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大力发展铁路短途旅客运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我国客流结构的变化趋势,指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我国短途客运在旅客运输市场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铁路应该大力发展短途客运.结合有关国家的实际经验,对发展短途客运的相关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间旅客运输需求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重力模型和分对数模型,分别对沪宁抗城市群旅客运输需求总量以及各种运输方式的市场份额进行预测和分析,阐述了铁路不仅适合中长途旅客运输,而且也适合大容量、高密度的城市间中短途旅客运输。  相似文献   

4.
运行高速化 自1825年铁路诞生以来,提高行车速度一直是人们进行技术开发的主要目标。尤其是近30年来,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取得了累累硕果。最高试验时速已达515.3公里。至1987年,已有15个国家的特、直快旅客列车的旅行速度达到或超过120km/h。在欧洲大陆上,既有线特、直快旅客列车的运营时速在160公里的已较普遍。法、德、英等国的某些线路,时速已达200公里。日本既有窄轨铁路的旅客列  相似文献   

5.
随着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快速推进,必然带来客运专线与既有线、其他运输方式间的旅客联合运输管理问题。通过分析旅客联合运输各参营企业间关系,研究优化旅客联合运输安全管理系统的手段,提出通过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三者结合,完善旅客联合运输安全管理系统,提高系统的建设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6.
易珊 《广西铁道》2005,(2):6-7,10
通过对南宁站近几年旅客发送人数和客运收入完成情况的分析,得出总人数下降是因管内客流减少,客运收入上升主要由于直通人数增加以及开行优质优价列车影响所致。分析了客运工作正处在旅客运输需求旺盛,管内运输出现发展良机,以及东盟博览会带来的机遇等各种有利因素。建议今后客运工作应进一步强化客运组织,改进服务质量,加大宣传力度,依靠直通、城际两股主流,以达到增运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8.
9.
针对紧急状态下铁路旅客运输的特点,以受灾地区等待疏散客流量和车站设备运输能力为约束条件,以总疏散时间最短为目标函数,建立紧急状态下铁路旅客运输径路优化模型。采用模糊多目标决策方法与多径路搜索算法对模型求解。求解步骤为:运用模糊多目标决策方法,考虑危险程度、疏散运量、车站设备运输能力3个影响因素确定车站径路选择的优先权;采用多径路搜索算法建立相异最短径路集;运用模糊多目标决策方法,综合考虑时间和危险性因素,确定各次列车最优径路。以某地区灾后只剩下3个车站可以正常使用,等待疏散人员580万人为例,运用建立的模型与算法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确定的各车站列车最优径路,能够使受灾地区各车站相互协调,在70h内安全有效地疏散受灾人员。  相似文献   

10.
魏庆朝 《中国铁路》1996,(11):35-37
介绍了奥地利的客运铁路网、各种旅客列车及其运行情况和乘坐感受。  相似文献   

11.
铁路旅客运输核心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企业核心竞争力决定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命运。铁路作为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面临着各种运输方式的竞争压力,同时也面临着自身在发展过程所产生的困难和挑战。铁路企业要认清自身的优势,不断开发适应市场需求、满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运产品,提高旅客对铁路的满意度,以增强铁路客运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2.
危险品是铁路运输的特种货物.为切实搞好危险品运输安全管理,东风站采取路企联合管理,强化了组织机构、体系建设、技术管理、安全管理、现场控制等几个方面管理措施的落实,确保了危险品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我国铁路旅客运输的现状、问题和面临的形势;分析了与国外铁路旅客运输和国内其它运输方式的差距及其原因;预测了铁路旅客运输在客运交通市场上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加速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根据实验结果,探讨铁路客运洗涤废水的处理方法,并对处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为实际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17.
21世纪的中国铁路旅客运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21世纪中国铁路所面临的社会经济形势和中国铁路旅客运输的定位及其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当今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旅客出行需求的转变,尤其对经济性、快速性、舒适性等观念的转变,为铁路旅客运输在市场竞争中定位优化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我国铁路旅客运输改革与发展的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铁路客运面临的严峻形势。对客运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旅客列车结构的调整,旅客列车速度的提高,客运营业站的合理布局,客运基础设施的建议,科技手段和现代化装备的运用,以及客运职工队伍的建设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