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梁体和轨道板用混凝土为研究对象,从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收缩徐变性能等多方面对比研究了铁路工程预应力结构用机制砂混凝土和河砂混凝土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机制砂混凝土需掺加更多的减水剂和引气剂来达到与河砂混凝土相同的工作状态;石灰石粉的促进水化作用和机制砂的颗粒特性提高了机制砂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弹性模量;石灰石粉的填充效应有利于提高混凝土密实度,降低混凝土离子扩散系数和电通量;机制砂混凝土抗冻性能满足梁体和轨道板的技术要求;机制砂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变化规律与河砂混凝土一致。  相似文献   

2.
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对机制砂中的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对无河砂地区,以机制砂代替河砂进行混凝土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以"28 d龄期同强度等级"为目标优选配合比,开展了C50机制砂与河砂混凝土30 m T梁足尺模型试验,对比研究机制砂与河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实体结构的抗裂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机制砂混凝土通过优选配合比,具备不劣于河砂的良好的施工性能;机制砂混凝土比河砂混凝土在力学性能方面优势明显;机制砂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及实体梁的抗裂性能与河砂混凝土相近;用机制砂配制的海工混凝土用于实体结构是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机制砂的特点,研究机制砂中不同石粉和泥粉含量对 C50箱梁混凝土的工作性、不同龄期的抗压强度及28 d、56 d抗渗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探究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机制砂中石粉和泥粉含量对 C50箱梁混凝土的工作性、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均有明显影响;机制砂 C50箱梁混凝土中石粉的最佳含量为8%~12%;泥粉含量限制在2%以下为宜( MB值≤1.2)。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机制砂掺量及其成分对地铁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工作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以广东地区产机制砂为研究对象,配置不同机制砂掺量和不同石粉含量的高性能混凝土并开展相应试验,研究机制砂掺量及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扩展度、坍落度、新拌混凝土状态、抗压强度及抗折强度的影响规律,结合混凝土电镜微观结构揭示各因素对其性能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机制砂掺量及其石粉含量分别为40%和5%时,机制砂混凝土施工性能和所呈现状态最优;随机制砂掺量增加,混凝土抗压和抗折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最终力学性能几乎没有影响,但混凝土早期强度会随石粉含量增加而显著增加。综上,本研究所用机制砂可部分替代天然砂,且替代率为40%时效果最佳;所配置的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各项工作性能良好,可满足施工性能和结构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6.
受天然河砂限采政策及季节性开采的制约,机制砂已经成为天然河砂的绿色替代品。针对我国铁路混凝土的工程特点,从石粉含量、颗粒级配、颗粒形貌等方面分析现行标准对机制砂的性能要求,论述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特点,探讨机制砂在我国铁路现浇结构和预应力构件中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应建立适应于铁路工程特点的机制砂标准体系、加强机制砂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深化机制砂混凝土结构性能研究等思路,以期规范和提升铁路工程机制砂混凝土的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7.
针对叙(永)毕(节)铁路某标段5座隧道衬砌收缩开裂问题,开展隧道衬砌机制砂混凝土收缩特性试验研究,以分析衬砌环向开裂原因.通过工程调研和试验研究,考虑细骨料、混凝土强度等级、养护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对比分析机制砂混凝土与河砂混凝土在力学性能和收缩变形2个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机制砂混凝土的抗压、抗拉和抗折强度等力学性能指标均优于河砂混凝土,但机制砂混凝土收缩率指标高于河砂混凝土24%~35%,且机制砂混凝土收缩率随强度等级的提高而增大.通过试验判定隧道衬砌环向开裂的主要原因是机制砂混凝土收缩变形指标偏大,而隧道衬砌混凝土养护不到位增加了衬砌开裂的几率和程度.  相似文献   

8.
机制砂吸附性能显著影响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及服役性能.为实现高吸附性机制砂的应用,以火成岩类高吸附性玄武岩机制砂为研究对象,研究颗粒级配优化、石粉含量调整、预吸水处理、替代率变化、减水剂类型优选等调控措施对高吸附性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能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吸附性玄武岩机制砂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显著,原因在于机制砂持续...  相似文献   

9.
随着基础工程建设飞速发展,河砂资源严重短缺,尤其在渝东南地区尤为明显,同时受限采政策影响,天然河砂供不应求。国铁集团于2020年11月1日实施《铁路机制砂场建设技术规程》,解决了铁路工程建设中河砂资源短缺难题,使得机制砂可以在铁路工程中得以应用。隧道洞渣生产机制砂,既节约成本、废物利用,又可满足现场施工需求,变废为宝。但机制砂由于颗粒棱角尖锐,多呈细长状,矿物成分复杂、潜在有害物质多样,性能差异大,致使配制混凝土性能差异较大。本文对机制砂的颗粒形貌、石粉含量、细度模数、MB值等指标进行试验及数据分析,以研究机制砂对配制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天然河砂资源短缺、市场上劣质机制砂质量无法满足铁路高性能混凝土用砂需求的问题,依托瓮马铁路建设,开展高品质机制砂生产技术研究,推动高品质机制砂在铁路工程特别是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的应用。针对市场上机制砂普遍存在的级配不良、石粉含量超标、颗粒棱角多等质量问题,通过优选矿山、改进生产工艺、创新信息化质量检测手段,形成一套铁路用高品质机制砂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应用成果,确保机制砂质量符合规范要求、性能稳定,并在瓮马铁路开展机制砂混凝土T梁和轨枕的试用,为高品质机制砂在铁路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的应用提供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