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系统地分析了广东省红层的工程特点、红层边坡岩体结构及破坏模式。通过典型工点剖析,得出红层边坡病害特点并提出相应防治对策。红层边坡设计时抗剪强度应偏保守取值并重视边坡排水。红层边坡破坏模式与岩体结构密切相关,降雨起重要作用。多次分段钢花管注浆作为一种新型边坡治理技术,可有效改善红层岩土工程性质,对此类边坡治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多年冻土地区路堑边坡病害及其整治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针对多年冻土区路堑病害的类型划分、形成原因和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现有路堑边坡典型病害的整治原则,为多年冻土区路堑边坡病害整治提供借鉴.研究结论:热融型边坡失稳是高含冰量多年冻土路堑边坡的一种典型病害,产生的原因是冻结层上水和坡面吸热导致下卧高含冰量冻土融化.治理的原则是在注重热学防护和地表挡排水的同时,加强对上侧坡体冻结层上水的疏导,排泄堑内道路基床积水.岩质边坡喷射混凝土防护层破损是低含冰量多年冻土路堑边坡较为典型的病害形式,也与冻结层上水向坡面的聚集有关.整治原则是加强边坡混凝土层下水分的排泄,拆除可能影响行车的破损混凝土层,换做锚杆框架等不阻挡坡面水分排泄的结构.原则上说,在多年冻土区,封闭坡面的工程措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广东省潮惠(潮州—惠州)高速公路沿线一煤系地层滑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及滑坡类型。运用饱和-非饱和渗流及强度理论,对煤系地层边坡在降雨条件下的变形特征及滑动机理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该边坡的滑动机理为:降雨引起边坡中的地下水位从坡脚开始上升,坡脚处的煤系地层遇水易软化,强度迅速降低,导致坡脚失稳,牵引上部边坡产生张拉裂缝;持续降雨沿张拉裂缝入渗,在煤系地层接触面上汇流并沿着岩层向坡脚贯通,形成了煤系地层软化的滑动带,促使其发生滑动。  相似文献   

4.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六寨至河池高速公路K53+160—K53+340段右侧边坡病害整治工程为背景,针对沿线灰岩自稳性较差的问题,尝试采用不同的治理措施进行加固处理,研究加固前后坡体稳定性规律。结果表明,强风化灰岩分布地区开挖加固后稳定的边坡受降雨影响仍存在反复坍塌的可能,需结合当地的实际降雨状况提高边坡安全设计系数,就本工点而言,采用坡面危岩块体适当清理(局部刷方)、素喷混凝土防护、锚索地梁加固、挂网喷射混凝土工程等综合治理措施,优化加固方案后边坡在降雨入渗条件下的安全系数提高到1.353,满足规范要求,研究方法将为类似情况下灰岩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及加固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某路堑边坡溜塌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该边坡地层岩土体性质、岩土结构和边坡施工开挖情况,以及导致本次边坡溜塌主要诱发因素等,详细论述造成边坡病害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高液限土分布面积广,成因复杂。因其具有渗透性低、细颗粒含量高、微膨胀性、浸水强度低、水稳性差等工程特性,导致高液限土路堑边坡不论高低均易产生坍塌、滑坡等边坡病害,及表土溜坍、冲蚀等坡面病害。高液限土边坡是广东省高速公路边坡处治中面临的难题,而且针对高液限土边坡的防治措施研究滞后。本文首次通过总结广东省高液限土母岩种类,得出不同类型高液限土边坡的工程特点,并对工程实例的破坏机理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7.
路堑高边坡的工程和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路堑边坡工程要适应坡地地形地质和环境特征,否则会导致边坡过高过秃,酿成工程和环境灾害。本文针对路堑高边坡的工程和环境问题,分析了路堑边坡高度与支挡工程的关系,边坡的高度与平均坡度、坡面形态的关系以及边坡防护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论述了坡脚支挡工程的收坡作用,挖方边坡逐级向上放缓的原理, 不同坡面形态对边坡工程的影响,以及边坡防护的绿色工程措施。据此提出路堑高边坡工程和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基于边坡愈高愈缓的原理并顺应山坡形态来修建高陡的坡脚支档工程,并采用骨架(框架)加植被护坡。作为实例,论述了沪沽-西昌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病害工点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黄土地区管道沿线填土边坡滑坡发生机理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黄土地区管道沿线填土边坡滑坡病害的发生机理进行研究。主要包括3种工况:自然斜坡的初始应力场回归、填土在自重作用下的固结沉降及降雨对坡体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填土在自重作用下产生固结沉降以及向临空面方向的卸荷变形,在此应力重分布过程中,填土坡面以及坡体上部产生大量张拉破坏单元;降雨是填土边坡变形破坏的主要诱因,一方面增加了填土坡体的容重,另一方面,沿张拉裂缝下渗的雨水软化了填土与原自然坡面的接触带,导致了填土高边坡的滑动失稳。在稳定性评价的基础上,根据管道所处边坡部位的特殊性,采用锚管构架、锚索地梁以及反向坡排水等工程措施对工点病害进行治理。计算结果和现场监测资料表明,治理后的坡体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顺层边坡滑坡是高速公路建设中最常遇到的边坡灾害类型。本文在总结平兴及其他高速公路顺层边坡典型工点滑坡灾害特点的基础上,将公路顺层边坡按其滑体组成物质及滑面形态分为完全平面式顺层破坏等9类模式,并对各类模式的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高速公路顺层边坡最为常见的5种破坏模式的特点,提出相应处理对策,并给出各类滑坡防治参考图。  相似文献   

10.
既有金温铁路沿江而建,主要经过岩浆岩地区,边坡高陡,岩质坚硬,节理裂隙发育,容易形成崩塌落石。针对既有金温铁路高陡边坡危岩落石发育特点,结合金温铁路高陡边坡中典型的病害点,介绍了具体的概况,综合分析了其形成的各种成因,制定了具体的处理措施,提出了综合治理病害工点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小塘至甘塘段ll处煤系地层路堑边坡的地形地貌、岩性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工程特性等进行归纳,总结出煤系地层物理力学指标经验值及可能发生的破坏模式,并作出稳定性评价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隧道变形与坡体灾害相互关系及其预测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坡体病害地段隧道变形开裂的特征及二者相互关系,给出了隧道变形与坡体病害相互关系的5种地质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隧道变形规律预测坡体灾害的模式,并用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结果加以验证.本文的成果对建立铁路运营隧道智能管理系统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顺层高边坡是万梁高速公路沿线最主要的失稳边坡类型,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安龙顺层路堑高边坡工点,对顺层岩石滑坡的发生机理以及病害的加固对策等进行了分析.安龙滑坡的病害机理表现为破碎砂岩依附层状泥岩夹层产生的顺层滑动,病害类型为多层、多级滑动的顺层破碎岩石滑坡.项目贯彻“治坡先治水”、“固脚强腰”、“环境友好”的防治思想,采取以锚固工程为主,同时结合刷方减重和截排水工程等措施对边坡病害进行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边坡开挖过程的变形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隧道出口路堑黄土边坡为例,分析黄土路堑开挖过程中边坡变形和边坡土钉应力随空间和时间的变化规律。测斜仪监测结果表明:边坡的水平位移随开挖深度的增加逐步增大,并在开挖后一段时间内出现最大值,呈时间滞后效应。在不同的开挖阶段,坡体不同部位开挖后的水平位移变化幅度不同:坡顶变形幅度最大,坡底居中,坡体中部最小;坡体开挖完成后,坡顶绝对水平位移量最大,坡脚最小,坡体中部居中。随开挖深度的增加,坡体不同部位测试土钉各测点应力明显增大;土钉最大应力出现位置由坡面逐渐迁移到坡内。说明坡体的变形范围随开挖深度的增加而扩大;且由土钉最大应力出现的位置可判定边坡潜在滑动面位置。  相似文献   

15.
对京珠高速公路广东省境内K87+020-K87+315左侧锚索地梁边坡变形进行调查,对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对锚索拉力进行了检测。结合锚索张拉试验结果,采用传递系数法对边坡整体安全状态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斜交顺层岩体结构边坡存在页岩软弱夹层,坡体内存在顺坡向的结构面;锚索存在腐蚀和锚固力降低的问题,处于较差工作状态;边坡处于欠安全状态,破坏模式为顺层斜交楔形滑坡,滑动面为多层多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陡崖边坡岩石、裂隙发育特征,地下水情况以及其它边界条件,提出了陡崖边坡存在倾倒、拉裂、滑移和由岩体强度控制的沿库仑潜在破裂面破坏等四种不同的破坏模式和相应稳定分析方法及处治措施建议。结合典型的临河凹岸板页夹硅质岩的陡崖边坡f地下水具强硫酸型侵蚀性工点,在稳定分析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了坡面锚索格梁、锚喷支护加固,对地下水采取地表封闭,对锚索加固区前、后与侧向采取高压注浆隔水帷幕的加固措施研究和设计。该工程已施工完成两年,经通车考验证明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工程地质分析,对山区陡坡高路堤的分类、滑动失稳类型及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将陡坡高路堤按其所处自然斜坡坡体结构分为完整岩体边坡、破碎岩体边坡等5类;系统总结了陡坡高路堤滑动失稳类型,将破坏模式分为填筑体内类均质体弧型滑动、填筑体与原坡体交界面折线型滑动等7类模式;对各类破坏模式的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应用本文的滑动失稳分类方法,对云南一高速公路典型陡坡高路堤滑动破坏原因进行了分析。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山区高等级公路陡坡高路堤修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深云车辆段位于一采石场,经以前人工采石和新施工开挖形成多级岩质高边坡,设计高度50~150 m,总面积14万m2,工程规模大。为保证该高边坡安全可靠,详细分析了场地区域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进行了边坡稳定性计算,并采用GPS测点、测斜仪、锚杆锚索测力计进行了边坡变形和受力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该边坡整体稳定性好,但岩体存在二组不利结构面,构成了场地内典型的边坡局部崩塌病害;边坡综合整体稳定系数均大于1.5;高边坡坡体表面和内部无明显变形,支护结构受力合理;设计采取的边坡坡率和防护措施合理,达到了边坡稳定性、耐久性和环保美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坡体病害地段隧道变形开裂的特征及二者相互关系,给出了隧道变形与坡体疲害相互关系的5种地质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隧道变形规律预测坡体灾害的模式,并用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结果加以验证,本文的成果对建立铁路运营隧道智能管理系统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根据地震滑坡数据资料,基于贡献率分析法和极差分析法,分析了坡体组成、坡度、坡型、斜坡坡向与地层倾向差以及斜坡坡角与地层倾角差共五个坡体结构因素对地震滑坡发育的贡献率。研究表明:坡体结构不仅决定着滑坡的空间分布,而且控制着地震滑坡面积、体积及变形长度;斜坡坡角与地层倾角差、坡度的贡献程度最高,坡体组成的贡献程度中等,坡型、斜坡坡向与地层倾向差的贡献程度最低。研究结果可为以后的滑坡研究及防治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