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列车整备是高速铁路保障行车安全的重要工作。论述国内外高速列车清洗设备的现状.介绍高速(快速)动车组自动清洗设备的研究成果,分析工艺流程、刷组设备、自动控制方案及在工程实际中的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2.
广州地铁嘉禾、大洲车辆段洗车机端洗时存在打损列车雨刮器的问题,对各条线路的洗车机端洗原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即从洗车机打坏雨刮的情况、列车雨刮器的安装形式、洗车机端洗形式、端刷控制原理、端洗受力分析等几方面阐述,得出结论,并对调试、安装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设备TPM(全员生产维护)管理体系在青岛地铁车辆部搭建和推进的思路和步骤。初步搭建了列车自动清洗机、不落轮链床的TPM管理体系。通过评估,列车自动清洗机、不落轮链床综合利用率分别超过了预期目标值的85%和90%。  相似文献   

4.
由绕组本身电磁振动和定子铁芯径向振动共同构成的绕组端部倍频振动,是影响电机可靠运行的关键因素。文章以某标准地铁列车异步牵引电机定子绕组端部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模态分析识别出定子端部结构振动特性,得到仿真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分析了绕组端部端箍设计参数影响,获得定子端部固频变化与端箍设计参数敏感度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上海地铁交通10号线为例,介绍了在无人驾驶列车自动清洗的过程中URBALIS系统与WM之间的信息交互,并从物理层接口以及上位控制端应用的角度讲述了方案的具体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跨坐式单轨列车既有低地板车辆结构优势,同时又能提高曲线通过性能,本文基于跨坐式单轨车辆耦合转向架,在相邻车体下部采用耦合转向架,端部车辆采用带有摇枕的单轴转向架,提出了跨坐式单轨列车总体方案。仿真分析表明:新型跨坐式单轨列车的端部转向架和两车之间的耦合转向架在圆曲线上基本能够处于径向位置,消除了走行轮的侧偏力和回正力矩,同时减小了导向轮的径向力。  相似文献   

7.
提高列车的运行平稳性是机车车辆动力学的研究热点。本文以列车的横向运行平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建立了由3节车辆组成的车组横向动力学模型,并将作动器放置在车端构成车端主动悬挂系统。采用轨道不平顺高速谱作为输入,考虑轮轴间时延,运用遗传算法对控制器进行优化设计。研究表明,采用车端主动悬挂系统,运用本文算法,车组的横向运行平稳性得到了提高;当在端部车辆的端部二系悬挂中再并行设置作动器,并采用改进的天棚阻尼器算法后,端部车体的振动得到了有效抑制,整个列车横向运行平稳性进一步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8.
研究外部驱动方式的和谐型机车走行部动态检测系统,并利用加速度频谱分析和包络分析技术检测齿端抱轴轴承外圈故障和刷端抱轴轴承内圈故障,提出实施和谐型机车走行部动态检测技术方案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9.
当前铁路机车与车辆制动系统普遍采用软管进行柔性连接。机车端部列车管系部件松动、磨损、老化导致泄漏,对运输安全构成威胁。以HXD1B型机车为载体,研制了机车端部列车管系泄漏检测装置,实现了折角塞门开放状态下部件质量隐患超前控制,为段修范围内质量控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检测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检漏直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列车防碰撞装置及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  沈钢 《铁道车辆》2001,39(7):5-8
阐述了防碰撞列车采用能量吸收装置和在车体端部设置变形区域降低碰撞作用力的设计原理。针对国内外甘防碰撞列车建立了碰撞模型,进行了碰撞动力学仿真计算。计算表明,列车防碰撞装置能够较好地减缓冲击,降低碰撞作用力。  相似文献   

11.
从2003年9月起,由改造车辆编组的非高速客车(Corail)列车将在巴黎-克莱蒙费朗线路上投入商业运营。该新型列车命名为Teoz,车内座椅布置种类繁多,乘客可随意成对或4人一组就座。为了提高安全性,行李架布置在车厢中部而不是端部。在一等车厢内,每个座椅都有一个计算机插座,并配有手推车提供  相似文献   

12.
介绍广州地铁4号线列车清洗机自使用以来,为达到理想的清洗效果,进行过很多研究和实验,最终制订出列车清洗机的改造方案。在洗车机原有功能基础上,增加一套独立的酸性洗车系统,该系统能有效清除列车表面的黄斑,可达到列车的清洗效果。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列车在终端站的折返形式、折返步骤及列车换端方式.介绍了一种列车全自动折返控制方法,解决了传统折返过程中列车到达终端站折返轨后需人工换端,或需切换车载ATC(列车自动控制)设备主控端后才能继续运行的不足.详细说明了全自动折返控制方法的实现,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描述.实践证明,该方法可高效完成列车自动折返,减少了车头端人工切换时间,提高了折返效率.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客室火灾的特点,分析了不同探测器的适用性.对列车客室的防火设计进行建模,选取车厢中部座椅处发生汽油火灾和端部角落发生汽油火灾两种场景,并选取了 3种探测器布置方案进行模拟研究,得到了不同场景下各布置方案的探测响应时间,给出建议的探测器布置方案.该建议方案经济、有效,可为列车客室的防火设计提供理论基...  相似文献   

15.
“中华之星”号列车端部流线型长度达到5.5m,且采用双拱外形。司机室向车体顶部过渡曲面曲率较大,容易产生流动分离现象,为检验端部流线型外形设计的合理性,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和实车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局部表面空气压力分布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动力车司机室向车体顶部过渡曲面局部表面未发生流动分离。  相似文献   

16.
根据高速列车头罩的外部形状、内部连接要求和受载条件,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车头罩的结构进行设计。并且根据IEC 61373-1999《铁道车辆设备冲击和振动试验标准》和GB/T 3317—2006《电力机车通用技术条件》的相关规定,确定了冲击工况、气动静载荷工况以及端部排障压缩工况,进行静力学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高速列车碳纤维复合材料车头罩满足以上标准的要求。采用真空导入工艺试制车头罩样件,并对其进行137 k N端部排障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结构的力学性能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7.
根据高寒地区的环境条件,在冬季对地铁列车进行清洗前必须进行充分的预热。通过对蒸汽预热室预热方案的分析,采用热水与饱和蒸汽相结合的预热方式,可以使车体在短时间内达到预热效果,从而保证了列车清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逐级吸能原理,建立了地铁B型车的非线性大变形碰撞动力学有限元力学模型,应用LS-DYNA非线性大变形分析软件,对两列列车碰撞情形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列车结构设计符合逐级吸能原理的要求,仅吸能装置和部分车体端部结构产生了塑性变形,客室结构区域纵向长度的最大变化值均小于其总长的1%,乘客的生存空间可以得到保障,且列车间不会发生爬车现象。  相似文献   

19.
从理论及实际运用出发,详细分析了第三轨供电的地铁列车通过无电区时出现欠压、过压、过流、第三轨端部弯头烧损等现象的具体原因,提出了在列车通过无电区时,应以恒定低电压制动模式对辅助系统功率进行精确补偿,从而减小网侧电压与列车中间电压差值的解决方案。最终,通过实测试验验证了地铁列车以恒定低电压制动方式通过无电区的有效性、可行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大跨度斜拉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受力与变形规律,以一座多线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为例,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塔-索-梁-轨"空间耦合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温度荷载、列车荷载以及制动荷载对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受力与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桥塔温度变化时,钢轨伸缩力、钢轨纵向位移和桥梁的纵向位移均无明显变化,钢轨伸缩力最大幅值出现在连续梁两部,并在简支梁梁缝处出现峰值;在列车荷载作用下,各条线路的钢轨挠曲力和钢轨纵向位移随着距加载线路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钢轨挠曲力最大幅值出现在连续梁端部;在制动荷载作用下,钢轨制动力最大幅值出现在连续梁端部,并在加载的起点与终点出现峰值突变,加载的起点或终点与连续梁端部重合时为最不利位置。研究结果可为大跨度斜拉桥上无缝线路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