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了满足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贯通测量的精度要求,管节在预制场制造完成后,标定其测量数据及坐标系转换参数,并计算管节沉放后的贯通特征点坐标。洞外定向边按照公路二等GPS观测,洞内导线网采用双车道双导线法,高程采用水准法引测至洞内贯通控制点。在贯通控制点设站,测量已沉管节贯通点GL1、GL8,以及管节首尾端姿态点L1、R1、L2、R2的三维坐标,并与贯通特征点标定成果进行比对。研究表明,估算洞内、洞外控制测量总横向贯通中误差为26. 4 mm,实测E24管节首端轴线偏北41. 7 mm(满足轴线偏差±100 mm要求),管节轴线、高程、坡度及姿态满足沉管隧道贯通测量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
结合中央大道海河隧道沉管基础注浆试验,介绍了面波检测技术的原理及应用技术。沉管管段基础处理是直接影响建后沉管隧道的质量与安全的重要分项工程。在沉管基础处理施工过程中,面波检测技术能直接反映基础施工质量情况,在过程中指导施工,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水下沉管隧道的发展及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世界各国修建水下沉管隧道的发展状况,并结合日本水下沉管隧道的技术现状,介绍了沉管隧道的管节结构、断面、长度,管节接头形式、防水技术,制造方法等相关技术的发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越江跨海领域,沉管隧道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理论分析往往关注其纵向受弯特征,忽略了沉管隧道的抗剪特征.为研究潮汐荷载影响下的管节位移,通过三角函数模拟潮汐荷载形式,计算土层非线性固结沉降,并由此反算随时间变化的等效压缩基床参数.建立管节-地基计算模型,将沉管隧道等效为置于Winkler地基上的Timoshenko...  相似文献   

5.
沉管隧道纵向软弱土层往往分布不均匀,并且软土地基的性状随时间变化,当前修建的港珠澳沉管隧道为通过接头连接的半刚性节段,接头作为管体中最薄弱的部分,易发生较大差异沉降。考虑到沉管隧道受力变形受到随时间变化的软土地基性状的影响,将管节简化为Timoshenko梁模型,将土层简化为Kerrr地基模型,考虑地基刚度随时间的变化及接头的受力,推导出不同边界条件影响下隧道的受力与变形方程,进一步分析沉管隧道的管节差异沉降。以港珠澳沉管隧道工程为例,计算建设期全回淤工况下的沉管隧道节段-接头竖向位移,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经分析表明:1)建设期的接头传递前后节段间的竖向差异沉降和转角差;2)本文理论模型的计算沉降和实测沉降变化趋势相近,基于理论模型的计算沉降值大约为地基沉降值的5/6;3)不考虑节段接头影响时,当等效弯曲刚度折减系数取1/7,等效剪切刚度折减系数取1/14,得到的隧道纵向变形基本等价于考虑接头影响的管节节段变形;4)对于长大沉管隧道,柔性边界模型计算沉降值伴随边界-转角刚度的增大而减小。因此,基于Kerr地基Timoshenko梁假设的简化模型能更好地描述沉管隧道节段-接头竖向位移特征...  相似文献   

6.
针对跨海沉管隧道施工的特点,综合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和熵度量法,构建跨海沉管隧道工程施工期每道工序中各个风险因素的模糊集合和隶属度矩阵,计算各个风险因素的熵权值和各工序的总风险度。熵权值较大的就是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因素。据此提出有效控制措施,并在施工过程中对风险因素进行动态控制。将此分析方法及控制体系应用于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工程,降低了施工风险。  相似文献   

7.
沉管隧道接头的理论分析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沉管隧道一般由管段通过永久接头(即中间接头)连接而成。接头的设计,计算便是建造沉管隧道的关键问题,本文对沉管隧道接头的设计与理论计算进行了阐述,结合双框箱形截面沉管隧道中间接头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为较为通用的中间接头的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对接头中的五大部件-端钢壳,GINA止水带,OMEGA止水带,水平及竖直剪切键,欧米加部件提出了较为详尽的设计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沉管法是水下隧道修建的一种先进方法,其设计需考虑结构、施工工艺、水文地质条件、运营等众多因素的影响。结合沈家门港海底沉管隧道工程设计,对其几个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指导设计。 研究结论:通过对隧道水文条件、沉管结构及管段沉放水流阻力、GINA橡胶止水带选型计算、工程耐久性设计措施等方面的分析研究,解决了该隧道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并指导完成了隧道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海底沉管隧道设计积累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9.
以广州鱼珠至长洲岛越江隧道为背景,采用有限元法对隧道的横向、纵向等部分进行计算与分析,通过对温度应力、爆炸荷载和沉船(抛锚)荷载等的计算分析,考虑管段底部基床系数不均匀的影响,全面的反映沉管段不同工况的作用效应,同时为该沉管隧道的结构设计提供必要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介绍日本东京湾临海公路沉埋隧道的设计概况,主要包括荷载、管节断面设计参数确定、结构计算方法以及管节柔性接头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