剂对低铅汽油的耐受性较差,而钙放型结构的催化剂有一定的抗铅中毒能力。  相似文献   

14.
低温地区沥青混合料冻融疲劳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冻融及非冻融沥青混合料疲劳试验对沥青混合料的疲劳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试验结果,得出了冻融前后不同油石比沥青混合料的耗散能疲劳方程。分析结果表明:冻融对混合料疲劳寿命产生很大影响,同时提出了高寒地区满足抗疲劳性能的最小油石比。为工程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车用催化剂的性能评价技术和试验方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本文基于对大量国外文献资料的考察分析,论述了车用催化剂的性能评价技术和试验方法,重点介绍了用发动机台架试验对催化剂进行活性评价和快速老化的试验装置和方法。讨论了尽快建立了台架价系统对我国催化器研制开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在用的解放牌CA1901型载货汽车装用的CA6102型发动机进行了工作过程试验,万有特性试验,最佳点火角试验,空燃比测量,燃用高标号汽油性能台架试验与道路试验,通过这些试验,从不同角度探讨进一步降低其燃料消耗的技术方案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三效催化剂快速老化方法与劣化强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海洋  肖建华  王建昕 《汽车工程》2002,24(4):336-338,363
基于催化剂高温失活机理,分析了不同快速老化方法对催化剂劣化强度的影响,并在发动机台架上,分别利用国内外最常用的两种老化方法--断油方法和ARL-102方法,对Pt-Rh三郊催化剂进行了100h的快速老化试验,通过每老化25h后的测试,考察了催化剂性能随老化时间的变化特性。文中还提出了考察三效催化剂劣化强度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8.
以废旧塑料聚丙烯作为原料,以改性沸石作为催化剂,通过高温裂解的方法制得新型沥青温拌剂。运用单因素试验对比以及对催化剂加入前后的改性沥青性能研究,确定催化剂对PP催化裂解的良性作用。通过不同催化剂用量和蜡掺量的对比试验确定最佳掺量,采用常规试验方法对改性沥青特性进行数据分析。对裂解蜡和改性沥青进行FTIR检测,对比分析峰值变化。试验结果表明,370℃~400℃裂解温度下改性沥青的相对黏度呈下降趋势,说明PP裂解蜡对沥青具有降黏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发动机测试台架上对比研究不同温度、空速、氨氮比下铜基分子筛SCR催化剂和钒基SCR催化剂的NOx转化效率和氨存储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铜基SCR催化剂,在低温区域200~250℃,温度对氮氧转化率影响明显,而空速影响甚微。温度对氨储存量影响极大,铜基SCR催化剂氨存储量随温度上升而快速下降,200℃时为1.5g/L,250℃为0.77g/L。对比而言,铜基催化剂低温性能优异,转化效率达到84%,明显高于钒基催化剂低温40%~60%转化效率;中温段(250~450℃)性能稳定,转化效率达到98%;高温段(450℃以上)效率较高,达到96%,且随着温度升高效率降低幅度较小。铜基分子筛催化剂性能整体优于钒基催化剂,从技术角度考虑,为国六后处理催化剂的优先选择。本试验研究工作获得的基础数据,可用于发动机数据标定。  相似文献   

20.
采用计算机辅助分析的方法设计了乙醇还原剂添加装置,并使用这套装置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了稀燃NOx选择催化还原(SCR)催化剂的性能评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30000h^-1空速、排温为350~420℃范围的条件下,该催化剂的NOx转化率维持在90%以上,而在低温和高温下的转化率较低;随着乙醇添加量的增加,催化剂NOx转化率提高,但同时会增加THC排放;当空速超过40000h^-1后,催化剂性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