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新建高速铁路通过杨家庄铁矿及戴家官庄洪秋铁矿采空区段,在分析既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工程地质调绘、物探、钻探等综合勘察方法,查明了矿区地质条件及开采现状,计算采空区坍塌影响范围,确定线路通过采空区方案。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工程建设项目受地质灾害影响很大,因此在项目建设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此问题进行研究,以便通过评估结论为今后拟建项目后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论:(1)在项目规划阶段必须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以查明地质灾害体的现状危险性以及在激发地质环境因素下的危险性;(2)要对各种突发性地质灾害和缓变地质灾害进行针对性的危险性评估,不能只对突发性地质灾害进行评估,而忽略缓变地质灾害的危险性;(3)要对现状和预测评估中的地质灾害灾种作出判识和分析,根据不同灾种类型采取相应的量化因子判别方法,以确定其危险程度,从而对灾种类型、规模、危险性和危害程度做出准确的评估.同时,要针对不同的灾种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玉溪至磨憨铁路沿线矿产资源丰富,采空区对线路走向影响较大。本文通过对沿线采空区地质概况、开采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并参照相关理论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重点对影响控制线路方案的铜矿和盐矿采空区段进行地质选线研究,探究合理的方案,为玉磨铁路选线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研究结论:玉磨铁路牙骨铜矿、磨黑盐矿及磨歇盐矿采空区分布于不同段落,具有不同采空特点。通过地质选线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牙骨铜矿采空区开采年代久远,难以查明采空情况,建议采用绕避采空区的他郎河下游方案;(2)磨黑盐矿采空区地表沉陷明显,可研设计方案位于移动盆地内,且矿区地下水侵蚀作用等级高,建议线路避绕;(3)磨歇盐矿采空区避绕方案长度变化小,虽然桥隧比增加,但仍为地质选线推荐方案;(4)采空区往往稳定性较差,治理难度较大,工程风险大,线路方案应尽量绕避;(5)本文分析结果可以为类似环境条件下采空区地质选线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钱国玉 《铁道勘察》2011,37(4):43-46
沪汉蓉铁路通道长江埠段通过三县交界的江汉盆地,地下盐矿资源十分丰富,盐矿采空区和规划区林立。先后研究了4个线路方案,除大取直方案外,各方案部分地段将位于盐溶空腔之上或采空附近。结合矿区地质、采空、塌陷情况,采用类比、普氏陷落拱、经验公式等方法对盐溶腔进行了稳定分析,并采用二维和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法对盐溶空腔的稳定、塑性区和位移进行了分析计算,对盐岩采空地区工程地质选线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成都至重庆铁路客运专线荣昌至永川段通过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J1-2z)夹石灰岩地层,石灰岩被大量开采后形成石材采空区,石材采空区分布广、埋深浅,地表易变形、开裂、塌陷,对客运专线工程危害极大,因此有必要查清其工程地质条件并进行正确的评价和处理。研究结论:通过对成渝客专荣昌至永川段分布的大量石材采空区进行勘察与评价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石材采空区勘察难度大,应进行综合勘察,在推测的采空区域和物探解译的采空疑似区域布置大量的钻孔验证,成果资料应综合分析研究;(2)影响石材采空区稳定的不确定因素多,应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结论应相互验证;(3)对于高速无砟轨道,应选取边界角来计算安全距离,并预留一定的围护带宽度,确保工程安全;(4)本研究成果可为类似通过采空区的铁路、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遥感技术在蒙华铁路地质勘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通道工程浩勒报吉至三门峡段风沙、煤窑采空、黄土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发育,同时沿线地貌类型复杂,沟壑纵横,大范围地面调绘工作开展困难。为优化地质调绘方法,提高不良地质勘察效率和质量,研究利用遥感判释技术进行沿线不良地质勘察。研究结论:(1)研究采用高分辨率遥感和三维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沿线不良地质遥感判释,查明了沿线不良地质分布特征;(2)划分出沿线毛乌苏沙漠区风沙分布特征,识别出煤窑采空分布范围,判释出270余处黄土滑坡和崩塌,判释准确率高于85%;(3)高分辨率遥感和三维遥感技术的综合应用可满足多类型不良地质勘察的需要,为地质选线提供了直接参考;(4)该研究成果可应用于艰险山区长大线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工作。  相似文献   

7.
刘卫斌 《铁道勘察》2012,38(3):27-30
黔张常铁路地处中低山区,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不良地质发育,其中岩溶、滑坡、采空是控制线路方案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在详细分析了本段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选线时应注意的地质问题及原则,对局部两段方案的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对比,推荐地质条件较好的DK方案。  相似文献   

8.
某铁路客运专线DK227+395~DK227+495段邻近小煤窑采空区,为了准确查明采空区工程地质条件,以及小煤窑的采空范围、埋深和边界,分析采空区对铁路工程的影响。克服小煤窑既有资料缺乏、隐伏问题较多等困难,采用资料搜集、地面调查走访、综合物探、钻探验证及室内试验的综合勘察方法,确定了采空范围、塌陷破坏影响边界及安全边界,并对采空区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1)小煤窑采空区走访调查工作是综合勘察手段的基础;(2)采用两种及以上物探方法可以提高物探成果精度及准确度,减少钻探工作量;(3)该小煤窑采空区目前稳定性较差,可采用注浆加固等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长大复杂岩溶隧道存在高潜势地质灾害,危害极大.为避免安全事故,造成更大损失,拟尽可能充分利用有利时空、有利条件,多途径、系统收集地质信息,以更确切地进行地质评价,提出更切实际的防范措施,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研究结论:宜万铁路建设实践表明,长大复杂岩溶隧道防避地质灾害的调查模式在满足铁路正常勘察程序要求的同时,应尽力扩大勘察途径、增设勘察阶段,并将勘察系列与地质预报系列连接,创造更多机会获取更多的地质信息,以综合分析研究,有效地进行地质灾害(风险)预测和施工地质超前预报、采取防避灾害的措施,达到规避地质风险目的.  相似文献   

10.
某铁路穿越平庄煤田矿区,矿区内分布有大量采空区。研究了东端引入方案、中穿方案及西端引入方案,其中中穿方案地质条件复杂,存在采空、地面沉降(塌陷)、边坡稳定性等多种工程地质问题。对中穿方案的可行性进行重点研究,针对不同地质问题进行了地质调查、物探测试、钻探验证、In SAR沉降分析、沉降盆地计算及边坡稳定性分析等专项研究。根据研究结论,推荐中穿方案,并提出措施意见。  相似文献   

11.
蒙河铁路主要地质灾害与地质选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铁路经过区域地质灾害突出,采用遥感判释、现场调绘、综合勘探、活动断裂鉴定等方法,对区域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地质选线原则,推荐地质条件相对较好的方案,从而达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目的.研究结果:蒙河铁路沿线地质灾害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以龙骨塘-吉米-南汗大断裂为东西区域分界线,其形成主要受控于地形条件、气候条件、区域地质构造及新构造运动、地层岩性及特征,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通过对地质灾害的调查分析,选取具有优势地质条件的中线方案通过,减小了工程处理难度和后续隐患,增加了线路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地质灾害问题常常是影响长大隧道施工中的关键问题,通过对大尖山隧道前期勘察资料的分析研究,详述了隧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施工中的主要地质问题。该隧址区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开挖后可能产生围岩失稳、断层破碎带塌方、涌水突泥、洞口边坡滑塌等地质灾害。在重点分析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基础上,针对各地质灾害的特征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太岳山隧道穿越华北二叠系紫红色泥岩段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影响工程进度的地质灾害问题,对太岳山泥质岩隧道存在的地质灾害的关键性致灾因子以及其相互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结合现场施工状况及工程处治实践,对支护措施选取及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泥岩隧道存在四大主要致灾因子,分别为地质因子、岩体结构性质因子、水文因子以及施工因...  相似文献   

14.
阳(平关)安(康)铁路位于陕西省南部,沿线地质条件复杂,灾害种类多且规模大,对行车安全的威胁与日俱增。为了解地质灾害对铁路运营安全的影响,同时也为后续的安全风险评价以及整治防范提供现场资料,在大量野外实地调查与资料整理的基础上,详细介绍和分析阳安铁路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以及成因,并借鉴既有线路灾害的整治经验,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表明:崩塌、溜坍是阳安线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同时滑坡与泥石流也是不可忽视的地质灾害;由于铁路沿线多位于山区,复杂地质条件以及大气降水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尹鸿远 《铁道勘察》2012,38(3):16-19,26
兰新第二双线兰州西至西宁段穿行于黄河、湟水河及其支沟阶地,黄土塬梁峁及低中山,区内滑坡、错落、泥石流、危岩落石、岩堆、煤窑采空等不良地质发育,湿险性黄土、膨胀岩等特殊岩土广泛分布,控制线路方案的地质因素多。通过可研和初步设计阶段大面积调绘和综合勘察,对各方案进行进行研究和比选,确定了地质条件较好的线路方案。  相似文献   

16.
研究拟建安康至重庆高速铁路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针对经达州(四川)、万州(重庆)两个主要线路方案,提出工程地质比选意见。收集方案研究范围内的区域地质资料,既有公路、铁路的科研报告,相关政府部门的地质灾害报告,大巴山区岩溶特征相关资料。在大巴山区的城口、岚皋等地区,开展地质调绘工作。掌握了沿线的地形地貌、气象、地震等自然地理概况,以及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特殊岩土等工程地质概况,尤其是大巴山区的岩溶发育特征。根据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修建该铁路可能遇到的工程问题。对两个主要比选方案,进行了工程地质条件评价。线路通过大巴山区时,经万州方案的工程地质条件更复杂,施工风险更大。推荐经达州方案。  相似文献   

17.
成兰铁路主要地质灾害与地质选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目的:成兰铁路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碰撞缝合带附近,"5.12"汶川8.0级强震导致地质灾害频发,地形地质条件呈现出典型的"四极三高"特征。通过认真分析区域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结合高烈度地震山区铁路综合选线技术研究,开展地质选线研究,对拟建的地形地质条件相似的川藏、滇藏等铁路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研究结论:成兰铁路地形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活动断裂、高烈度地震、滑坡、崩塌、错落、岩堆、危岩落石、泥石流、采空区等构成控制线路方案的主要地质问题。地质选线定线原则为:线路应短距离、大角度以简单工程类型通过活动断裂,与活动断裂带傍行地段,应选择位于断层下盘(被动盘)并尽量远离断层;尽量绕避性质复杂、不易处理、集中分布的不良地质地段;应绕避大型采空区。选取了地质条件具有优势的西线方案、经雎水场方案、岷江左岸长隧方案。  相似文献   

18.
刘建新 《铁道勘察》2013,(1):66-67,98
通过对赤大白铁路、锡乌铁路、集通铁路、通霍铁路等铁路工程实地勘测工作以及设计回访,阐述了风沙地区铁路工程地质选线原则,归纳了风沙地区铁路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及方法,针对风沙地区不良地质现象进行了工程地质条件评价,以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结合我院近年来对采空区的勘察经验,对采空区综合物探方法进行系统的讨论和总结,提出铁路采空区综合物探工作模式,以有效指导今后的采空区勘察工作,优选适宜的综合物探技术,发挥其高效、经济等技术优势,提高地质勘查精度,为高风险采空地区铁路设计和施工安全提供重要支撑。研究结论:(1)工程物探现已成为解决采空区铁路工程地质问题的首选技术,在调查基础上,对疑似采空区路段物探工作,可用物探结果指导钻探布置;(2)通过研究总结,提出了综合考虑地形、采空区埋深及物探方法适宜性等条件下的采空区勘察综合物探模式;(3)勘察中优选适宜的综合物探技术,清晰揭示了采空区的不良地质体;(4)本研究成果可为采空区铁路、公路、工民建勘察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雅泸高速公路很多地段从昔格达泥岩地段通过,昔格达地层地质条件多变复杂,地质灾害时有发生,须对其进行处治。以栗子坪4号桥右侧自然不稳定边坡的处治为例,介绍设计处治方案调整和实施情况,强调地质灾害处治方案须根据现场条件灵活调整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